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1551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30篇、会议论文808篇、专利文献309770篇;相关期刊1072种,包括石油化工、广东化工、广州化工等; 相关会议385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2009年第十五次全国电化学学术会议等;离子液体的相关文献由2504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锁江、张香平、王键吉等。

离子液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30 占比:2.03%

会议论文>

论文:808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309770 占比:97.72%

总计:317008篇

离子液体—发文趋势图

离子液体

-研究学者

  • 张锁江
  • 张香平
  • 王键吉
  • 周明杰
  • 王要兵
  • 刘大喜
  • 吕兴梅
  • 刘植昌
  • 徐春明
  • 金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童佳威; 彭锐涛; 郝秀清; 赵林峰; 陈美良
    • 摘要: 采用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离子液体分散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二硫化钼(MoS)于去离子水以得到具有优异摩擦学特性的纳米流体.通过拉曼光谱仪、纳米粒度电位仪、接触角测量仪表征其分散与润湿性,通过导热系数仪和流变仪测试其热物性,并通过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进行摩擦实验.结果表明:经[EMIm]BF改性而制备的纳米流体Zeta电位大幅提高,纳米颗粒在空间位阻作用下有效分散于水基液,故保持润湿性的同时增强了导热能力,其对高温合金的润湿接触角最小为59.33°,室温(25°C)平均黏度最低为1.49 mPa·s,且导热系数最大为1.02 W·(m·K)^(-1).纳米流体中层状、管状几何结构的MoS、MWCNTs纳米颗粒极大强化了基液的减摩抗磨性能,平均摩擦系数降至0.083,磨痕体积磨损率相比传统水基冷却液减小了72.33%.
    • 张文婷; 孙健; 徐飞; 朱红; 岳瑞雪; 张毅; 马晨; 钮福祥
    • 摘要: 探究不同类型离子液体及提取条件对甘薯叶片多酚提取的影响,建立一种提取甘薯叶片多酚的高效方法.在超声辅助作用下,将离子液体与70%乙醇组成的混合溶剂用于甘薯叶片多酚的提取,考察离子液体类型、离子液体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酚提取的最佳条件为:[BMIM]Br的浓度为0.40 mol·L-1,料液比为1:40(g·mL-1),提取时间为40 min,甘薯叶片多酚提取率为55.614 mg·g-1.离子液体与含水乙醇混合溶剂的使用及超声辅助的协同作用,显著促进多酚的溶出,为甘薯叶片多酚的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于子勋; 刘畅; 邓业煜; 李默涵; 厍芳馨; Leo Lai; 陈元; 魏力
    • 摘要: 双氧水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化学品.目前,双氧水大规模制备主要通过高能耗的蒽醌氧化还原-蒸馏浓缩过程实现.近年来,利用可再生电能经氧还原反应实现分散式双氧水制备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在此过程中,高效电催化剂的作用非常重要.除已报道的基于贵金属及其合金、金属氧化物和碳基催化剂外,氮原子稳定的单原子金属钴催化剂(Co-N/C)因其优异的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通过调节单原子钴活性位点的周围环境可以提升其催化活性,但常用的高温热解方法仍很难制得原子精度结构,因此,仍需探索其他简单有效的催化活性提升方法.本文通过简单的界面工程方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单原子金属钴活性位点的非均相分子催化剂,可高效生产双氧水.首先将具有典型Co-N/C结构的酞菁钴分子(CoPc)分散于多壁碳纳米管(CNT)表面,得到一类具有位点结构并充分暴露的非均相分子催化剂(CoPc/CNT),避免了由于活性位点结构不一和扩散传质可能带来的影响.随后利用溶剂互溶法将疏水离子液体均匀地覆盖在CoPc/CNT表面,实现界面工程改性,并通过调控体系中离子液体与CoPc/CNT催化剂的质量比(x),制备了一系列精确控制离子液体覆盖层厚度的催化剂(CoPc/CNT-x).采用高角球差扫描透射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同步辐射X光吸收光谱技术表征了单原子Co活性位点的结构,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包裹不影响钴原子的局部环境和电子结构.离子液体包裹可有效提升催化剂活性,且提升程度与离子液体层厚度密切相关.进一步实验结果证实,性能提升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与水溶液相比,离子液体可以通过更大的氧溶解度(2.12×10^(−3)mol/L)在活性位点周边建立富氧环境,从热力学角度提升氧还原反应活性.其次,其疏水性可以使生成的双氧水分子快速从催化剂表面脱离,避免其富集并进一步还原降解.实验发现最佳离子液体层厚度为8 nm,该厚度下催化剂生成双氧水的动力学电流密度是参比催化剂(CoPc/CNT)的近4倍,且生成双氧水选择性提升至92%,在两电极电解槽测试中可以稳定地实现3.71 molH2O2 gcat^(–1)h^(–1)的产率.本工作证明界面工程可以作为一类简单易行的方法,有效提升电化学制备双氧水的效率.
    • 方亮; 张凯; 周丽敏
