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过渡态

过渡态

过渡态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74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5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31062篇;相关期刊238种,包括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十二届长三角能源论坛暨第二届江苏-欧洲新能源国际会议、第十五届推进系统气动热力学专业学术交流会、中国航空学会第八届动力年会等;过渡态的相关文献由147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佐成、李来才、佟华等。

过渡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5 占比:2.06%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31062 占比:97.85%

总计:31745篇

过渡态—发文趋势图

过渡态

-研究学者

  • 王佐成
  • 李来才
  • 佟华
  • 闫红彦
  • 杨晓翠
  • 高峰
  • 刘芳
  • 梅泽民
  • 田安民
  • 耿志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侯欠欠; 方志刚; 许友; 郑新喜
    • 摘要: 采用B3LYP泛函以及程序内置的LANL2DZ基组并结合拓扑学原理,运用Gaussian 09程序对团簇Fe_(4)P的16种初始构型进行优化,得到8种优化构型。依据过渡态理论,从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团簇Fe_(4)P的异构化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重态构型的稳定性最大且自旋多重度会影响团簇Fe_(4)P异构化转化的反应程度;对于异构化反应4^((4))→3^((4)),其活化能最小,正向反应速率最大,反应程度最小,而异构化反应3^((4))→2^((2))则与之相反,其反应程度最大,但由于正逆反应的速率极小,因而该反应最不易发生。此外,通过探究已知团簇Fe_(4)P中4种异构化反应的lnK与ΔE的线性方程:lnK=0.4033ΔE+0.02279,以及结合范特霍夫方程、吉布斯自由能定义式两种方式,可预测具有不同能量差或不同温度下的构型进行转化的反应程度,以满足实际操作所需的条件。
    • 黄超; 戴一阳; 代长春
    • 摘要: 常见的天然气净化装置主要由脱硫、脱水、硫黄回收、尾气处理、酸水气提等单元构成,其中脱硫单元是整个天然气净化装置最主要的工艺单元和能耗来源,在脱硫单元运行过程中,进料的状态波动对于天然气净化厂的稳定运行有重要影响。针对某天然气净化厂的脱硫单元,利用HYSYS软件先后建立稳态和动态模型,并用实际运行数据进行校验,确定模型的可靠性;再通过添加天然气进料状态(流量、温度)扰动,进行脱硫单元的过渡态过程模拟,调节控制参数,缩短能耗波动时间,使设备能快速稳定运行,降低进料状态的波动对设备运行的影响。分析天然气脱硫单元总能耗在过渡态过程中的变化可知,当进料状态发生波动时,单元总能耗均会发生波动,尤其是当流量、温度降低时,能耗波动更加明显。研究结果对化工装置过渡态过程中设备安全运行和生产能耗控制技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娄和壮; 贾廷贵; 强倩
    • 摘要: 为研究煤小分子侧链活性官能团对煤氧化反应的影响,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在6-311G基组水平,采用B3LYP方法对构建出的—OCH_(3)、—CHO、—COOH等活性官能团的氧化及其自反应进行计算。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Dmol3模块中的LST/QST搜索协议寻找过渡态,得到过渡态有唯一的振动虚频,绘制成反应路径。研究表明—OCH_(3)与—CHO均可与O_(2)发生自发的氧化反应,但—OCH_(3)的反应活性优于—CHO,前者克服反应能垒仅为后者的29%。—COOH分解生成CO气体的反应为非自发的吸热反应,需要外界提供更多能量。—OH处在侧链活性官能团邻位降低了—OCH_(3)的反应活性,但增大了—CHO的反应活性,使得其与O_(2)的反应能力增加。—OH的存在使得H_(2)O、CO_(2)和CO分子的生成能力增强。
    • 马雪宁; 洪海燕; 孙皓; 陈虎
    • 摘要: 酰基磷酸酶(Acylphosphatase, AcP)是最小的基于蛋白质的生物酶之一,包含98个氨基酸残基,其天然构象由两个α螺旋和一个五链反平行的β折叠组成。AcP可以催化羧基–磷酸键的水解,在生物体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AcP是一种典型的两态折叠蛋白,它具有体积小、拓扑结构简单、分子内不存在二硫键的特点,是研究蛋白质折叠/去折叠机制的模型蛋白之一。在单分子力谱研究方面,人们已经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AcP的力学性能和去折叠行为。在本文中,基于稳定的磁镊单分子技术,我们测量了AcP在不同拉力下的去折叠速率。首先,我们构建了具有两种指纹信号(I27, SpyCatcher-SpyTag)的重组蛋白用于单分子操纵实验,然后通过拉力–伸长曲线中的特征确认正确的AcP去折叠信号,接下来开展了AcP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拉伸实验和恒定力下的拉伸实验。我们得到了AcP在20pN到40pN拉力区间内的去折叠速率,并分析了实验结果与原子力显微镜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与意义,结果暗示去折叠过渡态在不同拉力下会发生变化。
    • 罗香怡; 高浩溟; 姜丰; 刘军; 范艳杰; 姜春旭; 王佐成
