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矿物
黏土矿物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3年内共计83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9篇、会议论文73篇、专利文献14886篇;相关期刊265种,包括沉积学报、海洋科学、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第一届全国纳米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等;黏土矿物的相关文献由281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爱勤、牟斌、王文波等。
黏土矿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886篇
占比:95.37%
总计:15608篇
黏土矿物
-研究学者
- 王爱勤
- 牟斌
- 王文波
- 汪琴
- 康玉茹
- 何宏平
- 张俊平
- 朱建喜
- 朱润良
- 陈情泽
- 王晓雯
- 惠爱平
- 万世明
- 朱永峰
- 李安春
- 许江
- 宗莉
- 杨华明
- 杨燕飞
- 石学法
- 袁鹏
- 何秋芝
- 刘冬
- 刘焱光
- 张娜
- 张安杰
- 李华明
- 田光燕
- 乔淑卿
- 何满潮
- 李凌霄
- 李步成
- 杜静
- 洪汉烈
- 刘红旭
- 刘红梅
- 卜红玲
- 周春晖
- 唐洪明
- 文立新
- 方习生
- 曹珂
- 曾凡辉
- 曾慧崇
- 李军
- 李子颖
- 李日辉
- 李玲
- 李磊
- 王乃迪
-
-
张松林;
周书胜;
吴娇;
可点
-
-
摘要:
在超深井、大位移井、复杂易垮井的钻探工作中,对于黏土矿物含量高的地层,对水基钻井液抗高温性、抑制性提出巨大挑战,水分子的自扩散运动使黏土水化分散,影响井壁的力学性能以及钻井液性能。有机硅抑制剂含有硅羟基,使其与黏土颗粒发生化学吸附,稳定性强,有效隔离水分子侵入黏土晶层,达到稳定井壁的目的。对近年来有机硅抑制剂的抑制机理、研究进展以及钻井液用有机硅抑制剂现场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为有机硅抑制剂的发展提供思路。
-
-
尚卫;
苏新;
白辰阳;
崔鸿鹏
-
-
摘要:
为了探讨水合物储层中不同黏土矿物与水合物饱和度的关系,选取位于东太平洋水合物海岭国际大洋钻探计划204航次中的3个钻孔(1245B孔、1244C孔和1251B),开展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的测试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为主要黏土矿物(平均含量分别为40.3%、33.4%、21.4%);高岭石为次要黏土矿物(平均4.9%)。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三种矿物含量的垂向变化规律相似,但它们与蒙脱石的垂向变化趋势相反。该区水合物饱和度与蒙脱石含量呈正相关,且正相关程度在"细粒岩性"层段较高(R=0.55~0.97);水合物饱和度与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则显示负相关。3个钻孔中水合物储层厚度、水合物饱和度在各钻孔中分布的差异性表明水合物饱和度的受控因素复杂,首先是气源和流体迁移与供给,其次为沉积物岩性;而"细粒岩性"层段较高含量蒙脱石与水合物饱和度正相关关系可能代表了更次一级的沉积影响因素。为检验其它海区是否也存在黏土矿物对水合物饱和度的影响,将上述3个钻孔与印度外海Krishna-Godavari盆地17-07P钻孔记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7-07P孔的砂含量高,在粗砂层蒙脱石含量与水合物饱和度呈正相关,反映两个海域岩性对水合物饱和度控制机理不同。上述"细粒岩性"层段蒙脱石含量和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3种黏土矿物含量与水合物饱和度之间相关性的差异,可能因为蒙脱石具有特殊层状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层间表面带负电荷、具有可交换的层间水合阳离子等),有利于促进水合物的形成和富集,因而表现为正相关;而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自身属性与蒙脱石不同(吸水膨胀能力、对甲烷的吸附能力较蒙脱石弱),不利于水合物的聚集,表现为负相关。
-
-
裴宇;
张生银;
房嬛;
陈永欣;
张顺存;
邵明;
雷天柱
-
-
摘要:
陆架边缘海是"河口—陆架"体系重要的碳汇,黏土矿物作为主要载体将有机质与金属元素吸附于表面或层间,通常表现为粒度、有机质和金属元素含量之间高度正相关。本文通过分析南黄海中部沉积物粒度、总有机碳、主微量元素,探讨三者之间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进一步开展金属元素、有机质与黏土矿物吸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酸性条件(pH=4)下适量的金属离子(Zn2+、Ni2+、Pb2+)明显促进伊利石对腐殖酸(有机质主要组成部分)吸附,腐殖酸吸附量达到20.06 mg/g,其中金属离子加入使腐殖酸吸附量提高6.25%;同时碱性条件(pH=8)下金属离子也能够促进伊利石对腐殖酸吸附,腐殖酸吸附量达到15.7 mg/g,金属离子加入使腐殖酸吸附量提高38.9%。金属离子的阳离子键桥作用促进伊利石吸附腐殖酸,且酸性环境下腐殖酸的吸附量高于碱性环境。证实了陆架边缘海背下金属元素的参与对黏土矿物吸附腐殖酸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有利于在全球碳循环过程形成边缘海"碳库",同时海洋酸化可能造成海洋溶解有机质降低和重金属离子浓度升高,对陆架边缘海海洋生态系统平衡构成威胁。
