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成像

成像

成像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0483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76篇、会议论文49篇、专利文献99910篇;相关期刊1494种,包括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川庆钻探公司首届青年科技论坛、二〇〇八年高精度几何量光电测量与校准技术研讨会、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等;成像的相关文献由49999位作者贡献,包括戴付建、赵烈烽、张永明等。

成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76 占比:4.65%

会议论文>

论文:49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99910 占比:95.30%

总计:104835篇

成像—发文趋势图

成像

-研究学者

  • 戴付建
  • 赵烈烽
  • 张永明
  • 郑海荣
  • 赖建勋
  • 刘新
  • 唐乃元
  • 闻人建科
  • 不公告发明人
  • 赵镛主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宋聪; 汪大圆; 沈明武; 史向阳
    • 摘要: 核壳结构树状大分子(core-shell tecto dendrimers,CSTDs)是一类以相对高代树状大分子为核、相对低代树状大分子为壳的超结构树状大分子纳米体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利用不同代的聚酰胺-胺[poly(amidoamine),PAMAM]树状大分子作为反应模块构建的CSTDs不仅具有比相对高代树状大分子更优异的理化性能,还克服了单代树状大分子在医学应用上的一些局限性(如有限的载药量和EPR效应等).在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CSTDs的几种制备方法,并分类介绍了基于CSTDs的纳米平台在生物学成像、化疗、基因治疗以及联合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最后,结合CSTDs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当前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挑战和机遇.
    • 张楠; 张红卫; 于冬梅; 孙玲玉; 陈涛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诊断Robert子宫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7月我院诊治的4例Robert子宫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3例病人行三维超声成像检查明确诊断,1例11岁病人因不能经阴道行三维超声检查而漏诊。1例合并阴道闭锁病人行阴道闭锁切开成形术、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切除斜隔板;1例行宫腔镜手术切除斜隔板;1例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切除子宫斜隔板并清除盆腔内膜异位病灶;1例合并盲腔妊娠,开腹切开盲腔,取出胎儿。结论 应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Robert子宫,避免盲目腹腔镜手术或宫腔镜手术,提高手术安全性。
    • 傅政; 常帅兵; 贾丰春
    • 摘要: 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一步制备了零维碳基纳米材料碳量子点(CDs),然后以4-丁基氨基硫脲(4-BTSC)修饰其表面结构,得到了修饰后的碳量子点(BTSC-CDs)。BTSC-CDs具有极好的水溶性,荧光强度高、细胞相容性好,且荧光颜色可调,可用于细胞多色成像;对比其他金属离子,BTSC-CDs对Cu^(2+)具有特殊选择性,可实现Cu^(2+)的高效检测;当[Cu^(2+)]在0~0.10μM和4~50μM范围内时,F/F_(0)与[Cu^(2+)]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可满足在更宽浓度范围内Cu^(2+)的检测需求。
    • 王治文; 丁春燕; 陈龙
    • 摘要: 目的探讨肝门静脉CT成像(CTPV)预测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曲张出血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5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肝门静脉CT成像数据,按照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曲张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A组,n=27)和非出血组(B组,n=23),比较分析2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胃左静脉和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管径以及脾脏面积的差异性。结果出血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胃左静脉和食管-胃底黏膜丛静脉管径以及脾脏面积均明显大于非出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静脉CT成像所测量的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胃左静脉以及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直径以及脾脏面积可作为评估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曲张出血风险的参考指标。
    • 盖婷婷; 高春红; 陈哲; 蒲永利; 沈增瑞; 唐科友; 许静
    •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病理机制非常复杂的进行性神经衰退性疾病,又叫老年痴呆症。目前尚无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使很多国内外中老年人深受AD的困扰。在早期,研究者们在对AD患者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发现,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对于临床诊断和监测AD疾病的进展至关重要。近红外荧光探针技术具有选择性良好、灵敏度较高、实时成像、成本低以及能够避免生物组织自荧光干扰等优点。小分子近红外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是目前的热点研究领域。我们简要概述了近红外荧光(near 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分子探针用于特异性检测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
    • 孙敏; 贾辉; 秦卿雯; 王琦; 郭子楠; 罗艳茹; 王捷
    • 摘要: 基于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的原位可视化特征,以酵母与高岭土为模型污染物,在不同错流速度下对超滤(UF)膜不同的污染过滤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通量变化、平均电压变化、EIT图像,进行了三维图像重建,并建立了膜通量与平均电压间的相关性模型。结果表明:EIT图可直观显示膜污染界面的变化情况,酵母溶液形成的膜污染呈现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而高岭土溶液形成的膜污染较为均匀,混合溶液形成的污染分布居于两者之间。通过EIT信号的重建图像得到了有关污染层厚度方面的信息,结果表明,酵母形成的污染层最厚,其次为酵母及高岭土混合溶液,污染层最薄的为高岭土溶液。
    • 陈昭硕; 林科灿; 刘景丰
    • 摘要: 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三维可视化技术、3D打印、虚拟现实、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术中导航肝切除术等技术的出现,为原发性肝癌的术前诊断、手术规划及术中导航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其中,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方案选择、术前规划、术中导航及肝移植等方面表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发性肝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 王敏; 刘建新
    • 摘要: 本文基于问题驱动理论教学模式,以探索眼睛的"神奇"为内容载体,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为落脚点,阐述如何利用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链,融合实验、动画模拟、理论推理等方法驱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给出具体教学设计.
    • 周辉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不同序列对于肛瘘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肛瘘的病人,术前均行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3种不同MRI序列对肛瘘征象的显示和诊断价值。结果:在主瘘管(包括脓肿)的诊断方面,T2WI的正确率为96.7%,T2WI-FS为95.1%,T1WI-FS增强为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肛瘘内口的诊断上,T2WI和T1WI-FS增强序列的准确率均为98.0%、T2WI-FS为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多模态成像可以对肛瘘的主要征象清晰地显示,T2WI和T1WI-FS增强序列对于病灶的整体解剖结构更好,其中T1WI-FS增强序列可以对更细微的病灶进行显示。
    • 宛磊; 张世魁; 吴大龙; 岳龙; 于蒙洋; 单文亚; 李智浩; 张绍安
    • 摘要: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和手术模拟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11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辅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辅助治疗组在术前常规CT检查后,将CT扫描原始数据导入Mimics医学影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模拟PFNA内固定手术;常规治疗组在术前常规CT检查后,不进行三维重建和手术模拟。2组患者均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一次置钉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一般结果。辅助治疗组58例,术中一次置钉成功47例;常规治疗组59例,术中一次置钉成功33例;辅助治疗组患者一次置钉成功率高于常规治疗组(χ^(2)=8.523,P=0.004);辅助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86.3±10.7)min,(121.5±11.6)min,t=17.053,P=0.000],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治疗组[(247.8±22.5)mL,(286.9±17.8)mL,t=10.434,P=0.000];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2.6)d,(10.7±2.2)d,t=0.899,P=0.371]。②Harris髋关节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161,P=0.527);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1.031,P=0.375);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Harris髋关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8.754,P=0.000);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2组的上升趋势完全一致[(38.7±5.6)分,(88.7±6.4)分,(92.5±6.2)分,F=21.781,P=0.000;(29.2±6.7)分,(85.3±5.9)分,(90.7±7.8)分,F=43.658,P=0.000]。③并发症发生率。辅助治疗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螺钉穿出、髋内翻畸形、下肢短缩等并发症,常规治疗组1例患者发生下肢短缩。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2,P=0.319)。结论:CT三维重建和手术模拟辅助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与PFNA内固定比较,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前者的一次置钉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