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相变

相变

相变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3年内共计25577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87篇、会议论文298篇、专利文献20492篇;相关期刊1346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 相关会议189种,包括2007年中国钢铁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等;相变的相关文献由38510位作者贡献,包括宋志棠、刘波、缪向水等。

相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87 占比:18.72%

会议论文>

论文:298 占比:1.17%

专利文献>

论文:20492 占比:80.12%

总计:25577篇

相变—发文趋势图

相变

-研究学者

  • 宋志棠
  • 刘波
  • 缪向水
  • 封松林
  • 刘峻
  • 龙翔澜
  • 吴良才
  • 陈邦明
  • 饶峰
  • 胡益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胡卓焕; 袁成伟; 许佳寅; 罗婷; 周志杰
    • 摘要: 环路热管(loop heatpipe,简称LHP)是一种利用工质相变进行热量传递的强化传热元件,广泛应用于余热回收、太阳能集热器以及电子器件散热等。而LHP蒸发器内毛细芯对其工作性能具有决定作用,3D打印毛细芯可克服烧结毛细芯孔径分布不均且随机性高的局限性。本文根据LHP蒸发器内气液两相的流动特点,将3D打印毛细芯的上层定义为吸液层,下层定义为蒸发层,并对其上下层孔径的配比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本文所研究的工况下,当蒸发层孔径一定时,增大吸液层孔径会使蒸发区内过热度降低;减小吸液层孔径会使蒸发区内出现干烧现象,二者皆会限制LHP的传热性能。此外,当吸液层孔径一定时,增大蒸发层孔径会造成热泄漏,减小蒸发层孔径可强化LHP在高负荷下的传热性能。蒸发层孔径为100μm、吸液层孔径为200μm的复合毛细芯具有更高的传热系数和热负荷。
    • 赵亮; 王岩; 王刚; 方向晨; 段晓光; 王少彬
    • 摘要: 采用吸附沉积法制备了以石蜡为芯材、糊化面粉为壁材的相变微胶囊,并使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微胶囊的化学组成、形貌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变微胶囊呈椭球形结构,粒径为400~600nm,其峰值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值和包覆率分别为22.2°C、110.5J/g和66.7%,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将相变微胶囊掺入石膏基体制备相变石膏建材,结果表明:相变石膏试块的力学强度随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微胶囊以湿料方式添加有利于减少相变石膏试块力学强度的损失。在连续5个月的吸热-放热实验中,相变石膏建材未出现漏液和明显的热性能衰减;夏季午后,相变建筑模型内温较外界温度下降4.1°C,说明相变石膏建材具有一定的调控温度效果。
    • 陆少锋; 崔杉杉; 师文钊; 李苏松; 谢艳; 杨乾诚
    • 摘要: 以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丙三醇(GL)为扩链剂,制备了一种交联高分子水性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WPUPCM)。首先,探讨了单体摩尔比、软段含量对WPUPCM储热性能和相变形态的影响;然后,利用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热台系统、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所制备WPUPCM的化学结构、微观结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做了测试和分析;最后,探讨了经WPUPCM处理后的蓄热调温纺织品的调温性能。结果表明,单体摩尔比和软段含量对WPUPCM的储热性能和相变形态有很大影响,减少软段含量和增加扩链剂的比例均有利于WPUPCM熔融温度的降低,当PEG、IPDI、GL的单体摩尔比为1∶1.8∶0.5时,所制备WPUPCM的熔融温度为35.52°C,并具有较高的熔融热焓(89.75J/g),可以较好地满足其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需求。所制备的WPUPCM与纯PEG相比,结晶机理均为均相成核结晶,由于硬段的束缚使得WPUPCM的结晶速率变慢,球晶尺寸变小,球晶稳定性提高。研究同时表明所制备的WPUPCM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循环使用稳定性和调温性能。
    • 陈美丽; 袁皓文; 孙姝纬
    • 摘要: 通过简单的化学沉积法对正极材料O3型NaNi_(0.5)Mn_(0.5)O_(2)进行MnO_(2)包覆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包覆后的材料相变为P2相。当采用0.5%MnO 2包覆量时,其初始放电比容量由原始相的89.1 mAh·g^(-1)提升到96.4 mAh·g^(-1)。比较倍率性能发现,在5C(1 C=173.4 mA·g^(-1))的大电流密度下具有50 mAh·g^(-1)左右的放电比容量,而原始相接近于0。同时结合循环伏安测试与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MnO_(2)包覆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可逆性以及抑制表面副产物的生成,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杜建周; 邱龙; 肖鑫; 王路明; 朱孔军
