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燃烧室

燃烧室

燃烧室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10506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航空、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6篇、会议论文836篇、专利文献196014篇;相关期刊750种,包括车用发动机、国外内燃机、内燃机工程等; 相关会议347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第八届动力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等;燃烧室的相关文献由15317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宇震、张弛、张群等。

燃烧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36 占比:1.22%

会议论文>

论文:836 占比:0.42%

专利文献>

论文:196014 占比:98.36%

总计:199286篇

燃烧室—发文趋势图

燃烧室

-研究学者

  • 林宇震
  • 张弛
  • 张群
  • 查筱晨
  • 张珊珊
  • 刘小龙
  • 许全宏
  • 徐纲
  • 张龙
  • 吕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朱涛
    • 摘要: 为提高航改燃机燃烧室可靠性及使用安全性,在设计阶段对某型中等功率航改燃气轮机燃烧室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根据燃烧室结构组成,建立硬件层次及可靠性逻辑框图。针对燃烧室机匣、火焰筒、燃油总管、燃油喷嘴、导流罩等零部件进行故障模式分析,指出可能发生故障的原因及其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根据各零部件发生故障的概率及严重程度建立危害性矩阵,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得到FMECA表。结果表明:火焰筒壁面掉块及燃油总管焊缝开裂是影响燃烧室性能及使用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发生概率及严重程度,同时指出对于发生概率及严重程度较低的故障可以适当降低其设计成本。运用FMECA表客观地找出系统薄弱环节,为后续燃烧室维护及测试提供参考。
    • 高宇鹏; 李俊杰; 刘巍; 李敬轩
    • 摘要: 大型空气加热器易发生燃烧不稳定现象,造成加热器不能按预想状态工作,甚至失效。由于难以通过试验获得加热器燃烧室内部的精确参数,因此数值仿真是预测燃烧不稳定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燃烧室内部燃烧-声学解耦的方式,分别计算火焰对声学扰动的响应和声学系统在热源扰动下的响应,将声学扰动下的燃烧响应表征为火焰传递函数,最终可获得燃烧室的不稳定模态频率并对其是否发生不稳定燃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某型空气加热器的模态频率为1 389.9 Hz,且在声学模态上是稳定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证明该方法具备良好的预测能力。
    • 桂小红; 薛海腾; 宋香娥
    • 摘要: 为了让学生深入认识斯特林发动机燃烧室的组成结构及天然气在燃烧室内的燃烧现象,研制了斯特林机用20 kW燃烧室实验装置,直观展示了斯特林燃烧室的工作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温度控制在14°C左右时,甲烷的完全燃烧热可达到20.1kW,加热头能量利用率达到50%以上。所设计的燃烧室的热性能达到了设计目标,可用于天然气加热斯特林发动机,产生3~5 kWe电力。
    • 李春江; 彭剑勇; 肖为; 刘涛
    • 摘要: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量了燃烧室头部回流区的流场,获得了不同位置的速度分布关系,开展了2种型号燃烧室的点火试验,对比了点火性能的优劣。研究表明:燃烧室点火电嘴生成的初始火核必须穿越头部回流区的边界,进入回流区内部,才能实现成功点火,燃烧室头部回流区相互独立和饱满,有利于提高点火性能。燃烧室点火的最佳位置位于头部回流区低压中心的正上方。
    • 赵云龙; 邓晰文; 冯战; 朱蕊东; 苏小斌
    • 摘要: 针对转子发动机缸内燃料燃烧效果不佳的问题,以一款预混式汽油转子发动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建立转子发动机缸内流动与燃烧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并利用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选取敞口式、直口式和缩口式3种不同类型的燃烧室凹坑,研究了燃烧室凹坑形状对缸内压力、温度、火焰传播及NO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工况下,燃烧室凹坑形状对缸内燃料的燃烧过程有明显影响。其中,缩口式凹坑缩口处附近燃料不易被点燃,缸内燃料燃烧效果最差;敞口式可以更好地组织缸内的混合气流动,燃烧过程中利用了燃烧室内部较快的气体流速和高速流区对火焰的加速作用,燃料燃烧过程中火焰传播速度快,压力升高率大,进而增大了缸内整体燃烧速率;敞口式比直口式缸内最高燃烧压力提高6.8%,燃油消耗速率提高10.8%,NO质量分数仍在0.5%左右。
