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2010全国博士生论坛——植物生物学
2010全国博士生论坛——植物生物学

2010全国博士生论坛——植物生物学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河南开封
  • 出版时间: 2010-04

主办单位:国务院学位办;河南大学

会议文集:2010全国博士生论坛——植物生物学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植物受刺激后细胞内Ca2+浓度都有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Ca2+作为细胞中第二信使参与了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的调控,同时Ca2+又可以被不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信号诱导,是植物信号转导网络中的重要因子。对Ca2+在信号转导作用中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细胞内Ca2+浓度测定及其动力学变化。水母发光蛋白和基于绿色荧光蛋白的Ca2+指示剂作为检测细胞Ca2+信号的手段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本文综述了目前用于Ca2+信号测定的水母发光蛋白、依赖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Ca2+荧光蛋白指示剂和不依赖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Ca2+荧光蛋白指示剂的发展、测量原理、优点与不足及它们在细胞Ca2+信号转导中的研究进展。
  • 摘要:本文以不结球白菜——亮白叶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外植体类型和不同的生长调节剂配比等因子对其不定芽分化频率的影响。对不结球白菜品种中再生比较困难的品种亮白叶来说,以生长5—6天的无菌苗子叶柄为外植体,在分化培养基为MS+6-BA(5 mg/L)+NAA(0.1 mg/L)+AgNO3(4mg/L)的条件下,亮白叶具有较高的再生频率,不定芽再生频率达59.5%。在此基础上,采用农杆菌介导的侵染法将EhMT1基因导入不结球白菜亮白叶中,利用RT—PCR方法对转化植株进行了鉴定,获得5株阳性植株,为进一步研究EhMT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摘要:以两种不同生境狗牙根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消落带生境生长的狗牙根(XC)和非消落带生境生长的狗牙根(FC)。研究了不同盆栽狗牙根经受不同深度水淹胁迫后,各处理植株根际土壤酶活和土壤的肥力状况。目的是探讨两不同生境狗牙根经受不同深度水淹处理后,根际土壤酶活和土壤营养元素的变化情况及各指标与狗牙根耐淹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物种未淹对照植株根际土壤的蔗糖酶活性明显大于不同深度水淹胁迫后植株根际土壤的蔗糖酶活性,表明淹水后土壤不能提供植株与未淹一样多的营养源。(2)FC根际土壤的脲酶和酸性磷酸酶都较XC的高。它们的增加会增加淹水植株营养的供应,生长加剧,导致维持植株存活能量的消耗,最终影响耐淹能力。从该结果可以得出XC的耐淹能力比FC的强。(3)淹水处理后,FC根际土壤的全N含量明显低于XC的。可能与FC根际土壤的氮素营养在高含量脲酶的作用下转化成氨,氨气易挥发,易溶于水体和被植物吸收,从而导致土壤中全N含量的下降,进而影响被淹植株恢复生长后所需的营养供应。(4)FC根际土壤的全磷含量明显高于XC的全磷含量。rn 说明在进行淹水处理之前,XC可能较FC利用更多的土壤营养进行生长,以储备更多的能量,从能量供应方面增强其耐淹能力。
  • 摘要:本文以8个汴粱西瓜品种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样本率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6~28MPa的高氮气压和50~150MPa的高静水压处理种子对西瓜出苗率、单瓜重、含糖量等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处理会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降低西瓜的出苗率和幼苗期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幼苗期的叶绿素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高压对含糖量和单瓜重这两个农艺性状的影响,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50~150MPa的高压处理种子20min主要影响日本瓜(P<0.001)、金小兰(P<0.092)的单瓜重和郭牟的含糖量(P<0.064)。
  • 摘要:赤霉病是全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其主要致病菌。禾谷镰刀菌中的亚洲种(Fusarium asiaticum)是我国小麦赤霉病的优势致病种群。赤霉病不仅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还能产生多种对人畜健康十分有害的真菌毒素,对世界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由于有效抗源的严重匮乏,抗赤霉病育种工作进展缓慢,因此发展新的防治赤霉病策略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几丁质是丝状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结构性组成成分,但在植物组织中不存在,因此催化合成几丁质的几丁质合成酶是发展新型杀菌剂的理想靶标。本研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同源重组敲除基因技术,构建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禾谷镰刀菌亚洲种代表性菌株5035的几丁质合成酶基因CHS1的单基因缺失突变体菌株,分析了该基因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CHS1基因是禾谷镰刀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它的功能缺失导致突变体菌株在几丁质合成酶活性、几丁质含量、产孢能力、致病力等方面均显著降低,细胞壁超微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壁变得脆弱,对渗透压调节剂和杀菌剂的敏感性增强,菌丝生长和扩展受到抑制。Chs1几丁质合成酶对禾谷镰刀菌生长发育和致病力具有关键作用,因而可以作为杀菌剂研发的理想靶标。本研究为发展新型防治赤霉病策略、研发以几丁质合成酶为靶标的新型杀菌剂等提供了依据和资料,对小麦赤霉病防治十分有意义。
