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几丁质

几丁质

几丁质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105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0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627篇;相关期刊306种,包括企业科技与发展、菌物学报、昆虫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 、2010全国博士生论坛——植物生物学、2008年中国淀粉糖(醇)发展战略研讨会等;几丁质的相关文献由215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青、刘田、范一民等。

几丁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0 占比:38.94%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1.52%

专利文献>

论文:627 占比:59.54%

总计:1053篇

几丁质—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群
    • 摘要: 几丁质,又称为甲壳质,是虾蟹壳、发酵菌体细胞壁(真菌、酵母菌)、食用菌边角料(金针菇等)等农业加工副产物中普遍存在的功能高分子,组织结构复杂,高度乙酰化,并与蛋白质、糖类、钙质等结合紧密,常规加工方法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资源高值化利用难度大,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实践难题。
    • 文榕; 周君琳; 王倬; 张琛; 王一丁
    •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微生物感染假说”表明,AD的发生发展与脑部真菌感染密切相关。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作为一种“抗菌肽”已被证明能够对多种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菌活性,然而其在抗真菌方面的机制仍不明确。本文主要从AD的“微生物感染假说”入手,探究几丁质等细胞壁多糖在Aβ的抗真菌活性中所发挥的作用。Aβ的聚集状态与其抗菌活性存在相关性,为探究不同聚集状态的Aβ与其抗菌活性的关系并尝试解析Aβ抗真菌的具体作用机制和靶点,选择病原真菌白色念珠菌作为研究对象,证实了Aβ中更容易发生淀粉样变性的具有42个氨基酸的Aβ42对白色念珠菌浮游菌和生物膜的代谢活力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其抑菌效果与Aβ42浓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通过特异性标记真菌细胞壁的钙荧光白(calcofluor white,CFW)染色法验证了Aβ42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生成具有抑制作用。体外制备获得了Aβ42的寡聚体及纤维状聚体,并通过透射电镜进行了形态验证,随后将不同聚集状态的Aβ42作用白色念珠菌。结果表明:不同聚集状态的Aβ42其抗真菌活性存在差异,当Aβ42寡聚体转变为纤维状聚体时其抗真菌活性显著降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经过Aβ42处理后的白色念珠菌菌丝体减少、胞外基质丢失且细胞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为进一步揭示Aβ42抗真菌的相关作用机制,通过硫黄素T(ThT)荧光染色发现白色念珠菌细胞壁多糖中的几丁质和葡聚糖可能与Aβ42结合并影响其聚集,从而发挥其抗真菌的活性。此外,MTT法结果证实了细胞壁多糖的寡聚类似物片段能够通过与Aβ42的竞争性结合削弱Aβ42的抗菌效果。以上结果表明,Aβ可能通过与真菌细胞壁多糖结合并破坏细胞壁完整性发挥其抗菌活性。该研究为AD发病机制中的“微生物感染假说”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 刘兆瑞; 吴涵; 郭晓昌; 李亚子; 赵丹; 郭巍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AP)基因HpUAP的序列特征和功能。【方法】通过PCR方法从暗黑鳃金龟2龄幼虫中扩增HpUAP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pET30a-HpUAP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IPTG诱导蛋白表达;利用qRT-PCR检测HpUAP在暗黑鳃金龟幼虫不同发育阶段(1-3龄幼虫)和3龄第2天幼虫不同组织(体壁、中肠、直肠、回肠、马氏管和脂肪体)中的表达量。利用RNAi沉默暗黑鳃金龟2龄幼虫体内HpUAP基因后,观察其生长发育和存活情况,并测定RNAi 72 h后其HpUAP表达量和体壁几丁质含量。【结果】PCR扩增获得暗黑鳃金龟HpUAP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MW676788),开放阅读框长1461 bp,编码486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约为53.9 kD。系统进化分析发现HpUAP与似牛嗡蜣螂Onthophagus taurinus UAP的氨基酸序列以较高的置信度聚为一个分支。经IPTG诱导可表达53.9 kD的HpUAP蛋白,与预期大小一致。发育表达谱结果表明HpUAP在1龄第1天和3龄第1天暗黑鳃金龟幼虫中表达量较高,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HpUAP在暗黑鳃金龟3龄第2天幼虫中肠和体壁中表达量较高。HpUAP RNAi导致暗黑鳃金龟2龄幼虫生长与行动缓慢,体表颜色加深并皱缩;RNAi处理72 h后,与对照组(dsGFP注射组)相比,dsHpUAP注射组HpUAP表达量下降了93.06%,死亡率增加了40%左右,表皮几丁质含量下降了约29%。【结论】结果说明HpUAP参与几丁质代谢,在暗黑鳃金龟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刘兰兰
    • 摘要: Candy等早在1962年就发表了完整的昆虫几丁质合成通路,并在沙漠蝗虫中证实了该通路共有8种酶参与其中。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昆虫几丁质的合成通路,文章梳理了该通路中8种酶的相关研究现状,通过对已有相关研究内容的综合分析,以期为昆虫几丁质合成通路的后续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徐倩倩; 马春桐; 姚莹莹; 徐伟; 周秀玲; 张扬
