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选择性加氢

选择性加氢

选择性加氢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43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9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503455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炼油技术与工程、齐鲁石油化工、石化技术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中国石化加氢技术交流会、第五届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交流会等;选择性加氢的相关文献由2757位作者贡献,包括褚阳、李明丰、刘晨光等。

选择性加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9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03455 占比:99.91%

总计:503901篇

选择性加氢—发文趋势图

选择性加氢

-研究学者

  • 褚阳
  • 李明丰
  • 刘晨光
  • 李大东
  • 聂红
  • 梁顺琴
  • 罗孟飞
  • 刘仲能
  • 石亚华
  • 孙利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郑万彬; 胡一鸣; 汤岑; 李艳明; 罗孟飞; 鲁继青
    • 摘要: 为研究催化剂对巴豆醛液相选择性加氢的作用,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金属负载量的Ir/WO3催化剂.利用XRD,TEM,H2-TPR,XPS等手段表征了上述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化学特性.结果表明:Ir/WO3催化剂表面较高的表面酸量和较强的金属与载体相互作用力是催化剂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不同Ir含量的Ir/WO3催化剂的转化频率相同,表明在所考察的Ir颗粒范围内(2~3 nm),该反应为非结构敏感型反应.研究为理解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及颗粒尺寸效应对反应行为的影响提供了实验证据.
    • 张孔远; 郭宇栋; 郑运; 刘晨光
    • 摘要: 以氢氧化铝干胶为原料,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O/Al_(2)O_(3)催化剂;以溴指数为3836 mgBr/(100 g)的催化重整生成油评价NiO/Al_(2)O_(3)催化剂的选择性加氢脱烯烃性能.考察了载体焙烧温度和NiO负载量对NiO/Al_(2)O_(3)催化剂选择性加氢脱烯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焙烧温度为650°C时,采用NiO负载量(w)为25%的催化剂,在反应压力为1.0 MPa、体积空速为8 h^(-1)、氢油体积比为25:1、反应温度为120°C的条件下,加氢生成油溴指数小于100 mgBr/(100 g),芳烃损失率小于0.75%.
    • 张静; 王慧琴; 段永亮; 安良成
    • 摘要: 汽油作为车用燃料,因其含有一定量二烯烃,出现了氧化安定性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汽油的长期贮存,为解决该问题需对其进行选择性脱除。该文就汽油中二烯烃选择性脱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分析,主要就选择性加氢技术、分子筛吸附工艺等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 郭锐
    • 摘要: 随着清洁化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催化汽油作为国内车用汽油的主要调和组份,由于其工艺技术的限制,具有硫含量高、芳烃含量高、烯烃含量高等特点。如何保证辛烷值的前提下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满足国VI标准,本文重点介绍国内某炼厂新增上的40万吨催化汽油醚化装置的工艺特点和进一步探讨装置的关键控制点。
    • 郭宇栋; 张孔远; 郑运; 刘晨光
    • 摘要: 以氢氧化铝干胶为原料,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La改性NiO/Al_(2)O_(3)催化剂,以溴指数为3836 mgBr/(100 g)的重整生成油为原料,在10 mL固定床微反装置上考察了La_(2)O_(3)引入顺序以及La_(2)O_(3)负载量对NiO/Al_(2)O_(3)催化剂选择性加氢脱烯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1.0 MPa、体积空速8 h^(-1)、氢油体积比25的条件下,先La后Ni方式制备的La_(2)O_(3)负载量为1.0%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烯烃加氢选择性,芳烃损失小于1.0%,溴指数低于200 mgBr/(100 g)。
    • 摘要: 本发明属于加氢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四馏分选择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碳四原料选择性加氢脱除1,3-丁二烯反应过程中镍系非贵金属选择加氢催化剂。所述的催化剂,活性组分镍源可以是镍盐,也可以是利用废旧镍氢电池中的镍提取生成的碱式碳酸镍。
    • 王梦茹; 王奕; 牟效玲; 林荣和; 丁云杰
