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流化床

流化床

流化床的相关文献在1970年到2023年内共计2047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60篇、会议论文414篇、专利文献114169篇;相关期刊1005种,包括石油化工、动力工程学报、锅炉技术等; 相关会议273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年会等;流化床的相关文献由29372位作者贡献,包括岑可法、吕俊复、吕清刚等。

流化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60 占比:3.26%

会议论文>

论文:414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114169 占比:96.39%

总计:118443篇

流化床—发文趋势图

流化床

-研究学者

  • 岑可法
  • 吕俊复
  • 吕清刚
  • 吴粮华
  • 杨海瑞
  • 倪明江
  • 阳永荣
  • 高鸣
  • 骆仲泱
  • 方梦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张鑫镝; 张卫义; 李兆亭; 赵杰; 刘阿珍; 李汉勇
    • 摘要: 为使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的数值模拟法代替实验法,建立单管的液-固两相流化床实验系统;实验测量5种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应用CPFD方法对单管液-固流化床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5种颗粒的最小流态化速度的实验值与模拟值,并进行误差分析,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5种实验颗粒的最小流态化速度实验值分别为0.0216、0.0367、0.0293、0.0555、0.0845 m/s;2种公式验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证明实验结果是可靠的;5种模拟颗粒的最小流态化速度模拟修正值分别为0.024、0.044、0.041、0.069、0.062 m/s;颗粒S1、S2、S4、S5的模拟修正值与颗粒E1、E2、E4、E5的实验值之间的最小流态化速度的误差分别为11.1%、19.9%、24.3%、26.6%,均为正向偏差且在工程允许范围内,证明CPFD数值模拟方法是可靠的;最小流态化速度随固体颗粒的密度和粒径的增大而增大。
    • 许瑞阳; 白勇; 司慧; 刘德财; 祁项超
    • 摘要: 为探究不同工况下热解流化床反应器的气力进料特性,设计并搭建了流化床反应器气力进料冷态试验装置。生物质原料和床料分别采用落叶松颗粒和石英砂颗粒,通过试验测得了本装置的最小流化速度,研究了流化气速、喷动气速、流量比、初始静床高、石英砂粒径、落叶松粒径对流化床反应器气力进料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流化气速和喷动气速的增加均会提高进料率;流化气使床料流化并为落叶松颗粒提供进料空间,喷动气为落叶松颗粒提供动能,并平衡一部分床层压力;落叶松与石英砂粒径的增加对进料效果不利;流量比在1.9~2.7范围内进料率高且稳定性好。本文构建了生物质、床料与气体的三相流物理及数学模型,开展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预测误差为±13%。
    • 王寒鹿; 郭新战
    • 摘要: 对中温分离流化床锅炉内部燃烧形态进行了研究,分析锅炉偏烧现场及产生偏烧的原因。根据锅炉实际运行情况介绍了锅炉偏烧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偏烧原因提出了操作思路及改进建议。
    • 葛世轶; 杨遥; 黄正梁; 孙婧元; 王靖岱; 阳永荣
    • 摘要: 解析聚烯烃颗粒生长过程的形貌演变规律对认识聚合反应机理和调控产品性能至关重要。然而,聚烯烃复杂的颗粒生长行为导致极宽的粒径分布和较大的形貌差异,现有研究关注形貌均一的催化剂破碎生长成初级聚烯烃的过程,缺少对形貌各异的初级聚烯烃后续生长和形貌演化的系统研究。此外,亟需一种能够批量分选不同形貌聚烯烃的手段,支撑聚烯烃颗粒生长形貌的统计解析。基于同质同粒径颗粒摩擦荷电的形貌依赖性,开发了聚烯烃颗粒静电-形貌协同分选技术,实现了尺寸相近的不同形貌聚烯烃颗粒的批量分选,并基于此考察了聚乙烯颗粒生长过程中形貌的分化与演变规律。结果显示,聚乙烯颗粒生长过程中存在普遍的形貌劣化现象,随着粒径增大,颗粒形貌逐渐偏离标准球形;颗粒粒径、形貌、结晶度等的耦合解析表明聚乙烯颗粒存在两种可能的颗粒生长模式和形貌劣化路径:结晶速率过快导致的颗粒破碎和催化剂形貌复制效应导致的形貌劣化。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聚烯烃形貌研究和开发高性能聚烯烃催化剂提供重要支撑。
