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数字化设计

数字化设计

数字化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3年内共计1663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9篇、会议论文263篇、专利文献761720篇;相关期刊718种,包括南方农机、农机化研究、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193种,包括2013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中国航空学会飞机总体分会发展与设计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黑、辽、赣、陕、川五省航空宇航学会数字化制造技术研讨会等;数字化设计的相关文献由349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国栋、陈宣煌、吴长福等。

数字化设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9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26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61720 占比:99.80%

总计:763252篇

数字化设计—发文趋势图

数字化设计

-研究学者

  • 张国栋
  • 陈宣煌
  • 吴长福
  • 陈旭
  • 于建群
  • 付宏
  • 余正希
  • 林海滨
  • 郑祖高
  • 傅惠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志鑫; 闫文刚; 王坤; 张振江
    • 摘要: 背景: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适合患者个性化的支具普遍存在,但却缺乏支具对前臂骨折断裂处保护效果的生物力学验证。目的:将逆向建模、有限元分析与拓扑优化等方法相结合,提出一种3D打印制作前臂支具的可行性方法,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支具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逆向建模方法,通过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构建1例男性志愿者前臂模型,并利用参数化设计软件Grasshopper对Rodin 4D采集的前臂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支具模型。依据前臂生物力学特性对佩戴支具的前臂整体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再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支具进行拓扑优化并作打孔处理,最后用3D打印机将支具打印出来。结果与结论:(1)在100 N的压力载荷下,骨折断裂处应力与位移分别为1.53 MPa和0.27 mm,而前臂在支具保护下断裂处的应力与位移分别下降到0.19 MPa和0.005 mm;(2)在保证支具力学性能前提下对支具进行拓扑优化,通过对比优化后支具的支承刚度结果,选择减少40%体积作为优化结果,再根据优化结果使用Grasshopper插件对支具进行打孔减材处理;(3)通过对比由不同文样镂空设计的支具强度,选择泰森多边形作为打孔文样;(4)提出使用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制作的前臂支具具有可行性,实验建立了完整的前臂支具设计、验证及制造系统。
    • 汪玲; 蔡立宏; 练其武; 肖海清; 徐红; 柳志文; 周中苏
    •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供体牙模型及受区牙槽窝模型辅助自体牙移植术的效果.方法 收集12例因牙折或牙槽骨广泛吸收而无法保留的第一或第二磨牙,将其锥形束CT数据导入Mim-ics数字化设计软件中,选取匹配度最高的第三磨牙作为供体牙,3D打印出供体牙及受区牙槽窝模型进行术前模拟移植术.术中在供体牙模型引导下进行受区牙槽窝及供体牙的预备,将供体牙移植于受区.术后3、6、12个月复查锥形束CT评估骨重建及牙周膜状况.结果 12例患者均选择根尖孔已完全闭合的第三磨牙作为供体牙即刻移植于磨牙区.7例受区牙槽窝术前存在感染,其中1例因受区患牙感染致牙槽骨广泛吸收.12例手术短期恢复良好,均完成12个月以上随访,其中11例移植牙成功,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1例在术后14个月时出现牙根吸收.结论 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能够辅助匹配最合适的供体牙,术前完成受区牙槽窝精准预备,减少供体牙在体外的暴露时间和移植到牙槽窝内的试放次数,有助于自体牙移植成功.
    • 摘要: 从东北第一高楼沈阳市府恒隆到千米级摩大天楼结构研究,从传统设计业务到三维原创仿真数字化设计,中建东北院一代代设计师,始终坚守红色初心,秉承科研匠心,勇于改革创新,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走出一条科技创新之路。怀揣使命,扬起科技风帆2008年,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提升中建东北院整体科研水平与实力,以陈勇博士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创新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
    • 杨娟
    • 摘要: 数字化设计给型号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包括档案载体的变化、管理方式的变化、利用方式的变化等。文章结合型号档案工作实际提出型号档案管理方式转型趋势设想:宏观上系统集成,实现档案管理的流程化;组织上协同管理,形成多方需求融为一体的开放性的数字档案馆;理念上知识管理,实现个性化、精准化、优质化档案信息服务,旨在进一步拓展型号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空间。
    • 徐玉春; 张秀英
    • 摘要: 本文总结船舶的数字化设计技术,着重分析船舶数字化设计平台的构建,包括船体数字建模、船体结构建模、船舶快速设计等。提出船舶数字建模方法以及船舶结构的建模方法,研究船舶分段测量数据匹配技术,阐明船舶分段结构测量技术,最后基于ICP算法优化了船舶数据匹配技术。本文研究对于船舶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作用。
    • 赵东; 田心慧
    • 摘要: 目前核电及核化工项目存在着大量前期决策阶段及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在这个阶段,如能采用PKPM模型工程量统计模块(STAT-S)提取结构专业模型中的工程量,可以减少技术经济专业人员的重复建模工作,如工程量的计算精度能够满足前期决策阶段及初步设计阶段的精度要求,可以极大的提高技术经济专业前期决策阶段的工程量计算准确性,提高效率,广泛的应用于后续的工作中去。在核电及核化工项目进展过程中,技术经济专业一直在跟踪开展数字化设计与技经专业结合的研究和探索工作。PKPM结构工程量统计模块(STAT-S)的引入与计算结果分析,是以上研究和探索工作的部分内容。
    • 吴浩聪; 宋健; 姚亚凤
    • 摘要: Subdivision建模具有快速便捷,易于修改的特点,在汽车造型设计开发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Subdivision建模原理,总结出在汽车造型数字化设计应用的可行性、优势与局限性,结合汽车造型数字化设计开发的一般流程,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与方法,对提高汽车造型数字化设计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李雷
    • 摘要: 2021年,在机床制造行业回暖的机遇下,西门子数控业务团队在标准机床数控应用领域加强生态建设,布局关键行业,克服交付困难,在2021年实现了高速增长。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在高端机床应用领域的技术引导,并着力支持领军企业在机床数字化设计、验证和增效等方面引领创新。随着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原生数字化工厂和研发中心的建成、投产,我们有信心为中国数控机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定有力的支持,成为机床企业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 孟庆祥
    • 摘要: 三维模型作为数字化设计的核心内容,模型渲染是必须开展的工作。但目前模型渲染大都采用人工对模型中的对象逐一配色的方法,过程繁琐,费时费力。本文介绍一套适合于Smart 3D软件的三维模型渲染方案,利用该方案可以实现每次模型生成时即完成了各对象颜色的渲染,提高了模型渲染的效率和质量。
    • 胥海均
    • 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注塑制品的精度、功能、成本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需求的实现需要基于精密注塑模具的设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来辅助设计注塑模具并进行优化,从而达到产品精度的要求。在介绍传统精密注塑模具的制造工艺的基础上,从塑件的数字化模型重建、模具方案数字化设计、智能模具加工岛、模具工艺设计、大数据分析及智能产线调试、模具成型零件加工与模具装配、数字化制造工艺流程7个方面对数字化设计及制造流程进行研究,并针对后期的设计与优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