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乳液

微乳液

微乳液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329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85篇、会议论文155篇、专利文献191551篇;相关期刊576种,包括功能材料、精细石油化工进展、冶金分析等; 相关会议122种,包括全国印染助剂行业研讨会暨江苏省印染助剂情报站第26届年会、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114次学术会议暨全国第十五次工业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开发会议、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100次学术会议暨全国第十四次工业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开发会议等;微乳液的相关文献由6637位作者贡献,包括郭荣、李干佐、朱霞石等。

微乳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85 占比:0.97%

会议论文>

论文:155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91551 占比:98.95%

总计:193591篇

微乳液—发文趋势图

微乳液

-研究学者

  • 郭荣
  • 李干佐
  • 朱霞石
  • 魏琴
  • 程叶红
  • 余萍
  • 张朝平
  • 杜斌
  • 沈伟国
  • 高俊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士伟; 顾学林; 陈爽; 宁腾飞; 刘会娥
    • 摘要: 微乳液由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及无机盐组成,其相行为及增溶情况会受各组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AES、SAS-60、SDBS)/煤油/水/正丁醇微乳液体系盐度扫描过程中,随着体系中Na_(2)CO_(3)用量的增多,不同表面活性剂体系均发生WinsorⅠ→WinsorⅢ→WinsorⅡ型的相型转变,微乳液的最佳增溶参数为SAS-60微乳液体系盐度扫描过程中,随着醇度增加,体系均发生WinsorⅠ→WinsorⅢ→WinsorⅡ型的相型转变。醇的种类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对醇度扫描实验的相转变醇度及增溶量都有影响。
    • 周富荣; 张明新
    • 摘要: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曲拉通-100/正戊醇/环己烷/乙二胺微乳体系制得了一系列纳米SiO_(2),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了它们的平均粒径及粒度分布,得到了优化的微乳液配方。采用XRD、SEM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所制得的纳米SiO_(2)为无定型结构的球形粒子,粒径20~40 nm。通过流延法制备了PVA-CS和SiO_(2)/PVA-CS薄膜,力学性能和热重分析表明,在PVA-CS薄膜中掺杂适量的纳米SiO_(2)能显著提高PVA-CS薄膜的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和热稳定性。
    • 殷代印; 吕红涛; 王东琪
    • 摘要: 微乳液自20世纪90年代被定义推广以后,逐渐在各领域被研究及应用。微乳液在油气开发中,能够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通过增溶、乳化和富集作用对不同类型剩余油进行拉拽和携带,将其驱替出地层。微乳液具有粒径小、界面张力低、增溶能力强等特点,并且有多种分类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和相图法可以对微乳液进行配比的确定。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微乳液在化学驱油、洗油解堵、返排助剂和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均取得一定的成果。微乳液作为纳米级别的化学药剂,不仅能在常规油气田起到增产提效的作用,同时也为非常规储层的开采开辟新道路,具有很好地应用前景。不过,为了使其能够在油田开发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应加速低廉环保、高效防损微乳液的研制以及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
    • 康园园; 杨鹏举; 吕建国
    • 摘要: 微乳液作为一种新型驱油剂,其分散相粒径小,同时它还具有界面张力低,热力学稳定,增溶能力强等特点。微乳液的制备通常用Schulman法和Shah法。微乳液各组分及其含量之间的匹配关系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HLB法和盐度扫描法。微乳液的驱油机理有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溶能力强和改善流度比。微乳液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应加强其在非常规油气方面等多方面的应用研发,使其更好地服务生产实际。
    • 罗伟斌; 曹扬建; 吴尔文; 赵振刚
