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反应动力学

反应动力学

反应动力学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8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57篇、会议论文469篇、专利文献327326篇;相关期刊791种,包括石油化工、化工进展、化工学报等; 相关会议336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6年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等;反应动力学的相关文献由8576位作者贡献,包括高乃云、吕秀阳、许光文等。

反应动力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57 占比:0.77%

会议论文>

论文:469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327326 占比:99.08%

总计:330352篇

反应动力学—发文趋势图

反应动力学

-研究学者

  • 高乃云
  • 吕秀阳
  • 许光文
  • 赵玲
  • 岑可法
  • 王芳
  • 叶国安
  • 翁惠新
  • 郑卫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秋红; 马超; 刘著; 孙艺林
    • 摘要: 为分析3种烟煤燃烧过程中特征温度和失重特征参数的细致差别,揭示其燃烧特性指数和反应动力学特征,对水帘洞矿不粘煤、口孜东矿气煤和潘三矿焦煤进行煤粉燃烧特性对比实验,采用FWO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同种烟煤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其5种特征温度、2种失重速率和2种燃烧特性指数均增大;3种烟煤的燃烧均为一级化学反应,随变质程度的升高,4个特征温度都增大、2种燃烧特性指数均减小,活化能从低到高依次是不粘煤、气煤和焦煤;水帘洞矿不粘煤最易燃烧,在5°C·min^(-1)升温速率条件下,其活性温度、受热分解起始温度、最大失重速率点温度和燃尽温度分别为164.2,296.8,469.7和532.3°C,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和燃尽特性指数分别为7.2×10^(-9) K^(-3)·min^(-2)和2.1×10^(-3) min^(-1);口孜东矿气煤和潘三矿焦煤与之对应的这4种特征温度增大幅度分别为10.0%,2.9%,5.1%,1.2%和17.8%,5.3%,3.8%,3.7%,2种特性指数减小幅度分别为7.4%,28.6%和14.9%,33.3%。从微观上揭示了煤样变质程度和升温速率变化参量对烟煤的燃烧阶段划分、燃烧过程特征温度、失重特征参数、燃烧特性指数和反应动力学这5种燃烧特征指标的影响规律,为上述3种烟煤的自燃倾向性判定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 车宜行; 杜瑾; 田红景
    • 摘要: 使用共沉淀法合成了负载型磁性铁酸钴(CoFe_(2)O_(4)/MCM-41)催化剂,利用廉价的石墨电极将电场引入MgSO_(3)催化氧化体系。通过XRD、SEM、TEM及HRTEM证明了CoFe_(2)O_(4)/MCM-41的成功合成与良好的分散性。电场通过促进SO_(3)^(2-)的直接氧化与自由基的生成将MgSO_(3)的氧化速率提升至无催化剂无电场条件下的10倍。对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表明:最佳pH=8.0,反应相对于催化剂、MgSO_(3)的分级数分别为0.46、0,并得到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6.73kJ·mol^(-1),排除了内扩散与本征反应的影响。结合空气流量对反应的影响,发现反应速率受氧气的外扩散控制。
    • 袁新; 刘金辉; 周义朋
    • 摘要: 地下水运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碳酸钙的溶解和沉淀,特别是在CO_(2)+O_(2)地浸采铀中,这一现象极为普遍。众多学者对碳酸钙沉淀的形成进行了较为成熟研究,确定了pH对碳酸钙形成的重要作用,以及碳酸钙沉淀的pH边界值。然而,通过热力学只能对反应发生的方向和可能性进行表征,而不能表达化学反应速率,要想了解碳酸钙在地下水运移过程中的溶解沉淀演化过程,必须对其反应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从碳酸钙溶解和沉淀的反应速率以及水化学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研究地浸条件下碳酸钙的反应动力学,确定其溶解和沉淀的主要控制作用以及反应速率,为研究CO_(2)+O_(2)地浸采铀中碳酸钙堵塞提供理论基础。
    • 郭梦真; 梁永和; 聂建华; 蔡曼菲; 冯立; 鞠茂奇; 刘艳丽; 姜广森; 刘梦玄
    • 摘要: 为了实现钛铁渣的有效利用,以钛铁渣、焦炭和SiO_(2)为原料通过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了含TiCN的复合材料,研究了工艺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TiCN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在流动氮气下经1400°C保温4 h,且焦炭加入量的增加可促进TiCN的生成。采用Kissinger法、Ozawa法和Coats-Redfern法研究了以钛铁渣为原料制备TiCN的反应非等温动力学。反应的最概然机制函数为G(α)=[-ln(1-α)]^(3),反应机制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反应级数n=3。反应的活化能E=115.34 kJ·moL^(-1),指前因子A=6.76×10^(47) min^(-1)。
    • 王吉坤
