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球菌
红球菌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313篇,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8557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天津科技大学学报、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第十七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第十五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等;红球菌的相关文献由924位作者贡献,包括黄磊、马挺、刘如林等。
红球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557篇
占比:99.47%
总计:18656篇
红球菌
-研究学者
- 黄磊
- 马挺
- 刘如林
- 梁凤来
- 许平
- 马翠卿
- 于波
- 何玉财
- 李慧
- 李福利
- 许建和
- 赵希岳
- 佟明友
- 冯进辉
- 刘洋
- 孙凌霜
- 李守军
- 沈寅初
- 蔡志强
- 郑裕国
- 于慧敏
- 刘会洲
- 刘佳佳
- 李国强
- 欧静堃
- 汪洋
- 王平
- 蔡军
- 蔡晓凤
- 黄蔚霞
- 吴玉洪
- 周文娟
- 孙纪录
- 张世昌
- 张全
- 张晓青
- 朱道辰
- 李世东
- 李京浩
- 李小彩
- 杨帆
- 桑亚新
- 汤玉平
- 潘江
- 王敏
- 王普
- 王颖
- 胡文容
- 袁浩然
- 裴海燕
-
-
何玲敏;
吴秋芳;
胡高阳;
李悦;
杜煜洁;
张美玲如;
蔡新;
李锁平;
郭瑞林
-
-
摘要:
红球菌(Rhodococcus sp.)Y-1菌株分离自小麦叶片,初步研究发现其对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文章采用单因素试验对Y-1菌株产抗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初步研究其抗菌活性物质类型。当发酵条件为500 mL锥形瓶装100 mL液体培养基、发酵温度25°C、发酵时间72 h、接种量1%、p H 6.0时,5 mL Y-1无菌发酵液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率为58.6%,且显著高于各单因素试验的抑菌率。粗活性物质的研究结果显示,Y-1菌株的主要抗菌活性物质为挥发性物质(抑菌率57.5%)和非蛋白类物质(抑菌率77.4%),且二甲苯是非蛋白类粗活性物质的最佳萃取剂。
-
-
张建旭;
王璐颖;
郑晓卫;
李宁;
孙纪录;
桑亚新
-
-
摘要:
为了利用小龙虾壳和降低几丁质脱乙酰酶的生产成本,以小龙虾壳粉作为培养基主要成分,接种红球菌11-3菌株发酵生产几丁质脱乙酰酶。首先对培养基进行蛋白酶水解预处理;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试验,对补充营养成分和环境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9%虾壳粉起始培养基,用5 U/mg添加量的碱性蛋白酶处理4 h,补充1%蔗糖、0.25%硫酸铵和0.75%玉米浆,以3%的接种量接入红球菌,200 r/min振荡培养2.5 d,产酶活力高达2 723 U/mL,比起始培养基提高约53倍。以虾壳粉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可产生高酶活力的几丁质脱乙酰酶,为小龙虾壳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也为未来使用生物法从虾壳中直接提取壳聚糖提供基础数据。
-
-
吴玉洪;
张世昌;
田茜;
马桂珍;
郭荣君;
李世东;
钟增明
-
-
摘要:
为获得粪臭素高效降解菌株,采用摇瓶富集培养和平板划线方法进行降解菌分离,通过感官法和趋化反应初步判定菌株的降解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菌株对粪臭素的降解率,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Biolog鉴定系统对降解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羊粪堆肥下土壤分离出的菌株Rp3对粪臭素具有趋化性;菌株Rp3对粪臭素的降解时间随粪臭素浓度的升高而延长.当粪臭素浓度为50 mg·L-1时,28°C培养24 h,菌株Rp3对粪臭素的降解率达100%;当粪臭素浓度提高到100 mg·L-1时,培养48 h降解率达到98.4%.菌株Rp3生长适宜pH为7~8;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在0~10%盐度下,菌株能生长正常.根据其形态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和Biolog鉴定系统结果,将该降解菌鉴定为嗜吡啶红球菌Rhodococcus pyridinivorans.上述结果表明:菌株Rp3可以高效降解堆肥臭味物质粪臭素,为堆肥臭味物质的降解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
-
-
吴玉洪;
张世昌;
田茜;
马桂珍;
郭荣君;
李世东;
钟增明
-
-
摘要:
为获得粪臭素高效降解菌株,采用摇瓶富集培养和平板划线方法进行降解菌分离,通过感官法和趋化反应初步判定菌株 的降解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菌株对粪臭素的降解率,采用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 Biolog鉴定系统对降解菌株进行初 步鉴定。结果表明:从羊粪堆肥下土壤分离出的菌株 Rp3对粪臭素具有趋化性;菌株 Rp3对粪臭素的降解时间随粪臭素浓度的升 高而延长。当粪臭素浓度为 50 mg·L^(-1)时,28 °C培养 24 h,菌株 Rp3对粪臭素的降解率达 100%;当粪臭素浓度提高到 100 mg·L^(-1) 时,培养 48 h降解率达到 98.4%。菌株 Rp3生长适宜 pH为 7~8;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在 0~10%盐度下,菌株能生长正常。根据其形 态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和 Biolog鉴定系统结果,将该降解菌鉴定为嗜吡啶红球菌 Rhodococcus pyridinivorans。上述 结果表明:菌株 Rp3可以高效降解堆肥臭味物质粪臭素,为堆肥臭味物质的降解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
-
-
肖宇;
刘洋;
刘建军;
卢海强;
桑亚新;
孙纪录
-
-
摘要:
为高效利用虾蟹壳资源,推动壳聚糖的几丁质脱乙酰酶法生产,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1株高产几丁质脱乙酰酶的红球菌菌株11-3进行基因组测序,并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主要包括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直系同源群集(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COG)、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注释,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注释以及几丁质降解相关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发现,红球菌11-3的基因组为6089866?bp,共5904个编码基因,GC含量为70.514%.经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注释共识别了165个基因,包括59个碳水化合物酯酶基因,42个糖基转移酶基因,36个糖苷水解酶基因和28个辅助氧化还原酶基因,其中,鉴定出1个几丁质脱乙酰酶基因(gene4907),4个几丁质酶(EC?3.2.1.14)基因(gene1286、gene1287、gene3810、gene4754)和2个壳聚糖酶(EC?3.2.1.132)基因(gene4921、gene5362).gene4907与已报道的几丁质脱乙酰酶基因的序列一致性为26.60%~32.43%,为一种新的几丁质脱乙酰酶.因此,红球菌11-3菌株在几丁质资源的开发领域具有极大潜力.
-
-
皮倩;
夏荣;
唐蕾
-
-
摘要:
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 dye-decolorizing peroxidase,DyP)属于以血红素为辅基的新型过氧化物酶超家族.由于能够降解蒽醌类染料,DyP成为当今绿色经济的研究热点,而染料的有效降解与酶活性密切相关,因此寻求提高酶活性的方法是 DyP后续生产应用的关键所在.克隆来自红球菌( Rhodococcus jostii)的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基因 RhDypB,实现在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的高效表达,并对提高酶活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一步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菌株pET24b-DypB /BL21,利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使蛋白表达,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蛋白,比较了外源添加血红素合成前体 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 ,5-ALA)和共表达大肠杆菌血红素合成途径中的谷氨酰-tRNA 还原酶基因( hemA)对酶活性的影响. SDS-PAGE显示在40 kDa有明显的目的条带(纯度达到90% ),蛋白质量浓度可达100 mg/L.添加5-ALA以及共表达 hemA分别使血红素浓度增加至 8. 9 和 2. 4 μmol/ L,相应的酶活性提高了 102%和 93% .RhDypB的可溶性表达与血红素含量的提升,为以血红素作为辅因子的过氧化物酶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
-
李婷;
张玉秀;
祖德彪;
徐伟超
-
-
摘要:
喹啉、吡啶等含氮杂环化合物是焦化废水中主要的难降解有机物.以喹啉、吡啶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筛选出的高效降解菌红球菌(Rhodococcus sp.)KDPy1对焦化废水A/O2生物处理工艺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红球菌的添加使O1池的COD、喹啉、吡啶去除率分别增加了11.4%、17.3%、14.0%.经生物强化后,系统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且有机污染物降解菌如Stenotrophomonas和Ochrobactrum等更具优势,证实了红球菌(Rhodococcus sp.)KDPy1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巨大应用前景.
