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3年内共计534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24篇、会议论文770篇、专利文献168632篇;相关期刊1310种,包括化工进展、化工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516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2014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等;反应机理的相关文献由1277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来才、王永成、耿志远等。

反应机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24 占比:2.60%

会议论文>

论文:770 占比:0.44%

专利文献>

论文:168632 占比:96.96%

总计:173926篇

反应机理—发文趋势图

反应机理

-研究学者

  • 李来才
  • 王永成
  • 耿志远
  • 李明
  • 孟令鹏
  • 王岩
  • 陈东平
  • 孔超
  • 韩彦霞
  • 刘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雪婷; 刘翔宇; 周琳贇; 肖海刚; 杨坤好; 唐妹红
    • 摘要: 研究了2-乙基-4-甲基咪唑(2E4MI),1-苄基-2-甲基咪唑(1B2MI)和1-(3-氨基丙基)咪唑(API)三种液体型咪唑衍生物对环氧树脂(EP)固化反应行为和固化物性能的影响。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三种体系不同升温速率下反应的放热行为及固化度变化,运用Friedman法研究了各体系在不同固化度下的活化能,通过等温DSC法比较了120°C下的固化行为,对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E4MI,1B2MI和API均可单独用作固化剂来固化EP,而且与EP的相容性极好。此外,三种体系的反应机理完全不同,EP/2E4MI反应分三步进行,而EP/1B2MI和EP/API反应分两步进行。活化能(E_(a))结果表明,EP/2E4MI在反应前期的E_(a)最低,后期最高,EP/1B2MI与其正好相反,EP/API居中。反应速率大小顺序为EP/API>EP/2E4MI>EP/1B2MI。EP/1B2MI的T_(g)为102.29°C,表现出最佳热性能。
    • 韩明宇; 王欣悦; 张钊; 申晓毅; 刘岩; 翟玉春
    • 摘要: 以镍铬混合型氧化矿提取硅渣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浸出剂,碱浸得到碱浸渣和Na_(2)SiO_(3)粗液。合适的浸出条件为:碱渣比2.4∶1、液固比4∶1、浸出温度80°C与浸出时间20 min。浸出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受外扩散控制和外扩散与化学反应混合控制。Na_(2)SiO_(3)粗液经盐酸调节pH净化除杂后与活性氢氧化钙乳液在240°C,Si/Ca摩尔比1∶1的条件下,辅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热反应9 h,制备出高附加值的纤维状硬硅钙石粉体,实现了提取硅渣的增值利用。
    • 张翼鹏; 段焰青; 刘自单; 宁国宝; 雷声; 刘秀明; 殷春雁; 李灿鹏
    • 摘要: 美拉德反应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其可以有效改善食品的色泽、风味、口感、功能性等.基于美拉德反应的安全性,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人员也开展了其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研究,但是该方面研究综述还不多见.作者综述了美拉德反应的机理、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美拉德反应在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应用,并对美拉德反应的下一步研究和开发作出展望,为其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提供最新的视点.
    • 辛纳纳; 龚树文; 黄现强
    • 摘要: 化学反应是有机化学的主要学习内容,而机理是对化学反应的详细描述,是理解反应的关键,因此反应机理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点。由于机理具有抽象性、微观性和逻辑性,学习者学起来往往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反应机理也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难点。本文以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为例,运用参与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交流展示、互评反馈等策略,将机理具象化、宏观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 肖菲; 王雅琦; 王璇; 梁悦; 孙冰
    • 摘要: 持久性自由基(persistent free radicals,PFRs)是一类具有长寿命,能够稳定存在的一类自由基。燃烧颗粒物、矿物、土壤颗粒物、生物炭、石油焦等材料上均能形成PFRs。由于PFRs广泛存在于大气、水体、土壤环境中,因此近年来针对PFRs的形成过程、环境行为及其环境应用均有广泛的研究。针对近年来PFRs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从PFRs的定义、特点、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PFRs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叙述,并根据已经报导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现有研究仍然存在的不足。
