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芳烃

芳烃

芳烃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917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8篇、会议论文98篇、专利文献7254篇;相关期刊511种,包括炼油技术与工程、石化技术与应用、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67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中国化工学会2012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等;芳烃的相关文献由14077位作者贡献,包括孔德金、臧甲忠、于海斌等。

芳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18 占比:19.83%

会议论文>

论文:98 占比:1.07%

专利文献>

论文:7254 占比:79.11%

总计:9170篇

芳烃—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摘要: 近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报道在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通过CH_(3)Cl和CO的偶联反应,进行基于甲烷的催化转化,实现了特别高的芳烃选择性(82.2%),其中BTX(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的选择性达到60%。
    • 倪清; 来锦波; 彭东岳; 管翠诗; 龙军
    • 摘要: 溶剂萃取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为石油石化产品的分离和提纯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离子液体的结构可设计性、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极低的蒸气压等优点,使其在烃类化合物分离领域受到了研究者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离子液体的性质及分类,根据分离目标不同,归纳了离子液体在芳烃-饱和烃分离、脱硫脱氮、烯烃-烷烃分离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探讨了离子液体在油品分离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文中指出:阳离子烷基侧链和极性是影响其对芳烃萃取效果的关键因素,然而对实际体系芳烃-饱和烃分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离子液体对杂原子含硫含氮化合物均表现出较强的分离能力,但是碱性氮化物和非碱性氮化物不易通过一种离子液体同时脱除;氢键碱性是影响离子液体分离烯烃的关键因素,然而大部分离子液体对烯烃选择性仍然不高。根据不同的分离任务,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离子液体结构与分离效果的关系,进而设计出兼具高效分离能力和低环境影响的新型离子液体,对提升油品中关键组分的高附加值转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毛安国; 白风宇; 刘守军; 杨轶男
    • 摘要: 系统分析了某催化裂化装置从原料油到反应产物的烃类分子水平转化规律,给出了不同烃类的表观转化率和芳烃生成与转化的结果.结果表明:催化裂化反应前后,链状烃质量分数增加31.47百分点、环烷烃质量分数降低23.21百分点、芳烃质量分数减少17.47百分点,产物与原料油的烃类物质的量之比为5.92.催化裂化表观转化率为80.77%,其中链状烃、环烷烃和芳烃的表观转化率分别为91.99%,96.62%,66.10%;环烷烃中单环、双环和三环及三环以上环烷烃的表观转化率分别为94.60%,97.17%,97.72%;芳烃中单环、双环和三环及三环以上芳烃的表观转化率分别为86.60%,19.64%,68.56%.产物中单环、双环和三环及三环以上芳烃来自原料油同环数芳烃的烷基裂化或脱烷基反应的比例分别为13.4%,38.8%,86.1%,其余部分来自原料油或中间产物的芳构化或稠环化反应.
    • 南毅; 高子祺; 李佳鑫; 王楠; 王莉娴; 吴韬; 袁桂梅; 陈胜利
    • 摘要: 将催化裂化柴油转化为轻质芳烃既能解决柴油过剩,又能解决轻质芳烃短缺问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总结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裂化制备轻质芳烃的相关技术,介绍芳烃(三环芳烃、双环芳烃和单环芳烃)的加氢裂化反应规律,分析催化剂中加氢活性组分的性质(种类、负载量、分散度和配比)、分子筛载体的性质(酸性质、孔道结构和酸中心化学环境)及两种活性中心的匹配程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黄鑫; 焦熙; 王晓波; 赵宁
