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子印迹

分子印迹

分子印迹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409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7篇、会议论文130篇、专利文献104296篇;相关期刊349种,包括化工进展、化工时刊、食品研究与开发等; 相关会议72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等;分子印迹的相关文献由7151位作者贡献,包括闫永胜、王静、李慧芝等。

分子印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7 占比:0.85%

会议论文>

论文:130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04296 占比:99.02%

总计:105323篇

分子印迹—发文趋势图

分子印迹

-研究学者

  • 闫永胜
  • 王静
  • 李慧芝
  • 余会成
  • 雷福厚
  • 李浩
  • 李春香
  • 王硕
  • 于京华
  • 佘永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许娜; 李春香; 王良
    • 摘要: 分子印迹膜所特有的特异选择性、稳定性及再生性使其在药物分离、污水处理、环境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普通的印迹膜总是会遇到许多严重问题,例如膜污染、结构稳定性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其更高水平的发展。近年来,很多研究者都致力于提高印迹膜的综合性能。本文介绍了印迹膜的种类及影响印迹膜选择性和吸附能力的因素,对最近几年分子印迹在改性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与评述,对其将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建议与展望。
    • 方涛; 李锦云; 郭明; 王瑞; 孙立苹
    • 摘要: 【目的】制备一种兼温度响应与高选择识别性能于一体的分子印迹水凝胶(T-MIHs)。【方法】以磷酸三(2-氯丙基)酯[Tris(2-chloropropyl)phosphate,TCPP]为模板分子,丙烯酸为功能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温敏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温度敏感的T-MIHs。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表征原料的结构,考察水凝胶对模板分子的特异识别性能。【结果】成功制备T-MIHs,其最低临界溶解温度为39°C;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理论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该分子印迹水凝胶对TCPP显示了良好的选择识别性,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容量为119.32 mg·g^(−1),印迹因子α=3.75,选择因子β=2.75,对TCPP的识别具有温度响应性。【结论】T-MIHs对水溶液中TCPP具有优异的吸附效果,同时对构筑有机磷阻燃剂高选择识别性的温敏印迹水凝胶具有重要参考。
    • 邵可满; 傅桂瑜; 陈素艳; 洪诚毅; 林郑忠; 黄志勇
    • 摘要: 孔雀石绿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三苯甲烷类化合物。孔雀石绿的常规检测方法前期处理复杂、耗时长、需要使用大型仪器等缺点导致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检测。所以研究出一种能够高效、便捷、快速的检测孔雀石绿残留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是一种多孔隙材料,具有特定的识别位点,可以对特定的目标分子进行识别和吸附。稀土配合物在618 nm处发射荧光,孔雀石绿的最大吸收波长是618 nm,二者重合产生荧光猝灭效应,由此研究出了一种稀土配合物分子印迹荧光探针来检测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的方法。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固定稀土配合物并吸附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通过在618 nm处检测其荧光猝灭程度来计算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的具体含量。采用沉淀聚合法,以隐性孔雀石绿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改性二氧化硅为核,稀土荧光配合物Eu(MAA)_(3)Phen为荧光物质,在模板∶单体∶交联剂=1∶4∶10,稀土配合物为15 mg,乙腈60 mL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种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对其进行TEM和FTIR的扫描分析验证了已经成功合成稀土配合物分子印迹,检测荧光寿命时发现在未加入孔雀石绿前荧光寿命为1094.11μs,而加入孔雀石绿后的荧光寿命为587.49μs,荧光寿命的减少说明孔雀石绿对MIPs的猝灭属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在验证MIPs的选择性和吸附性能以后,对孔雀石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聚合物对孔雀石绿的线性范围为0~20μmol·L^(-1),荧光猝灭系数F_(0)/F与孔雀石绿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_(0)/F=1.008c+0.344(0.1~1μmol·L^(-1),R^(2)=0.991),F_(0)/F=0.587 c+0.570(1~20μmol·L^(-1),R^(2)=0.999),检出限为0.037μmol·L^(-1)(3σ/S,n=9),将其作为荧光探针成功应用于鱼肉中孔雀石绿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5.61%~102.51%范围。说明研究出的稀土配合物分子印迹荧光探针可以便捷、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孔雀石绿的残留量。
    • 张文骥; 耿广军