    • 摘要: 以具有几丁质降解能力菌株Chitiniphilus sp. LY72的裂解多糖单加氧酶(Cs LPMO)为研究对象,在克隆Cs LPMO全长基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3种表达质粒p ET-22b、pET-28a和pCold,构建Cs LPMO异源表达菌株EBL-22、EBL-28和EBL-Co。重组Cs LPMO蛋白经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筛选最佳表达质粒,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s LPMO是一种裂解性多糖单加氧酶,隶属于AA10家族。3株重组菌中,纯化重组酶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5.9%、4.1%、5.4%,比酶活力分别为155.42 U/mg、80.26 U/mg、148.29 U/mg,因此,确定最佳质粒为pET-22b,菌株EBL-22表达条件为:OD600 nm值至0.4时,添加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至终浓度为0.4 mmol/L后,在25°C下诱导表达16 h。在优化条件下,其可溶性蛋白含量为928.32 mg/L,比酶活力为3.34 U/m L。Cs LPMO的加入可使还原糖的产量提高1.67倍。
    • 摘要: 灵芝孢子是灵芝在生长成熟期,从灵芝菌褶中弹射出来的极其微小的卵形生殖细胞,即灵芝的种子。每个灵芝孢子只有4~6个微米,是活体生物体,双壁结构,外被坚硬的几丁质纤维素所包围,人体很难充分吸收。它凝聚了灵芝精华,具有灵芝的全部遗传物质和保健作用。破壁后更适合人体肠胃直接吸收。药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灵芝孢子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保护肝损伤,辐射防护作用。
    • 刘洋; 肖宇; 马爱进; 桑亚新; 孙纪录
    • 摘要: 天然几丁质具有高度有序的晶体结构以及较强的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其不溶于水,因此难以被酶促降解。为了提高几丁质的酶促降解效率,本研究采用超微粉碎和高压均质联合处理对几丁质进行改性,测定改性处理前后几丁质的一系列理化性质,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几丁质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此外,利用非特异性酶进行酶解验证联合处理对几丁质的酶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几丁质相比,联合处理改性后的几丁质平均粒径减小99.71%,比表面积增加85.11%,孔隙体积增大29.03%,黏均分子质量降低85.80%,通过振实密度所计算膨胀比增加1.02倍。与原几丁质相比,联合处理改性后的几丁质在3 448 cm和3 263 cm附近吸收峰强度提高,在896 cm处的吸收峰强度变弱;脱乙酰度没有明显变化;在(110)晶面和(020)晶面的结晶度指数分别降低了17.49%和1.31%;热稳定性被破坏;结构变得疏松多孔。联合处理改性后的几丁质更易被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降解。此外,联合处理的改性效果优于超微粉碎和高压均质单一处理。综上所述,超微粉碎和高压均质联合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变天然几丁质的理化性质和微观结构,从而提高几丁质的酶解效率。
    • 摘要: 我国科学家破译几丁质生物合成之谜从三叶虫到蝴蝶,从海葵到蜗牛,从酵母到念球菌……都有几丁质的身影。几丁质俗称“甲壳素”,早在5.3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就已经出现,如今广泛存在于真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和原生动物中,却从不会在植物和哺乳动物体内合成。
    • 肖宇; 刘洋; 刘建军; 卢海强; 桑亚新; 孙纪录
    • 摘要: 为高效利用虾蟹壳资源,推动壳聚糖的几丁质脱乙酰酶法生产,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1株高产几丁质脱乙酰酶的红球菌菌株11-3进行基因组测序,并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主要包括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直系同源群集(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COG)、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注释,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注释以及几丁质降解相关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发现,红球菌11-3的基因组为6089866?bp,共5904个编码基因,GC含量为70.514%.经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注释共识别了165个基因,包括59个碳水化合物酯酶基因,42个糖基转移酶基因,36个糖苷水解酶基因和28个辅助氧化还原酶基因,其中,鉴定出1个几丁质脱乙酰酶基因(gene4907),4个几丁质酶(EC?3.2.1.14)基因(gene1286、gene1287、gene3810、gene4754)和2个壳聚糖酶(EC?3.2.1.132)基因(gene4921、gene5362).gene4907与已报道的几丁质脱乙酰酶基因的序列一致性为26.60%~32.43%,为一种新的几丁质脱乙酰酶.因此,红球菌11-3菌株在几丁质资源的开发领域具有极大潜力.
    • 张新月; 张月琪; 王凤彪; 王纪生; 倪浩东; 王致鹏
    • 摘要: 海洋环境中有总量巨大的几丁质资源,细菌为主的海洋微生物能用产生的几丁质酶将长链几丁质水解为可利用单体,从而海洋维持碳氮循环的平衡,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同时,工业上利用几丁质酶制备N-乙酰-D-氨基葡萄糖和几丁寡糖具有较大应用价值.迄今为止,研究者已鉴定了30多种海洋细菌所产的几丁质酶.本文着重介绍海洋几丁质的结构和来源、几丁质酶的作用方式和海洋细菌来源几丁质酶的催化性质,并且分析了几丁质酶在农业、医药和食品领域的应用.几丁质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工业酶制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