    • 摘要: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甲烷无氧直接制备烯烃/芳烃具有零二氧化碳排放、100%碳原子利用和富产氢等优势,是碳一化学和催化领域中一个热点研究课题。本综述基于作者在甲烷无氧直接制备烯烃/芳烃反应的研究工作,结合2018−2021年的相关文献,对目前甲烷无氧芳构化反应和甲烷无氧直接制备烯烃、芳烃和氢气反应的世界各国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评述。重点讨论活性位确认、反应中间体、反应机理、催化剂性能及提升等工作。最后对甲烷无氧直接制备烯烃/芳烃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杨世诚; 朱万胜; 马书启; 薛晓晓; 张玉龙; 孙琦
    • 摘要: 将超临界法制备的钛副族纳米金属氧化物(TiO_(2)、ZrO_(2)、HfO_(2))分别与ZSM-5分子筛和石英砂混合得到双功能催化剂(Ti/HZ、Zr/HZ、Hf/HZ)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Ti/Si、Zr/Si、Hf/Si)。研究了金属氧化物的晶体结构、表面氧空位和合成气吸附性能对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双功能催化剂催化CO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功能催化剂可以直接催化合成气制芳烃。金属氧化物表面氧空位浓度、氧空位电子性质和金属氧化物的H/C比(CO和H_(2)吸附量之比)共同决定着金属氧化物表面中间体产物的种类。ZrO_(2)表面的碳氢氧(CH_(x)O^(*))中间体产物有利于Zr/HZ获得芳烃高选择性(71.15%),而TiO_(2)和HfO_(2)中的CH_(3)^(*)则导致Ti/HZ和Hf/HZ的催化产物CH_(4)选择性较高。
    • 杨越
    • 摘要: 脱庚烷塔属于芳烃抽提设备,负责将上游的脱戊烷油分离为C6/C7馏分油和C8+馏分油。本文使用Aspen HYSYS软件模拟脱庚烷塔,对塔的多种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并完成了塔的选型设计。设计得到的脱庚烷塔分离效果较好,能耗较低。
    • 摘要: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人员在CO与小分子化合物定向转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以HZSM-5为催化剂时CO的引入可以显著提高芳烃,尤其是BTX(苯、甲苯、二甲苯)的选择性。在2.0 MPa、400°C反应条件下,芳烃和BTX选择性分别由39.0%和17.7%增长到79.3%和48.0%,进一步优化条件,芳烃和BTX选择性可分别达到82.2%和60%,这也是迄今报道的氯甲烷制芳烃选择性的最高值。
    • 孙立杰; 董松涛; 龙湘云; 欧阳颖; 罗一斌; 李大东
    • 摘要: 采用碱处理法制备了多级孔ZSM-5分子筛,并分别以多级孔ZSM-5分子筛和常规ZSM-5分子筛作为酸性组分制备了加氢裂化催化剂。采用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光谱、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氨气吸附-脱附、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分子筛样品进行表征。采用高压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对四氢萘在加氢裂化催化剂上的加氢裂化反应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350°C、氢分压4 MPa、氢/油体积比500/1、质量空速5.9 h^(-1)、反应时间2 h的反应条件下,与常规ZSM-5分子筛加氢裂化催化剂相比,多级孔ZSM-5分子筛加氢裂化催化剂对四氢萘的转化率提升了10百分点以上,BTX收率提升了2~8百分点,开环反应选择性提高了约20百分点。这是因为介孔的引入提高了四氢萘对分子筛内部酸性位点的可接近性,是提高其开环反应选择性和BTX收率的关键因素。
    • 高宁宁; 刘相李; 拓鹏飞; 高俊魁; 钟进; 王辉国; 郁灼
    • 摘要: 为了合成结晶度较高的纯低硅X分子筛,系统研究了合成体系的硅铝比[n(SiO_(2))n(Al_(2)O_(3))]、碱硅比[n(Na_(2)O+K_(2)O)n(SiO_(2))]、水碱比[n(H_(2)O)n(Na_(2)O+K_(2)O)]、钾碱比[n(K_(2)O)n(Na_(2)O+K_(2)O)]及老化温度、晶化温度对产物性质的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甲苯动态吸附、X射线荧光光谱、固体核磁共振、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合成体系硅铝比、碱硅比、水碱比、钾碱比、老化温度、晶化温度的升高,所得低硅X分子筛的结晶度和合成产物的甲苯吸附容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合成体系优选的硅铝比为2.05、碱硅比为3.25、水碱比为17、钾碱比为0.23、老化温度为50~80°C、晶化温度为95°C,所得低硅X分子筛的形貌为0.5~1.5μm晶粒聚集的球体,硅铝比为2.0,不含非骨架铝。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