    • 摘要: 以羧基化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为分散载体、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剂,采用交联法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合成对呋喃丹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WNTs-MIPs),并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分析仪(TGA)等对该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呋喃丹分子印迹聚合物可接枝于碳纳米管表面。聚合物的平衡吸附量可达113.6μg/mg,吸附效果优于其非印迹材料和普通分子印迹材料,且对呋喃丹的吸附效果具有特异性。在0.05~1 mg/kg添加水平内,韭菜中呋喃丹的回收率为89.7%~93.2%,优于相同质量的MIP柱。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2%~4.8%之间,检出限(LOD)为0.15 mg/kg。采用呋喃丹MWNTs-MIPs为填料的SPE法是测定韭菜中呋喃丹残留的一种很好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 陈鑫伟
    • 摘要: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随着越来越多的使用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药物滥用严重,不合理的排放污水使环境中头孢菌素的药物残留现象变得十分普遍。残留的头孢菌素会破坏水生态系统以及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分子印迹技术能够特异性吸附目标污染物,可以起到富集和净化水环境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作用,并且结合仪器分析技术可以进行痕量检测。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合成原理以及聚合物在水环境净化头孢菌素的方法。最后,本文总结展望了分子印迹技术在处理水体中抗生素药物残留的应用前景。
    • 孙冬舒; 程浩; 崔菲凡; 王忆非; 刘春波
    • 摘要: 通过多羧基共聚物改性合成了具有高选择性抗污染型的分子印迹膜.通过聚合反应合成共聚物,经过相转化过程制备了分子印迹膜.制备的膜具有较强的亲水性、抗污性、选择性和较好的稳定性.该材料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张杰; 唐丽; 卜明; 马玉坤; 王海君; 王静
    • 摘要: 为实现环丙沙星的快速识别,制备了可以选择性吸附环丙沙星的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活性的铜滤膜基分子印迹复合膜。以环丙沙星为模板分子,铜滤膜为基膜,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醇、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为反应溶剂和致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分子印迹复合膜。红外光谱表征膜的结构,显微镜表征膜的形貌。对膜的吸附性能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复合膜为一层白色、连续、均匀的薄膜,表面光滑无裂纹。120 min左右膜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达到平衡,最大吸附量为8.11μg/cm^(2),至少可以重复使用6次,印迹因子为4.0。膜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对环丙沙星检测的最低浓度为1.00×10^(-8)mol/L。
    • 王曼; 孟戎茜; 周兴隆
    • 摘要: 在GCE表面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对氨基苯酚(p-aminophenol,p-AP)的芦丁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并对芦丁(rutin,RT)进行检测研究。考察了制备条件、检测条件对检测的影响,并进行了阻抗表征,最后研究了芦丁浓度与电流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最佳沉积圈数是12圈;p-AP与芦丁最佳质量浓度比为1∶8;最佳洗脱时间为先洗脱40 min,再洗脱15 min;最佳富集时间是12 min;扫速越快,检测出来的氧化还原峰越大,表明这是一个吸附过程;最佳pH为4.24;在0.2μmol/L~1.6μmol/L的浓度范围内,响应峰电流与RT浓度的线性关系为I=11.196c+0.0627,R^(2)=0.9877;在5μmol/L~10μmol/L的浓度范围内,响应峰电流与RT浓度的线性关系为I=2.1013c+9.6257,R^(2)=0.9878。在阻抗实验中,得出了印迹液经过洗脱之后,MIP/GCE分子印迹电极的阻抗最小;芦丁片的质量分数为39.22%,对于芦丁片和芦丁标准溶液的混合溶液的平均回收率为94.84%(RSD=5.07%)。研制出了一种可以有效检测芦丁的新型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 郭思媛; 游姿; 张菁; 丁颀; 谢春生
    • 摘要: 分子印迹技术由于其优异性能而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其目标对象为小分子,对于生物大分子的印迹研究仍属于少数,但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证明了分子印迹技术在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和富集方面具有良好发展态势。本文主要总结了分子印迹在蛋白质印迹中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分子印迹对藻蓝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和肿瘤细胞标志蛋白的应用,分析了分子印迹蛋白质技术存在的挑战,并对该项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管安浙; 赵旭东; 张婷婷; 李易; 李建生; 陆锐
    • 摘要: 将铁磁性分离与分子印迹技术结合,以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为核,以17β-雌二醇(E2)为模板分子,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利用表面聚合法制备了E2分子印迹纳米材料(MIPs)和不含E2的非印迹纳米材料(NIPs).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MIPs和NIPs进行分析和表征,显示MIPs形状规则呈球状粒径统一在790nm左右.选择吸附实验中,MIPs和NIPs对E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9.69,6.25mg/g,说明材料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对静态吸附数据进行Freundlich线性拟合,结果证明MIPs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同时,MIPs表现出优秀的可重复利用性,7次吸附-解吸后吸附损失量仅为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