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发动机
转子发动机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312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能源与动力工程、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6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330644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车用发动机、内燃机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净化节能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等;转子发动机的相关文献由1136位作者贡献,包括潘剑锋、范宝伟、刘金祥等。
转子发动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30644篇
占比:99.92%
总计:330895篇
转子发动机
-研究学者
- 潘剑锋
- 范宝伟
- 刘金祥
- 陈伟
- 纪常伟
- 陆尧
- 汪硕峰
- 赵新年
- 靳北彪
- 左正兴
- 杨金鑫
- 陈维加
- 李军生
- 张耀元
- 焦慧超
- 王远光
- 罗显平
- 刘飞亭
- 吴少伟
- 左方
- 张帅
- 计超
- 魏智辉
- 屠庆珏
- 张岩
- 何光宇
- 杨正浩
- 汤廷孝
- 赵贺
- 马泽东
- 刘杨先
- 刘选科
- 崔湘豫
- 李滨时
- 李福全
- 杨道荫
- 苗军
- 李立君
- 杨懋钧
- 耿琪
- 袁政
- 邹润
- 陈瑞
- 史博亮
- 尚世群
- 张志远
- 张昊
- 杜洋
- 王瑞
- 王锡茂
-
-
赵云龙;
邓晰文;
冯战;
朱蕊东;
苏小斌
-
-
摘要:
针对转子发动机缸内燃料燃烧效果不佳的问题,以一款预混式汽油转子发动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建立转子发动机缸内流动与燃烧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并利用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选取敞口式、直口式和缩口式3种不同类型的燃烧室凹坑,研究了燃烧室凹坑形状对缸内压力、温度、火焰传播及NO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工况下,燃烧室凹坑形状对缸内燃料的燃烧过程有明显影响。其中,缩口式凹坑缩口处附近燃料不易被点燃,缸内燃料燃烧效果最差;敞口式可以更好地组织缸内的混合气流动,燃烧过程中利用了燃烧室内部较快的气体流速和高速流区对火焰的加速作用,燃料燃烧过程中火焰传播速度快,压力升高率大,进而增大了缸内整体燃烧速率;敞口式比直口式缸内最高燃烧压力提高6.8%,燃油消耗速率提高10.8%,NO质量分数仍在0.5%左右。
-
-
-
-
摘要:
近期,马自达汽车在欧洲地区提交了一项新的专利申请。在该项专利申请中,马自达汽车提到正在开发一款后轮驱动(RWD)混合动力汽车。据悉,该款车型预计将搭载转子发动机。在此之前,RX⁃8车型曾是马自达汽车最后一款配备转子发动机的车型,并已于2012年停产。马自达汽车曾经提出将于2019年重新开始研发转子发动机,并将该款发动机用作MX⁃30型电动汽车的增程器。
-
-
陈永钢
-
-
摘要:
随着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快速发展,汽车的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内燃机作为驱动动力源的角色向电动平台的发电动力源的角色转变,可能是未来内燃机的应用场景的大概率事件,而要向这个角色转变,内燃机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向小型化,轻量化发展。这种旋转活塞式转子发动机机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同时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在汽车行业以电动化为基础的“新四化”发展的时代,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应用需求。
-
-
纪常伟;
杨振宇;
杨金鑫;
汪硕峰;
黄雄辉;
常珂
-
-
摘要:
径向密封片作为转子发动机最重要的密封部件,安装在转子的三个顶点,径向密封片直接暴露在高温高压燃气中,存在振拍、漏气和磨损三大关键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称为“魔鬼爪痕”的缸体振纹的出现,这些问题直接影响转子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NSU、Mazda等公司对径向密封片的发展做出巨大,开发了多种型号径向密封片并采用了多种材料.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可以应用于径向密封片,例如:碳纤维、石墨烯等纳米材料,激光表面处理、新型涂层等工艺.本文综述了NSU、Mazda和Curtiss-Wright在径向密封片上取得的成果,最后结合新型结构、新型材料与处理工艺,对径向密封片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
-
马泽东;
纪常伟;
史程;
杨金鑫;
李欣;
刘建峰;
隗立国
-
-
摘要:
以复合进气转子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构建并验证了适用于转子发动机工作过程的CFD模型,探究了周边气道形状对转子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周边气道形状下氢气/汽油双燃料转子发动机的缸内流场和燃烧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进气后期缸内混合气受挤压作用出现回流现象,且此时的周边进气口面积越大,混合气的回流现象越明显;在上止点附近缸内会形成与转子运动方向一致的单向流;周边气道形状对点火时刻缸内混合气流速的影响不大,与气道形状为圆形时相比,当气道形状为三角形时,点火时刻缸内湍动能增加26.91%,峰值缸压提升了5.87%,同时,较高的缸内温度导致NOx生成量增多.
