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化学风化

化学风化

化学风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104634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沉积学报、山地学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2014国际宝玉石高层论坛等;化学风化的相关文献由686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全洲、金章东、陶贞等。

化学风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8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04634 占比:99.79%

总计:104859篇

化学风化—发文趋势图

化学风化

-研究学者

  • 高全洲
  • 金章东
  • 陶贞
  • 刘丛强
  • 康春国
  • 沈吉
  • 谢远云
  • 吴鹏
  • 杨守业
  • 汪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范庆超; 徐兆凯; 孙天琪; 李铁刚; 常凤鸣
    • 摘要: 晚始新世-渐新世期间南大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古气候响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质历史上的重大气候转型机制和预测未来地球系统对于气候突变的响应,然而迄今为止,仍缺乏对该区域周边陆地的古气候响应研究。基于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9航次U1516站位深海沉积物的年龄框架以及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确定了该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大陆,进而重建了构造时间尺度上物源区的化学风化历史。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晚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折期南大洋周边大陆的古气候演化过程及其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古地理改变的响应。在始新世-渐新世转折期[34.1,33.6)Ma和[31.3,29.8)Ma期间,物源区的古气候主要受控于邻近区域古地理格局重大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气候条件趋于干冷和陆表化学风化强度降低的特征。在[33.6,31.3)Ma和[29.8,25.2]Ma期间,物源区的古气候则主要响应全球气候的变化,在前一阶段由干冷向湿热转变,而陆表化学风化强度相应增高;在后一阶段,气候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干冷状态,陆表化学风化强度也较弱。
    • 孙杨; 谢远云; 迟云平; 康春国; 吴鹏
    • 摘要: 白土山组地层是大兴安岭东麓地区第四纪下限,早期仅对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了调查,缺乏对地层全面属性的认识,并且对其成因和沉积环境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择大兴安岭东麓龙江县白土山组标准剖面为研究对象,选取200块砾石进行沉积学观察,实验进行重矿物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确定白土山组沉积物的化学风化特征、物源、沉积环境以及构造背景。结果表明:(1)白土山组砾石分选性和磨圆度差,经历了弱-中等的风化程度。砾石成分以流纹岩(30.65%)、脉石英(21.51%)和凝灰岩(20.97%)为主,陆源碎屑岩和花岗岩也占一定比例。(2)重矿物组成以钛铁矿(32.28%)、白钛石(29.05%)、绿帘石(19.77%)和锆石(6.21%)为主,锐钛矿、赤/褐铁矿、磁铁矿和榍石也有少量出现。(3)沉积学、重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地貌证据表明,白土山组沉积物主要是来自大兴安岭的中-酸性岩浆母岩,受到了洪积和冲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冲洪积物,是初次循环的结果,沉积物堆积后经历了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4)构造背景判别图解表明其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此项研究对大兴安岭东麓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和早更新世构造—地貌—气候—水系演化等地质事件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 廖佩琳; 高全洲; 杨茜茜; 李琦; 孙渝雯
    • 摘要: 为了解酸沉降背景下湿热流域源区不同径流的水化学组成特征,选取鼎湖山林区溪流水、土壤水、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在2019—2020年以季节为周期对水化学组成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鼎湖山林区溪流水、土壤水和地下水pH值和酸中和容量较低,分别介于3.45—6.77和-545.51—302.09μmol H^(+)/L之间,水体均呈弱酸性。林区土壤、植被和扬尘颗粒缓冲酸沉降物质的能力较低,对减缓水体酸化的作用较小。不同径流水体化学组成含量存在差异。