  • 摘要:LBD16、LBD29基因是拟南芥ASYMMETRIC LEAVES2(AS2)/LATERAL ORGAN BOUNDARIES(LOB)基因家族的成员。目前报道LBD16、LBD29能恢复ARF7和ARF19缺失突变体的的侧根萌发缺失。为了进一步的研究LBD16、LBD29我们构建了LBD16、LBD29的过表达株系,并结合lbd16、lbd29的缺失突变体观察它们在MS培养基和加外源激素的MS培养基萌发后的5天、11天的侧根萌发情况。结果表明LBD16、LBD29响应生长素,促进侧根的萌发。在体外培养中更证实了我们的结论。
  • 摘要:干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都仅关注于植物对干旱反应的信号转导网络,而对其中的一些很重要的中间成分却知之甚少。保卫细胞定位于植物叶片的表皮中,控制二氧化碳的吸收以及水分的散失,已经成为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体系,可用来研究植物早期干旱信号转导机制,因此控制气孔的开度在提高植物的抗旱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远红外热成像仪检测植物叶片表面温度的微小差异,我们成功地筛选并获得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干旱敏感突变体doi1。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该突变体表现为叶面温度低于野生型,且失水率比野生型高。利用TAIL-PCR技术成功克隆到该突变体基因NCED3,并利用RT-PCR方法验证了TAIL-PCR结果的可靠性。
  • 摘要:采用碳同位素组成测定方法,研究了贡嘎山东坡C3植物内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沿海拔梯度变化规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C3植物WUEi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大,变化速率为6.03μmol mmol-1 km-1;在海拔2100m处,水热条件发生转折性突变,植物WUEi分别表现随海拔升高而减小和增大的趋势;在海拔2100m以下的干暖环境地区,C3植物WUEi随海拔的变化是温湿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海拔2100m以上的冷湿环境地区,温度是影响植物的WUEi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 摘要:牛蒡低聚果糖(BFO)是一种聚合度为13的低聚糖,能够降低采后番茄灰霉病和自然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但是BFO对其它作物的果实采后保鲜是否有普遍的效应需要研究。本研究以葡萄、苹果、猕猴桃、柑橘、香蕉、草莓、巴梨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牛蒡低聚糖处理对不同水果采后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效应。接种情况下,以牛蒡低聚糖预处理,葡萄对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苹果对青霉病(Penicillium expansum),猕猴桃对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柑橘对青霉病(Penicilliumitalicum),香蕉对炭疽病(Calletotrichum musae)的抗性明显提高,病指明显下降,保存期延长;自然感病情况下,草莓和巴梨的病害也明显减轻。表明,BFO对水果采后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指的降低是一种普遍效应,BFO作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水果保鲜剂使用。
  • 摘要: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的一个长期目标是建立动态全球植被模型DGVM(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在中国植被分区上,伏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常绿阔叶林地带与落叶阔叶林地带的交错区。它在保存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和维护地球的生态系统作用中扮有重要角色。这项研究中,在伏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我们分类了森林植物的一些功能群,并且分析了它们的分布与不同环境因子的关系。rn 使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在伏牛山北坡(855~1 920 m)海拔梯度上,研究了海拔梯度对植物功能群动态变化及种群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计算群落中优势种及伴生种的重要值,分析各物种在群落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应用相关件指数,对各海拔物种重要值与海拔之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拔是影响植物功能群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
  • 摘要:采用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二沉池出水),以清水为对照进行二年玉米和大豆种植盆栽试验,比较再生水灌溉对作物生产安全的影响,包括灌溉方式(纯灌、与清水混灌和交替灌)和灌溉时期(全生育期、生育前期和生育后期)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在玉米苗期灌溉对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在拔节期后灌溉能明显促进玉米生长,不降低或有所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再生水以纯灌和混灌方式,各个时期灌溉都能促进大豆整个生育期生长,明显促进籽粒产量提高;再生水灌溉对玉米和大豆籽粒常规养分和微量元素无显著影响,籽粒中铅和镉元素含量均满足国家粮食安全标准,但再生水灌溉有增加大豆籽粒中镉含量的趋势。
