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镀

电镀

电镀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3965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73篇、会议论文469篇、专利文献31708篇;相关期刊1217种,包括新技术新工艺、表面工程资讯、印制电路信息等; 相关会议171种,包括第六届表面工程技术学术论坛、2007(第13届)全国电子电镀学术年会暨绿色电子制造技术论坛、2007年上海市电子电镀学术年会等;电镀的相关文献由38046位作者贡献,包括匡优新、不公告发明人、张伟等。

电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73 占比:18.85%

会议论文>

论文:469 占比:1.18%

专利文献>

论文:31708 占比:79.97%

总计:39650篇

电镀—发文趋势图

电镀

-研究学者

  • 匡优新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伟
  • 沈宇
  • 蔡志浩
  • 庞美兴
  • 李伯仲
  • 李俊
  • 陈德和
  • 李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冯波; 张景双; 赵华东; 宋晓辉
    • 摘要: 在N型碲化铋(Bi_(2)Te_(3))基热电材料表面电镀镍阻隔层,以防止焊接过程中电极中的铜和焊料中的锡扩散到热电材料中。以Ni层的结合强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较优的电镀工艺为:先对Bi_(2)Te_(3)基体化学微蚀8 min,再在40°C下以1 A/dm;电镀镍5 min。所得镍阻隔层表面致密,结合强度最佳。
    • 王付胜; 王汉森; 何鹏; 胡隆伟; 陈亚军
    • 摘要: 分别采用磁控溅射与电镀方法制备了纯银镀层,对比两种工艺下制备的纯银镀层的耐蚀性及耐蚀机理。首先通过SEM、XR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蔡司显微镜对镀层微观形貌、物相组成、表面粗糙度及镀层孔隙率进行表征,其次采用中性盐雾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比较了两种方法制备出的纯银镀层的耐蚀性。研究结果表明:磁控溅射纯银镀层呈细小、紧密的颗粒状结构,具有更好的厚度均匀性且为柱状晶生长模式;电镀纯银镀层呈沟壑起伏分布的粗大结构且平整性较差,前者具有更好的结晶度。磁控溅射获得的纯银镀层粗糙度较电镀纯银镀层下降22.5%,孔隙率较电镀银镀层也显著降低,为0.26%。磁控溅射纯银镀层经过192 h的盐雾腐蚀,未见明显腐蚀痕迹,依旧呈现亮白色光泽;电镀纯银镀层在腐蚀24 h后可见明显腐蚀斑点。通过电化学测试发现磁控溅射纯银镀层的腐蚀电流密度较电镀纯银镀层下降了48.3%。两者耐蚀性的差异主要源于磁控溅射过程中高能粒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使得银粒子在基体表面更加紧密地堆积,一定程度上阻断了腐蚀通道。同时溅射粒子在沉积表面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更易形成低缺陷的晶体结构,且较低的粗糙度与孔隙率使得磁控溅射纯银镀层在腐蚀环境中与腐蚀介质的实际接触面积更小,因此磁控溅射纯银镀层比电镀纯银镀层的耐蚀性能更优。
    • 董昌林
    • 摘要: 介绍了封胶电镀电泳、贴胶电镀电泳、点镀电泳、喷墨电泳和镭雕电泳5种选择性电镀电泳的工艺流程,从产品外观、功能、成本、制程难易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它们用于电子连接器的可行性,最终选择镭雕电泳进行量产。
    • 马皓生; 李文绪; 韩秀台; 陈丽; 袁明军; 张小勇
    • 摘要: 利用空压机余热,结合开式横流冷却装置能大量蒸发水的事实,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组合,将600 t/a电镀废水的蒸发运行费用控制在2万元/a左右(即每吨废水的蒸发运行费用约34元),达到大型MVR(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器的运行费用水平,实现了小流量废水的低费用零排放。
    • 曹恒恒
    • 摘要: 针对某企业镀锡工艺产生的重金属废水,采用化学混凝沉淀+MMF+ACF+UF+RO+电渗析+MVR蒸发结晶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产水回用于生产车间,结晶盐和压滤机污泥作为危废外运处理,最终实现了电镀重金属废水“零排放”。该工艺技术成熟、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能满足重金属废水零排放的处理要求,可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 吕杰明
    • 摘要: 通过对往复式压缩机2次曲轴箱冒烟现象进行分析,拆检发现了大瓦存在高温发黑咬粒,小瓦、主轴瓦、曲轴也存在损坏现象,从各个角度进行故障分析,最终采取低温电镀等有效措施进行了改进。
    • 付国华; 张礼学