土壤水K^(+)、Ca^(2+)、NO_(3)^(-)和SO_(4)^(2-)浓度显著高于地下水和溪流水,地下水和溪流水之间除NO_(3)^(-)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余3个指标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地下水Na^(+)、Mg^(2+)、Cl^(-)、DSi浓度显著高于土壤水和溪流水,土壤水和溪流水之间除Cl^(-)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3个指标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土壤硝化、吸附、矿物化学风化等作用有关。溪流水水化学组成类型为NO_(3)^(-)·SO_(4)^(2-)⁃Ca^(2+)·Mg^(2+)型,土壤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组成类型为NO_(3)^(-)⁃Ca^(2+)·Mg^(2+)型。溪流水阳离子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和大气沉降,二者的贡献分别为85.76%和14.24%。溪流水SO_(4)^(2-)含量与雨水相差不大,NO_(3)^(-)含量远高于雨水,说明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淋出了较多的硝态氮。研究成果可以为酸沉降对流域源区径流水化学组成的影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为鼎湖山林区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鲍晶; 叶程程; 栗兵帅
    • 摘要: 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类型主要有自生粘土矿物和碎屑粘土矿物。其中,自生粘土矿物含量较少,是在沉积环境中形成,可能是沉积再循环或成岩作用的产物,可作为沉积环境某方面的指示标志;而碎屑粘土矿物是母岩风化的产物,受沉积环境影响较小,能够有效示踪物源区化学风化过程,进而反映古气候变化。近年来利用碎屑粘土矿物特征来重建物源区古气候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粘土矿物主要存在于<2μm硅酸盐粘粒中,粘土矿物的提取、鉴定比较困难,且自生粘土矿物易受沉积环境等的影响。因此,在利用粘土矿物重建古气候变化时,需慎重选择粘土矿物的提取方法,并考虑物源和沉积环境变化以及成岩作用等对粘土矿物解释的影响。本文以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怀头他拉剖面硅酸盐粘土矿物的提取、鉴定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为例,介绍粘土矿物的提取及应用,为后期粘土矿物研究提供参考。
    • 魏春艳; 谢远云; 康春国; 迟云平; 孙磊; 吴鹏; 魏振宇; 冷宇坤
    • 摘要: 罗家窝棚组是哈尔滨地区的第四纪下限地层,其岩性是紫红色砂砾石,被认为是冰碛物堆积。早期的区测资料对其进行了岩性描述,对于其它地层属性,特别是地球化学属性的认识尚未涉及。为此,本文选择黑龙江五常拉林镇罗家窝棚村层型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其沉积学、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展开综合研究,以揭示其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这套砾石分选和磨圆较差,风化程度很高,无定向性排列,砾石成分以陆源碎屑岩(砂岩和粉砂岩,44.2%)和花岗岩(37.4%)为主,其次为凝灰岩(11.2%),石英质、闪长岩、流纹岩和玄武岩等少量出现。重矿物组成以赤/褐铁矿占绝对优势(87.5%),其次是白钛石(5.0%),其它重矿物含量较少。元素地球化学揭示,罗家窝棚组中的细颗粒碎屑以及泥质基质经历了很强的化学风化过程,是初次循环的结果。砾石岩性和地球化学组成共同揭示了这些碎屑主要来源于长英质母岩,但中性和铁镁质母岩也有少量贡献。综合沉积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地层属性,本文认为罗家窝棚组地层是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的洪积物堆积,而非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冰碛物。这项研究对于哈尔滨地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早更新世构造—地貌—气候—水系演化等地质事件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 李思琪; 谢远云; 康春国; 迟云平; 孙磊; 吴鹏
    • 摘要: 松花江水系作为我国七大水系之一,对其沉积物组成的深入探究对揭示源区控制因素和沉积物的搬运—沉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重矿物蕴含着源岩母岩的重要信息,是解开由源到汇过程和物源示踪的重要工具。为了评估物源、河流过程和化学风化对重矿物组成的影响,我们从松花江水系干流和支流的边滩以及阶地共取32个样品,进行分粒级(<63μm、63~125μm和125~250μm)的重矿物分析。结果表明,松花江水系源区母岩信息在嫩江各支流(诺敏河最为典型)的重矿物组成中得到很好的反映,但在嫩江干流中没有得到反映,这表明物源对重矿物组成的控制受到河流过程的影响。松花江水系的重矿物组成以角闪石、绿帘石、钛铁矿和榍石为主。河流沉积物的重矿物组成主要富集在63~125μm组分,同一河流的不同河段的重矿物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巴兰河尤为典型),表明了河流搬运—沉积过程对重矿物组成起到重要控制。哈尔滨松花江T2阶地沉积物(弱风化)的重矿物组成基本保留了现代河流砂特征,讷谟尔河T1阶地沉积物(中等风化)的重矿物受到一定程度的改造,而受到严重化学风化影响的通河松花江T3阶地的重矿物组成已遭受严重破坏,不稳定矿物(角闪石和辉石)以及蕴含的母岩信息已完全消失,表明了重矿物组成明显受到沉积物化学风化程度的影响。由于源—汇过程中重矿物的混合和由此导致的稀释作用,使得沉积物携带的物源信息经过长距离搬运之后逐渐变得模糊。因此,我们认为,在进行河流重矿物源—汇过程研究中,宽粒度分析窗口和足够多的样品数量需要考虑以充分获取源区完整的重矿物组成信息。同时,在利用河流阶地重矿物组成进行源—汇联系和古水系演化研究时,需要首先评估阶地沉积物的化学风化程度。
