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选择性

选择性

选择性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3年内共计2690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69篇、会议论文159篇、专利文献479324篇;相关期刊2521种,包括中国医药导报、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石化技术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101种,包括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化工学会2010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等;选择性的相关文献由47969位作者贡献,包括孔德金、张鹏、张涛等。

选择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69 占比:1.11%

会议论文>

论文:15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79324 占比:98.86%

总计:484852篇

选择性—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方涛; 李锦云; 郭明; 王瑞; 孙立苹
    • 摘要: 【目的】制备一种兼温度响应与高选择识别性能于一体的分子印迹水凝胶(T-MIHs)。【方法】以磷酸三(2-氯丙基)酯[Tris(2-chloropropyl)phosphate,TCPP]为模板分子,丙烯酸为功能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温敏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温度敏感的T-MIHs。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表征原料的结构,考察水凝胶对模板分子的特异识别性能。【结果】成功制备T-MIHs,其最低临界溶解温度为39°C;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理论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该分子印迹水凝胶对TCPP显示了良好的选择识别性,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容量为119.32 mg·g^(−1),印迹因子α=3.75,选择因子β=2.75,对TCPP的识别具有温度响应性。【结论】T-MIHs对水溶液中TCPP具有优异的吸附效果,同时对构筑有机磷阻燃剂高选择识别性的温敏印迹水凝胶具有重要参考。
    • 黄佩武; 徐勋达; 潘威; 余国贤
    • 摘要: 以EDTA-Fe为气相硫化氢脱除络合铁催化剂,建立脱硫体系模型。实验考察了脱硫液中碱度、EDTA/Fe摩尔比、总铁浓度、硫代硫酸根浓度对EDTA-Fe催化剂稳定性及脱硫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脱硫液中碱度值的增加降低了EDTA的降解率,降低了脱硫选择性;EDTA/Fe摩尔比的增加导致EDTA降解率增加,脱硫选择性降低;总铁浓度增加,导致EDTA降解率增加,脱硫选择性降低;硫代硫酸根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EDTA的降解率,增加脱硫选择性。综合考虑EDTA的降解率和脱硫选择性时,应尽量降低脱硫液组成中的EDTA/Fe的摩尔比、总铁浓度,适当增加脱硫液组成中的碱度值、硫代硫酸根的浓度。
    • 邹宇; 蒋文静; 欧文
    • 摘要: 针对常用的MEMS红外光源是类灰体光源,存在发射光谱范围比较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超表面结构,将其覆盖在MEMS光源上实现一种有选择性、高发射率的窄带光源。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集总等效电路模型,通过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出超表面中结构尺寸对光源中心频率、带宽以及发射率的影响,探究了该结构中各个尺寸的改变对光源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的模型计算结果跟仿真结果吻合,使用该模型能够避免耗时的、复杂的数值优化过程。
    • 董昌林
    • 摘要: 介绍了封胶电镀电泳、贴胶电镀电泳、点镀电泳、喷墨电泳和镭雕电泳5种选择性电镀电泳的工艺流程,从产品外观、功能、成本、制程难易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它们用于电子连接器的可行性,最终选择镭雕电泳进行量产。
    • 傅政; 常帅兵; 贾丰春
    • 摘要: 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一步制备了零维碳基纳米材料碳量子点(CDs),然后以4-丁基氨基硫脲(4-BTSC)修饰其表面结构,得到了修饰后的碳量子点(BTSC-CDs)。BTSC-CDs具有极好的水溶性,荧光强度高、细胞相容性好,且荧光颜色可调,可用于细胞多色成像;对比其他金属离子,BTSC-CDs对Cu^(2+)具有特殊选择性,可实现Cu^(2+)的高效检测;当[Cu^(2+)]在0~0.10μM和4~50μM范围内时,F/F_(0)与[Cu^(2+)]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可满足在更宽浓度范围内Cu^(2+)的检测需求。
