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烷烃

烷烃

烷烃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450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2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3791篇;相关期刊355种,包括石化技术与应用、石油化工、石油炼制与化工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第三届液态能源技术研讨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等;烷烃的相关文献由8066位作者贡献,包括缪长喜、吴文海、樊志贵等。

烷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2 占比:15.13%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78%

专利文献>

论文:3791 占比:84.09%

总计:4508篇

烷烃—发文趋势图

烷烃

-研究学者

  • 缪长喜
  • 吴文海
  • 樊志贵
  • 姜冬宇
  • 吴省
  • 曾铁强
  • 王振宇
  • 张海娟
  • 李江红
  • 马爱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文娟; 许雯婷; 董清丽
    • 摘要: 对不同种类的石蜡混合、石蜡和纯组分烷烃进行混合复配,并对制备的样品进行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研究,结果表明:矿用降温服所采用的常温石蜡基相变材料相变温度为16.9°C,相变潜热为124.2 J/g,该降温服具有很好的热舒适性和降温特性,能够满足井下降温的需要。
    • 蒋铖一; 钟尊睿; 吴自德; 彭浩
    • 摘要: 混合烷烃由于其相变温度可调,相变焓高,是性能优异的相变储能材料,但目前低温混合烷烃体系相变材料的研究较少。因此针对C_(8)H_(18)、C_(9)H_(20)、C_(10)H_(22)和C_(11)H_(24)二元混合烷烃体系开展热力学性能研究,探究混合烷烃体系相变温度、相变焓与其组成之间的影响规律,绘制了其固液相图。采用不同的热力学模型预测了二元混合烷烃熔化过程的相变温度及相变焓,并与实验结果相互验证。结果表明:C_(9)-C_(10)和C_(9)-C_(11)体系表现出共晶行为,共晶组分为88%(质量分数,余同)C_(9)-12%C_(10)和90%C_(9)-10%C_(11),共晶温度分别为218.25 K和215.15 K。C_(8)-C_(9)体系具有包晶现象,C_(10)-C_(11)体系表现出完全互溶,它们的最小熔点分别为200.25 K和234.35 K。此外,采用UNIQUAC模型预测的熔化温度与C_(8)-C_(9)和C_(9)-C_(10)体系的实验数据更加吻合,而C_(9)-C_(11)和C_(10)-C_(11)体系则是UNIFAC模型预测的熔化温度更准确。Regular solution模型预测的四种混合烷烃体系的熔化焓更准确,平均相对偏差更小。因此,C_(9)-C_(10)和C_(9)-C_(11)共晶体系是适用于210~220 K温区的低温相变材料,为其低温储能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 王宁; 刘剑; 陈禹霏; 张海洪; 朱元宝
    • 摘要: 通过氯化剂种类的筛选,以及对活性组分Pt和引入第2金属组分Zr添加质量分数的考察,制备出适于C_(5),C_(6)烷烃低温异构化的高活性Pt/Cl-Al_(2)O_(3)催化剂,并在10 mL小型试验装置中,对上述制备的该催化剂性能与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无水氯化铝制备的Pt/Cl-Al_(2)O_(3)催化剂对C_(5),C_(6)烷烃的异构化率分别为64.58%,78.64%,C_(1)~C4裂化产物收率为0.65%,综合性能较佳;Pt/Cl-Al_(2)O_(3)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随着Pt质量分数的增大而提高,且随着第2金属组分Zr质量分数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确保该催化剂性能前提下,Pt与Zr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以0.24%,0.2%为最佳。在反应温度为130°C,反应压力为1.0 MPa,体积空速为1.5 h^(-1),氢气/烃(摩尔比)为0.1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Pt/Cl-Al_(2)O_(3)催化剂对C_(5),C_(6)烷烃的异构化率分别为78.64%,88.34%,液体收率为96.41%。
    • 许克静; 蔡莉莉; 席高磊; 王清福; 王二彬; 赵学斌; 项攀; 刘前进; 陈芝飞
    • 摘要: 为脱除烟草超临界提取物中的蜡质成分,降低其在卷烟中使用时产生的不良风味,以云南清香型烟叶模块碎片为原料,通过超临界CO_(2)提取、乙醇脱蜡和冷冻离心等工艺,制得云烟净油及其蜡质脱除物;并通过GC-MS分析和感官质量评价,确定了各组分的化学组成及感官作用。结果表明:①该工艺的蜡质脱除率高达99.83%,21种C_(25)~C_(33)的蜡质烷烃得到有效脱除;②烟草超临界提取物经脱蜡后可有效改善卷烟感官作用;③超临界提取物的脱蜡工艺可实现烟草致香成分、烟草甾醇和天然维生素E的有效富集。该乙醇脱蜡方法可用于烟草超临界提取物的精制化。
    • 张璐; 延辉; 郝洪国
