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元素迁移

元素迁移

元素迁移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3年内共计30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农业基础科学、数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8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34027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龙岩学院学报、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石学报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元素迁移的相关文献由96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永章、余龙江、张必敏等。

元素迁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8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34027 占比:99.18%

总计:34307篇

元素迁移—发文趋势图

元素迁移

-研究学者

  • 周永章
  • 余龙江
  • 张必敏
  • 李为
  • 童纯菡
  • 蒋忠诚
  • 王联魁
  • 胡咏梅
  • 邓艳
  • 郭志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武静文; 罗彦凤; 杨琴; 冯雨薇; 贺丽英; 范能全
    • 摘要: 目的:探索影响白酒包装容器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因素,本研究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OES)对市场上76批常见白酒的包装容器进行元素迁移研究,以建立白酒包装容器中元素总迁移量指标。方法:将试验样品于40 °C烘箱中分别放置0 d、10 d、20 d和30 d。采用稀释法(2 mL→50 mL)对白酒进行前处理,然后利用ICP-OES对处理液中22种元素进行测定,同时对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玻璃包装应重点关注铝、砷、钙、镁、硅、锑和铅元素的迁移,陶瓷包装应重点关注砷、钙、镁、硅、铜、锑、铅、铝和镍元素的迁移。结论:运用ICP-OES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白酒包装容器模拟溶液中22种元素含量,本研究建立的元素总迁移量指标可作为白酒包装容器质量监管的技术手段。
    • 刘庄; 吴晓峰; 范卫东
    • 摘要: 富氧燃烧技术是锅炉实现高效捕获CO_(2)排放的技术之一,但由于CO_(2)的高热容和低传热速率等原因所带来严重的炉膛内部的积灰及腐蚀情况,有必要对富氧氛围下煤粉的积灰与结渣特性进行研究。介绍了“元素迁移积灰结渣”实验分析体系,即煤灰中特征元素的迁移规律对于煤灰积灰及熔融结渣特性的影响。基于总结特征元素迁移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介绍了颗粒形成、燃烧积灰与煤灰烧结行为的实验研究进展与关键结论,为富氧燃烧炉膛结渣监控做好技术储备。
    • 徐双
    • 摘要: 为解决印刷原辅材料中可迁移元素检测重现性较差的问题,以油墨为代表样品,钡(B a)元素为分析标的,对标准中未具体规定的样品浸渍、萃取容器、振荡频率三个因素分别进行实验,确定样品浸渍程度、萃取容器大小、振荡频率高低这三种因素对测试结果呈正相关的影响,并对其控制给出建议。
    • 倪璋懿; 李杰; 刘吉强
    • 摘要: 为探讨胶东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规律及其与矿化的关系,本文对不同蚀变程度的赋矿围岩和矿体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采用元素迁移质量平衡计算方法(Isocon),以Al_(2)O_(3)作为不活动组分进行了质量平衡计算。研究表明:从远矿围岩到近矿围岩主要发育绢英岩化蚀变,Mg、Na、Ti、P、Ca、Zn、Ni、Pb、Be、Sr、Th、U、Zr、Li、V、Nb、Ga、Ta、Sc、Hf、REE(除La、Ce、Pr)等元素迁入,Si、K、Cu、Cr、Co等元素迁出,Fe、Mn、Rb平均含量基本不变;从近矿围岩到矿体主要发育黄铁绢英岩化蚀变,Fe、Na、Mn、Ti、Mg、Cu、Zn、Sr、V、Sc、Zr、Co、REE等元素迁入,K、Ni、Pb、Be、Li、Rb、Cs、Th、U、Cr、Nb、Ta等元素迁出,Si、Al、P、Ca、Ga、Hf平均含量基本不变。Cu、Zn等成矿元素在绢英岩化过程中被活化进入成矿流体中,在黄铁绢英岩化过程中沉淀,形成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硫化物。受古太平洋板片俯冲后撤的影响,胶东地区在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强烈的地壳隆升,所产生的热隆-伸展构造为该区大规模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围岩蚀变过程中,Au可能以[Au(HS)_(2)]^(-)络合物的形式进行迁移。伴随着热液蚀变过程中成矿流体的不断演化,氧逸度降低,体系处于还原环境,大量与金矿化相关的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伴随金沉淀富集成矿。
    • 卢钊; 周萍; 王玉真
    • 摘要: 本文以陕西省紫阳县北部为研究区,以富硒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岩石-母质-土壤结构,系统测定微量元素硒(Se)和有害元素砷(As)、汞(Hg)、铬(Cr)、镉(Cd)、铅(Pb)的含量,并对各元素迁移累积特征及土地质量进行评价。测定结果表明:(1)从岩石到土壤部分,主要有害元素含量呈升高趋势,其中,As为12.570 mg/kg、Hg为0.068 mg/kg、Cd为1.162 mg/kg、Pb为24.754 mg/kg,而Cr和Se的含量则有所下降,分别为89.510 mg/kg和1.445 mg/kg;(2)从岩石到母质部分,Cd、As、Se和Hg呈现明显富集,迁移积累系数分别为7.612、3.900、3.854和3.175;(3)从母质到土壤部分,Cd、Se、As呈现富集,迁移积累系数分别为4.070、2.644和2.502;(4)Cr的风化淋溶系数高达41.847,Pb的风化淋溶系数为7.983,说明两者在渗漏水作用下容易流失,富集程度不高;(5)6种元素土壤克里金插值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层、构造等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构成高硒土壤的地质背景区;(6)工作区富硒土壤与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的黑色含碳岩系关系密切,是土壤中硒元素的主要来源。本文依据土壤富硒程度、有害元素污染程度以及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将研究区的富硒土地划分为5个等级,为当地富硒特色农业区划提供技术参考。