    • 摘要: 本工作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2X和MN15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水液相下羟基自由基(水分子簇)诱导的两性脯氨酸分子损伤。反应通道研究表明:Pro的损伤可以通过羟基自由基(水分子簇)抽取α-H原子和五元杂环上不同位置的H原子实现。势能面计算表明:羟基自由基(水分子簇)抽取α-H的自由能垒在41.3至48.3 kJ·mol^(-1)之间,抽取五元杂环上不同位置的H的自由能垒在33.3至48.9 kJ·mol^(-1)之间。抽取五元杂环的与α-C邻位C上的H的损伤反应最具优势,自由能垒在33.3至36.5 kJ·mol^(-1)之间。损伤修复的最低自由能垒是126.9 kJ·mol^(-1)。结果表明,水液相下羟基自由基存在时脯氨酸分子很容易损伤,且损伤后很难修复。
    • 毛杰伟; 佟华; 徐亚华; 刘芳; 杨清荟; 雷泽平; 张雪娇; 王佐成
    • 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和MN15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研究了气相下两性及中性α-丙氨酸(α-Ala_1和α-Ala_2)与Co2+配合物稳定构型的旋光异构、水分子(簇)的作用及水溶剂效应。研究发现:α-Ala_1·Co2+的旋光异构有a和b两个通道,a是质子以羰基氧为桥迁移;b是α-氢迁移到羰基氧后,质子化氨基的质子在纸面内侧向α-碳迁移。α-Ala_2·Co2+的旋光异构也有两个通道a和b,a是螯合环打开向α-Ala_1·Co2+异构后,接α-Ala_1·Co2+的旋光异构;b是羧基内质子迁移后,α-氢向羰基氧迁移。势能面计算表明:α-Ala_1·Co2+在a和b通道旋光异构反应的活化能都是271.7 kJ·mol-1;α-Ala_2·Co2+的旋光异构是在a通道异构到α-Ala_1·Co2+后,再接α-Ala_1·Co2+的异构具有优势,反应活化能是250.9 kJ·mol-1。水分子(簇)的作用使α-Ala_1·Co2+和α-Ala_2·Co2+在优势通道的反应活化能分别降到150.1和129.3 kJ·mol-1;水溶剂效应使S-A·Co_1和S-A·Co_2旋光异构反应的活化能变为119.5 kJ·mol-1。
    • 李佳; 胡潇; 王健春; 于凯歌; 耿诗宁; 孟祥福
    • 摘要: 对于取代环已酮还原产物的立体选择性,仅通过还原试剂的动力学条件和生成产物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行预测是不准确的,需要考虑反应过程中存在的其他因素。采用过渡态理论可以对取代环已酮还原产物的立体选择性进行更全面、更准确的预测。一方面,还原试剂进攻羰基形成过渡态时,表现出决定立体选择性的空间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另一方面,反应物优势构象,即形成过渡态时的扭转应变和相对于标准对交叉构象偏转角的大小对产物的立体选择性也不容忽视。本文从过渡态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空间位阻、电子效应和构象三方面进行讨论,阐述了取代环已酮还原产物的立体选择性。
    • 王智瑶; 方志刚; 秦渝; 吴庭慧; 吕孟娜; 郑新喜
    • 摘要: 为了进一步完善团簇Co_(3)MoS的理论研究,同时也为研究团簇Co_(3)MoS异构化转化机理,依据密度泛函理论和过渡态理论,采用量子化学软件运行及以B3LYP/Lanl2dz水平为初始条件,运用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方法对该团簇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异构化反应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团簇Co_(3)MoS各异构化反应以正反应方向为主,TS^(3(2)→1(4))异构化反应最易发生转化,TS^(2(4)→1(2))转化难度最大,构型1^((4))、1^((2))、2^((4))、2^((2))、3^((4))、3^((2))均可稳定存在;异构化反应3^((2))→1^((4))转化得最为彻底,反应限度比其他异构化过程大,2^((4))→1^((2))转化过程中消耗的活化能最多且转化最不彻底;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生成物热力学稳定性存在联系;能量差与平衡常数的函数方程、范特荷夫方程的积分形式、吉布斯函数可以对团簇Co_(3)MoS异构化反应进行预测。
    • 崔金玉; 王丽; 蒋倩云; 王聪; 邵思佳; 张方坚
    • 摘要: 研究醋酸铜Cu(CH_(3)COO)_(2)分子的解离过程及其解离产物与三氧化二铬Cr_(2)O_(3)合成CuCrO_(2)的微观过程.采用CCSD(T)6-311++G(d,p)和M06-2x/6-311++G(d,p)方法分别计算反应物醋酸铜Cu(CH_(3)COO)_(2)分子单点能和频率,并计算反应物受热分解的过程,寻找解离的过渡态.最后研究了分解产物Cu2O和Cr_(2)O_(3)合成铬酸铜CuCrO_(2)分子.
    • 王秋红; 蒋夏夏; 代爱萍
    • 摘要: 为从微观热力学及动力学角度更深入了解甲烷爆炸微观反应机理,应用Gaussian软件DFT理论,B3LYP-D3(BJ)/6-31+G*水平对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得出的甲烷爆炸反应简化机理中各驻点进行结构优化与频率计算,在M06-2X/def2-tzvpp水平上计算单电能,得到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产物的稳定构型及其参数、热力学数据,并计算得到各反应的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及自由能垒。研究结果表明:甲烷爆炸微观反应机理中基元反应1,9无过渡态,其他反应存在过渡态;基元反应1,4等为反应体系提供热量,保证甲烷氧化反应不断进行,反应1放热最多,焓变为-433.7 kJ·mol^(-1);关键自由基OH·的生成是反应3 O_(2)+H·→OH·+O·与反应4 O·+H_(2)→OH·+H·相互协同与促进的结果;反应3 O_(2)+H·→OH·+O·为该甲烷爆炸机理的决速步,自由能垒为312.4 kJ·mol^(-1)。研究结论可为深入研究甲烷爆炸微观反应机理和化学抑爆机理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