    • 摘要: 基于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在煤化工高盐废水处理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确定最佳臭氧催化剂及优化试验工艺参数,对催化剂制备工艺、载体及活性组分类型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以确定催化剂制备工艺及最佳催化剂。采集宁夏某煤化工高盐废水开展工艺条件优化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最后对催化剂进行稳定性能评价及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主要为含氮有机化合物;浸渍法催化效果优于混合法;活性氧化铝催化效果优于陶粒;活性组分铈催化效果优于锰和铁;最佳工艺条件:催化剂投加量1.0 L/L废水,臭氧投加量200 mg/L;臭氧催化剂反应70 h,COD去除率稳定在47%~50%;出水COD含量稳定在230 mg/L~245 mg/L,即臭氧催化剂具有足够的催化稳定性,通过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纯臭氧氧化,即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可有效降解水中有机物,提高COD去除率。
    • 张秀霞; 贾宏宇; 刘炳琨
    • 摘要: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超声处理对城市污泥热解过程的影响,依据Coats-Redfern积分法和截距相对误差筛选原则对其热解动力学进行分析,确定超声处理污泥热解最概然机制函数和动力学参数,考察超声处理对污泥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声处理后,污泥热解机制在热解温度300~440°C内由三维扩散发展成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该区间的表观活化能由18.29 kJ·mol^(-1)提高到26.32 kJ·mol^(-1),频率因子由24.78 min^(-1)提高到2761.62 min^(-1),热解总反应的平均活化能由15.21 kJ·mol^(-1)降低到14.65 kJ·mol^(-1),超声处理加快了污泥热解反应整体的反应速率。
    • 项文霞; 李义连; 李钊; 陈金国
    • 摘要: 有机氯农药γ-HCH杀虫活性强、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不易降解,残留期长,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危害严重。通过加速溶剂萃取法联合气相色谱法,研究了Fenton试剂、热活化的Na_(2)S_(2)O_(8)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γ-HCH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Fenton试剂和Na_(2)S_(2)O_(8)在氧化降解γ-HCH方面都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当水土质量比为2.5∶1(g/g),反应温度为25°C,Fe^(2+)和H_(2)O_(2)投加量分别为0.2 mmol和10 mmol时,γ-HCH去除率为88%;当水土质量比为2.5∶1(g/g),反应温度为50°C,Na_(2)S_(2)O_(8)投加量为5 mmol时,γ-HCH去除率为91.78%。使用Fenton试剂和Na_(2)S_(2)O_(8)分别作为氧化剂对γ-HCH的去除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反应速率和去除率与水土质量比、反应温度、氧化剂投入量等因素有关。在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下,使用Na_(2)S_(2)O_(8)氧化降解γ-HCH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半衰期分别为0.003 min^(-1)和3.85 h;相较于Fenton试剂,其反应速率常数提高了约50%,反应半衰期缩短了约35%。
    • 王大六; 李丹
    • 摘要: 通过对自制的乙基吗啉类离子液体催化甲醛缩合反应制备三聚甲醛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对自制的离子液体进行了^(1)H-NMR表征,同时考察了甲醛浓度、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通过初速度法计算反应动力学,得到了离子液体催化甲醛制三聚甲醛的反应速率方程,同时逆反应活化能稍低于正反应的活化能,为推动反应正向进行,反应时需要将产品三聚甲醛不断移出。
    • 许诚; 胡建建; 周诚; 刘鑫; 张义迎; 李亚南
    • 摘要: 利用反应量热仪(RC1),测定了以2‑(二硝基亚甲基)‑5,5‑二硝基‑2H‑嘧啶‑4,6‑二酮(TNMPO)为原料,经水解反应制备FOX‑7工艺的热流曲线,对水解反应的工艺热危险性进行了分析,采用定温实验,利用n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对不同温度下的水解反应速率进行了拟合,进而获得了水解反应的表观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20°C条件下,TNMPO水解制备FOX‑7反应的摩尔生成焓为-46.563 kJ∙mol^(-1),绝热温升为9.1 K。若水解反应发生失控,反应体系可到达的最高温度(MTSR)为29.1°C。对2‑(二硝基亚甲基)‑5,5‑二硝基‑2H‑嘧啶‑4,6‑二酮(TNMPO)的反应级数为0.9317,表观活化能E_(a)为73.2 kJ∙mol^(-1),指前因子A为5.03×10^(9) s^(-1)。
    • 张文楷; 沈来宏
    • 摘要: 为更好地研究载氧体的氧化还原反应特性,在流化床热重分析(FB-TGA)反应器上进行了赤铁矿载氧体的氧化还原循环反应实验,并采用Kunii和Levenspiel提出的两相流化床简化模型耦合单颗粒表观细化的一阶模型,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了载氧体在流化床内循环不同阶段的反应动力学特征,确定了循环不同阶段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范围.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在900°C时,第1次、第60次、第120次循环中表观细化模型选定的氧化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65±0.02)×10^(-2)m^(3)/(mol·s)、(2.83±0.02)×10^(-2)m^(3)/(mol·s)和(8.40±0.02)×10^(-2)m^(3)/(mol·s);随着氧化还原反应循环的进行,载氧体的反应性能降低,选定更高反应速率数值的模型可以描述实验过程.该模型能准确地描述载氧体在整个氧化还原反应阶段不同时期的反应动力学特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