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甘薯

甘薯

甘薯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3年内共计9678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保护、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45篇、会议论文194篇、专利文献2939篇;相关期刊850种,包括安徽农学通报、现代农业科技、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84种,包括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长江流域甘薯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甘薯的相关文献由1195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立明、王庆美、马代夫等。

甘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45 占比:67.63%

会议论文>

论文:194 占比:2.00%

专利文献>

论文:2939 占比:30.37%

总计:9678篇

甘薯—发文趋势图

甘薯

-研究学者

  • 张立明
  • 王庆美
  • 马代夫
  • 解备涛
  • 张海燕
  • 谢逸萍
  • 董顺旭
  • 李强
  • 陆国权
  • 李洪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吴旭莉; 吴正丹; 晚传芳; 杜叶; 高艳; 李賾萱; 王志前; 唐道彬; 王季春; 张凯
    • 摘要: SWEET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胁迫响应和糖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甘薯SWEET蛋白的研究鲜有报道。开展甘薯SWEET蛋白功能研究,揭示其在糖转运及淀粉与糖代谢中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根据不同淀粉性状甘薯块根中差异表达的SWEET编码基因转录本,设计引物进行RACE克隆,获得IbSWEET15全长cDNA序列。利用在线软件对IbSWEET15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明确其分类。通过在本氏烟草中瞬时表达IbSWEET15-GFP融合蛋白,明确IbSWEET15的亚细胞定位;以酵母突变体互补试验,验证IbSWEET15蛋白在酵母中的糖转运功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IbSWEET15在甘薯各器官中的表达特征;构建IbSWEET15表达载体并通过蘸花法转化拟南芥野生型Col-0,获得IbSWEET15异源表达拟南芥株系,比较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拟南芥植株的淀粉和糖含量差异,以明确IbSWEET15在淀粉和糖代谢过程中的功能。IbSWEET15基因开放阅读框为879 bp,编码292个氨基酸组成的SWEET蛋白,具有2个MtN3_slv保守结构域及7个跨膜结构域,属于SWEET蛋白家族第III分支成员。IbSWEET15定位于质膜,在酵母中无蔗糖和己糖转运功能,其编码基因在甘薯侧枝中表达量最高,主茎、叶次之,块根中最低。IbSWEET15的拟南芥过表达株系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而种子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高于野生型。推测IbSWEET15可能在光合产物源-库运输过程中的韧皮部装载以及植株淀粉和糖积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揭示IbSWEET15在甘薯淀粉和糖代谢及重要品质性状形成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信息。
    • 赵强
    • 摘要: 本文从培育壮苗、选地整地、适时栽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安全储藏八个方面对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 张文婷; 孙健; 徐飞; 朱红; 岳瑞雪; 张毅; 马晨; 钮福祥
    • 摘要: 探究不同类型离子液体及提取条件对甘薯叶片多酚提取的影响,建立一种提取甘薯叶片多酚的高效方法.在超声辅助作用下,将离子液体与70%乙醇组成的混合溶剂用于甘薯叶片多酚的提取,考察离子液体类型、离子液体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酚提取的最佳条件为:[BMIM]Br的浓度为0.40 mol·L-1,料液比为1:40(g·mL-1),提取时间为40 min,甘薯叶片多酚提取率为55.614 mg·g-1.离子液体与含水乙醇混合溶剂的使用及超声辅助的协同作用,显著促进多酚的溶出,为甘薯叶片多酚的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靳容; 唐忠厚; 蒋薇; 刘明; 赵鹏; 张强强; 李铁鑫; 王丹凤; 范文静; 张爱君
    • 摘要: 单锌指蛋白超家族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以甘薯泰中6号基因组为参照挖掘得到46个甘薯Dof基因,每个家族成员均具有C2C2-Dof锌指结构,按照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命名为IbDof1~IbDof46.该基因家族可分为4个亚家族(A~D),且不同亚族的基因结构和基序的分布差异显著.基序1和基序2存在于所有亚家族中;基序5和基序9只存在于亚家族A中;基序6、基序7、基序8和基序10只存在亚家族D中.IbDof的进化极为保守,共有12对染色体复制事件和5对串联重复序列事件(IbDof2/IbDof3、IbDof12/IbDof13、IbDof9/IbDof10、IbDof28/IbDof29和IbDof32/IbDof33),分歧时间平均是3552万年前和186万年前,Ka/Ks比值范围从0.07(IbDof12/IbDof13)到0.68(IbDof6/IbDof25),且与甘薯野生近缘种Ipomoea trifida同一染色体上的Dof同源基因对有38对.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IbDof各亚族在各个组织器官中表达强度不同,且亚族内部呈现不同的表达趋势.IbDof启动子序列中包含逆境和激素响应等相关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分析表明,IDof基因受低温、干旱、高盐和H2O2等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比如大部分IbDof受低温调控表达;IbDof10和IbDof14受干旱胁迫诱导表达;IbDof2、IbDof14、IbDof37、IbDof41和IbDof43受高盐诱导表达;而IbDof8、IbDof10、IbDof25和IbDof41则受H2O2诱导表达,这说明IbDof家族成员协同控制了甘薯的生长发育及参与非生物胁迫过程.
