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243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9篇、会议论文207篇、专利文献373011篇;相关期刊618种,包括材料导报、含能材料、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132种,包括第十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年会等;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相关文献由605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朝、曾丹苓、刘让苏等。

分子动力学模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39 占比:0.57%

会议论文>

论文:207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73011 占比:99.37%

总计:375357篇

分子动力学模拟—发文趋势图

分子动力学模拟

-研究学者

  • 刘朝
  • 曾丹苓
  • 刘让苏
  • 张军
  • 刘娟芳
  • 田泽安
  • 冯华杰
  • 朱小蕾
  • 曹炳阳
  • 王吉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梦迪; 何琳; 司伟汗; 包西程; 刘晓康; 邢耀文; 桂夏辉; 曹亦俊
    • 摘要: 为研究脂肪酸不饱和度对低阶煤浮选的影响,选择碳原子个数相同但双键个数依次增加的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作为浮选捕收剂对低阶煤进行浮选,并与非极性捕收剂柴油进行对比,通过颗粒-气泡间粘附力测试和药剂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不饱和脂肪酸强化低阶煤浮选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浮选性能优于柴油,低阶煤浮选产率随脂肪酸不饱和度增加而增加.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低阶煤表面形貌和官能团进行分析.SEM结果表明,低阶煤表面疏松,含有大量孔隙与裂隙,不利于药剂在煤表面的铺展.FTIR和XPS结果表明低阶煤表面含有大量含氧官能团,表面疏水性较差,导致浮选回收率较低.对不同捕收剂条件下气泡与煤表面粘附力进行测定,发现气泡与煤表面间最大粘附力随捕收剂不饱和程度增加而增加,这说明颗粒可浮性增加.进一步对不饱和脂肪酸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进行分析,可知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其极性基团与煤表面极性基团间形成氢键,从而在煤表面铺展.双键个数增加使得不饱和脂肪酸极性增加,在煤表面的铺展程度逐渐增加,导致颗粒可浮性增加,这是低阶煤浮选回收率随脂肪酸不饱和程度增加而增加的主要原因.
    • 马世泽; 付婷; 曾良才; 刘正阳
    • 摘要: 基于分子动力学,利用LAMMPS和OVITO软件对单晶硅纳米切削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了V形微沟槽结构对金刚石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金刚石刀具后刀面构建一定深度的V形微沟槽能够减少工件亚表面损伤,同时也对工件加工质量及刀具抗磨损性能产生了明显影响,当微沟槽深度为0.75 nm时,金刚石刀具切削性能最佳。
    • 于沛平; 许亮; 麻冰云; 孙钦涛; 杨昊; 刘越; 程涛
    • 摘要: 固体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是电池中“最重要也是最不被理解”的部分。可控合成性能优异的SEI是实现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是,由于SEI的形成过程涉及到多个时间和空间尺度,并且涉及到多场耦合,导致SEI结构异常复杂。现有实验表征手段无法精确解析其微观结构和形成机制。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多尺度理论模拟,为理解和解析SEI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手段。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针对SEI研究发展出来的关键模拟技术,重点关注微-介观(<100 nm)尺度的理论模拟方法,特别是可以用于电化学模拟的量子化学方法、可用于大尺度化学反应模拟的反应力场方法以及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模型等。这些新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模拟方法中存在的准确性低、时间尺度短以及空间尺度有限等问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研究SEI形成的初始反应、动态演化以及功能预测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硬件水平的不断提升、理论模拟算法的稳步提高,多尺度理论模拟将为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理论设计和智能制造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 苟子晗; 魏海军; 周大平; 武燊
    • 摘要: 针对现有重油稳定性预测指数存在的精确性不足以及高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极性溶解度参数难以获得的问题,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计算12组比例的径向分布函数,并结合S_(SARA)函数提出新的重油稳定性预测指数计算方法。由径向分布函数图像峰值与原点构成的正比例函数的斜率倒数表征重油稳定性大小,计算出S_(SARA)函数中a、b、c常数数值,得到a、b、c数值分别为0.4487、0.0093、-0.5012。设置6组检验数据进行径向分布函数、CⅡ指数以及S_(SARA)值计算。结合径向分布函数图像以及CⅡ指数数值,对比新S_(SARA)指数发现新S_(SARA)指数预测结果与径向分布函数计算结果以及CⅡ指数数值表征的重油稳定性大小趋势一致,证明此式在进行重油稳定性预测理论上可行。
