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环路热管

环路热管

环路热管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1027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航天(宇宙航行)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85篇、专利文献49000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低温工程、制冷技术、制冷学报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等;环路热管的相关文献由1157位作者贡献,包括郭春生、李言伟、王铁信等。

环路热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85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49000 占比:99.59%

总计:49201篇

环路热管—发文趋势图

环路热管

-研究学者

  • 郭春生
  • 李言伟
  • 王铁信
  • 年显勃
  • 陈子昂
  • 江程
  • 张瑞
  • 马志腾
  • 欧阳宇恒
  • 马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胡卓焕; 袁成伟; 许佳寅; 罗婷; 周志杰
    • 摘要: 环路热管(loop heatpipe,简称LHP)是一种利用工质相变进行热量传递的强化传热元件,广泛应用于余热回收、太阳能集热器以及电子器件散热等。而LHP蒸发器内毛细芯对其工作性能具有决定作用,3D打印毛细芯可克服烧结毛细芯孔径分布不均且随机性高的局限性。本文根据LHP蒸发器内气液两相的流动特点,将3D打印毛细芯的上层定义为吸液层,下层定义为蒸发层,并对其上下层孔径的配比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本文所研究的工况下,当蒸发层孔径一定时,增大吸液层孔径会使蒸发区内过热度降低;减小吸液层孔径会使蒸发区内出现干烧现象,二者皆会限制LHP的传热性能。此外,当吸液层孔径一定时,增大蒸发层孔径会造成热泄漏,减小蒸发层孔径可强化LHP在高负荷下的传热性能。蒸发层孔径为100μm、吸液层孔径为200μm的复合毛细芯具有更高的传热系数和热负荷。
    • 范庆梅; 刘佰奇; 李琦; 黄金印; 何平; 张红星; 周宇鹏; 魏然; 李国广
    • 摘要: 利用环路热管换热技术对光子吸收器进行换热可以提高光子吸收器的换热效率、减小其结构尺寸,而且运行时无振动,是未来高性能加速器中设计光子吸收器的重要技术储备。分析环路热管在光子吸收器上应用时的传热性能,发现目前环路热管的换热能力完全满足光子吸收器的换热需求,但热沉的结构、特别是导热距离需要严格优化。利用航天五院C18型号环路热管,优化设计了一台环路热管式光子吸收器样机,数值模拟其运行时的温度分布,并实验测试了光子吸收器样机的总体换热能力。
    • 李志威; 孙健; 王罗坚; 杜海权
    • 摘要: 对主流的几种环路热管吸液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在当前研究基础之上,从吸液芯的孔隙结构、孔隙率、渗透率等方面出发讨论了Al_(2)O_(3)多孔陶瓷作为环路热管吸液芯的可行性,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郑宿正; 李南茜; 董德平
    • 摘要: 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平板陶瓷毛细芯环路热管,以环保型制冷剂R245fa作为工质,实验研究了其传热性能;在传统热阻网络模型基础上,优化了其计算过程,通过两条路径并行计算储液器温度,并以二者残差作为收敛条件,提高了计算速度。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进入固定热导区后,冷凝器热阻占系统总热阻的90%左右,当系统刚刚进入固定热导区时,蒸发器热阻最小,此时蒸发器传热性能最佳;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高,温度计算误差最大不超过5°C,热阻的相对误差最大为17%,通过模型计算得到工质在流经毛细芯内部时产生的压降占系统总压降的90%,蒸发温度随着毛细芯厚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毛细芯有效热导率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增加毛细芯厚度有利于减小毛细芯向储液器的漏热,毛细芯有效热导率的增大会显著增加漏热,不利于系统运行。
    • 刘蕾; 袁博; 崔晨乙; 杨小平; 魏进家