    • 张海燕; 段文学; 解备涛; 姜常松; 冯向阳; 张巧; 董顺旭; 汪宝卿; 张立明; 秦桢
    • 摘要: 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15个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甘薯品种叶片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叶面积系数均不同程度下降,反映了品种抗旱性的差异.通过抗旱系数聚类分析,将15个甘薯品种分为3个抗旱类型,抗旱品种:济薯21、济薯25、济徐23、济薯15、烟薯25;中等抗旱品种:徐薯18、济薯26、北京553、济紫薯2号、济薯18;不抗旱品种:郑薯20、济紫薯3号、济薯22、济紫薯1号、凌紫.叶面积系数与抗旱系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抗旱性强的甘薯品种可维持较高的叶面积系数;而正常灌水条件下的叶面积系数不能反映甘薯品种抗旱性.干旱胁迫导致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升高.干旱胁迫条件下,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与甘薯品种的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功能叶相对电导率则与甘薯品种抗旱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叶面积系数以及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等指标可作为甘薯品种抗旱性鉴定的评价指标.
    • 陈喜; 陆建珍; 王凯
    • 摘要: 依托2019年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固定观察点示范县主产区调研数据,运用SFA模型测算甘薯技术效率,剖析不同经营主体和薯区的技术效率分布差异,并采用Tobit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总样本的甘薯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4,基于经营主体的比较,甘薯生产技术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种植大户、普通农户、合作社;基于三大薯区的比较,北方春夏薯区的技术效率最高,长江流域夏薯区次之,南方薯区最低。(2)基于异质性经营主体视角,研究发现耕地地形与甘薯商品率对其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作用,其他因素存在不同强度和方向的影响。(3)基于异质性区域视角,研究发现家庭劳动规模和甘薯商品率对三大薯区的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作用,其他因素存在不同强度和方向的影响。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制定三大薯区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加强经营规模主体建设;重视商品率,倡导多元生产。
    • 李成阳; 柴沙沙; 刘意; 王连军; 靳晓杰; 雷剑; 张文英; 杨新笋
    • 摘要: 为探究适宜甘薯块根分化的土壤基质和明确不同土壤对根系内源激素的影响机制,采用盆栽试验,以食用型甘薯鄂薯17为材料,研究黄棕壤(HZ)、泥炭土(NT)、砂壤土(SR)和细沙土(XS)4种土壤基质对甘薯根系活力、分级产量、根冠比、组织细胞结构和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总孔隙度,提高土壤容重,可提高根系活力,以SR或XS处理下的甘薯根系活力最高;SR和NT土壤类型对于甘薯大、中薯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HZ和XS处理对于小薯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且无法促进较大薯块的形成;根冠比大小与总产量大小均表现为SR>NT>HZ>XS;SR处理下的木质部数目和木质化薄壁细胞数目明显高于其他处理,随着薄壁细胞的增加,皮层厚度减小,以XS处理下的薄壁细胞数目最少,皮层最厚;随着生育进程的不断推进,IAA含量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SR处理的IAA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最高;GA含量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中HZ和XS处理在60 d时达到峰值,SR和NT处理在80 d时达到峰值;ABA含量的变化速率相对其他激素较缓慢,除SR处理外,其他3个处理下ABA含量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全生育期以SR和NT处理下的ZR含量相对较高,4个处理下的DHZR含量均在80 d时达到峰值,随后下降.本试验条件下,以砂壤土处理对甘薯块根分化及发育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
    • 李爱贤; 侯夫云; 秦桢; 董顺旭; 周媛媛; 王庆美
    • 摘要: 济薯30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特早熟食用品种龙薯9号为母本,采用小集团杂交放任授粉获得实生种子,经过实生苗选拔、初选圃、复选圃和多点鉴定等过程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食用型甘薯新品种.概述了济薯30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产量和抗病性等情况,并对培育壮苗、栽插时期、栽植密度、合理施肥和化学控旺等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便为该品种更好地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 冉腾飞; 肖力力; 李永鹏; 牛力立; 覃云; 赵雪婷; 吴鹏; 彭国华; 田山君
    • 摘要: 甘薯在贵州农产品消费市场上具有重要的份额,筛选出适宜贵州生态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甘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通过从省内外收集多个兼用型甘薯品种进行田间试验,调查和比较不同品种生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特征,通过对不同品种甘薯的产量及薯干率聚类筛选发现,SC30、福薯7-6、商薯19、红优和徐紫薯8号5个品种的产量和薯干率较高,具有匍匐株型,浓绿叶色,最长蔓长和中等分枝数等特征。
    • 石志斯
    • 摘要: 桂林市已有20多年的黑皮冬瓜种植历史。近年来,桂林市资源县农户利用当地气候优势,夏植黑皮冬瓜,并在黑皮冬瓜架下套种红薯,增加了收益。笔者对这一种植模式做了总结,从品种选择、茬口安排、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黑皮冬瓜、甘薯的栽培技术,以供生产者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