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超微粉碎

超微粉碎

超微粉碎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1411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中国医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8篇、会议论文70篇、专利文献74428篇;相关期刊343种,包括中成药、农业工程学报、中国粉体工业等; 相关会议56种,包括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第一届生物颗粒制备技术与产业化应用技术研讨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等;超微粉碎的相关文献由3536位作者贡献,包括上官鑫华、勇叔罗、黄一帆等。

超微粉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8 占比:1.10%

会议论文>

论文:70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74428 占比:98.81%

总计:75326篇

超微粉碎—发文趋势图

超微粉碎

-研究学者

  • 上官鑫华
  • 勇叔罗
  • 黄一帆
  • 盖国胜
  • 吴宏富
  • 杨玉芬
  • 吴劭堃
  • 廖正根
  • 梁新丽
  • 蔡光先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晓婵; 常婧瑶; 马晓丽; 孔保华; 辛莹; 胡公社; 刘骞
    • 摘要: 本研究主要以大麦为主要原料,探究不同粒径对超微粉碎大麦粉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降低,大麦全粉水分、淀粉含量、溶解性、亮度值及白度值显著增加(P<0.05),而膨润力、吸油性、持水性、峰值黏度和回生值则显著降低(P<0.05)。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降低,大麦全粉粉体的颗粒形状由圆形或椭圆形转为不规则形状,表面由光滑转为粗糙。与此同时,与常规粉碎的大麦全粉相比,超微粉碎大麦全粉的品质明显提升,扩大了大麦全粉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范围。综上所述,超微粉碎后不同粒径大麦全粉的品质特性不同,并且粒径小于54μm的大麦全粉品质特性最佳。
    • 赵秋艳; 许淇; 郭星星; 李倩; 张平安; 宋莲军; 黄现青; 乔明武
    • 摘要: 通过分段筛分粉碎,获得不同粒径豆渣,测定其蛋白质、脂肪、可溶性膳食纤维、灰分等化学成分的含量,以及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水溶性等物理指标。结果表明:M40(粒径40目)、M60(粒径60目)和M80(粒径80目)豆渣的蛋白、脂肪以及灰分、总膳食纤维的含量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M150(粒径150目)豆渣的蛋白、脂肪、灰分、总膳食纤维的含量与M40豆渣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粒径减小,豆渣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呈增加趋势。粒径对豆渣的水溶性、膨胀力、持水力和持油力具有显著性影响。随粒径的减小,豆渣水溶性、膨胀力、持水力先增大后减小,M100(粒径100目)豆渣的水溶性最高,M120(粒径120目)豆渣的膨胀力最大,M80豆渣的持水力最大。豆渣粒径从40目减小到60目时,豆渣的持油力显著性下降。当粒径进一步减小时,豆渣的持油力无显著性差异。
    • 陈璁; 程世伦; 叶爽; 史德芳; 范秀芝; 殷朝敏; 姚芬; 沈汪洋; 高虹
    • 摘要: 以双孢蘑菇粉为主要添加料制备冻干型食用菌特色溶豆,分析了不同粒度(20目、60目、100目、超微粉)的双孢蘑菇粉对溶豆的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双孢蘑菇粉后,溶豆的色泽明显变暗变深,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显著升高,水合能力和质构特性变化明显;随着添加双孢蘑菇粉粒度的降低,溶豆色泽显著变亮变白,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逐渐增大;溶豆的水合能力及感官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复水时间及韧性、硬度和粗糙度等指标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研究发现,添加双孢蘑菇粉超微粉可显著改善溶豆的色泽,但对最终产品的口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双孢蘑菇粉粒度为100目时,溶豆的食用品质最佳,其水合能力为2.82 g/g,复水时间为51.38 s,韧性(距离)为0.20 mm,最大穿刺硬度为1083.00 g,粗糙度为26.40。100目的双孢蘑菇粉适宜用于制备食用菌特色溶豆,可较好地保证产品的食用品质。该研究可为双孢蘑菇特色食品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高雅倩; 马诗经; 林丽; 杨宜婷
    • 摘要: 以茶树菇为原料,通过超微粉碎辅助热水浸提工艺提取茶树菇多糖。以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茶树菇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进一步测定不同浓度乙醇醇沉得到的茶树菇多糖C1、C2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菇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30:1(mL:g),提取温度100°C,提取时间3h,提取1次,在此条件下,茶树菇多糖得率可达11.96%±1.06%。此外,茶树菇多糖C1、C2具有良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
    • 朱爽; 宋莉莎; 张佰清; 马凤鸣; 孙肇敏; 宋蕾; 李文娟