-
-
李思凡;
韩旭
-
-
摘要:
综述了高岭土、凹凸棒黏土、膨润土和蒙脱石等典型黏土矿物在含亚甲基蓝废水中的应用,分析了黏土矿物的理化性质、改性方法、吸附机理及吸附效果等,讨论了黏土矿物吸附剂的研究方向,为推进黏土矿物材料在废水领域的发展提供思路。
-
-
高波;
何文渊;
冯子辉;
邵红梅;
张安达;
潘会芳;
陈国龙
-
-
摘要: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页岩油为源储一体型非常规资源,但古龙页岩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均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为了揭示含油性、储集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通过薄片鉴定、场发射扫描电镜、热解色谱及激光共聚焦三维重建等技术方法,利用孔隙度、镜质体反射率、有机碳等参数,分析对比了研究区东西向、南北向剖面青山口组页岩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特征。结果表明:古龙页岩由石英、黏土矿物、长石、白云石等矿物组成,主要包括页岩、粉砂质页岩、粉砂岩、泥—粉晶云岩、介屑灰岩5种岩石类型,其中页岩、粉砂质页岩为有利岩性组合;有机质演化程度和成岩作用类型控制孔隙发育,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形成大量有机孔、溶蚀孔,随着成岩转化作用的增强,黏土矿物晶间孔缝发育并形成页理缝,连通了基质孔隙,构成规模聚集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埋深大、有机碳含量高的页岩层具有极好的含油性,油气主要聚集于基质孔隙和页理缝中,有机碳和成熟度协同控制页岩油丰度,不同岩石类型导致的储集物性差异是控制同层位含油性非均质性的关键因素。页岩岩性、物性、含油性特征的厘定,为古龙页岩油分类评价标准的建立及勘探目标层段的优选提供了可靠依据。
-
-
赵凯;
黎广荣;
孙占学;
刘金辉;
周义朋;
徐玲玲
-
-
摘要:
黏土矿物广泛存在于铀矿石中,具有层间离子交换容量大、层间电荷高、片层径厚比和比表面积大等特征,在整个铀生产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黏土矿物颗粒细小,遇水膨胀,会造成采冶系统的堵塞,对铀矿浸出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利用黏土矿物对各种金属离子、放射性金属、原油及有机质的强吸附作用,可对采铀过程造成的污染,包括铀元素的泄漏,以及其他重金属如铅、铜、镉污染进行治理。当前黏土矿物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研究层面,缺乏大规模应用。今后研究应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究铀矿浸出过程中黏土的产生机理,避免浸矿过程中大量黏土的生成,并扩大黏土在矿山环境修复方面的使用范围,在铀矿山环境修复过程中可以考虑有效利用地层中广泛存在的黏土矿物,对铀矿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开展原位修复。
-
-
李雯霞;
苗卫良;
张西营;
秦占杰;
李庆宽;
都永生
-
-
摘要:
柴达木盆地四湖区卤水锂资源极为丰富,那棱格勒河是其最重要的补给源,查清那棱格勒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锂的分布和赋存特征对深刻理解卤水锂富集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那棱格勒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中锂的赋存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以砂和粉砂为主,锂主要赋存在粉砂和黏土粒级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成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层为主,高盐度卤水环境有利于黏土矿物形成。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锂主要赋存在伊蒙混层矿物中,较高含量的K对于Li进入伊利石矿物晶格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Li和B在地质过程中应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
-
-
王振;
邹旦;