    • 邝金坚; 刘彦飞; 谢小摧
    • 摘要: 山体项目的开发相对平地项目最突出的一点是土石方开挖量庞大,在成本造价中石方的开挖成本远高于土方,工程费用巨大,估算场地内土石方比例从而预计工程费用成为开发商所考虑的问题。某山体项目处于南岭中段,花岗岩广泛分布,由于花岗岩在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将花岗岩岩块棱角磨圆,逐渐形成花岗岩风化球。
    • 李秋杭; 谢远云; 康春国; 迟云平; 吴鹏; 孙磊; 李思琪
    • 摘要: 松花江水系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最主要的河流系统,其重矿物组成对于揭示其沉积环境、沉积物源-汇过程和水系演化等地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松花江水系重矿物组成了解有限,对影响其重矿物组成的控制因素尚不明晰。为此,在松花江干流和10个主要支流的边滩采集河流沙样品,在通河获取2个松花江T3阶地样品,分别采用TESCAN Integrated Mineral Analyzer(TIMA)自动化矿物识别技术和人工方法,对63~250μm粒级组分进行重矿物分析,旨在给出松花江水系的重矿物组成,并分析物源、河流过程和化学风化等因素对重矿物组成的影响和控制,以及评估人工和TIMA方法在重矿物鉴定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发源于不同山岭(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各支流具有显著不同的重矿物组成,角闪石、榍石、绿帘石、白钛石、辉石、钛铁矿和赤、褐铁矿是区分各物源的指示性矿物。源自大兴安岭的嫩江支流具有显著高含量的辉石(诺敏河)、钛铁矿(甘河、多布库尔河和阿伦河)和赤、褐铁矿(甘河、多布库尔河和雅鲁河),显示了基性火成岩物质对重矿物组成的控制,这在现代河床砾石的岩性中得到证明。然而,在松花江干流中,这些重矿物含量显著降低,显示了极弱的大兴安岭源区信息,表明支流物源对重矿物组成的控制受到干流所携带沉积物的削弱,干流物源占据了主导地位。值得指出的是,松花江干流的重矿物组成显示出为拉林河和第二松花江物源的混合,表明干流更多地继承了松嫩平原东南山岭(长白山余脉)的重矿物信息。受到严重化学风化影响的通河T3阶地样品的重矿物组成简单,辉石和角闪石等抗风化能力弱的不稳定重矿物已完全消失,而稳定矿物高度富集,反映了化学风化对重矿物组成起到主要控制作用。相对于传统人工鉴定方法得到的重矿物组成(通常只能鉴定出20余种矿物相),TIMA方法能够给出更多的矿物种类信息(通常能识别出40余种矿物相),但在识别同质异相和多晶型矿物方面存在不足。
    • 殷艺天; 张来明; 顾雪; 余晨旻; 吴培衍
    • 摘要: 气候变化是影响生物群演化的关键驱动因素,因此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所处的古气候环境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滦平盆地作为典型的晚中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出露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的代表性化石,是开展古气候演化与生物群更替关系研究的理想场所。然而,前人研究主要聚焦于热河生物群演化中晚期阶段,这限制了对热河生物群早期演化的理解。本研究对滦平盆地晚中生代地层开展沉积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重建化学风化强度、古温度和古降水等多个古气候环境记录。研究结果表明,滦平盆地在侏罗纪和白垩纪之交为相对干旱的气候,可能驱动了该地区燕辽生物群与热河生物群的交替。基于火山灰层位与热河生物群生物多样性联系,研究发现白垩纪火山活动的增强与古气候逐渐转向暖湿导致湖泊古生产力显著提高,推测热河生物群的早期演化可能受到火山活动与气候演化的双重驱动。
    • 张勇; 吴福; 刘振宇; 于奭; 张婉军; 黄桂强; 岳志升; 翟国军
    • 摘要: 为深入评估中国南方陆地风化过程及河流物质循环过程,通过测定西江主要干、支流丰水期及枯水期水体主要离子和锶及其同位素比值,结合Galy模型对西江流域化学风化特征及CO_(2)消耗通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西江流域化学风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流域化学风化过程主要受到碳酸的控制。(2)河水阳离子的主要物质来源为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风化,硅酸盐岩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阳离子物质来源摩尔占比均为0.04,碳酸盐岩中石灰岩占比分别为0.79和0.78,白云岩分别为0.17和0.18。(3)西江流域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化学风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由于硫酸参与白云岩的风化作用影响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的CO_(2)消耗通量,导致各个化学风化过程所涉及的CO_(2)通量有所差别。(4)碳酸风化碳酸盐岩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所消耗的CO_(2)通量分别为(0.78~244.25)×10^(6) mol/km^(2)/yr和(0.10~49.16)×10^(6) mol/km^(2)/yr,硫酸风化碳酸盐岩所产生的CO_(2)通量分别为(0.25~42.16)×10^(6) mol/km^(2)/yr和(0.01~13.90)×10^(6) mol/km^(2)/yr,碳酸风化硅酸盐岩所消耗CO_(2)通量的分别为(0.05~17.83)×10^(6) mol/km^(2)/yr和(0.02~6.07)×10^(6) mol/km^(2)/yr。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