    • 赵巧男; 王国峰; 张皓男; 徐有宁; 张文瀚; 郭雨威
    • 摘要: 为研究重型燃气轮机燃烧室NO_(x)排放预估问题,以M701型重型燃气轮机的燃烧室为研究对象,基于预混燃烧与柔和燃烧两种燃烧模型,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燃烧室内的温度分布情况,采用优化分析的方法研究一次风量、二次风量、一次风温及二次风温对NO_(x)排放的影响。将两种燃烧模型的数值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燃料相同的情况下,采用柔和燃烧模型(适当提高一次风温)可以有效减少NO_(x)排放。
    • 李祥晟; 郭菡; 郁鸿飞; 郑鹏飞
    • 摘要: 为了研究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干式低排放(DLE)贫预混(LP)燃烧室改用氢燃料时的性能变化和掺氢极限,满足低碳排放燃机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以某F级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燃烧室为研究对象,数值研究了天然气/氢气混合燃料不同掺氢比(H_(2)体积分数0~100%共6种工况)对燃烧室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燃烧室可能出现的问题。研究表明,燃用天然气的LP燃烧室在改用氢燃料时,存在着回火的巨大风险,在掺氢比达40%时回火导致的燃烧器喷口高温区域明显,在更高的掺氢比下存在烧毁的可能,且高氢条件下回火发生且向上游传播,为机组运行带来巨大的安全问题。中心以扩散方式工作的值班燃烧器不存在回火风险。产物中CO和CO_(2)的含量随掺氢比的增加而降低,H_(2)O含量增加;NO_(x)的排放量随氢含量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增幅并不显著。
    • 皮骏; 王义为
    • 摘要: 选定正癸烷作为RP-3航空煤油单组分替代燃料,结合采用基于误差传播的直接关系图法、基于CSP重要性指标的方法和基于CSP理论的准稳态方法对75个物种、373步基元反应的详细机理进行了简化,得到了一个包含38个物种、34步反应的简化机理。通过对比三种机理的燃烧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发现,简化机理、骨架机理和详细机理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简化机理能在较宽参数范围内描述正癸烷的燃烧特性,有效地降低了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内湍流燃烧数值模拟的计算成本。
    • 栗智宇; 张垲垣; 李志刚; 李军
    • 摘要: 贫油预混燃烧室出口的强旋流和温度不均匀特征向下游迁移,直接影响了下游涡轮静叶栅端壁的气动性能,进而改变了气膜冷却端壁的传热冷却特性。设计了具有典型速度和温度出口特征的燃烧室,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设计的燃烧室出口具有典型的旋流和温度分布特征。采用数值求解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和剪切应力传输湍流模型SST k-ω研究了燃烧室出口旋流对静叶栅端壁流动型态和传热冷却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燃烧室出口旋流核心与静叶栅沿栅距5个相对位置时气膜冷却端壁的流场型态和传热冷却特性。研究表明:当燃烧室出口旋流中心正对静叶片1时,马蹄涡压力面分支横向迁移被削弱造成滞止点向下游移动,端壁传热恶化,第3排气膜冷却射流被带离端壁,绝热气膜有效度降低;旋流中心正对静叶片2时,马蹄涡压力面分支裹挟第2排气膜冷却射流冲击吸力面,二次冷却效果提升的同时端壁面平均气膜有效度提高,最大值为0.148,无量纲面平均热通量减小了0.0555。该研究揭示了燃烧室出口旋流对下游静叶栅端壁流场型态和传热冷却特性的影响机制,为端壁气膜冷却布局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雷爱国
    • 摘要: 为解决铁合金煤气用于内燃机发电时易引起发动机进气管回火问题,开发LY1200铁合金煤气发电机组。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等方法确定其关键技术为:采用空气与燃气分路增压进气方式及缩口燃烧室,最佳压缩比为12.0,凸轮轴采用滚轮挺柱型负曲率半径型线并优化配气相位,控制系统增加燃气组分与供气压力前馈控制回路。对LY1200铁合金煤气发电机组进行性能试验、可靠性试验和试运行。结果表明:该发电机组的升功率、热耗率、电效率、机油消耗率在国内燃气发动机中处于先进水平,且性能稳定,经济效益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