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汽油

汽油

汽油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2271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公路运输、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30篇、会议论文455篇、专利文献16127篇;相关期刊1592种,包括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国际石油经济、炼油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230种,包括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石化加氢技术交流会、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年会等;汽油的相关文献由24911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友好、李明丰、张久顺等。

汽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30 占比:26.99%

会议论文>

论文:455 占比:2.00%

专利文献>

论文:16127 占比:71.01%

总计:22712篇

汽油—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程联社; 陆健; 党超
    • 摘要: 将一定量的乙醇按照体积百分比和汽油混合构成乙醇汽油,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已推广使用。在对发动机不做任何改动情况下,在一台电控发动机台架上做了测试和分析。试验表明相对于纯汽油,在尾气排放中,混合燃料降低了HC排放,NO_(x)化合物的排放有所增加。在动力方面E10的动力性较纯汽油高,E20动力性略有降低。
    • 马程
    • 摘要: 为解决当前汽油、柴油仍存在严重污染环境且对汽车零部件造成不同程度损伤的问题,在对炼油工艺简单概述和对所炼制成品油提出指标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对炼油工艺中第一道蒸馏工序进行研究,分析该道工序中注剂参数由于考虑不周全导致注剂量把握不准确的问题,根据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算法得出不同条件下对应的注氨量和缓蚀剂量,为提升成品油质量奠定基础。
    • 范开辉
    • 摘要: 利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测定了汽油中的甲缩醛含量。试样通过一个非极性固定相色谱柱,组分按照沸点大小分离,待环戊烷流出后,反吹非极性柱,环戊烷、甲缩醛及轻组分,经一个强极性固定相色谱柱分离,并通过TCD检测器检测。试验采用外标法定量,甲缩醛的质量浓度在1.0 g/L~50.0 g/L范围内标准工作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试样加标回收率为100.3%~107.5%,试样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甲缩醛的检出限为0.20 g/L。
    • 孙媛媛; 徐承甫; 于达洋
    • 摘要: 随着炼化企业自动化、在线分析技术及质量控制技术的逐步提高与成功应用,不同的汽油在线优化调和系统在各个炼油厂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ZPC(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采用的在线调和分析系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系统结构、工艺流程和技术原理入手,分析了该系统的应用情况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检验了应用效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优化改造后应用情况良好。
    • 刘一龙; 薛秋红; 管晓倩; 王凯歌; 冯真真; 周龙龙; 王群威
    • 摘要: 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建立了汽油中21种抗爆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对仪器分析条件和定量方式进行了优化,充分利用全二维色谱柱容量大和分离能力强的特点,实现了21种多类别抗爆添加剂的同时检测,其中包含醇类10种、醚类5种、酯类3种、胺类2种、酮类1种。应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定量,有效提升了低浓度样品的定量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21种抗爆添加剂在50~10 0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4个水平(0.5%、2.0%、5.0%、10.0%)下的加标回收率为91.1%~109%,相对标准偏差(RSDs,n=6)小于5.0%;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000 4%~0.014 1%,定量下限(S/N≥10)为0.001 4%~0.046 9%。该方法可以满足实际样品中抗爆添加剂的检测需要。
    • 樊亚明; 陈乐; 崔思航
    • 摘要: 燃油宝作为一种油品添加剂,可以直接加注到车辆油箱中,是加油站销售较多的商品。文章针对某企业的5座加油站(高速站、示范站、景区站、城镇站、公路站)的燃油宝和汽油销量的销售数据,进行了经营数据分析。从宏观上看,燃油宝的销售总量随着成品销售油销售量增加而增加,而实际单日数据并不明显受上述规律影响。燃油宝作为专业类非油单品,受客户的接纳程度可能还相对有限,客户还未完全形成燃油宝的消费习惯。客户流量并不是导致燃油宝销量提高的充分条件,在燃油宝使用的消费潜力还有待挖掘。积极的推销、较好的促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驱动燃油宝的销售。但更重要的是提高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黏性。
    • 张孟珠; 郝春晓; 葛蕴珊; 王欣
    • 摘要: 基于7辆国6轻型车的WLTC循环测试,计算了汽油、E10和MTBE10(汽油中添加10%体积的甲基叔丁基醚)排放的温室气体的致暖效应(GWP)、臭氧生成潜势(OFP)和非甲烷有机气体(NMOG)排放.结果表明,车队平均N;O和CH;排放的GWP分别为0.6和0.07gCO_(2)e/km.E10和MTBE10的非CO;温室气体排放的GWP比汽油更高.从整个碳生命周期看,生物质E10可以使温室气体排放的GWP下降5%~15%.E10和MTBE10都倾向于增加苯系物(BHC)排放和OFP.试验车辆的NMOG排放在30mg/km左右,使用含氧燃料E10和MTBE10没有显示出大幅度增加NMOG的现象.
    • 王辰晨; 樊红超; 宗鹏; 刘智辉; 王漫云; 翟佳宁
    • 摘要: 采用过量溶液浸渍法,以硝酸镧为改性剂,对SAPO-11分子筛进行了稀土改性。结果表明:与未改性SAPO-11分子筛相比,改性后La/SAPO-11分子筛颗粒完整,具有较高的结晶度,介孔比表面积和介孔孔体积均增加,水热稳定性明显改善;在分子筛加入质量分数为6%的条件下,与ZSM-5分子筛相比,在La/SAPO-11(负载La质量分数为4%)分子筛制备的催化裂化(FCC)催化剂生产的产物中,汽油收率(质量分数,下同)与轻质油收率分别提高了0.34,0.24个百分点,汽油研究法辛烷值增加了0.5个单位;由该分子筛制备的FCC催化剂催化性能提高,异构化性能明显增强。
    • 赵云龙; 邓晰文; 冯战; 朱蕊东; 苏小斌
    • 摘要: 针对转子发动机缸内燃料燃烧效果不佳的问题,以一款预混式汽油转子发动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建立转子发动机缸内流动与燃烧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并利用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选取敞口式、直口式和缩口式3种不同类型的燃烧室凹坑,研究了燃烧室凹坑形状对缸内压力、温度、火焰传播及NO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工况下,燃烧室凹坑形状对缸内燃料的燃烧过程有明显影响。其中,缩口式凹坑缩口处附近燃料不易被点燃,缸内燃料燃烧效果最差;敞口式可以更好地组织缸内的混合气流动,燃烧过程中利用了燃烧室内部较快的气体流速和高速流区对火焰的加速作用,燃料燃烧过程中火焰传播速度快,压力升高率大,进而增大了缸内整体燃烧速率;敞口式比直口式缸内最高燃烧压力提高6.8%,燃油消耗速率提高10.8%,NO质量分数仍在0.5%左右。
    • 张静; 王慧琴; 段永亮; 安良成
    • 摘要: 汽油作为车用燃料,因其含有一定量二烯烃,出现了氧化安定性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汽油的长期贮存,为解决该问题需对其进行选择性脱除。该文就汽油中二烯烃选择性脱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分析,主要就选择性加氢技术、分子筛吸附工艺等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