    • 摘要: 催化裂化是石油化工的核心单元之一.从催化裂化尾气中分离出来的碳四馏分富含许多的不饱和烯烃,如1-丁烯、顺、反式-2-丁烯以及少量的1,3-丁二烯,这些不饱和烯烃可以通过后续聚合反应,生成合成橡胶和工程塑料的重要原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上述工艺过程对原料中1,3-丁二烯的含量(<100~200 ppm)有严苛的要求.采用选择性加氢技术对碳四馏分中的1,3-丁二烯进行选择性加氢,将其转化为更高附加值的单烯烃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然而,1,3-丁二烯加氢反应得到的单烯烃可能发生深度加氢得到副产物丁烷.因此,开发高效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对碳四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1,3-丁二烯加氢反应可以作为模型反应,用来考察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性能.基于此,该反应无论在工业界还是学术界均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如此,有关1,3-丁二烯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方面的综述极少.仅有关于1,3-丁二烯加氢作为模型反应的综述报道.本文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1,3-丁二烯加氢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综述,特别是包括Pd,Pt和Au等的单一贵金属催化剂.重点介绍以下内容:(1)固体催化剂构效关系,包括活性金属尺寸效应、晶面和形貌效应以及载体效应(晶相、孔道和酸碱性);(2)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新策略,如单原子催化剂、核壳结构催化剂、金属-离子液复合催化体系以及载体的形貌调控;(3)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和失活机理.提出了1,3-丁二烯选择性加氢高性能催化剂开发面临的挑战,并对潜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随着纳米技术和金属纳米材料合成方法的快速发展,对贵金属活性组分进行原子层面上的调控(包括形貌、尺寸以及单原子配位环境等)已成为可能.这将有助于研制出一类新型高性能选择性加氢催化材料,从而实现高转化率条件下高附加值单烯烃的定向转化.此外,载体的酸碱性和孔道结构的调控有助于进一步调节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 于曰满; 姜振鑫; 刘然升
    • 摘要: 以环己烷为溶剂,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为原料,选用SiO2为载体的负载型镍系非均相催化剂进行加氢实验,制得氢化端羟基聚丁二烯(H-HTPB)。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用量对加氢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仪(1H-NMR)、热重分析仪(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原料和产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加氢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00°C,反应压力6 MPa,催化剂添加量1%;氢化产物H-HTPB较HTPB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
    • 郑万彬; 胡一鸣; 汤岑; 李艳明; 罗孟飞; 鲁继青
    • 摘要: 为研究催化剂对巴豆醛液相选择性加氢的作用,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金属负载量的Ir/WO_(3)催化剂.利用XRD,TEM,H_(2)-TPR,XPS等手段表征了上述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化学特性.结果表明:Ir/WO_(3)催化剂表面较高的表面酸量和较强的金属与载体相互作用力是催化剂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不同Ir含量的Ir/WO_(3)催化剂的转化频率相同,表明在所考察的Ir颗粒范围内(2~3 nm),该反应为非结构敏感型反应.研究为理解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及颗粒尺寸效应对反应行为的影响提供了实验证据.
    • 黄国强; 徐海升; 李善建; 郜鹏程
    • 摘要: 以自制氧化石墨(GO)为原料,尿素为氮源,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N-rGO)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得不同镍负载量Ni/N-rGO催化剂,采用N2吸附-脱附、XRD、SEM等手段对Ni/N-rGO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考察催化剂制备条件(活性组分负载量、尿素添加量、H2还原温度)和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对Ni/N-rGO催化剂催化苯酚选择性加氢制备环己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性组分负载质量分数为20%、尿素/GO质量比为30、H2还原温度为450°C的条件下制备的20%Ni/N-rGO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适宜的孔结构,金属镍分散相对均匀;在反应温度为150°C、反应压力为0.4 MPa、反应时间为2.0 h、20%Ni/N-rGO催化剂/苯酚质量比为0.35的最佳条件下,苯酚转化率为91.93%,环己酮选择性为61.75%;20%Ni/N-rGO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性能下降较明显,苯酚转化率降至82.17%,环己酮选择性降至50.9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