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液

乳液

乳液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2312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8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21173篇;相关期刊669种,包括化工进展、化工学报、化工新型材料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华东七省市造纸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暨山东造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水性树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暨2011水性聚氨酯行业年会等;乳液的相关文献由31797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施晓旦、林添大等。

乳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08 占比:8.25%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21173 占比:91.54%

总计:23129篇

乳液—发文趋势图

乳液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施晓旦
  • 林添大
  • 马建中
  • 梁金考
  • 高昊
  • 田海水
  • 尹东华
  • 施永忠
  • 杨文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学术; 常秀婕; 王召东; 路振鑫; 李秋红
    • 摘要: 为了降低含油污泥中原油的含量,提高采油率,制备了一种由两种聚醚类表面活性剂复配、与正庚烷、水混合而成的乳液。将所获得乳液用于含油污泥处理,在降低含油污泥中含油量的同时实现了原油的回收。通过改变配制乳液时油相质量占比,处理油泥的乳液用量、搅拌温度和搅拌时间,可使得泥沙中残油率降至2%以下。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处理前后油泥的油相、水相和固相,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IR)对处理前后泥沙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获得了含油污泥最佳处理条件:乳液中正庚烷质量和水质量比例为2∶8,搅拌温度为40°C,搅拌时间为40 min,油泥质量与乳液体积比为1.0 g/9.0 mL。处理之后的油泥残油率为0.92%,且泥沙分散性较好。
    • 陆少锋; 崔杉杉; 师文钊; 李苏松; 谢艳; 杨乾诚
    • 摘要: 以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丙三醇(GL)为扩链剂,制备了一种交联高分子水性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WPUPCM)。首先,探讨了单体摩尔比、软段含量对WPUPCM储热性能和相变形态的影响;然后,利用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热台系统、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所制备WPUPCM的化学结构、微观结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做了测试和分析;最后,探讨了经WPUPCM处理后的蓄热调温纺织品的调温性能。结果表明,单体摩尔比和软段含量对WPUPCM的储热性能和相变形态有很大影响,减少软段含量和增加扩链剂的比例均有利于WPUPCM熔融温度的降低,当PEG、IPDI、GL的单体摩尔比为1∶1.8∶0.5时,所制备WPUPCM的熔融温度为35.52°C,并具有较高的熔融热焓(89.75J/g),可以较好地满足其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需求。所制备的WPUPCM与纯PEG相比,结晶机理均为均相成核结晶,由于硬段的束缚使得WPUPCM的结晶速率变慢,球晶尺寸变小,球晶稳定性提高。研究同时表明所制备的WPUPCM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循环使用稳定性和调温性能。
    • 张涛; 张颖; 袁宏强; 李冬宁
    • 摘要: 海上油田污水处理设备少,停留时间短,对污水处理药剂要求极高。为了提高油水分离效果,提升污水处理水质,以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酸十八酯(SA)为原料,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乳液型反相破乳剂(EMASA)。对EMAS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除油率为主要指标通过瓶试法考察其净水性能,最后在海上油田A平台开展现场中试试验,分析了EMASA反相破乳机理。结果表明,合成产品的实际结构与理论结构相符,EMASA的热分解温度为214.5°C。EMASA的净水效果优异,在最优加注量(30 mg/L)下的除油率为96.5%;协同现场絮凝剂的除油率为98.9%。在现场中试试验中,当EMASA的加量为30 mg/L时,分离器出口水中的含油量由255.75 mg/L降至197.58 mg/L,降低22.74%,除油率由95.5%提高至96.52%。EMASA利用卷扫和破坏油水界面膜强度两种作用实现油水分离,在处理碳酸氢钠水型采出液时的效果明显。
    • 王建华; 茅伊璐; 鲁闻静; 黄爱宁; 林福星; 徐美燚
    • 摘要: 针对聚四氟乙烯(PTFE)稀乳液难进行降解处理和多级蒸发浓缩能耗高的问题,为回收稀乳液中的聚四氟乙烯,采用膜分离技术对聚四氟乙烯稀乳液进行浓缩。对稀乳液中的粒子粒径及其分布分别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进行分析,通过扫描电镜、接触角仪和水通量等测试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四氟乙烯粒子的平均直径约为200 nm,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共混改性制备的亲水性聚偏氟乙烯膜表面最大孔径约为50 nm,膜能够被水或稀乳液较好地润湿。0.05 MPa条件下,稳定通量约为33 L/(m^(2)·h),清洗后通量可完全恢复。
