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3D打印

3D打印

3D打印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3年内共计8507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外科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72篇、会议论文215篇、专利文献496671篇;相关期刊2321种,包括科技风、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中国数字医学等; 相关会议149种,包括2016绿色铸造和铸造新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暨全球首届铸造论坛、第六届中国金砖国家铸造业论坛、2016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 等;3D打印的相关文献由18856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文华、李涤尘、王超等。

3D打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72 占比:1.64%

会议论文>

论文:215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96671 占比:98.32%

总计:505158篇

3D打印—发文趋势图

3D打印

-研究学者

  • 黄文华
  • 李涤尘
  • 王超
  • 张帆
  • 乌日开西·艾依提
  • 张国栋
  • 李强
  • 刘洋
  • 杨洋
  • 王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柴浩; 杨德勇; 张磊; 舒莉
    • 摘要: 目的:近年许多学者将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技术应用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然而相较于传统手术,3D打印个性化截骨技术能否获得更好的下肢力线和疗效,仍存在较大争议。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和传统全膝关节置换下肢力线的准确性和疗效。方法:分别在中文数据库(万方医学、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Ovid,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和传统手术全膝关节置换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通过制定的检索式共检索出中英文文献775篇,最终纳入30项随机对照试验;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手术组相比,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组髋-膝-踝角偏差值(MD=-0.51,95%CI:-0.66至-0.36,P<0.00001)、冠状面股骨组件角偏差值(MD=-0.33,95%CI:-0.39至-0.27,P<0.00001)及偏差人数(RR=0.52,95%CI:0.44-0.63,P<0.00001)、冠状面胫骨组件角偏差值(MD=-0.21,95%CI:-0.32至-0.10,P=0.0002)、矢状面股骨组件角偏差值(SMD=-0.16,95%CI:-0.26至-0.07,P=0.00009)、冠状面胫骨组件角偏差值(MD=-0.21,95%CI:-0.32至-0.10,P=0.0002)、术后引流量(SMD=-1.11,95%CI:-1.49至-0.74,P<0.0001)、出血量(MD=-48.60,95%CI:-68.50至-28.69,P<0.0001)均显著降低,KSS功能评分明显改善(MD=3.29,95%CI:1.35-5.23,P=0.0009)。结论:现有的研究证据表明,相比较传统全膝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技术,能获得更加准确的下肢力线和假体位置。
    • 马致远; 卢秉恒
    • 摘要: 骨科内植物是医用增材制造技术在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最快、应用最广、临床转化最多的一个领域。其中,3D打印脊柱内植物在骨科的应用已经从初期探索尝试步入逐渐成熟应用的阶段,并解决了多项临床难题。材料领域学者以及骨科医生目前已对3D打印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器等多个脊柱内植物进行了联合研究并且应用于临床,在相关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优势。然而目前3D打印骨科内植物仅能在形态和部分结构上模仿原有组织,如何从形态相似转变为功能相似则需要生物材料学和临床应用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合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翟红洁; 韩冠达; 李磊; 董小辉; 姜之全; 娄飞云
    • 摘要: 背景:在进行颅骨重建过程中,采用不同颅骨修补材料的术后效果有一定区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有较大差异。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聚醚醚酮材料行颅骨缺损成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12例颅骨缺损患者,其中男67例,女45例,均进行颅骨重建手术,其中36例使用3D打印聚醚醚酮材料,76例使用三维钛网材料。术后随访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皮下积液、脑积水、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切口愈合不良或植入物外漏、感染等。结果与结论:①聚醚醚酮组、钛网组患者分别获得术后(14.64±2.39),(15.49±2.17)个月随访,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因植入物材料原因导致植入失败的患者;②钛网组中3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为脑积水、9例为皮下积液、3例为硬膜外/下血肿、13例为切口愈合不良、3例为植入物外露、颅内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3.4%;聚醚醚酮组中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6例为皮下积液、1例为硬膜外/下血肿、2例为切口愈合不良、1例为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切口愈合不良/植入物外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3D打印聚醚醚酮修补材料在颅骨缺损修补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安全性、精确性较好,相对于钛网材料在切口愈合方面具有更好的优势。