    • 摘要: 为了解决环路热管的热泄漏问题并提高其最大热流密度,本文提出了将引射器和沸腾池耦合于环路热管结构中。引射器由蒸发器产生的蒸汽驱动,抽吸补偿腔内的热液体以移除热泄漏并为沸腾池供液,而加工了柱状微结构强化表面的沸腾池则是实现高热流密度散热的主要部件。首先实验研究了该环路热管在不同热负荷下的变工况运行特性和稳态运行特性;然后根据运行温度以及主要部件的质量和能量守恒计算了环路热管内部的流速分布并定量评估了引射器对移除热泄漏的贡献;最后比较了本装置与传统环路热管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该环路热管具有良好的变工况运行特性,热负荷变化后能快速建立新的稳态。适当增加蒸发器的热负荷有利于提高沸腾池的传热极限。当蒸发器热负荷为200 W时,沸腾池的极限热负荷为550 W,对应的热流密度高达114 W·cm^(-2),高于大多数传统环路热管。此外,得益于热泄漏的及时移除,本环路热管能在热泄漏占比高达28%时稳定运行。这些结果表明该环路热管有望运用于高热流密度和多热源系统的散热。
    • 徐光明; 邵博; 李南茜; 赵晨阳; 郑宿正; 陆燕
    • 摘要: 面向大功率、远距离复杂空间布局和相对移动等散热问题,设计制作了一种高性能柔性环路热管。以氨为工质,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作为毛细芯,在气液传输管线中耦合了不锈钢编织内衬平滑型PTFE金属软管。以薄膜加热器作为模拟热源,冷却循环水作为冷源,实验测试和评估了热管的传热性能,主要包括启动、加热功率增量测试、热阻和传热量。结果表明,样机具有良好的启动特性和传热性能,对功率的切换响应迅速平稳。能够在超过3.97m有效传输距离下实现最大传热量大于700W,系统热阻小于0.01K/W,工作温度小于35°C。为了更好地评估环路热管(loop heat pipe, LHP)设计的合理性,对稳态运行时环路各部件流动压降进行了计算比较。分析发现气体管线管径是主要影响因素,软管的应用不会显著增加系统流动阻力,相对于其提供的柔性是占优的。
    • 罗方军; 周水文
    • 摘要: 采用二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环路热管融雪路面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热量由环路热管不断向路面不同位置传递,直至达到平衡,形成稳定的温度梯度。传热效果受到环路热管间距、管径和环境温度的影响。热管管径应在条件允许下,尽量采用较大值;布设间距应与热管管径相匹配,以达到最佳传热效果;环境温度影响最终平衡时间和路表温度高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验室测试结果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
    • 刘思远; 谢永奇
    • 摘要: 双储液器环路热管(Dual Compensation Chamber Loop Heat Pipe,简称DCCLHP)是一种高效的相变换热设备。通过实验,研究了重力场与加速度场中双储液器环路热管运行性能。结果表明,重力场中环路热管在不同加热功率下均可成功启动,但在较小加热功率时很难达到稳定。在实验布置方式下,3g加速度可以促进环路热管运行至稳态,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工作温度呈现“V”型走势。
    • 田植政; 韩超灵; 陈振乾
    • 摘要: 基于分布参数模型建立了微通道平行流环路热管的稳态传热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可行性,最大相对误差为10.5%。模拟研究分析了充液率、蒸发器和冷凝器高度差等因素对环路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路热管的最佳充液率为80%~105.4%,换热量为1.27~1.36 kW;蒸发器和冷凝器的高度差从0.4 m增至1.0 m时,换热量约提升8.7%。同时,模型能够预测蒸发器流量分配的不均匀性及扁管内部的两相状态,使模拟结果更加精确,对微通道平行流环路热管的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冯鑫涛; 王玉刚; 轩诗瑶
    • 摘要: 在环路热管系统工作中,存在因补偿腔温度过高而造成的蒸发器烧干现象.在常规环路热管系统中设计了补偿腔支路,以带走热源向补偿腔传递的径向热量,并对设计的环路热管系统进行实验测试,分析补偿腔支路对环路热管传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补偿腔支路开启后,在热流密度14 W/cm2时,系统稳定启动所需时间从4 min减少到3 min,表明系统稳定启动所需时间减小,有利于快速启动;在热流密度18 W/cm2下,对应的壁面温度从88.2°C降至85.4°C,系统热阻从0.56 K/W减小到了0.49 K/W,表明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热流密度更大,系统热阻也更低,因此系统的传热性能更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