-
-
史可;
郭晨蕾;
马晓丹;
梁斌;
王爱杰
-
-
摘要:
微生物是介导环境中氯霉素降解转化的主要驱动者,但高效降解矿化菌株资源匮乏,氧化反应介导的代谢途径不清.为研究微生物介导下氯霉素的环境归趋过程,为氯霉素污染环境强化修复提供菌株资源,文中以受氯霉素污染的活性污泥为接种源,首先富集获得一个由红球菌Rhodococcus主导(相对丰度>70%)的氯霉素高效降解菌群,并从中分离获得一株能够高效降解氯霉素的菌株CAP-2,通过16S rRNA基因分析鉴定为红球菌Rhodococcus sp..菌株CAP-2能在不同营养条件下高效降解氯霉素.基于菌株CAP-2对检测到的代谢产物对硝基苯甲酸和已报道的代谢产物对硝基苯甲醛和原儿茶酸的生物转化特征,提出其降解途径是由氯霉素侧链氧化断裂生成对硝基苯甲醛,进一步氧化为对硝基苯甲酸的新型氧化降解途径.该菌株对于氯霉素分解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受氯霉素污染环境的原位生物修复应用具有巨大潜力.
-
-
郭依依;
吴峥;
马天颖;
蔡俊
-
-
摘要:
以胶体甲壳素作为产酶诱导物,利用蜡状芽胞杆菌和红球菌共同发酵提高甲壳素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CDA)的产量.通过监测2菌株混合发酵时甲壳素酶和CDA酶活力随时间的变化,验证了双菌株协同发酵产脱乙酰酶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两菌株配比、发酵周期、温度、接种量、装液量和摇瓶转速等因素对脱乙酰酶活力的影响,并进一步设计Plackett-Burman(PB)实验、最陡爬坡实验、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适宜2菌株协同发酵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2菌株接种量最佳配比为2:8,最佳产酶培养基组分(g/L):蛋白胨0.25、K2 HPO40.6、MgSO41.5、酵母浸粉3.0、NaCl 8.5、KH2 PO40.8、胶体甲壳素8.0.优化后菌株产CDA的活力约为优化前的1.96倍,研究结果可为工业化产CDA提供参考.
-
-
关志国;
王晓花;
常世辉;
赵伟;
张琪;
罗泽天;
胡宇辰;
胡鑫;
黄磊
-
-
摘要:
[背景]目前,微生物所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理化性质及其在重金属吸附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目的]研究红球菌HX-2所产胞外多糖的理化性质,并探究其对重金属的吸附情况.[方法]使用离子交换和凝胶色谱分离法对胞外多糖粗品进行纯化;利用苯酚硫酸法测胞外多糖中糖含量;用Bradford试剂盒检测胞外多糖中蛋白含量;使用甲醇萃取法检测胞外多糖中脂质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分析胞外多糖中单糖组成;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法观察多糖表面形态;通过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探究胞外多糖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结果]测得胞外多糖主要成分EPS-G-1中总糖含量为78.43%,蛋白含量为8.31%,脂质含量为8.22%;纯化后胞外多糖中单糖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和岩藻糖,质量比为27.31:26.67:24.83:15.85:4.80;通过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得到HX-2所产胞外多糖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144.93 mg/g.[结论]红球菌HX-2所产胞外多糖对水体中Ca2+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可用于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处理.
-
-
许洁;
王红旗;
孔德康
-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利用iTRAQ技术结合LC-MS/MS对荧蒽不同诱导时间的红球菌BAP-1差异蛋白进行功能聚类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研究荧蒽高效降解菌的蛋白功能调控机理.本研究共鉴定到796个差异蛋白(Fold change>2,Q-value≤0.05),其中表达上调613个,下调183个.三个比对组(3d/1d,6d/1d和8d/1d)共同差异表达蛋白为111个(上调56个,下调55个).COG功能分析发现绝大部分差异蛋白参与到能量产生与转化,氨基酸转运与代谢,以及翻译,核糖体结构与生物合成过程.GO富集分析发现大部分蛋白参与到生物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产生和代谢过程,在分子功能中主要参与氧化还原活性,在细胞组件中更多蛋白参与到高分子配合物和细胞器部分.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参与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通路的蛋白数量最多,磷酸肌醇代谢富集因子较高.上调关键蛋白有细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合成酶,二磷酸核苷等激酶,还有一些结合蛋白,脱氢酶,核糖体蛋白和趋药性蛋白等;下调显著的是5-甲基四氢蝶酰三谷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这些蛋白共同组成蛋白互作网络调控荧蒽降解菌的一系列生命活动.