    • 蒋海芳; 刘融; 胡鹏; 陈伟; 魏在荣; 杨成兰; 聂开瑜
    • 摘要: 背景: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为唇腭裂精准化、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目的:归纳3D打印在唇腭裂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展望3D打印技术在唇腭裂精准与个性化治疗上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以“唇裂、腭裂、唇腭裂、3D打印”为中文检索词,以“Cleft Lip,Cleft Palate,Printing,Three-Dimensional”为英文检索词,共检索出约77篇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8篇文献进行汇总、归纳,具体包括唇腭裂的分类、治疗、3D打印技术应用现状等相关内容。结果与结论:①在术前(后)正畸及塑形中,3D打印提供了个性化矫治器,且随着生物活性剂的加入,还出现了多种矫治器制造的新策略,包括使用新型材料和药物涂层,使得3D打印矫治器能具有抑菌性作用,提升了治疗效果,但目前矫治器材料强度、硬度以及长期有效性均有待进一步探索。②在手术计划与模拟环节中,引入3D打印导板和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系统,用来规划手术指南,帮助了术者更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难度,然而其主要针对骨性组织的辅助治疗,在唇腭裂软组织方面的辅助作用较弱。③在术中植入物环节中,个性化组织工程结构的生物材料因拥有良好的骨创导、骨再生性,且贴合患者骨组织的三维空间结构,是用于唇腭裂患者骨性裂隙植入修复的研究热点材料,但其在治疗过程中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还未进行深入研究。④在手术培训与教育方面,3D打印解剖模型能帮助医学工作者更好地学习唇腭裂相关理论知识及手术技巧,同时可以作为医患沟通的良好工具。⑤因此,利用3D打印技术,配合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系统以及个性化组织工程结构的生物材料来治疗唇腭裂,可促进唇腭裂由经验治疗向个性化及精准化治疗的转变,达到唇腭裂治疗效果。
    • Rainer Kotz
    • 摘要: The world’s first clinical report on implantation of a 3D-printed mobile cervical prosthe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was published in China in June 2021[1].It is the continuation of spinal surgery from spinal stability to mobile artificial cervical spine surgery.The first step forward in the field of mobile artificial cervical surgery is the bullet implant by Fernstroem[2].A variety of mobile discs for the cervical spine(Bryan)were published[3-5].The first with permission for the European Market was the implant from the Charitéin Berlin(Büttner-Janz,1988)[6-7]which I used in Vienna.Although there are some problems,such as motion loss,ossification of intervertebral space,cervical implant displacement and loosening,some cases have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8-9].
    • 王彦金; 周英杰; 柴旭斌; 禚汉杰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4月有关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中置入3D打印椎间融合器(3D Cage)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由2名独立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11篇相关文献,其中2篇中等偏倚风险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9篇高质量回顾性研究文献;共涉及患者691例,试验组(3D Cage置入)338例,对照组(其他植入物置入)353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椎间融合率(RR=1.03,95%CI:0.98-1.07,P=0.23)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在手术时间(MD=-11.84,95%CI:-17.12至-6.57,P<0.0001)、术中出血量(MD=-10.60,95%CI:-16.86至-4.33,P=0.0009)、并发症(RR=0.55,95%CI:0.35-0.88,P=0.01)、C2-7Cobb角(MD=4.14,95%CI:3.42-4.85,P<0.00001)、椎间隙高度(MD=0.48,95%CI:0.25-0.70,P<0.0001)以及亚组分析下的颈椎JOA评分(SMD=0.55,95%CI:0.29-0.82,P<0.0001;SMD=1.09,95%CI:0.73-1.46,P<0.00001)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椎间融合率不劣于其他植入物;3D打印椎间融合器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对于颈椎矢状位平衡以及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彭志鑫; 闫文刚; 王坤; 张振江