    • 张碧娟; 杜威; 詹岳瑾; 张晓娟; 李宝娟
    • 摘要: 以液体石蜡乳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变量法,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含量、油水相比例、均质速率、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及复配表面活性剂HLB值等条件对生成乳液的影响,以期制备出尺寸分布均匀、长期稳定性好的液体石蜡油包水乳液乳液的制备方式为逐滴滴加,最终得出:常温下,表面活性剂(EM90+Tween80)质量分数为4%、油水相的体积比为6∶5、均质速率为10 kr/min、乳化时间为6 min,HLB值为5的条件下,制备出的油包水乳液性能最好,长期稳定性最佳。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石蜡乳液平均粒径为0.71μm。
    • 郑淇丹; 樊迪; 沈清武; 周辉; 刘成国; 罗洁
    • 摘要: 通过调配无水乳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构建含不同结晶态比例的乳脂肪模型和与牛奶脂肪含量和粒径匹配的乳液体系,进而模拟口腔加工,测定含不同结晶态脂肪比例乳液的口腔聚合性和摩擦学特性,并评价其奶油感。成功构建了含不同结晶态比例(10%~85%)的乳脂肪模型(F10~F85),所构建乳液(E10~E85)中脂肪球平均粒径为4μm,在模拟口腔加工后,乳液粒径显著增大,其中E40样品增大程度最大。随着结晶态脂肪比例的增加,乳液口腔摩擦系数(μ_(20))先减小后增加,其中E40样品μ_(20)最小,为(0.04±0.01)。描述性感官评价结果显示,随着结晶态脂肪比例的增加,乳液样品的整体奶油感先增大后减小,其中E40样品得分最高,为8.06±0.7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乳液的口腔光滑感和糊口感与整体奶油感相关性最强,其中E40样品与整体奶油感相关性最强。暂时性感官支配评价结果显示,口腔加工中后期,乳液在口腔感知中最显著的优势感官属性为口腔光滑感和糊口感,其中E40样品的口腔光滑感和糊口感优势率最高。本研究明确了结晶态脂肪比例对乳液奶油感感知的影响,为开发低脂但具备全脂口感的乳制品提供理论依据。
    • 陈荣健; 胡仲禹; 王丽娟; 李秦盛; 唐艺窈; 程传杰
    • 摘要: 以香草醛、溴代十二烷、硝酸等为原料,通过O-烷基化、硝化、还原、酯化、成盐五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邻硝基苄酯的可光-碱双重降解的吡啶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间体与目标产物都进行了^(1)H NMR结构表征;所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约为0.3 mmol·L^(-1)。以该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进行苯乙烯乳液聚合可以得到稳定的乳液,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将乳液进行紫外光照2 h,可明显观察到乳液破乳并变色。经光降解测试证实该表面活性剂可在光作用下降解;发泡测试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具备一定的发泡性能;pH降解测试表明表面活性剂可在pH为7~9下实现碱降解。
    • 解静; 尚汝松; 初广文; 孙宝昌; 陈建峰
    • 摘要: 首次提出采用超高速旋转填充床对分散相单独做功连续制备乳液,考察了操作参数和填料规格对乳液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上述操作条件对乳液分散相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并获得了较优操作条件:转速9 000 r/min,乳化剂质量分数4.2%,油相流量15 L/h,填料类型为3D打印填料;在该条件下制备出平均液滴粒径约为12μm的乳液。建立了用于预测分散相粒径的数学模型。所得结果为连续、可控、低成本制备乳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范雷倚; 王锐; 何睿杰; 张瑞阳; 张骞; 周莹
    • 摘要: 含油废水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净化处理受到了广泛关注。本工作通过原位发泡制备了聚合氯化铝(PAC)改性的聚氨酯泡沫(PAC@PU),研究了其组成结构、表面性质及油水分离性能。所制备的PAC@PU显示出良好的疏水性(水接触角为(140±3)°)和优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PAC@PU对泵油的吸收容量高达79.42 g·g^(-1),经200次吸收-挤压循环后吸收容量仍保持不变;对层状油水混合物的静态分离通量和动态分离通量分别为1.55×10^(6) L·m^(-3)·h^(-1)和3.3×10^(5) L·m^(-3)·h^(-1)。PAC@PU对水包油(O/W)乳液的分离效率高达86.7%,分离通量达到了3×10^(5) L·m^(-3)·h^(-1)。机理分析表明,PAC改善了PU的微观结构和表面能,使PU的疏水性增大,并增大了其对油滴吸附位点的捕获能力。因此,PAC@PU具有优异的乳液分离性能。
    • 姜宗伯; 徐军; 石芬; 梁秋杨; 陈星; 白新鹏
    • 摘要: 本实验采用乳液模板法制备了不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黄原胶(XG)浓度的初榨椰子油凝胶,对所得乳状液和油凝胶进行了粒径分析、微观结构观察、流变测定、油损失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探讨HPMC和XG浓度对初榨椰子油凝胶形成和物理性能的影响。微观结构和粒径分析结果表明:高浓度HPMC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获得油滴粒径较小的稳定乳液;XG浓度变化对油滴粒径的影响不显著。流变学结果表明:随着HPMC或XG浓度的增加,乳状液和油凝胶的机械强度也得到提高,所有油凝胶都表现出对时间的依赖性和结构的回复性。油损失结果表明:HPMC浓度的增加对油凝胶损失的影响尤为明显,变化幅度从19.6%降低为3.6%;XG浓度的增加也使油损失从9.62%降低为4.4%。但HPMC和XG浓度的变化对油凝胶的XRD图谱影响不明显。本实验为初榨椰子油凝胶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