-
-
-
乔璟;
李戆敏;
张莹;
黄通旺;
胡忠
- 《第十五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石油中的烷烃和多环芳烃等烃类物质是高毒性的环境污染物,具有潜伏期长、影响面大、生态危害严重、治理困难等特征,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利用微生物降解作用来清除石油中的烃类物质被认为是一种可靠、高效、环保的生物环境修复方法.本实验室前期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到一株具油类浮起特性、降解烃类物质的红球菌P14.本文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红球菌P14降解烷烃类物质的相关功能基因alkB进行研究,通过RT-PCR分析,红球菌P14的、alkB3基因在烷烃C16、C24、C28诱导下表达量均上调,说明这两个基因与烷烃降解有关系,且alkB1基因的表达高于alkB3,说明在烷烃的降解过程中,alkB1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其中alkB1序列全长1224bp,编码408个氨基酸;alkB3基因序列含有l152bp,编码384个氨基酸.对alkB1、alkB3分别进行克隆、表达,成功构建了两株重组菌株 (E.coli BL21-pET-32a(+)-alkB1、E.coli BL21-pET-32a(+)-alkB3).在30°C培养30h,测定重组菌对烷烃C16、C24、C28的降解率,初步结果显示,E coli BL21-pET-32a(+)-alkB1可能对烷烃有一定的降解能力,而E.coli BL21-pET-32a(+)-alkB3则没有.
-
-
段晓东;
宋立新;
杨宏;
吕鑑;
张杰
- 《2008年中日水环境污染防治与修复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方法,从地下水生物除锰滤池中分离、纯化出一种细菌,经LBB 法检测其具有Mn(II)氧化能力,利用Sherlock细菌鉴定系统初步确定其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对红球菌Rhodococcussp-1菌株的Mn(II)生物去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hodococcus sp-1菌株在接种20h左右达到生长稳定期,Mn(II)的去除量趋于稳定,可达到12mg/l,具有很强的地下水Mn(II)生物去除能力;同时Rhodococcus sp-1菌株的生长可以改变其培养环境的pH 值,使pH值升高。
-
-
缑仲轩;
罗明芳;
邢新会
- 《全国工业生物技术在资源与能源领域应用发展研讨及成果交流会》
| 2005年
-
摘要:
甲烷氧化菌是以甲烷为唯一的碳源与能源的特殊的微生物,其利用甲烷的关键的酶是甲烷单加氧酶.甲烷单加氧酶有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和颗粒状甲烷单加氧酶(pMMO)两种.这两种酶在工业上和环境治理方面都具有许多潜在的用途.本论文用PCR的方法从MethylosinustrichosporiumOB3b的总DNA中扩增了pMMO基因片段,将其与脱硫基因的启动子相连接后,利用穿梭质粒pBS305转人了红球菌中,结果该菌表现出了pMMO的活性。
-
-
刘如林;
马挺;
刘健;
张心平;
梁凤来
- 《第十届全国生物化工学术会议》
| 2002年
-
摘要:
从孤岛油田分离到一株红球菌(Rhodococcus sp.)DS-3,能专一地切断二苯并噻吩(DBT)中的C-S键,沿4S途径代谢,生成二郑联苯.实验证明,以2﹪的接种量脱除50μg/mL DBT底物中的硫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适宜菌株生长和脱硫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硝酸铵,初始pH为8.2,生长温度为30°C,15mmol/L的硫酸根离子能使其丧失脱能力.在上述适宜条件下,培养72h后有34.04﹪的DBT中的硫被脱除.
-
-
孙先锋;
沈旭丰;
吕小明;
周飞
- 《2009年国际纺织前沿科学技术论坛》
| 2009年
-
摘要:
从腈纶厂污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和筛选到一株丙烯酰胺转化菌.经初步鉴定,菌株T3属于红球菌属(Rlwdococcus sp.).对菌株T3产生腈水合酶的最适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7.5,培养温度35°C,培养时间72h,同时加入0.05g/L Co2+也会明显提高酶活性.在最适产酶条件下,菌株,13培养液的最高比酶活可达128.3U/mg,比优化前提高55.1%.
-
-
-
-
-
-
-
-
-
-
-
-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3-13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红球菌属细菌,以及用新型红球菌属细菌水解腈化合物之氰基来生产相应羧酸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用含红球菌属细菌之腈水解酶基因、腈水合酶基因和酰胺酶基因的质粒转化的转化体生产羧酸的方法,所述红球菌属细菌对芳香聚腈化合物的氰基能够显示出特别强的选择性,还涉及所述转化体,所述质粒,所述基因,用所述转化体生产所述酶的方法,和由所述方法获得的酶。由本发明获得的羧酸,特别是氰基羧酸被用作合成药物、农业化学剂、染料和其它化学品的起始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