-
-
耿琪;
王学德;
何光宇;
杨正浩
-
-
摘要:
为提高小型航空转子发动机的功重比,通过优化偏心轴结构并将材料由铸铁换为轻型合金的方法,降低偏心轴的质量50.1%。采用ANSYS软件虚拟样机,对偏心轴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运动学参数和力学特性,获得其模态和振动特性。结果表明,改进后轴的最小固有频率对应的激振转速为17 312.4 r/min,大于轴的设计转速6 500 r/min,不发生共振。对偏心轴的关键承力部位采用高强度合金可提高强度,最大应力降低6.5%。
-
-
何光宇;
杨正浩;
耿琪
-
-
摘要:
三角转子是小型航空Wankel转子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其高速旋转过程中承受着温度、惯性力和燃气爆发压力等复杂载荷耦合作用,更加容易因强度不足发生失效与破坏。针对多重载荷耦合工况下,三角转子应力集中与强度问题,建立发动机热力学模型,获得发动机单循环内燃烧室缸温、缸压以及换热系数变化曲线,计算转子各处热边界条件,分别在机械应力、热应力与热-机械耦合条件下,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三角转子进行温度场、应力场与变形量仿真分析,并提出转子腰部圆孔边缘处加工圆角和冷却孔处布置散热片优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三角转子最大应力由原来的687.0 MPa下降为403.9 MPa,约为原来的58.79%;转子腰部圆孔边缘应力由577.5MPa下降为306.1MPa,降低为原来的53.02%;冷却孔处应力值也由212.6MPa降至113.2MPa,约为原来的53.25%。布置散热片后,转子平均温度下降20K以上,转子腰部圆孔边缘与冷却孔温度下降40K左右,密封槽尖端变形量由0.21mm降至0.15mm,减小27.7%。转子应力场得到改善,变形量减小。
-
-
伍赛特
-
-
摘要:
介绍了用于无人机的动力装置。其中,无人机传统的动力来源主要包括内燃机、转子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等热力发动机。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推进在无人机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针对传统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及燃料电池等移动式电源的研究与开发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
-
邓晰文;
林贤衍;
贾德文;
雷基林;
毕玉华
-
-
摘要:
柴油转子发动机作为动力源头在农业领域中被广泛运用,为使其配气端口的设计与优化向系统化发展,进一步提升转子发动机的性能,提出了配气端口参数化设计及优化方法.根据柴油转子发动机的特性,建立配气端口曲线方程,采用6个配气参数构建转子发动机全可变配气的参数化模型和一维工作过程仿真模型.采用单因素扫值和响应面法,建立了功率及燃油消耗率的回归模型.以功率和燃油消耗率为性能指标,采用NSGA-II方法对全可变配气端口系统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因素扫值和响应面法相结合的方法,响应面回归模型的相关性系数大于0.95,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预测性;优化后,进气端口向前移动19.21°曲轴转角(Crank Angle,CA),进气口持续期增大了78.40%,端口宽度扩大了58.89%;排气端口向后移动19.92°CA,持续期不变,端口宽度扩大了46.60%;功率增加了1.07 kW、提升了25.36%,燃油消耗率降低了104.46 g/(kW·h),降低了20.01%.该研究可为转子机配气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
-
-
-
摘要:
说起马自达,为其痴迷的车迷们总会想起转子发动机那动听的声音:从赛场上的"马自达787B",夺得勒芒冠军,再到民用跑车领域里的RX-8,一站成神……马自达用它的"转子精神"和"Zoom Zoom",在汽车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管岁月有多峥嵘,世界有多动荡,百年历史的马自达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坚持,不为所动。
-
-
范宝伟;
潘剑锋;
刘杨先;
卢青波;
肖曼;
薛宏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
| 2014年
-
摘要:
为了研究端盖进气转子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缸内气体的运动规律,建立了可视化转子发动机实验台,并利用PIV对发动机内部的流场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缸体中心截面上存在逆时针涡流结构,测试区域内的气流主要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同时为了进一步解释实验所发现的现象,在FLUENT软件的基础上通过编程实现了三维网格运动并选择了合理的湍流模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建立了可靠的三维动态模拟模型.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获得了转子发动机的三维流动机理.
-
-
PAN Jian-feng;
陈瑞;
CHEN Rui;
潘剑锋;
FAN Bao-wei;
范宝伟;
Wu Di;
邬迪
- 《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净化节能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通过CFD软件建立了LPG转子发动机的计算模型,利用文献结果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计算得出了单火花塞点火时发动机缸内火焰的传播过程,发现单点火模式下燃烧室尾部气体很难及时燃烧,后燃严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双火花塞点火方案,分析了不同点火方案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原单火花塞发动机基础上,将第二个火花塞布置于燃烧室后部B位置,并采用点火模式4点火燃烧时,不仅能大幅度缩短火焰的传播距离,实现LPG在上止点附近快速燃烧,还能解决单火花塞燃烧室尾部气体不能及时燃烧的问题,从而减小了后燃,提高了燃烧效率,改善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
-
-
-
何柳;
程颖;
左正兴
- 《第六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针对转子发动机微小型化后存在的点火困难,不易组织燃烧等问题,通过分析转子发动机燃烧室形状与室内凹坑结构尺寸来研究其对缸内流动的影响,分析影响缸内流动的各个因素,为改善转子发动机的缸内流动,从而更好的组织燃烧提供依据。
-
-
刘飞亭
- 《中国航空学会第六届动力年会》
| 2006年
-
摘要:
汪克尔发动机也既三角转子发动机技术己经发展成熟,在发达国家己经大量实际应用.转子发动机在向多缸发展的过程中,三缸机、四缸机都因结构安排困难,技术难度大而没有批量生产,通用的是单缸机和双缸机.本文从理论角度讨论转子发动机增加工作气室的各种途径,介绍五角转子发动机概念,从而设计出功率更大,体积和重量更小的转子发动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