赵开乐;
Safarov Sayfidin
-
-
摘要:
概述了硫化型金矿浮选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硫化型金矿常用浮选工艺的特点、优点及适用范围,从浮选电化学、分子动力学的角度对硫化型金矿浮选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同时对硫化型金矿浮选捕收剂、有机和无机抑制剂、活化剂的主要研究进展以及黏土矿物对硫化型金矿石浮选的影响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并且对硫化型金矿浮选技术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
单芝波;
雷安贵;
宋柏荣;
奥琮;
杨松林;
韩洪斗
-
-
摘要:
【研究目的】钱家店铀矿床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部,含铀岩系为上白垩统姚家组。目的层中含有大量的黏土矿物,因此揭示姚家组砂岩黏土矿物特征,对铀的成矿作用探讨至关重要。【研究方法】本文通过系统的显微镜下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钱家店地区姚家组砂岩黏土矿物的镜下特征、成分及含量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研究结果】钱家店地区姚家组砂岩黏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其次为伊利石、蒙皂石,少量绿泥石。黏土矿物是沉积岩中铀富集的重要吸附剂,不同种类的黏土矿物对铀的吸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姚家组成矿环境经历了成矿早期的酸性环境和成矿晚期的弱碱性环境,不同的黏土矿物之间在此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相互转化关系。黏土矿物含量变化不仅影响着铀储层物性特征,同时也影响着铀的沉淀富集。在黏土矿物吸附作用下,姚家组砂岩成岩过程中,预富集了大量的铀,为钱家店地区形成特大型铀矿床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
-
王茜;
沈小雪;
曹烨;
李瑞利
-
-
摘要:
以深圳城市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矿物组分和理化性质,探究其矿物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深圳市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的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16.5%~73.5%)和石英(22.0%~81.2%)为主,随着深度增加,不同样地的沉积物中钾长石、黄铁矿和石盐等矿物含量存在差异;2)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主要为伊蒙混层矿物(44%~76%)、高岭石(0%~40%)、绿泥石(0%~24%)和伊利石(2%~21%),以伊蒙混层矿物为主;3)不同深度的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成与表层沉积物基本上一致,与沿海区域没有植被的珠江口和大亚湾等地的沉积物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的矿物组成主要受盐度、总硫(TS)和总有机碳(TOC)影响,其黏土矿物组成则主要受pH值、盐度、TOC和沉积物粒径影响。
-
-
刘红昌;
袁鹏;
刘冬;
张威威;
田倩;
夏金兰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浅海环境是蓝细菌化石等地球早期微生物化石形成的重要埋藏环境之一.陆源黏土矿物广泛存在于前寒武纪的浅海沉积环境,探究这些黏土矿物在蓝细菌等微生物化石和相关的微生物沉积构造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工作中,探索了黏土矿物对蓝细菌自水体沉降及其后续保存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表明,悬浮黏土矿物可能是影响前寒武纪浅海环境中蓝细菌等微生物发生沉降保存,进而形成微生物沉积构造的一个重要因素。黏土矿物与蓝细菌等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
-
卜红玲;
袁鹏;
刘红梅;
刘冬;
覃宗华;
钟雪敏;
宋弘喆;