    • 摘要: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作用自组装形成的新型多孔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的尺寸、拓扑结构多样性、合成简便、有机基团易于功能化等优点,所以在催化、储能、吸附分离和药物运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工业上有关C 8芳烃、CO 2、烷烃、苯的吸附分离以及如何平衡碳排放等是目前大家比较关注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种良好的新型吸附剂,MOFs以其独特的多孔结构在解决以上问题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主要综述了MIL-47(V)对苯C 6、C 8芳香烃、CO 2、烷烃等四种分子的吸附分离的最新研究进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MOFs在该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 林丽萍
    • 摘要: 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对充分发挥《有机化学》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烷烃”为例,探讨了在教学活动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化学发展史、辩证思维、时事热点和学科前沿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
    • 隗正阳; 安沛沛; 吴洪启; 刘乐; 肖恩时; 景兵; 王中华
    • 摘要: 植物表皮蜡质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干旱和盐胁迫对向日葵叶片蜡质积累的影响,对三周龄向日葵分别进行干旱和盐胁迫处理,7 d后提取蜡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日葵幼苗叶片蜡质主要由初级醇、烷烃和脂肪酸组成,其含量分别占蜡质总含量的79%、10%和9%。干旱和盐胁迫均没有改变向日葵幼苗叶片蜡质的组成,但是能够显著提高蜡质总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8.8%和8.5%。所有蜡质组分中,烷烃含量变化最大,分别在干旱和盐胁迫后较对照增加了62.5%和47.0%,表明了向日葵幼苗叶片蜡质组分中,烷烃积极响应干旱和盐胁迫。为进一步研究参与向日葵蜡质烷烃合成的基因,在向日葵基因组中进行同源检索,共获得6个差异表达的候选基因,克隆了两个在叶片中表达水平较高的HaCER1-1和HaCER3-1。测序结果显示,HaCER1-1和HaCER3-1编码区长度分别为1869 bp和1674 bp,编码622个和55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利用qRT-PCR技术进一步分析了NaCl和PEG溶液处理下HaCER3-1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处理后的12 h时,HaCER3-1在叶片中的表达分别增加了11倍和3.5倍,表明HaCER 3-1的表达受到干旱和盐胁迫的诱导。本研究为解析向日葵蜡质响应渗透胁迫和烷烃合成机制奠定了分子基础。
    • 甘露; 杜颖; 曹晓丽
    • 摘要: 图的增强型萨格勒布指数(augmented Zagreb index,AZI)是化学图论中一种新的拓扑指数,在化学中有很多应用.该指数由Furtula等提出,已被证实在辛烷和正庚烷的热形成研究中是一个有价值的预测性指数.本文将计算一些特定树和单圈图的AZI数值.
    • 盛健; 陆文多; 闫冰; 邱彬; 周禹希; 王东琪; 陆安慧
    • 摘要: 以氮化硼为代表的硼基材料在低碳烷烃氧化脱氢反应中显示出高的催化活性和优异的烯烃选择性,已在国际上形成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硼基材料催化低碳烷烃氧化脱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不同硼基催化剂(h-BN、SiB6、BC4、硼单质等)对氧化脱氢烯烃选择性的影响,结合多种谱学(IR、XPS、NMR、SVUV-PIMS等)、动力学(分压、同位素效应、同位素标记等)证据和理论计算,探讨了硼基催化剂表面三配位的硼氧物种(B—OH/B—O)是引发烷烃氧化脱氢生成烯烃的活性位,主要遵循表面和气相自由基反应机理.总结了硼基催化材料氧化脱氢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提升烯烃选择性是材料设计合成的主要方向,并提出后续硼基催化材料理性设计和实际应用的一些参考建议.
    • 徐志康; 黄佳露; 王廷海; 岳源源; 白正帅; 鲍晓军; 朱海波
    • 摘要: 丙烷脱氢产业的迅猛发展亟需研发新一代高性能催化剂.本综述阐述了近年来新型负载型Pt纳米簇、金属氧化物和碳材料在丙烷脱氢反应中的研究进展.文章指出:Pt纳米簇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是决定其脱氢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发展新合成技术和调节载体性质能改进其催化活性.金属氧化物中不饱和金属阳离子是脱氢反应的活性位点;调节载体的性质、优化制备方法以及结构掺杂都可显著提高其催化活性.碳材料中的含氧官能团被认为是丙烷脱氢反应的活性中心;对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孔道性质及含氧官能团的数量等参数进行合理调控,能改善其催化性能.最后,文章提出未来的研究将重点解决Pt纳米簇的抗烧结性能弱、氧化物的本征活性低、碳材料高温稳定性差的问题,实现该领域的重大突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