    • 杨丰华
    • 摘要: 沥青的热氧老化导致其极易变硬变脆,从而引起沥青材料的开裂和防水性能降低。掺加木质素是一种潜在的沥青抗老化方法。为揭示木质素对沥青老化特性的影响及机理,采用ReaxFF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基质沥青和木质素改性沥青的老化行为进行了模拟。对老化体系中总分子数目和C-O、H-O、S-O等化学键数目的统计分析表明,氧气充足时木质素分子通过加快沥青分子的扩散速率而增加它们与氧气接触频率,从而加速沥青老化;当氧气不足时,木质素分子则通过酚羟基捕捉自由基,进而阻止沥青氧化反应的发生。
    • 白捷; 田鑫; 肖楼; 梁美琛; 郭猛
    • 摘要: 相变材料可以显著提升沥青的调温能力,减少路面温度病害。为从分子层面研究相变材料对沥青力学性能及调温能力的影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对沥青四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建模,使用四组分平均分子结构模型构建了沥青分子结构模型并验证了其可靠性;进一步构建了沥青与相变材料共混体系模型,并对共混体系与沥青体系的力学性能参数、扩散系数、内聚能密度等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沥青四组分平均分子结构“组装”的沥青分子模型具有合理性,能够真实体现沥青材料特性;相变材料的加入使得沥青体系的力学参数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提高,其中:体积模量提高了约36%,剪切模量提高了约17%,弹性模量提高了约8%;相变材料能提高沥青质的扩散速度,但对胶质、芳香分、饱和分的扩散能力有一定的削弱作用;相变材料使得沥青体系的内聚能密度增大,沥青的热稳定性得到加强;相变材料可以使沥青在吸收相同能量的情况下温度变化更小,有效发挥了对沥青温度的调控作用。
    • 史莹; 范红蕾; 任欣; 肖忠良; 吴晓青
    • 摘要: 为了研究梯度硝基球扁药中硝化甘油(NG)的迁移现象及其对燃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5°C、25°C、50°C、70°C下NG在NC体系中的扩散系数;并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梯度硝基球扁药放在70°C的水浴烘箱里老化7d、14d、21d、28d,通过密闭爆发器试验探究其燃烧性能。结果表明:NG在5°C、25°C、50°C、70°C下的扩散系数分别为8.47×10^(-11)m^(2)·s^(-1)、9.52×10^(-11)m^(2)·s^(-1)、15.1×10^(-11)m^(2)·s^(-1)、17.03×10^(-11)m^(2)·s^(-1);老化并不会对梯度硝基球扁药的结构产生影响;由于NG的迁移存在一个平衡的问题,因此分子动力学模拟的NG的迁移结果仅能反映梯度硝基球扁药中NG的扩散达到平衡之前的迁移现象。
    • 毕茂强; 文娅; 彭豪; 江天炎; 陈曦; 贺乔卿; 杨俊伟
    • 摘要: 为从微观角度分析不同电场强度对环氧树脂结构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以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为基体、甲基四氢苯二甲酸酐为固化剂,交联度为90%的分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电场强度(E)对环氧树脂的自由体积分数、分子能量、玻璃化转化温度和弹性模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自由体积分数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E1×10^(6) V/m时体积分数增幅缩小。分子势能和总能量在E1×10^(9) V/m时,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呈现大幅度降低趋势。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E=1×10^(6) V/m时和1×10^(10) V/m分别达到最小值473.5 K和最大值523.3 K。弹性模量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高电场强度将导致材料刚性增加、脆度提升,老化更加严重。
    • 邓雅丹; 周昆; 黄君; 黄立新
    • 摘要: 在制备过程中,石墨烯的缺陷是十分常见的,这些缺陷对石墨烯的弹性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空位缺陷的位置、形状以及原子缺失率对石墨烯杨氏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空位缺陷的位置对石墨烯杨氏模量有一定的影响,当施加应力方向与边缘缺陷的截面方向相同时,边缘缺陷比中间缺陷使得石墨烯的杨氏模量下降更少;映射横向长条状缺陷、映射纵向长条状缺陷、映射圆孔状缺陷和随机缺陷都使得石墨烯杨氏模量随着原子缺失率的增大而减小。对于映射圆孔状缺陷和随机缺陷,锯齿型石墨烯杨氏模量减小的幅度与扶手型的减小幅度相差不大。对于映射横向长条状缺陷和映射纵向长条状缺陷,锯齿型和扶手型石墨烯杨氏模量的减小幅度相差较大,这与石墨烯的手性矢量方向和条状缺陷方向是否一致有关。
    • 谢辉; 张涛; 吕莉; 唐盛伟
    • 摘要: 以3种烷基咪唑类酸性离子液体与硫酸组成的复合催化剂取代纯硫酸作为三聚甲醛合成的催化剂。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硫酸/1-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EMIM][HSO_(4)])作为催化剂时,产物三聚甲醛的平衡浓度可以提高17%。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表明,[EMIM][HSO_(4)]可以改变反应体系粒子间微观结构。加入[EMIM][HSO_(4)]后,会改变体系的扩散行为,减弱水合氢离子与硫酸氢根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大硫酸氢根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理论上解释了硫酸/[EMIM][HSO_(4)]改善三聚甲醛合成反应的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