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共晶

共晶

共晶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2969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5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15489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医药导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干燥会议、全国第十三届轻合金加工学术交流会等;共晶的相关文献由5734位作者贡献,包括傅恒志、刘林、张军等。

共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5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5489 占比:99.67%

总计:115874篇

共晶—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强; 王林剑; 荆苏明; 何金选; 刘玉存; 刘洋君
    • 摘要: 为研究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ANPZO、LLM-105)和1,3,5,7-四硝基-1,3,5,7-四氮杂环辛烷(HMX)分子间相互作用,对ANPZO/HMX共晶进行了结构优化及频率计算,得到了4种稳定构型,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ANPZO/HMX共晶构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类型及强弱,以及HMX与ANPZO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后对HMX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NPZO/HMX共晶分子间相互作用形式主要为O···H,ANPZO上-NH2的供电子效应使HMX引发键处电子密度更富集;ANPZO/HMX分子间相互作用为闭壳层非共价相互作用,主要为弱氢键和范德华作用,实质是色散吸引作用和静电作用为主导;共晶的分子表面正负静电势区域面积之比与硝基电荷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HMX得到了有效的降感。
    • 杨宗伟; 李洪珍; 刘渝; 黄辉
    • 摘要: 含能材料是国防工业战略性关键基础材料,受能量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制约,仅靠单质炸药传统设计与合成同时实现含能材料高能和低感双重目标极具挑战,一直未取得有效突破。共晶含能材料的出现和发展为新型高能低感炸药合成及同步调控性能提供了一种全新策略。介绍讨论了共晶含能材料发展状况,主要包括设计理论、制备技术、性能表征和形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动向,深入总结分析了目前共晶含能材料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缺乏理论设计方法、制备方法单一和表征不足等难题,并展望其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主要聚焦共晶智能化设计、高通量筛选与连续化制备及微量表征评估等新方向,希望我国相关行业展开广泛深入研究,共同促进共晶含能材料可持续发展及实际应用。
    • 任晓斌; 李军强; 宋秀铎; 刘所恩; 武宗凯
    • 摘要: 为促进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在推进剂中的应用,综述了CL-20降感处理技术及其在改性双基(CMDB)推进剂中应用的最新进展。结果表明,通过表面包覆降感技术、共晶降感技术和微纳米球形化降感技术均可有效制备出低感CL-20,但为提高低感CL-20的能量释放率,在表面包覆降感技术和共晶降感技术中应尽可能地选取含能且稳定的包覆剂和共晶配合物;微纳米球形化降感技术是制备低感CL-20较为稳定且有效的手段。将CL-20引入CMDB推进剂可以提高推进剂的能量水平,但压强指数升高、能量释放不充分和感度高,通过调整催化剂及添加Al粉可有效降低压强指数及提升能量释放率,通过低感CL-20的应用可有效降低CL-20基CMDB推进剂感度,说明CL-20在高能CMDB推进剂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唐宏; 王杨; 黄小容; 陈虹洁; 黄承洪
    • 摘要: 多晶型、共晶、溶剂化物和盐等多种形式是药物的固体存在形式,多晶型的存在直接导致外观、熔点、溶解度等多种理化性质差异化。药物共晶能够在不改变药物结构的情况下调整药物包括吸湿性,溶出速率、稳定性、生物利用度,以及依从性等,达到改善治疗的最终目标。香兰素作为一种天然辅助香料,具有辅助抑菌、稳定剂、共晶形成物等作用,因其与API具有较强的氢键倾向,是共晶制备的常用共晶形成体,被广泛用于药物共晶。基于近年来对香兰素多晶型及共晶的研究进展,分别阐述了香兰素单晶多晶型、制备方法、共晶机理及药物共晶,及其应用。还强调了香兰素作为药物共晶形成物的一些实例,以说明共晶结构对活性药物成分的理化性质、机械性能、生物利用度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本文旨在归纳总结香兰素多晶型及共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赵希同; 付小龙; 林利红; 李吉祯; 姜丽萍; 樊学忠
    • 摘要: 含能化合物六硝基六氮基杂异伍兹烷(CL-20)是现阶段获得实际应用的能量最高的非核单质炸药,但其高感度问题限制了在实际中的应用。而CL-20与其他化合物形成的共晶能够在保留高能量的基础上,大幅降低感度、提高材料的安全性,有效扩展应用范围,为高能低感含能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总结现有的量子化学和分子动力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CL-20与TNT、FOX-7、HMX和RDX等不同共晶体系的成键机理、性能特点。汇总了CL-20共晶的常见制备方法,分析比较了其优缺点及应用范围。最后,提出了现有的共晶体系及研究在共晶机理解释方面仍存在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共晶研究应以分子水平的计算模拟为理论依据,优化生产工艺,设计新的共晶体系和合成方法。
    • 蒋铖一; 钟尊睿; 吴自德; 彭浩
