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环己酮

环己酮

环己酮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285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0篇、会议论文60篇、专利文献2091篇;相关期刊366种,包括石油化工、石油炼制与化工、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过氧化物分会2014年行业年会、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178次学术会议、2013中国化工学会年会——精细化工分会场、全国第19届有机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学术交流会、第十二届全国均相催化学术会议等;环己酮的相关文献由4831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国全、林民、亢宇等。

环己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0 占比:32.80%

会议论文>

论文:60 占比:1.87%

专利文献>

论文:2091 占比:65.32%

总计:3201篇

环己酮—发文趋势图

环己酮

-研究学者

  • 朱国全
  • 林民
  • 亢宇
  • 王玉忠
  • 朱斌
  • 张明森
  • 王延吉
  • 金汉强
  • 杨科珂
  • 汪秀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继三; 何振江
    • 摘要: 环己酮生产工艺需要消耗大量不同品位的蒸汽,文中对环己酮生产工艺中的蒸汽系统做了简单介绍,对MVR热泵和化学热泵2种技术在蒸汽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MVR热泵技术副产0.3 MPa(G)蒸汽11 t/h,采用化学热泵技术副产0.3 MPa(G)蒸汽7.5 t/h,MVR热泵的蒸汽副产量提高了46.7%;MVR热泵投资额为1050万元,内部收益率54.4%,投资回收期1.84 a;化学热泵投资额为610万元,内部收益率104.8%,投资回收期0.95 a。化学热泵与MVR热泵比较,在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 李竑樾; 莫学坤; 朱明乔
    • 摘要: 综述了双氧水氧化环己酮制备ε-己内酯(ε-CL)催化剂的研究新进展,包括含锡或镁的单金属催化剂、双金属催化剂及其他类型催化剂等。其中,单金属催化剂来源丰富但易流失和失活;双金属催化剂因存在协同效应催化效果相对较好;其他催化剂如生物酶因制备流程复杂,ε-CL分离较为困难。指出分子筛负载同时具有路易斯酸性及碱性的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于双氧水氧化环己酮制备ε-CL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 卢建康; 缴艳梅; 张志军; 闫雪静; 殷雪青
    • 摘要: 描述了氧化法环己酮的生产过程,阐述了己醛的产生原理,结合实际生产给出己醛在各个工序的含量。通过数据分析,指出每个工序在消除己醛过程中的作用。文章指出了己醛的消除方式,重点指出了干燥塔在消除己醛过程中的作用是近期发现的,且国内大多数工厂尚未发现此关键点。最后分析了己醛对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产生的影响。为指导生产调整提供理论参考。
    • 马新裕
    • 摘要: 环己酮是我国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环己酮主要应用于生产己内酰胺、聚酰胺6等,当前针对环己酮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环己烷氧化法和环己烯水合法,不同生产方法在应用时工艺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产出效果也不同。但实际上不论应用何种方法都会产生杂质,杂质对环己酮的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提高重视度,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己酮的作用。对环己酮生产工艺中杂质的形成以及优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更好地优化环己酮产质量。
    • 荣俊锋; 武成利; 张晔; 李伏虎; 刘铭; 吴姗姗
    • 摘要: 采用液相氧化法制备环己酮,使学生了解烃液相催化氧化反应及气液反应器特点;掌握环己烷液相氧化技术;认识均相络合催化的意义。以期为该类实验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为学生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 孙永娇; 王世贞; 张文磊; 王文达; 张文栋; 胡杰
    • 摘要: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MOF衍生纯相Zn O和不同比例的Zn O/Co_(3)O_(4)复合微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表面积分析仪对所制备微结构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基于上述材料制备气体传感器,探究传感器对多种不同气体的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气体传感器在测试温度范围内对环己酮气体的响应值最高,适量Co_(3)O_(4)复合可以有效提高Zn O微结构对环己酮的检测性能.Zn O/Co_(3)O_(4)复合微结构对环己酮的响应值随Co_(3)O_(4)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最佳工作温度(250°C)下锌钴比例1∶0.1的Zn O/Co_(3)O_(4)传感器对体积分数为100×10^(-6)环己酮气体的响应值可达161,是相同条件下ZnO微结构的6.4倍,且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30 s和35 s,其优异的检测性能主要归因于Zn O和Co_(3)O_(4)之间形成的协同效应.本文的工作在环己酮气体高性能检测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孔利丰; 张剑; 常仕雷; 田玉飞; 张建涛; 于建华; 穆志刚; 王雪
    • 摘要: 为了扩大某100 kt/a环己酮装置的生产能力,对现有氧化反应系统进行改造。分析了氧化反应装置提产的原理,介绍了采用冷模实验与CFD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开发的气体再分布器的结构,以及再分布反应器替代原有分布器后的应用效果。生产运行结果表明:该反应装置每年可增产35 kt/a环己酮,且降低了吨酮制造成本,值得推广。
    • 王紫璇; 姜媛媛; 周茹茹; 陈平; 侯昭胤
    • 摘要: 苯酚加氢制备环己酮是合成纤维(尼龙)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采用微波法快速合成了具有层状结构的固体酸(磷酸氢锆,ZrHP)和ZrHP负载的Pd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表面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并将其应用于苯酚选择性加氢制环己酮的反应中。研究发现:在温和条件(100°C,1.0 MPa H_(2))下,Pd/ZrHP比传统的氧化物(Al_(2)O_(3)、SiO_(2)、MgO)、分子筛(H‑Beta)、活性炭(XC‑72)负载的Pd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催化剂表面Pd原子的比活性最高可达612.2 h^(-1),并且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催化剂无明显失活。结合表征结果推断,金属中心Pd与ZrHP表面的酸性位点之间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影响苯酚加氢产物停留在环己酮阶段的关键因素。
    • 黄国强; 徐海升; 李善建; 郜鹏程
    • 摘要: 以自制氧化石墨(GO)为原料,尿素为氮源,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N-rGO)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得不同镍负载量Ni/N-rGO催化剂,采用N2吸附-脱附、XRD、SEM等手段对Ni/N-rGO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考察催化剂制备条件(活性组分负载量、尿素添加量、H2还原温度)和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对Ni/N-rGO催化剂催化苯酚选择性加氢制备环己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性组分负载质量分数为20%、尿素/GO质量比为30、H2还原温度为450°C的条件下制备的20%Ni/N-rGO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适宜的孔结构,金属镍分散相对均匀;在反应温度为150°C、反应压力为0.4 MPa、反应时间为2.0 h、20%Ni/N-rGO催化剂/苯酚质量比为0.35的最佳条件下,苯酚转化率为91.93%,环己酮选择性为61.75%;20%Ni/N-rGO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性能下降较明显,苯酚转化率降至82.17%,环己酮选择性降至50.93%。
    • 朱云峰; 宗保宁; 温朗友; 徐伟
    • 摘要: “双碳”目标把我国化工产业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在此背景下为了优化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中的环己醇、环己酮生产路线选择,简要介绍了当前环己醇、环己酮的主要工业合成路线,并引入原子经济性的指标概念,分别对传统的环己烷氧化工艺、环己烯水合工艺、苯酚加氢工艺以及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环己烯酯化加氢新工艺的绿色化程度进行了量化评估。研究发现环己烯酯化加氢新工艺更具原子经济性优势,单程转化率高、经济效益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