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功率因子

功率因子

功率因子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48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一般工业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64071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2012中国济南第十四届华东五省一市粉末冶金技术交流会、中国电源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等;功率因子的相关文献由46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大勇、洪宗良、赵新兵等。

功率因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4071 占比:99.94%

总计:164173篇

功率因子—发文趋势图

功率因子

-研究学者

  • 杨大勇
  • 洪宗良
  • 赵新兵
  • 李伟文
  • 邬震泰
  • 姚宇桐
  • 蒋阳
  • 关佑安
  • 张成
  • 李来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超; 张旗; 李鹏程
    • 摘要: 为研究离子液体(IL)添加剂对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薄膜热电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一系列不同IL质量分数的PEDOT:PSS/IL薄膜,进行了电导率、塞贝克系数的测试及热电器件输出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在IL质量分数为50%时,PEDOT:PSS/IL薄膜的电导率达到最高为384 S/cm,塞贝克系数为28.1μV/K,在室温下热电功率因子高达30.3μW/(m·K^(2)),远高于初始不添加IL的PEDOT:PSS薄膜。热电器件测试结果表明,在10 K的温差下,产生的最大输出功率为0.54 nW。研究表明离子液体能有效提升PEDOT:PSS薄膜的热电性能,并适合应用于柔性热电发电机中。
    • 王成江; 张婧; 祝梦雅; 曾洪平
    • 摘要: Ca_(3)Co_(4)O_(9)是近年来公认的适合在恶劣环境下应用的热电材料,但低功率因子限制了其在热电转换方面的表现。为探究Ca位双掺杂Ag-Yb是否可进一步改进Ca_(3)Co_(4)O_(9)的性能,建立了Ca_(3)Co_(4)O_(9)体系、Ca位的单掺杂Ag、Yb体系以及双掺杂Ag-Yb体系的理论模型,基于量子化学计算并分析了单、双掺杂体系的马利肯键布居、态密度和载流子相对质量,从微观特征变化探究掺杂对功率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掺杂Ag-Yb体系整体布居数较单掺杂体系降低更多;双掺杂Ag-Yb后,费米能级处态密度值显著增加,价带顶部上移,带隙减小,体系赝能隙减小;双掺杂体系的载流子相对质量大幅增加。
    • 黄晓聃
    • 摘要: 针对当前民用飞机预冷器性能设计缺乏普适、量化的评价标准问题,提出了基于飞机运营包线分解的性能设计思路,并给出基于功率因子的定量评估指标参数。基于系统的运行逻辑,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工程计算的快速校核方法。与真实引气系统性能对比分析表明,基于功率因子的定量预冷器换热临界点选择方法,能够准确地捕获预冷器的性能设计点。而在已知预冷器性能特性的情况下,快速校核计算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得出预冷器的出口温度。
    • 摘要: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肖钰特聘研究员与北航赵立东教授合作,通过能带锐化、动态掺杂以及半共格界面设计,实现了n型PbSe基热电材料中电子和声子的解耦传输,大幅提升其热电性能。首先,SnS固溶使PbSe的导带形状锐化,降低载流子有效质量,有利于在低温区获得高的电传输性能;其次,通过Cu间隙原子掺杂,在全温区动态优化载流子浓度,获得高的功率因子;最后,大量的SnS第二相固溶在PbSe基体中形成半共格界面,在保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的同时增强声子散射,降低晶格热导率。
    • 马正青; 杨明杰
    • 摘要: 通过真空熔炼、快速凝固、球磨制粉、冷压成形和常压烧结工艺,制备了Bi_(2)Te_(2.7-z)S_(z)Se_(0.3)热电材料,表征了Bi_(2)Te_(2.7-z)S_(z)Se_(0.3)热电材料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塞贝克系数、热导率、热电优值和功率因子等热电性能。研究了掺杂S的Bi_(2)Te_(2.7-z)S_(z)Se_(0.3)热电材料热电性能与机理。结果表明,Bi_(2)Te_(2.7-z)S_(z)Se_(0.3)热电材料晶体结构为R-3m空间群斜方晶系的六面体层状结构;掺杂S的Bi_(2)Te_(2.7-z)S_(z)Se_(0.3)热电材料,生成较Bi-Te化学键强的Bi-S,V¨Te空位形成能E_(v)(Bi-Te)降低,Bi′Te位缺陷形成能E AS(Bi-Te)增加,抑制反位缺陷Bi′Te,降低了格热导率和双极扩散热导率。同时使Bi_(2)Te_(2.7)Se_(0.3)热电费米能级向导带移动,能带间隙增大,提高本征激发温度,减少少数载流子浓度,态密度(DOS)有效质量增大,塞贝克系数和功率因子增大。300~400 K,Bi_(2)Te_(2.62)S_(0.08)Se_(0.3)热电材料的塞贝克系数约:-224μV/K,热电优值(ZT)约:0.85,功率因子约:1.48 mW/(m·K 2),对开发低温制冷和温差发电材料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 许静; 何梓民; 杨文龙; 吴荣; 赖晓芳; 简基康