    • 姜丽; 孟凡雪; 孟元库
    • 摘要: 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有大规模的蛇绿岩体。选取日喀则柳区蛇纹岩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及尖晶石电子探针分析。岩相学研究发现,柳区蛇纹岩中蛇纹石含量超过90%,平均为95.6%,蛇纹石化程度高。研究表明,柳区蛇纹岩保留了原始深海地幔橄榄岩的特征,同时经受了俯冲带环境的改造,具有大洋中脊(MOR)和俯冲带之上(SSZ)的双重构造演化背景。全岩主量元素研究表明,柳区蛇纹岩原岩在经历强烈蛇纹石化作用过程中,存在CaO、Al_(2)O_(3)和MgO的流失,而后期碳酸盐化作用对Ca流失具有补偿性。柳区蛇纹岩与全球深海及弧前蛇纹岩的Al_(2)O_(3)-CaO和Al_(2)O_(3)/SiO_(2)-MgO/SiO_(2)趋势的不一致性,以及MgO与SiO_(2)、Al_(2)O_(3)之间无相关性进一步表明,强烈的蛇纹石化作用对柳区蛇纹岩原岩的主量元素组成影响较大。另外,通过与已发表的研究区新鲜橄榄岩对比,发现柳区蛇纹岩微量元素含量总体偏低,表明大部分微量元素会随蛇纹石化作用的进行而溶解迁出。但是该过程也会导致一些微量元素的富集,如Ba、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 王勇剑; 聂江涛; 林锦荣; 庞雅庆; 王正庆; 秦克章
    • 摘要: 云际矿床是江西相山火山岩型铀矿田内最典型的碱交代型铀矿床,其矿体主要赋存于碎斑熔岩中。本文以两个典型矿化剖面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碱交代型铀矿化的蚀变分带特征、蚀变和矿石矿物组合以及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变化规律。详细的岩相学观察表明,碱交代型铀矿化发育明显的侧向水平分带,由内到外可细分为矿化中心带、近矿强蚀变带、远矿蚀变带和新鲜围岩,各蚀变带之间并无明显的界线;发育的主要蚀变类型为钠长石化、赤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磷灰石化;铀赋存状态主要以独立铀矿物(钛铀矿和铀石为主)、类质同象和吸附状态3种形式存在。Isocon标准化图解法表明,从远矿弱蚀变带到矿化中心带,CaO、Na 2O、P 2O 5、MgO、TiO_(2)、Fe_(2)O_(3)、U、HREE、Sr、Cr、Co、Ni、Zr、Hf的迁入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CaO、P 2O 5、MgO、U、Sr在矿化中心带表现为强烈的富集,而SiO 2、K 2O、LREE、Ba、Rb、Cs则呈明显的迁出趋势;各蚀变带均呈现Na 2O的大量富集和K 2O的极度贫化,且均不伴有钍富集和钼富集。矿石中显著升高的Y/Ho值、δEu值以及Fe_(2)O_(3)/(Fe_(2)O_(3)+FeO)值暗示碱交代铀成矿流体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可能为多来源流体混合形成的复杂成因流体;矿石中强烈的“去硅”作用、Zr的富集以及极高的Na+/K+值和Zf/Hf值表明碱交代成矿流体具有较高的碱度。综合岩相学、蚀变带元素迁移特征及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碱交代铀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呈现氧逸度、pH值和温度逐渐降低的趋势,流体中的铀可能主要以碳酸铀酰络合物的形式迁移,CO 2挥发分的大规模逸散可导致铀矿物和大量磷灰石、碳酸盐的共同沉淀富集并形成富大矿体;此外,铀磷络合物可能也是本矿床成矿流体中铀的赋存、迁移形式之一。
    • 马新博; 田宇; 艾迪; 王丽艳
    • 摘要: 通过残余应力测试、金相组织观察、维氏硬度测试等,分析10Cr9MoVNbN和ZG15Cr2Mo1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焊后残余应力分布情况非常复杂,且焊板反面存在较大的拉应力,在热处理后显著降低;热处理后,存在明显的元素迁移现象,且随温度和时间的增加变得愈加明显;并对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维氏硬度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异种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 王廷健; 孙占学; 周义朋; 程丹丹; 徐玲玲; 廖炳友; 吴冰; 曾琴
    • 摘要: 为探索新疆某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开采工艺参数和浸出过程中的元素迁移规律,在室内开展不同HCO3-浓度梯度(0.6、1、3、5、7 g/L)的碱法摇瓶试验,同时对比是否添加氧化剂对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法浸出铀浓度与加入HCO3-浓度正相关,且添加氧化剂时,浸出效果明显更优.HCO3-浓度在0.6~1 g/L时,铀浸出效果不明显,HCO3浓度增加到3 g/L时,铀浓度出现增长突变,继续增大HCO3-浓度时,铀浓度虽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综合考虑效益、成本等因素,最佳HCO3-浓度为3g/L,且添加氧化剂更有利于浸出.
    • 郑平; 肖清华
    • 摘要: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采集部分岩石样品,分析研究含铜岩石组分特征、地层岩石显微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从物质组份研究、含铜层岩相特征分析、GIS高程数据三维显示运用等方面补充揭示影响麻阳铜矿铜元素迁移富集的因素,分析总结铜矿化富集规律,初步建立麻阳铜矿现代地貌数字高程模型为矿区古地理环境恢复研究奠定基础,并提供参照对比模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