    • 摘要: 笔者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0.99(Ba_(1-x)Ca_(x))(Zr_(0.1)Ti_(0.9))O_(3)-0.01BiFeO_(3)(BC_(x)ZT,x=0.00,0.06,0.12,0.18)无铅压电陶瓷,系统地研究了Ca含量对陶瓷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ABO_(3)钙钛矿结构固溶体,无其他杂相存在;随着Ca含量的增加,陶瓷晶体结构从三方相向四方相转变。Ca的加入对频率色散影响不明显,具有良好的频率稳定性。通过拟合修正后的Curie-Weiss定律,研究介电弛豫特性,γ值由1.76降到1.61,说明陶瓷弛豫程度下降。Ca取代Ba后,d_(33)和k_(p)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x=0.12时获得最佳电学性能:ε_(r)=4448、tanδ=0.013、d_(33)=207pC/N、k_(p)=0.24。从P-E曲线观察出,P_(r)和E_(c)都先增后减,在Ca含量为0.12时,P-E曲线最为饱和,铁电性能最佳:P_(r)=1.7μC/cm^(2),E_(c)=0.30kV/mm。
    • 黄坤昆; 谢雪松; 郭海霞; 张小玲; 王群
    • 摘要: 为了解决高集成度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文中对微通道相变散热器进行研究,设计了5种不同尺寸的微通道来研究其对传热系数和压降特性的影响。通过搭建微通道相变散热验证系统对微通道相变散热器进行实验,以水为工作物质,流速为50~170 mL/min,热源热流密度为86~414 kW/m^(2)。研究结果表明,传热系数与水力直径成反比关系,当水力直径为0.333 mm、工质流速为170 mL/min时,传热系数值最大为116 kW/(m^(2)·°C);当工质流速不变时,压降随热流密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当工质流速和热流密度不变时,压降随水力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并且随着流速的增大,压降的变化趋势逐渐趋于平缓。
    • 曹佳铭; 王学生; 陈琴珠; 袁宇阳
    • 摘要: 为实现含相变的缠绕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出了一整套计算模型,对传统模型中的Gilli公式进行了改进,大幅提升了该模型的计算速度。基于提出的计算模型以及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利用Python语言编写了缠绕管换热器的多目标优化程序,以径向间距、轴向间距以及缠绕角作为设计变量,以总换热系数、管程及壳程压降作为目标函数对缠绕管换热器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实例验证,改进后的模型传热误差最大不超过3.6%,压降误差最大不超过8.5%,因此改进的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程序优化结果表明:相比初始结构,优化结构一总换热系数提高了7.1%,而壳侧压降降低了21.0%,管侧压降降低了0.7%;优化结构二总换热系数基本不变,壳侧压降降低了23.0%,管侧压降降低了27.0%。因此该优化程序可以有效优化缠绕管换热器的几何结构。
    • 刘超; 宋丹丹; 苗瑾超; 徐圣方; 张振洋
    • 摘要: 真空相变加热炉新的控制算法出现时,为验证控制算法的效果,需要启动加热炉,这将浪费大量的资源。本课题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需求,研发了真空相变加热炉仿真平台。能够有效降低加热炉控制系统开发过程的相关调试费用,同时还可以初步验证加热炉设计方案,减少设计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带来的浪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刘士伟; 顾学林; 陈爽; 宁腾飞; 刘会娥
    • 摘要: 微乳液由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及无机盐组成,其相行为及增溶情况会受各组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AES、SAS-60、SDBS)/煤油/水/正丁醇微乳液体系盐度扫描过程中,随着体系中Na_(2)CO_(3)用量的增多,不同表面活性剂体系均发生WinsorⅠ→WinsorⅢ→WinsorⅡ型的相型转变,微乳液的最佳增溶参数为SAS-60
    • 谢忠洲; 李钟昊; 逯浩; 王莹; 刘永生
    • 摘要: 二氧化钒具有良好的半导体-金属可逆相变特性,相变过程中伴随着剧烈的光学、电学等方面的变化。在常温下,二氧化钒为单斜晶系结构(M相);当温度达到相变温度以下时,二氧化钒的晶型变成四方晶红石结构(R相);当温度降低到相变温度以下时,二氧化钒的晶型又变回单斜晶系结构(M相)。这种典型可逆热色特征使二氧化钒成为当前建筑用智能窗材料的最佳选择。近些年来VO_(2)的制备方法已经基本成熟,但是性能的优化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重点综述了几种不同的VO_(2)基纳米复合结构对其相变特性的影响,主要包括构建核壳结构、掺杂和多层薄膜结构三个方面,为推进VO_(2)薄膜智能窗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