    • 王立志; 徐蓬勃; 孙海权; 汪志良
    • 摘要: 介绍了环形炉煤调湿技术的工艺流程和创新性,通过进行环形炉煤调湿试验,得出环形炉煤调湿能够降低煤粉水分约2%,调湿效率为22.3%,与煤调湿系统热平衡理论计算值相接近,说明环形煤调湿技术的工艺机理和设备选择正确,能够满足调湿工艺要求。
    • 张永民; 刘朋博; 王蒙; 陈政; 朱丙田; 朱振兴
    • 摘要: 在催化裂化装置中,汽提器的作用是使用水蒸汽置换出吸附在颗粒内孔以及夹带在颗粒之间的不同种类的烃类分子。传统汽提器研究中大多都使用较轻的氢气或氦气作为示踪气体,利用测得的模拟汽提效率作为评价不同汽提器性能的指标。为了考察汽提器处理不同吸附特性气体时的表现,在一套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中,采用吸附能力依次增强的3种示踪气体——He、CO_(2)、R22,分别考察两种不同类型汽提器的模拟汽提效率。结果表明气体吸附特性对汽提器性能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示踪气体在分子筛催化剂上吸附能力的增强,测得的汽提效率显著下降,提高表观气速和采用高效内构件对提高汽提效率的效果明显减弱;对于吸附能力强的示踪气体,采用高效填料内构件提高汽提效率的相对效果更好。
    • 郭鹏辉; 陈晔
    • 摘要: 针对现有技术对分布板流化床内部流动情况难以测量的问题,建立了三维流化床双欧拉流体模型,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与Godaspow拽力模型对不同开口角度带孔型锥型分布板流化床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带开口角度锥型分布板流化床比平面分布板流化床内近壁面固含率更低,且锥型分布板流化床内流体更倾向于近壁面,导致颗粒在轴向运动方向与平面分布板的运动方向相反,能极大避免近壁面出现流化死区。锥型分布板开口角度越小,整个流化过程流化床内压降越小,固含率相对标准偏差在轴向高度波动也越小,颗粒分散更均匀,流化床运行更稳定。综合考虑颗粒体积分数、颗粒运动形式与流化床压降等因素,开口角度120°的锥型分布板最适用于流化床
    • 李建伟; 马帅
    • 摘要: 阐述了Unipol气相流化床聚丙烯工艺在静电波动期间分析思路及处理方法。中煤蒙大公司聚丙烯装置在国产营口向阳CS-1-G催化剂切换至进口SHAC201催化剂后反应器出现静电波动,针对反应器静电波动问题,对静电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通过优化工艺操作等措施来消除静电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催化剂直接切换法,切换后反应器形成两种不同催化剂粉料形成的混合状态,在这种混合状态下,反应器内树脂粉料与树脂粉料摩擦增加引发静电;催化剂切换方法采用衰减终止切换可有效抑制静电的持续发生,实现聚丙烯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 肖哲熙; 鲁峰; 林贤清; 张晨曦; 白浩隆; 于春辉; 何姿颖; 姜海容; 魏飞
    • 摘要: 本工作基于流化床内气固相结构调控实现了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批量制备锂离子电池高性能硅氧碳负极材料。针对硅氧碳负极这一类微米级细粉颗粒,颗粒间较强的范德华力使得其存在团聚严重难以流化,进而使得化学气相沉积过程中表面呈现岛状沉积问题,显著影响电化学性能。本工作首先引入颗粒相压力构造颗粒类van derWaals状态方程,基于稳定性分析给出气固相调控相图,指导硅氧碳负极二次颗粒的设计,实现其能够在流化床中充分流化进行化学气相沉积碳包覆。稳定的流动状态在避免团聚的同时能够保证高效传质传热使得氧化硅颗粒表面碳层沉积由岛状生长转变为近层状生长,成功实现了氧化硅表面的均匀碳沉积。通过多种电化学测试表征分析,制备出的硅氧碳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及倍率性能。该技术目前已实现百公斤级中试生产,未来有望实现百吨级工业放大。
    • 李兵; 王晓霖; 陈博
    • 摘要: 化学环制氢技术能够从化石燃料中高效制取氢气并分离出二氧化碳,由于商用工艺模拟软件缺少适用于化学环制氢的反应器模型,制约了该技术的工艺模拟及优化。建立了一种基于轴向扩散方程的化学环制氢三流化床反应器模型,将反应器模型嵌入商用工艺模拟软件中实现工艺全流程模拟及优化。分析了三流化床反应器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蒸汽反应器操作温度在850°C、蒸汽输入流量与天然气输入流量比值为2.6条件下能够高效制取氢气,氢气/甲烷比率达到263.86%;蒸汽燃料反应器操作温度在800°C,三氧化二铁流通量与天然气输入流量比值为3.82条件下能够高效分离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捕获率达到99.2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