  • 摘要:(E)-2-己烯醛是普遍存在于绿色植物中的挥发性物质,植物组织受到病原菌侵染或其他因子胁迫时,会通过脂氧合酶(LOX)代谢途径,经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催化生成(E)-2-己烯醛。有研究证实(E)-2-己烯醛可以诱导植物的一些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从而增强植物抗病性,而(E)-2-己烯醛对正常植株生理生化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用(E)-2-己烯醛处理黄瓜幼苗植株,研究(E)-2-己烯醛对黄瓜正常生长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用1 μM(E)-2-己烯醛处理的黄瓜叶片其细胞膜相对透性和MDA的含量均有所降低,而PSⅡ的光化学效率及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E)-2-己烯醛能够通过改善植物生理活动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 摘要:利用植物地理学分布区理论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整合相关标本信息和文献,对乌冈栎地理分布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乌冈栎水平地理分以亚热带分布为主,水平分布范围仅局限于东亚的中国(23°~34°N,100°~120°E)和日本(26°~37°N,128°~140°E);垂直分布大多在海拔500m以上,少数地区可降至海拔200m,日本分布区海拔要低于中国。2)乌冈栎现代分布区可分为中国东部分布区、中国南部分布区、中国西部分布区、中国西南部分布区和日本分布区,而中国东部分布区是目前的分布中心。3)利用壳斗科、栎属等化石资料,对乌冈栎起源演化及散布途径作了推断:乌冈栎的起源地可能是中国西南部山地,起源时间大致是在中新世左右,它是栎属在地史变化过程中的衍生种。乌冈栎种群扩散有两条路线,一条是沿着南岭山脉、武夷山脉到达华东地区,然后再辗转传播至日本诸岛屿;另外一条路线是向东北部扩散,沿着大娄山脉到达大巴山和秦岭。第三纪及第四纪气候的演变对乌冈栎现代地理分布格局有着重大的影响,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其形态特征与常绿硬叶栎类中的高山栎组植物有较大的差别,并退却了高山分布的地理位置。乌冈栎是否是传统观点认为的冬青栎东亚替代种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 摘要:TAIL—PCR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已知序列中分离到其邻近的未知侧翼序列,已成为T—DNA插入突变体基因克隆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利用远红外成像技术筛选得到一株T—DNA插入的干旱不敏感突变体,并成功利用TAIL-PCR技术克隆到该突变基因为NCED3,并通过PCR及RT—PCR方法验证了TAIL-PCR结果的可靠性。
  • 摘要:咸宁是我国桂花五大老产区之一,千百年来,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桂花生长繁衍的沃土温床。本次调查依据规范的分类特征,对咸宁市现有的桂花品种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咸宁市现有桂花品种23个,分属四个品种群,其中四季桂品种4个,银桂品种12个,金桂品种5个,丹桂品种2个,编制了咸宁市桂花品种检索表。描述了3个疑难品种。与前人对咸宁桂花品种的调查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调查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对咸宁市古桂品种做了初步调查,总结出咸宁古桂的主要组成成分为银桂品种群中的部分品种,提出了一些古桂保护的意见。最后,在总体上对咸宁桂花资源现状做了评价,并对咸宁市桂花产业的发展和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 摘要:黄萎病是棉花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抗病育种无疑是防治黄萎病最经济、最环保和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对棉花抗病遗传、抗病机理认识不清,加上现有栽培品种缺乏抗源,棉花抗黄萎病育种一直难以突破。瑟伯氏棉是栽培棉的近缘野生种,具有高抗黄萎病特性。rn 为揭示瑟伯氏棉抗病机理、克隆抗性基因,通过接菌诱导,采用双向电泳(2-DE)和串联飞行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瑟伯氏差异表达蛋白质组进行了鉴定,共发现57差异蛋白点,代表了51个已知蛋白,占总蛋白的11%。这些蛋白参与抗病抗逆、转录调控、蛋白加工与降解、光合作用、产能和基础代谢等过程,表明抗病性是多种基因协同表达的综合效应;同时,5个抗病蛋白及类似蛋白的集中上调表达,提示R基因在瑟伯氏棉抗黄萎病中可能起主导作用。
  • 摘要:古桂是我国古树中的宝贵资源。本文在对湖北咸宁和浙江金华两地古桂花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古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桂花品种起源和演化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认为湖北咸宁的古桂多为不结籽的银桂类,波叶银桂、银星、江南丽人等品种应为咸宁当地起源,而且咸宁也应为丹桂品种起源地之一;浙江金华的古桂为桂花原产于我国长江以南亚热带山地的推论提供了新的证据;古桂中结籽的数蹙寥寥无几应该源于桂花为雄全异株花;全国已知的四季桂古桂分布支持四季桂类主要分布于华南和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的四季桂类应引自南方的推测。最后对今后古桂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