    • 张伟清(摘译)
    • 摘要: 科莱恩催化剂公司与林德工程公司合作开发用于乙烷氧化脱氢(ODH-E)的新型催化剂,该催化剂是一种用于生产乙烯的创新型低排放催化技术。这种新型催化剂在选择性和生产能力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乙烷氧化脱氢生产乙烯在商业上具备可行性。
    • 徐聪; 江迎; 于萍; 毛兰群
    • 摘要: 大脑是认知、情感等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脑内神经元通过化学信号及电信号相互连接,共同构成动态而复杂的神经信号网络,实现各项神经活动。因此,对于脑神经化学分子的分析与检测有助于揭示神经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分子机制,进而发展神经系统疾病的精准诊断及治疗手段。随着各学科的融合与发展,已有多种分析技术在不同层次实现神经分子的检测。其中,电化学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高时空分辨等优势,有望在活体层次上精准描述特定神经分子在神经生理或病理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本文围绕选择性以及生理兼容性两大关键问题展开,以本课题组最新研究进展为例,系统阐述了电极界面的构筑原则以及电位型检测方法的独特优势,着重介绍了抗坏血酸在神经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对脑神经电化学分析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胡连军; 刘建军; 潘国峰; 曹静伟; 夏荣阳
    • 摘要: 当技术节点降低至32 nm及以下时,为了缓解电阻-电容(RC)延迟导致的铜(Cu)互连器件可靠性差的问题,急需寻找新的阻挡层材料。与钽(Ta)相比,钴(Co)具有更低的电阻率、更小的硬度、与Cu更好的粘附性、在高纵横比沟槽中能实现保形沉积等优点。因此,Co成为取代Ta的有前途的衬里材料而被堆叠在氮化钽(TaN)阻挡层上。Co的引入可以降低阻挡层厚度和简化工艺过程。然而,当技术节点降低至10 nm及以下时,金属线宽度接近甚至小于Cu的电子平均自由程。由于侧壁和晶界处电子散射的增加,Cu的电阻率开始急剧增加。与Cu相比,Co的电子平均自由程更低且可以在阻挡层更薄的情况下工作。因此,Co成为替代中段制程(MOL)中接触金属W和后段制程(BEOL)中互连金属Cu的绝佳候选材料。Co的引入势必需要与化学机械抛光(CMP)以及CMP后清洗等相兼容的工艺。然而,与多层Cu互连Co基阻挡层CMP以及Co互连CMP相兼容的抛光液作为商业机密一直未被公开。同时,学术界对Co的CMP也缺乏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本文就Co作为Cu互连阻挡层和互连金属的有效性及可行性进行了系统论述,重点综述了Co基阻挡层和Co互连CMP的研究现状,讨论了不同化学添加剂对材料去除速率、腐蚀防护、电偶腐蚀和去除速率选择性的影响。同时,本文对Co CMP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总结,以期为Co基阻挡层以及Co互连CMP浆料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王建华; 王金堂; 耿愿; 廖波; 黄贤斌; 王韧
    • 摘要: 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国内页岩气资源埋藏深,开采难度大,普遍存在水平段过长、储层裂缝发育严重、水敏性强、井眼不稳定等问题。与水基钻井液相比,油基钻井液在页岩气开发中具有更为优异抑制性、良好润滑性,在页岩气钻井中应用广泛,但面临有害固相难以去除难题。通过化学选择性絮凝技术实现油基钻井液有害固相清除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子模拟研究了阳离子型絮凝剂与粘土矿物的相互作用,从分子尺度揭示了阳离子型絮凝剂絮凝带负电岩屑的选择性。计算发现:对于带负电岩屑成分具有较强的絮凝能力,对于不带电的岩屑成分絮凝能力差;阳离子型絮凝剂对于亲水性强的岩屑絮凝能力较差,且对于亲水性差的岩屑几乎没有絮凝能力;在有限浓度范围内絮凝剂浓度越大,絮凝效果越好;絮凝剂的性能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 陈泉威; 王昭昭; 朱雍; 陆涛
    • 摘要: 蛋白激酶(PK)失调与多种疾病过程相关,多种蛋白激酶抑制剂得被开发用以治疗疾病。蛋白激酶抑制剂虽然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仍然面临耐药性及选择性不高等挑战。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这一技术的开发,有效地解决了蛋白激酶抑制剂耐药以及低选择性等问题,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经有多种激酶PROTAC项目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本文综述了专利及文献报道的靶向蛋白激酶的PROTAC研究进展。总结并展望靶向蛋白质降解技术的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