    • 摘要: 混合烷烃由于其相变温度可调,相变焓高,是性能优异的相变储能材料,但目前低温混合烷烃体系相变材料的研究较少。因此针对C_(8)H_(18)、C_(9)H_(20)、C_(10)H_(22)和C_(11)H_(24)二元混合烷烃体系开展热力学性能研究,探究混合烷烃体系相变温度、相变焓与其组成之间的影响规律,绘制了其固液相图。采用不同的热力学模型预测了二元混合烷烃熔化过程的相变温度及相变焓,并与实验结果相互验证。结果表明:C_(9)-C_(10)和C_(9)-C_(11)体系表现出共晶行为,共晶组分为88%(质量分数,余同)C_(9)-12%C_(10)和90%C_(9)-10%C_(11),共晶温度分别为218.25 K和215.15 K。C_(8)-C_(9)体系具有包晶现象,C_(10)-C_(11)体系表现出完全互溶,它们的最小熔点分别为200.25 K和234.35 K。此外,采用UNIQUAC模型预测的熔化温度与C_(8)-C_(9)和C_(9)-C_(10)体系的实验数据更加吻合,而C_(9)-C_(11)和C_(10)-C_(11)体系则是UNIFAC模型预测的熔化温度更准确。Regular solution模型预测的四种混合烷烃体系的熔化焓更准确,平均相对偏差更小。因此,C_(9)-C_(10)和C_(9)-C_(11)共晶体系是适用于210~220 K温区的低温相变材料,为其低温储能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 翟立海; 夏祥来; 张洪美; 郭立红; 张贵民
    • 摘要: 以奥希替尼、苹果酸、丙酮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奥希替尼-苹果酸-丙酮合物共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差热分析和拉曼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采用Hirshfeld表面分析法对晶体结构中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其二维指纹图显示:H…H占整个Hirshfeld表面作用的51.8%;O…H(24%)、C…H(16.8%)、N…H(3.8%)作用力明显强于C…C(2.3%)、C…O(0.4%)、C…N(0.8%)的作用力;对共晶在不同条件下稳定性和溶解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晶稳定性优于市售甲磺酸奥希替尼,溶解度是市售甲磺酸奥希替尼的2倍,具有巨大的药用潜力。
    • 冀威文; 周健; 谢逸菲; 张宝喜; 杨世颖; 吕扬
    • 摘要: 目的采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探讨柚皮素与卡马西平共晶的形成机制和弱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通过悬浮液法制备柚皮素与卡马西平共晶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对共晶样品进行表征,确证所得样品为共晶物纯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拉曼光谱法(Raman)对共晶样品进行分析,并与药物活性成分(API)、共晶形成物(CCF)的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柚皮素与卡马西平共晶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和拉曼位移均产生了峰位置偏移以及峰强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红外波数的3500~3000 cm^(-1)范围内与杂原子相连接氢原子的伸缩振动变化明显,如-NH_(2)和-OH的特征峰向低频移动且峰有变宽的趋势;拉曼位移在1000~800 cm^(-1)波数范围内苯环的基频振动峰发生变化。结论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在共晶物质鉴别分析与分子作用力分析研究中具有良好应用,光谱分析获得的分子间作用力信息,如红外光谱的-OH伸缩振动峰和-C-N伸缩振动峰偏移,拉曼光谱得出二者分子之间存在氢键、π-π堆积等相互作用力,与共晶的形成机制一致,并与其单晶结构的分析相吻合,印证了基于光谱探测共晶成因的研究具有较好可行性,可为阐明共晶形成机制与特点提供较全面的、多维度的科学依据。
    • 燕柳艳; 生立嵩; 宋俊科; 杨德智; 张丽; 吕扬; 王守宝; 杜冠华
    • 摘要: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与哌嗪共晶的制备与表征,体外溶解性以及大鼠体内药动学,并与二者同比例物理混合物进行对比。方法对共晶以及物理混合物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体外溶解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大鼠灌胃给药的血药浓度,比较主要药动学参数的差异。结果共晶与木犀草素的PXRD、DSC等方法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在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物理混合物提高39%。大鼠灌胃给予共晶和物理混合物后,共晶的达峰时间和体内滞留时间明显缩短,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增加。结论共晶改善了木犀草素溶解度和体内生物利用度,提高了木犀草素的成药性。
    • 徐娟; 宁丽峰
    • 摘要: 目的探讨雌三醇的共晶制备以及结构表征、性能。方法利用球磨法和混悬法筛选制备雌三醇共晶,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法、热重-差示扫描量热联用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法等晶型结构确证方法对共晶结构进行表征,并进一步检测其稳定性及水溶性。结果获得雌三醇-脲共晶、雌三醇-乙酰胺共晶、雌三醇-哌嗪共晶、雌三醇-异烟碱共晶、雌三醇-萘共晶、雌三醇-蒽共晶、雌三醇-菲共晶等7种共晶,并利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表征。上述共晶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且具有优于雌三醇的水溶性。结论通过对雌三醇共晶的系统研究,阐明了其多种共晶样品的制备方法、表征方法,评价了其稳定性、水溶性,为雌三醇共晶药物的选择提供了科学基础数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