    • 摘要: 本实验以凉粉草为原料,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凉粉草精油,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组成分析,依据峰面积计算得到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为香树烯(25.53%)、β-石竹烯(19.31%)、异石竹烯(11.30%)、甲位葎草烯(8.30%)、佛术烯(7.62%)。通过伪三元相图筛选得到以吐温60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_(m))为2∶1,混合表面活性剂与油相的质量比(S_(mix))为8∶2的凉粉草精油微乳液,且该微乳液经100、200倍稀释后仍保持稳定。凉粉草精油经微乳液包埋后的抗氧化活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略有提升,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和过氧自由基清除能力(pe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PSC)分别提升为原来的2.6倍和8.4倍。此外,微乳液包埋同样提高了凉粉草精油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增殖抑制作用,凉粉草精油微乳化后的半数效应质量浓度约为原来的1/5。综上,微乳液包埋较好地提升了凉粉草精油在水环境的抗氧化和抗A375细胞增殖活性,为凉粉草资源的高值化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谢志辉; 刘建中; 宁浩良; 于元昊; 陈亚敏; 彭淑鸽
    • 摘要: 为了获得一种稳定的活性物包覆的纳米载体,以PolyAquol LW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丁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霍霍巴油为油相;采用滴油法,以丁达尔现象作为澄清透明微乳液临界点判断的依据,绘制了PolyAquol LW/丁二醇/霍霍巴油/H2O的水包油(O/W)型微乳液的伪三元体系相图。根据伪三元相图,确定了水包油型微乳液的最佳制备条件;以脂溶性大麻二酚作为模型活性物,制备了大麻二酚微乳液。研究了大麻二酚微乳液的表面张力、粒径分布以及透光率,考察了温度、高速离心对大麻二酚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olyAquol LW/丁二醇质量比(ζ)为2∶1,PolyAquol LW质量分数为1%时,霍霍巴油最大载油量的质量分数为9.09%;以此微乳液为载体包覆大麻二酚时,大麻二酚最大负载量可达1.62 mg/mL,此时表面张力降低至41.2 mN/m;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微乳液经过10 000 r/min离心20 min或者60°C放置3 h,依然能稳定存在且不分层,透光率几乎不变。本研究以微乳液为载体可以实现化妆品活性物的纳米包覆,在化妆品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脱聪; 雷楚屏; 凌彬彬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双连续相技术的特点和概况,总结了双连续相技术应用于卸妆产品的技术要点,从双连续相技术形成的原理和条件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
    • 王豫; 危想平; 蒲一菲; 卢沿江; 陶亚男; 刘忠慧
    • 摘要: 有机硅材料是当前化学工业重要的新型功能材料,应用在化工、纺织等行业领域能显著地改善相关产品的使用性能。为了开发一种具有优良服用性能的有机硅精细化工产品,使纺织品的柔软、滑爽、光亮等特性显著提高,我们使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氨乙基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原料进行氨基改性有机硅乳液聚合,在对乳液聚合过程中可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后,确定了影响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液合成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乳化剂和催化剂用量等参数条件,根据参数条件和实验水平数选择了正交表L_(9)(3^(4)),在正交表的指引下安排实验,并对每组实验的过程和产品性能进行测试,得出了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液合成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确定为:80°C,反应时间确定为:5 h,乳化剂用量确定为:5%,催化剂用量确定为0.1%。
    • 何金桂; 李勇; 董国桢; 单子萱
    • 摘要: 稀土金属是现代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将由离子液体协同或代替微乳液组分而构建的离子液体微乳液应用于稀土的富集,对低浓度稀土萃取化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研究了[Omim][BF_(4)]/OP-10/苯甲醇/环己烷/P204/HCl离子液体微乳液体系的构筑,并采用电导率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发现,该体系在水相较少时形成了W/O结构。当各组分百分比为:[Omim][BF_(4)]6%、OP-10 17%、苯甲醇27%、环己烷48%、P204 2%时,对稀土元素La^(3+)的萃取率可达到99%。
    • 耿向飞; 丁彬; 管保山; 陈卫东; 王晨
    • 摘要: 微乳液具有超低界面张力、乳化、增溶、分散、起泡、润滑和柔软性等优异性能,在石油行业中被广泛用作储层改造液体体系。综述了微乳液的形成理论、基本组成、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课题组自主研发的纳米流体增渗驱油体系,可用于致密油储集层压裂驱油增产、降压增注补充地层能量、驱替与吞吐提高原油采收率等领域,为致密油有效动用与高效开发及持续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