    • 李梦超; 王璐; 杨帆; 薛正良
    • 摘要: 紫钨(WO_(2.72))是三氧化钨(WO_(3))还原制备碳化钨(WC)催化剂的重要中间产物,系统分析WO_(3)至WO_(2.72)的反应行为对后期高效制备优质WC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CO-15%CO_(2)混合气体为还原剂,结合模型拟合法、TG-DTA、XRD、FE-SEM和热力学计算等方法对其还原WO_(3)制备WO_(2.72)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15~1131 K范围内,WO_(3)与CO-15%CO_(2)混合气体的还原反应主要由两步过程组成,首先WO_(3)被还原为WO_(2.9),而后WO_(2.9)继续被还原为WO_(2.72),即WO_(3)→WO_(2.9)→WO_(2.72),两者相互分开,依次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WO_(3)被还原至WO_(2.9)和WO_(2.9)被还原至WO_(2.72)均由界面化学反应控速,求取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42.182 kJ/mol和128.235 kJ/mol;该模型对变温还原动力学的分析同样适用,此时表观活化能为124.638 kJ/mol,与恒温实验所得结果相符。添加一定含量(质量分数)的Nb_(2)O_(5)(0~0.5%)有利于反应速率的提高,然而Nb_(2)O_(5)含量过高(>0.5%)时反应速率反而下降。结合产物形貌演变和物相转变规律,本文得出了CO-15%CO_(2)混合气体还原WO_(3)至WO_(2.72)的可能反应机理
    • 黄兴; 赵博宇; Bachirou Guene Lougou; 张昊; 刘慧敏
    • 摘要: 氢气由于燃烧发热量高、储量丰富、环境友好,被誉为“21世纪绿色清洁能源”,近年来,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方法备受关注。但是甲烷重整反应的复杂性及反应机理的不确定性是制约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工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从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过程、反应机理、热力学分析、催化剂种类以及反应器选择5个方面对重整过程进行了归纳与分析;阐述了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过程中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趋势、工况参数对重整反应的影响规律、重整过程反应器的选择、重整反应过程的微观机理以及不同催化剂对重整反应的影响程度;全面总结了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过程的变化规律;展望了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
    • 雷明; 罗明良; 战永平; 马宇奔; 张冕; 史博晶; 韩云龙
    • 摘要: 化学自生热压裂液在低pH值或高温下发生热化学反应生成对地层低伤害的盐溶液和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具有生热量大、返排快、储层伤害小等特点,能够有效克服压裂液对地层冷伤害和低温破胶不完全等问题。介绍了氯化铵与亚硝酸钠的生热机理,分析了pH值、反应物浓度、初始温度对压裂液生热量和生热反应速度的影响;根据不同交联剂类型将化学自生热压裂液分为了硼交联胍胶压裂液、酸性交联压裂液和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总结了不同压裂液体系的性能和优缺点,介绍了压裂施工工艺和现场应用,并从压裂液配方和工艺方面对化学自生热压裂液研究进行了展望。
    • 葛翔; 吴诗勇; 赵基钢; 程栖桐; 沈本贤
    • 摘要: 通过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对甲醇与轻烃(正己烷为模型化合物)单一进料和混合进料在催化剂HZSM-5上随温度变化的反应过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甲醇单独进料的情况下,低于150°C低温时,甲醇以氢键缔合羟基的形式吸附在HZSM-5分子筛表面;当温度升至300°C时,甲醇、二甲醚开始脱去氧原子转化为烃类。正己烷单独进料的情况下,在200°C时,正己烷与分子筛羟基相互作用;当温度升到300°C时,五价碳正离子开始裂解。甲醇和正己烷混合进料的情况下,低于150°C时,甲醇以氢键缔合羟基的存在形式优先吸附于HZSM-5分子筛表面;在200°C时,正己烷与氢键缔合羟基相互作用形成碳正离子,改变了甲醇的反应途径,降低了正己烷发生反应的活化能。
    • 孙翠红; 吕立强; 刘迎; 王妍; 杨静; 张绍文
    • 摘要: 采用CCSD(T)//M06-2X/6-311++G(d,p)方法,结合传统过渡态理论,研究了硝酸异丙酯与Cl原子、OH及NO_(3)自由基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两个反应物单体首先形成氢键复合物,随后X(X=Cl原子、OH和NO_(3)自由基)提取硝酸异丙酯中叔碳的α-H原子或甲基的β-H原子,室温下,以X提取α-H原子为主.反应的主要历程为Cl原子(OH或NO_(3)自由基)提取(CH_(3))_(2)CHONO_(2)的α-H原子,生成HCl(H_(2)O或HNO_(3))分子和(CH_(3))_(2)CONO_(2)自由基,后者分解为丙酮和NO_(2).结果表明,在200~500 K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丙酮和NO_(2)的产率降低;在室温下,硝酸异丙酯与Cl原子、OH和NO_(3)自由基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3.933×10^(-11),1.182×10^(-13)和7.134×10^(-19)cm^(3)·molecule^(-1)·s^(-1).计算所得硝酸异丙酯与OH自由基反应的动力学数据与实验结论一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