    • 摘要: 大麦粉可以单独或添加到小麦粉中制作食品,其营养和物性指标会影响食品品质。该研究以大麦粉为研究对象,以60目粗粉为对照,探讨了超微粉碎对大麦粉的营养品质及物理特性的影响,采用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粉体进行综合评价,优化大麦加工的最优粉体参数。结果表明:随着粉碎粒径减小,大麦粉的蛋白质和淀粉的溶出率增加;多酚类溶出率从964.10 mg/100 g显著增加到1396.00 mg/100 g,黄酮溶出率增加了1.90 mg/100 g;大麦粉物理性质随粉碎粒径减小发生明显变化,粒径由93.07μm减小到20.33μm,亮度不断增强,L值从87.73增加到95.00(p<0.05),休止角从30.56°增加到56.84°(p<0.05),滑角从41.85°增加到79.93°(p<0.05),其水溶性从49.45%增加到85.13%(p<0.05),持水力先增大后降低,与粗粉相比,持水力降低了0.95%(p<0.05),持油力降低了2.68%(p<0.05),溶胀力提高了2.90 mL/g(p<0.05),而堆积密度从0.42 g/mL变为0.24 g/mL(p<0.05);主成分分析提取的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5.526%,200目超微粉综合评分最高,为0.8368,在7种粒径大麦粉中综合表现最佳。综上,超微粉碎可改变粉体性质,其变化与粒径有关,该结果对大麦超微粉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牛潇潇; 梁亮; 王宁; 王杰; 韩育梅
    • 摘要: 以淀粉副产物马铃薯渣为原料,通过超微粉碎和标准筛筛分获得不同粒度的马铃薯渣粉,并评价其功能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粒度的降低,淀粉含量略有增加,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和含水量变化不显著,总膳食纤维含量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下降,仅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上升。超微粉碎使马铃薯渣粉的中值粒径减小,粒度分布更均匀,比表面积增大。B300(pH 2)和B400(pH 7)的胆固醇吸附能力最大。葡萄糖吸附能力、胆酸钠吸附能力、亚硝酸钠吸附能力和阳离子的结合能力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的峰值均出现在样品B>500,依次为17.97 mmol/g、53.10 mg/g、395.4μg/g、0.71 mL/g、71.28%、84.59%和82.31%,表明粒度较小的马铃薯渣粉具有更好的功能特性。
    • 岳彩黎
    • 摘要: 粉体粒子设计技术作为粉体改性体系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航天、军工、化工等领域。中药粉体是中药固体制剂的重要加工原料,其粉体学性质直接影响固体制剂的质量,乃至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基于中药粉体特征的粒子设计技术是改善、提升制剂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近年来粒子设计技术的相关原理、方法、特点、分类、设备等要素进行综述,并对其在中药粉体领域应用研究概述。
    • 孙慎光; 李珺; 马力通; 赵寒冰
    • 摘要: 采用超微粉碎对泥炭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厌氧发酵,考察超微粉碎预处理对泥炭产氢气过程中的日产氢气量、pH值、还原糖含量、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总产氢气量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观察产氢气前后泥炭颗粒的形貌。结果表明:泥炭经超微粉碎预处理后,粒径更小,比表面积增大,孔隙率提高,孔隙尺寸增大。超微粉碎后泥炭发酵的总产氢气量为843 mL,较200目泥炭发酵的总产氢气量(500 mL)提高了68.6%。超微粉碎能够显著提高泥炭发酵产氢气量。
    • 寇福兵; 夏晓霞; 薛艾莲; 冉欢; 雷小娟; 赵吉春; 曾凯芳; 明建
    • 摘要: 为探究不同超微粉碎方式对板栗粉理化特性及结构特征的影响,采用球磨超微粉碎(ball mill superfine grinding,BMSG)和气流超微粉碎(jet superfine grinding,JSG)对板栗进行粉碎处理,并以普通粉碎(ordinary grinding,OG)为对照,系统研究超微粉碎后板栗粉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和结构特征的变化。结果显示,与OG相比,经超微粉碎后,板栗粉的粒径减小,BMSG和JSG的D_(50)分别达到(7.42±0.03)和(7.08±0.04)μm,蛋白质、脂肪、淀粉、可溶性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含量得到显著提高。随着粒径的减小,板栗粉亮度增加,振实密度、持水力减小,持油力先减小后增大,休止角和滑角增大,改善冻融稳定性,析水率由74.49%降为62.28%,溶解度由31.33%增加为57.42%;2种超微粉碎破坏板栗粉晶体结构,降低相对结晶度,且BMSG使板栗粉结晶度大大降低,但粉碎未产生新的官能团。研究结果显示,2种超微粉碎技术能赋予板栗粉更好的品质,为超微板栗粉在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
    • 夏晓霞; 寇福兵; 薛艾莲; 雷小娟; 赵吉春; 曾凯芳; 明建
    • 摘要: 采用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制备枣粉,探究超微粉碎对枣粉理化性质、功能特性及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粉碎相比,超微粉碎可以得到粒径分布窄、比表面积更大、粒径更小(<30μm)的枣粉;超微粉碎后,除持水力和复水性以外,枣粉的持油力、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水溶性、溶胀性、容积密度、休止角、滑动角等理化性质均得到显著改善;超微粉碎有效地破碎了枣粉的细胞壁,显著增加了蛋白质、水溶性膳食纤维、总糖、还原糖、总酚、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溶出(P<0.05);超微粉碎后的枣粉吸湿性无显著变化,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P<0.05);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未改变枣粉分子结构、晶体形式及热稳定性。因此,超微粉碎是一种有前途的制备高品质枣粉的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