    • 摘要: 得益于铝负极的高质量/体积能量密度、低成本与高安全性,可充铝离子电池成为极具前景的下一代储能电池体系。铝离子电池主要是基于铝负极、正极材料及1-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EMIm]Cl)基的离子液体电解液。目前,储铝正极材料的性能优化已取得了系列进展,但铝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了[EMIm]Cl基电解液的高成本、腐蚀性、湿度敏感、不稳定界面等问题的限制。本文总结了近期铝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相关研究工作,并详细介绍了提高铝离子电池电解液实用化的解决方案。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探究低成本的离子液体电解液或者采用低温熔融盐体系,并对其进行改性优化;从化学稳定性角度,主要是开发新型的电解液体系,如凝胶态聚合物和全固态电解质,旨在利用固态基质屏蔽保护离子液体。发展低成本与化学/电化学稳定的铝沉积溶解电解液是目前铝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本文对不同电解液的改性方案与存在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讨论,并对铝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赵家兴; 曹张仪; 阮红; 徐旭; 陆绍荣; 李裕琪
    • 摘要: 采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对石墨烯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用溶液共混法将离子液体改性石墨烯(IG)填入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制备IG/TPU复合材料,并考察了IG用量对IG/TPU复合材料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TPU没有表现出光响应形状记忆性能,在激光照射下几乎没有回复。而IG的加入能显著提高IG/TPU复合材料的光响应形状记忆性能,且随着IG质量分数的增加,形状回复加快,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越好。当IG质量分数为0.5%时,其形状记忆性能达到最佳,激光照射2.0 s回复角就能达到123.7°,相比于纯TPU提高了99.4°。
    • 岳博文; 佟佳欢; 刘玉文; 霍锋
    • 摘要: 电解液作为电化学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电池容量,支撑超级电容器储能、循环稳定性等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软功能材料,因其高导电率、宽电化学窗口、良好的热稳定性、无显著蒸气压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储能元件如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逐步成为传统有机电解液最佳替代者之一。目前有关离子液体电解液的设计与研究大多采用实验测试法,其搜索范围大、成本高且难以从纳微水平精确获得对其动态结构、形成机理、作用机制等深刻认识。因此,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电解液在模拟计算方面的相关进展。首先根据不同的模拟尺度,介绍了用于离子液体电解液的3种模拟计算方法,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其次,按照离子液体在电解液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分别回顾了离子液体电池及超级电容器中的模拟研究现状。最后,讨论了离子液体电解液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为电解液的模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王思奇; 李卓; 赵宇森; 杨鑫林; 蔺健妍; 杨光敏
    • 摘要: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储存设备,因其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寿命长及应用温度范围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本文介绍了超级电容器和离子液体的特性,综述了离子液体作为超级电容器电解质材料的应用,同时特别介绍了近年来在实验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面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并分析了离子液体基超级电容器的优势以及不足。
    • 阚明珠; 郑龙; 许宗超; 刘力; 温世鹏
    • 摘要: 综述了离子液体改性石墨烯的改性方法,及离子液体改性石墨烯在改善橡胶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导电性能、导热性能及气体阻隔性能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 张恒; 许占威; 贾松岩
    • 摘要: 羟甲基糠醛(HMF)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其在替代燃料、高分子、医药中间体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以六碳糖为代表的生物质资源合成HMF可为今后化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用信息。果糖是目前制备HMF活性最高的生物质原料,其反应条件和反应性能因催化体系的不同而各异。调研了近年来关于果糖低温转化合成HMF的相关文献,介绍了果糖转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在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等体系中低温有效转化的研究进展,为能量集约型的生物质资源工艺开发提供参考。
    • 徐超; 张旗; 李鹏程
    • 摘要: 为研究离子液体(IL)添加剂对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薄膜热电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一系列不同IL质量分数的PEDOT:PSS/IL薄膜,进行了电导率、塞贝克系数的测试及热电器件输出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在IL质量分数为50%时,PEDOT:PSS/IL薄膜的电导率达到最高为384 S/cm,塞贝克系数为28.1μV/K,在室温下热电功率因子高达30.3μW/(m·K^(2)),远高于初始不添加IL的PEDOT:PSS薄膜。热电器件测试结果表明,在10 K的温差下,产生的最大输出功率为0.54 nW。研究表明离子液体能有效提升PEDOT:PSS薄膜的热电性能,并适合应用于柔性热电发电机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