    • 摘要: 背景: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适合患者个性化的支具普遍存在,但却缺乏支具对前臂骨折断裂处保护效果的生物力学验证。目的:将逆向建模、有限元分析与拓扑优化等方法相结合,提出一种3D打印制作前臂支具的可行性方法,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支具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逆向建模方法,通过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构建1例男性志愿者前臂模型,并利用参数化设计软件Grasshopper对Rodin 4D采集的前臂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支具模型。依据前臂生物力学特性对佩戴支具的前臂整体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再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支具进行拓扑优化并作打孔处理,最后用3D打印机将支具打印出来。结果与结论:(1)在100 N的压力载荷下,骨折断裂处应力与位移分别为1.53 MPa和0.27 mm,而前臂在支具保护下断裂处的应力与位移分别下降到0.19 MPa和0.005 mm;(2)在保证支具力学性能前提下对支具进行拓扑优化,通过对比优化后支具的支承刚度结果,选择减少40%体积作为优化结果,再根据优化结果使用Grasshopper插件对支具进行打孔减材处理;(3)通过对比由不同文样镂空设计的支具强度,选择泰森多边形作为打孔文样;(4)提出使用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制作的前臂支具具有可行性,实验建立了完整的前臂支具设计、验证及制造系统。
    • 贺垠皓; 李晓声; 陈宏文; 陈铁柱
    • 摘要: 背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常有一个浅髋臼、笔直狭窄的股骨管等解剖结构的广泛扭曲,尤其是面对高度脱位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近年来,3D打印多孔钽金属个体化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效果及预后较好,可用于术前诊断、术前手术规划、术中建立3D导航模板、明确术前髋臼严重程度及术后髋臼重建矫正评估,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的:探讨3D打印多孔钽金属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MDPI、BMC Biotechnology、Web of Science和Springer link数据库中有关3D打印多孔钽金属个体化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研究资料,检索时限为1970-2022年。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共选取5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多孔钽金属主要有生物兼容性、骨整合性和骨诱导性等生物学特性及生物力学特性,有效地促进了新骨、新的血管及神经的良好生长。(2)3D打印多孔钽金属是由3D打印成型技术、天然金属材料-多孔钽金属联合运用方案,目前主要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髋关节骨缺损患者中评价这一方案的有效性。(3)3D打印多孔钽金属良好的术前计划能有效改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骨缺损的术后效果,并为假体植入物做好术前个体化规划的准备,能有效避免术中障碍和充分解决患者特异性畸形,直接影响手术结果,应用前景较好。(4)目前,应用3D打印多孔钽金属个体化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短期疗效在动物模型及部分文献中得到验证,但缺乏中长期随访结果。
    • 杨练; 冯海洋; 许苑晶
    • 摘要: 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3D打印在数字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医学3D打印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打印器官病理模型与导板帮助术前规划和辅助治疗;②创建定制的假体或内置物支架;③制作个性化的矫形器与支具;④制造具备活性的组织或类器官。目的:通过概述3D打印数字医疗的应用与优势,并针对3D打印数字医疗中心的国内外建设现状、3D打印医疗器械的注册审批等展开总结,为3D打印数字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以“3D打印技术,3D打印矫形器,生物3D打印,医疗应用,医疗中心”为中文检索词,以“3D Printing Technology,3D Printed Orthoses,3D Bioprinting,Medical Applications,Medical Center”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重点为2010年1月至2022年2月,同时纳入少数经典远期文献。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中英文文献重复性研究、低质量期刊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最后纳入6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3D打印技术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通过跨学科创新应用实现了“医工结合”交叉创新,取得众多科研创新成果。建设3D打印数字化医疗中心将为医院系统性培训医工交叉人员,并提供图像处理与云服务系统建设、在线器械打印等服务,整合数字医学技术,将3D打印应用于临床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 章臻; 李佳洋
    • 摘要: 目的评价3D打印白硅钙石(bredigite,BRT)骨支架材料在大鼠Onlay骨移植中的效果。方法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骨BRT支架材料作为实验组,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骨支架材料作为对照组,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力学测试和体外降解测试实验对其进行表征观察。建立SD大鼠颅骨Onlay骨移植的动物模型,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分为自体骨移植组(Auto组)、β⁃TCP组及BRT组。术后12周获取标本行大体观察、micro⁃CT扫描检测分析、组织学HE染色。结果SEM观察显示,BRT有规则的多孔结构,XRD衍射峰较为锐利。与β⁃TCP组(11.29±1.30)MPa相比,BRT支架材料(46.80±3.44)MPa具有更好的力学强度(P<0.001);在体外第35天时,BRT降解率为27.18%±1.41%,并且在降解过程中释放钙、镁、硅离子。micro⁃CT及组织学染色实验结果提示,Auto组有一定程度的骨吸收,β⁃TCP和BRT组均有一定新骨生成。micro⁃CT和组织学定量结果,BRT组新生骨组织占比分别为16.83%±2.11%和19.08%±2.17%,均高于β⁃TCP组(8.48%±1.85%,10.81%±1.33%)(P<0.05)。结论3D打印BRT骨支架材料促进Onlay骨移植中的骨再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