    • 摘要: Bi_(2)Se_(3)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超低本征晶格热导率材料,显示出比传统的Bi_(2)Se_(3)更高的热电性能潜力.本文采用真空热蒸发法制备了具有(001)取向生长的N型纯相Bi_(2)Se_(3)纳米晶薄膜,并通过Sb共蒸发,制备得到不同掺杂浓度的Bi_(1-x)Sb_(x)Se热电薄膜.对薄膜样品物相、形貌、组份、晶格振动、化学价态及电输运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Sb进入到Bi_(2)Se_(3)晶格中取代了Bi原子的位置,而Sb原子与Bi原子之间的金属性差异使得掺杂后的样品载流子浓度下降,塞贝克系数上升.同时,随着Sb掺杂浓度的增大,组成薄膜的纳米晶粒尺寸减小,薄膜面内形成更加致密的层状结构,有利于载流子输运,导致样品的载流子迁移率由13.6 cm^(2)/(V·s)显著提升至19.3 cm^(2)/(V·s).受到Seebeck系数与电导率的综合作用,Bi_(0.76)Sb_(0.24)Se薄膜具有2.18μW/(cm·K~2)的室温功率因子,相对于未掺杂Bi_(2)Se_(3)薄膜功率因子得到提升.本工作表明Bi_(2)Se_(3)基薄膜在近室温热电薄膜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崔岩; 乔吉祥; 赵洋; 邰凯平; 万晔
    • 摘要: 因为晶体结构以及热电性能各向异性,硒化锡(SnSe)沿b轴方向表现出优异的热电性能,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但关于SnSe薄膜研究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将SnSe沉积到Si/SiO2基底得到SnSe薄膜,分析了沉积温度对SnSe薄膜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沉积温度升高,晶粒尺寸相应增加,薄膜的结晶质量也随之提高.在573 K的沉积温度条件下,能获得高结晶质量和良好化学计量比的(111)取向SnSe薄膜,该薄膜具有约为1.25μW/(cm·K2)的最大功率因子(PF).当沉积温度升高至773 K时,可以得到具有超高迁移率和赛贝克系数的(400)织构SnSe薄膜,该薄膜在573 K的测试温度下,其最大PF为0.5μW/(cm·K2),实现接近于文献报道的相同温度下单晶SnSe沿a轴的PF.本研究的结果证明了高沉积温度对SnSe薄膜微观结构和热电性能调控的重要性,并且为通过设计和调控SnSe基薄膜有序结构来提升其热电性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李雨; 杨皓月; 郑睿; 雷鹰; 江孝武; 谷峻
    • 摘要: 采用微波加热4 min成功合成了Bi1?xCuSeO和BiCu1?ySeO(x,y=0,0.02,0.03,0.04,0.05),随后在650°C下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5min获得相对致密度约95%的热电块体,并对它们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电输运性能进行系统研究.X衍射分析表明,样品衍射峰与四方晶系BiCuSeO标准卡片吻合,但部分样品中含有少量杂质;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空位样品晶粒呈针状、条状,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4μm;电性能分析表明,虽然空位样品的塞贝克系数相比非空位BiCuSeO样品的略有降低,但空位处理显著提高了样品的导电性,其中Bi空位浓度对Bi1?xCuSeO电阻率的影响较不规律,BiCu1?ySeO样品电阻率随Cu空位浓度提高呈规律性降低、导电性增强.综合来看,空位处理可以大幅提高样品综合电性能即功率因子,其中Bi0.96CuSeO的功率因子最高达到395.1μW/(K2?m),BiCu0.95SeO功率因子最高达到481.5μW/(K2?m),分别为非空位BiCuSeO样品最高功率因子的2.1倍和2.5倍.
    • 俞翔; 张庆伟; 杨理华
    • 摘要: 针对主动隔振中次级通道存在的时变特性和传统在线辨识方法导致的主动隔振效果较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次级通道在线辨识的变步长主动隔振控制算法.通过附加高斯白噪声对次级通道实时建模,同时引入功率因子在设定范围内对主动控制迭代步长和白噪声功率进行调整,并搭建了单通道主动隔振实验平台,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算法降低了计算量,有效解除了主动控制和通道建模的耦合;可对具有时变特性的次级通道进行快速准确建模,提高了收敛速度和控制精度,对双频激励取得了显著的控制效果.
    • 李晓龙; 陈玉萍; 韩茜; 陈凤英; 邸友莹; 李燕怡; 李国园
    • 摘要: 用Sb2 O3和TeO2作为前驱体,室温下在硝酸溶液中通过电沉积技术在ITO玻璃上制备了Sb2 Te3热电厚膜材料.为了调查沉积电势对厚膜形貌的影响,分别采用不同的电位制备了两个厚膜材料,并在Ar气氛下退火,然后进行XRD物相表征;通过SEM对厚膜形貌进行观察,用EDS研究其组成;用台阶仪对膜厚度进行测试.形貌观察结果表明,低电位下制备的厚膜相比高电位(更负的电位)下制备的膜更致密,厚膜形貌呈现"笼"的形状,在低电位下厚膜生长过程中优先形成更多的晶核;更负电位下制备的厚膜遵循bottom-up的生长方式,在电沉积过程中,厚膜优先"从底部向上生长",取代了低电位下形成更多晶核的生长方式,所以,从其侧面看,犹如茂密的"森林";从上面俯视,厚膜呈现"菜花头"形状,不够致密.运用电化学成核理论分析了两种不同电位下制备厚膜的生长机理以及形貌的成因.此外,为了获得更加致密的膜,避免不利于厚膜测试的缺点,把冷等静压工序引入较负电位下制备的膜的后处理工序,室温下测试了厚膜的热电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厚膜材料具有较大的电导率,不同电位下制备的厚膜材料的功率因子分别是36.86和39.15μW/mK2,该厚膜材料在热电应用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