    • 摘要: 介绍了某铝合金微波腔体表面处理工艺的主要流程、配方、工艺参数以及操作要点。主要步骤为:先对微波腔体整体化学氧化,再局部涂覆电镀可剥胶,退除剩余部位的化学氧化膜后电镀银或金。通过涂覆电镀可剥胶实现了对铝合金微波腔体不同部位的差异化表面处理。采用浸镍工艺代替传统的二次浸锌预处理,缩短了生产周期和减少了成本。
    • 黄永妙
    • 摘要: 介绍了泉州市电镀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电镀行业主要污染物,提出了污染防治的主要关注点、方式、方法。
    • 李晓明; 高逸丹; 孔庆强; 谢莉婧; 刘卓; 郭晓倩; 刘燕珍; 卫贤贤; 杨晓; 张兴华; 陈成猛
    • 摘要: 由于能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和传统化学燃料的日益枯竭,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以地热能、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脱颖而出。然而,这些能源的应用易受到天气、季节、地点和时间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储能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储存或释放能量。在各种储能技术可选材料中,相变材料(PCMs)是智能热能管理和便携式热能领域的有力候选者。大多数相变材料都存在导热系数低、环境污染、熔点泄漏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将相变材料封装到支撑骨架材料中。事实上,支撑材料在应用中仍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首先,骨架材料应能抵抗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即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其次,还应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和较低的泄漏率。石墨烯气凝胶(GA)已被证明是提高相变材料形状稳定性的有效支撑骨架,但相变引起的泄漏和网络结构的脆性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问题。在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双脉冲电镀的强化策略,用于制备铜@石墨烯气凝胶(Cu@GA)作为相变储能骨架材料。这一结构设计中,石墨烯气凝胶上的石墨烯片层上均匀地镀上了铜层,且不同片之间被铜镀层所连接。这种铜增强石墨烯气凝胶网络结构赋予复合材料良好的导热性和坚固的骨架稳定性,有利于增强相变换热和抑制相变过程中的泄漏。此外,通过真空浸渍法将十八胺(ODA)封装在Cu@GA骨架中,获得了结构稳定性高、泄漏率低的复合相变材料(Cu@GA/ODA),保证了ODA在Cu@GA骨架材料中的均匀分散和填充。通过比较复合相变材料的重量变化,研究了不同骨架对复合相变材料泄漏率的影响。优化后的复合相变材料(CPCM)Cu@GA/ODA经20次储热、放热循环后,泄漏率降低至19.82%(w,质量分数),而GA/ODA和GOA/ODA为骨架的复合相变材料的泄漏率分别为80.31%(w)和72.99%(w)。为了探讨这种影响的原因,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循环后骨架的形貌。铜/石墨烯气凝胶(Cu@GA)骨架材料没有明显的收缩或坍塌,仍可以保持完整的三维网络结构,而氧化石墨烯气凝胶(GOA)和石墨烯气凝胶(GA)的骨架材料三维结构不复存在,且在氧化石墨烯/石墨烯片能够观察到明显的裂隙。铜涂层可以提高骨架的微观结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结构稳定性,降低复合材料的泄漏率。同时,该研究为构建理想的金属增强石墨烯气凝胶复合骨架材料铺平了新的道路,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可用于未来的相变储能、多孔微波吸收和储能应用。
    • 何学敏; 王欣; 史皓峻; 杨海亮; 王贵山; 秦加浩; 所新坤
    • 摘要: 电触头是电力输送系统中的关键元器件,其失效方式与触头表面涂层的磨损密切相关。采用空气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HVAF)和冷喷涂工艺(CS)分别制备了银涂层;采用往复摩擦试验研究了涂层在不同载荷、频率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与电镀银镀层的性能进行了对比;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研究了涂层磨痕的表面形貌和成分,并对涂层的摩擦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空气超音速火焰喷涂和冷喷涂工艺均可制备较厚的致密银涂层;冷喷涂制备的银涂层硬度较高,在高频、高载荷条件下具有较小的摩擦系数和较低的磨损量;空气超音速火焰喷涂和冷喷涂制备的银涂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疲劳磨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