李赟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向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等)的转化是生命起源的重要阶段之一,该过程被认为可能受到矿物的影响.多年来,许多研究者探索了溶液体系下黏土矿物如何影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聚合形成大分子的反应,以探讨原始海洋环境中有机小分子向大分子转化的机理.本工作利用原位加热漫反射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和热重一红外光谱联用(TG-FTIR)等方法,探索了典型膨胀性钻土矿物蒙脱石(Mt)和甘氨酸(Gly)、精氨酸(Arg)两种氨基酸的层间复合体和层外复合体在高温干态条件下的热演化反应机制,分析了干态条件下氨基酸的热演化和蒙脱石在其中的角色和机理。结果表明,Mt与氨基酸的复合显著改变了氨基酸热演化过程中含肽键大分子的形成机制,这主要受到Mt不同微区结构固体酸催化性质的影响。当氨基酸位于Mt层外时,外表面Lewis酸或Br(o)nsted酸的作用显著降低了含肽键大分子形成的初始温度(如Arg),并强烈影响缩合产物的类型(如Gly)。当氨基酸位于Mt的层间域时(Arg体系),氨基酸热演化受到空间位阻效应的制约,加之氨基酸(Arg)与黏土片层的静电作用,导致氨基酸分子间发生缩合形成含肽键大分子有机质的初始温度升高。研究还发现,无论氨基酸存在于黏土矿物层间还是外表面,氨基酸及大分子有机质等热演化产物的热稳定性都得到增强,说明高温干态体系中黏土矿物对有机质具有某种保护作用,对其热分解有一定阻滞作用。黏土矿物通过其固体酸性和特殊的微结构,可能对氨基酸热演化形成大分子有机质的途径、类型和机制具有重要影响。上述认识对于理解早期地球火山作用等热事件所致化学演化过程和黏土矿物影响生物大分子形成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
-
张立虎;
陆现彩;
刘显东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黏土矿物表面润湿性对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的开采以及盖层封盖能力有着重大影响.通过各种技术将富含黏土矿物的储集层岩石的表面润湿性由亲油性转变为亲水性,能有效降低储层对原油的吸附,从而提高原油采集率.油气盖层通常为低渗透性页岩,而页岩的重要组成矿物为黏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黏土矿物表面润湿性不仅显著影响储集层原油的开采效率,还深刻影响页岩盖层的封盖能力.此外,资源潜力巨大的非常规页岩油气的开采也与黏土矿物表面润湿性密切相关.
-
-
-
王灿;
陈天虎;
刘海波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人们针对甲醛的净化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能在较低温度下将甲醛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催化氧化法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甲醛消除技术.常用的催化剂主要有贵金属催化剂和过渡金属催化剂,但只有负载贵金属的Pt或者Pd催化剂可以在室温下将甲醛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其高昂的价格限制了该类催化剂在实际条件下的应用.因此,寻找合适的锰基催化剂载体,并实现在低温甚至室温体系下的甲醛催化降解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以经纯化处理过的天然凹凸棒石(PG)、硅藻土(DT)、蒙脱石(MT),γ-Al2O3作为载体,采用一步还原法将MnO2原位负载于上述载体材料上,并用于室温下的甲醛催化氧化,其中γ-Al2O3用作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凹凸棒石为载体的复合催化剂展现了最优催化性能。
-
-
-
-
傅梁杰;
刘天宇;
欧阳静;
杨华明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黏土矿物,作为一种廉价的基体材料,在催化、吸附和生物医学等很多领域具有潜在价值.对这类矿物进行功能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应用价值,然而实现可控的微观结构的调整是这类研究的难点.如何有效地结合理论和实验研究,进行黏土矿物表界面的功能设计,并阐释其中结构与性能变化机制,是矿物材料的一个研究重点.本研究以层状黏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与多种功能颗粒(Co3O4,MoS2)进行复合,探索了这些新型矿物材料复合体系中的界面结合机理。结合理论计算与实验表征,从原子尺度上首次阐明了黏土矿物特有的界面原子结构、电荷转移及氧化还原性能的变化机制。
-
-
金慧然;
王志辉;
张立静;
丁师杰;
陈静
- 《2019年中国非金属矿科技与市场交流大会》
| 2019年
-
摘要:
黏土矿物(clayminerals)是组成黏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它是一种含镁、铝为主的水合硅酸盐矿物.研究发现黏土矿物液晶与有机液晶材料相比,具有光、电、磁性能强,热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简要介绍了黏土矿物液晶材料的形成机理,概述了片层状黏土液晶材料、纤维型黏土液晶材料、类黏土矿物液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不同条件(浓度、离子强度、外电场作用、分散介质、重力作用)对黏土及类黏土分散体系相变的影响,并对黏土矿物液晶材料的应用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