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富氧燃烧

富氧燃烧

富氧燃烧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553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6篇、会议论文151篇、专利文献220088篇;相关期刊284种,包括洁净煤技术、动力工程学报、锅炉技术等; 相关会议87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3中国水泥节能技术交流大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等;富氧燃烧的相关文献由3005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楚光、柳朝晖、廖海燕等。

富氧燃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6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151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20088 占比:99.60%

总计:220975篇

富氧燃烧—发文趋势图

富氧燃烧

-研究学者

  • 郑楚光
  • 柳朝晖
  • 廖海燕
  • 王春波
  • 余学海
  • 李延兵
  • 王鹏
  • 阎维平
  • 李伟
  • 毛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周靓; 秦凤华; 高阳; 李明明; 毕洪伟; 贺铸; 潘妮
    • 摘要: 文章利用空气中不同成分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不同的原理,提出在燃烧系统中空气侧管路上增设磁场,采用梯度磁场制备富氧空气用于助燃。实验研究了空气侧增设磁场对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设磁场后炉膛温度有所升高,烟气中残氧量和可燃物质含量均降低,该装置能够大幅度提升可燃物质与氧气的燃烧反应,同时不会增加NO_(x)排放量。
    • 李宁; 葛家楠; 汪健生
    • 摘要: 煤的富氧燃烧是一种有潜力的CO_(2)减排技术。为了使改造后的电厂锅炉能在空气气氛和O_(2)/CO_(2)气氛下兼容、节约改造成本,对300 MW四角切圆煤粉炉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改变进入炉膛的Φ(O_(2))/Φ(CO_(2))(O_(2)和CO_(2)体积分数比),得到和空气气氛下相近的燃烧特性和传热特性。研究了四种工况下的温度、O_(2)体积分数、颗粒燃尽率随炉膛高度的变化以及热负荷特性。模拟结果表明,空气气氛和富氧气氛下炉膛横截面O_(2)体积分数随炉膛高度变化的趋势不同;Φ(O_(2))/Φ(CO_(2))=25/75时,能够达到和空气气氛下相近的出口烟气量、烟气温度以及颗粒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从热负荷角度来说,辐射换热是炉膛燃烧主要的换热方式,提高O_(2)体积分数有利于换热并提高燃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总地来说,增加O_(2)的入炉比例可以减少排烟热损失,使煤粉燃烧完全。
    • 邓学文
    • 摘要: 针对锌浸出渣综合回收锗的技术难点,本文从理论和生产实践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分析,通过回转窑富氧燃烧、富氧浸出、沉锗工艺优化等技术改造措施,丹宁锗品位从1.0%~1.5%提高至3%~4%,锗回收率由45%~50%提升至65%~70%。
    • 谢妍; 王赫阳; 赵军; 刘欣; 张超群
    • 摘要: 针对炉内烟气成分及其物性在不同燃烧方式下的变化对富氧燃烧锅炉炉内流动、温度及传热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除烟气质量流量m外,不同燃烧方式间烟气成分的差异使烟气的物性有明显的不同,如密度、比热容和气体辐射吸收系数等,将显著影响炉内的流动、温度及传热分布.首先,炉内烟温取决于mc_(p)的共同作用,由于CO_(2)、H_(2)O与N_(2)比热的差异,富氧燃烧烟气的比热明显高于空气燃烧,使富氧燃烧锅炉烟气质量流量在显著低于空气燃烧条件下才可获得与之相近的炉内烟温分布;其次,由于CO_(2)、H_(2)O与N_(2)辐射性质的差异,富氧燃烧烟气的吸收系数明显高于空气燃烧,不利于炉内高温火焰与壁面的辐射换热,因此富氧燃烧需在更高炉内烟温下才可获得与空气燃烧相近的壁面传热量.因此,在设计新型富氧燃烧系统或改造现有空气燃烧系统时,需综合考虑烟气流量与成分及物性变化的影响.
    • 邹远龙; 周月桂; 李澜波; 武文栋
    • 摘要: 利用Chemkin软件中对冲火焰模型对CO_(2)和H_(2)O气氛下甲烷MILD富氧燃烧进行详细数值模拟,对比了两种气氛下NO和CO的排放规律和生成机理.结果表明,MILD-CO_(2)燃烧模式下CO排放浓度约为MILDH_(2)O燃烧模式下的3倍.敏感性分析发现CO_(2)的分解会增加CO排放浓度,而MILD-H_(2)O燃烧模式下H_(2)O分解生成的OH基团促进了CO的氧化,降低了CO的排放浓度.同时,MILD-CO_(2)燃烧模式下NO排放浓度约为MILD-H_(2)O燃烧时的4倍,且MILD-H_(2)O燃烧模式下NO生成对氧化剂进口温度的变化不敏感.通过分离NO生成路径发现,两种气氛下N_(2)O中间体路径主导了NO的生成,NO再燃可以消耗20%以上生成的NO,其余路径相对不重要.结果表明MILD-H_(2)O燃烧比MILD-CO_(2)燃烧更有利于降低CO和NO排放.
    • 李宁; 葛家楠; 汪健生
    • 摘要: 富氧燃烧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可用于锅炉改造,从而降低污染物排放,回收CO_(2)。为研究空气气氛下和富氧环境中炉膛燃烧的不同,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亚临界300 MW机组四角切圆煤粉炉炉膛内燃烧的传热特性。通过调整O_(2)体积分数、进入炉膛的烟气比率以及一次风和二次风量,可以得到和空气气氛下燃烧相近的火焰温度。研究了7种工况下的炉膛流场、温度场、O_(2)、CO_(2)、CO体积分数分布,以及它们在炉膛横截面平均体积分数随炉膛高度变化。模拟结果表明:不论是在富氧燃烧还是空气气氛下燃烧,炉膛内的流场分布相似,但是在同样的O_(2)体积分数下下,将N2替换为CO_(2)后会使炉膛内温度下降,火焰中心下移;增加O_(2)体积分数可以改善传热特性,增加煤粉燃烧的稳定性。
    • 唐广通; 闫慧博; 汪潮洋; 刘志强; 李欣; 闫晓沛; 张仲侬; 娄春
    • 摘要: 辐射是各种燃烧过程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在不同的火焰中,辐射光谱分布十分复杂。在这项工作中,利用光谱仪测量了可见光(200~900nm),近红外(900~1700nm)和中红外(2500~5000nm)波段火焰的光谱强度,分析了空气和富氧气氛下扩散火焰的光谱特征。并基于光谱分析,定量得到了火焰中碳烟以及气体发射的辐射力,计算了火焰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空气燃烧中的火焰温度低于富氧燃烧中的火焰温度。在空气气氛下,火焰中的碳烟和气体均对中的热辐射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富氧气氛下,气体对于火焰热辐射更为重要。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由于在空气气氛下火焰中碳烟的大量形成,光谱曲线显示出了良好连续性。而富氧气氛下火焰的辐射光谱降低。在中红外波段,空气气氛下火焰的气体辐射明显弱于富氧气氛下火焰的气体辐射。
    • 王晶; 廖昌建; 王海波; 金平; 刘志禹; 孟凡飞
    • 摘要: 随着国家对氮氧化物(NO_(x))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提高NO_(x)治理水平现已成为环保领域的研究重点。概述了锅炉NO_(x)生成机理,对低氮燃烧技术特点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富氧燃烧技术的机理、特点和应用。NO_(x)的生成机理复杂,与燃料特性、氧气含量、氮气含量、温度及炉膛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锅炉燃烧过程产生的NO_(x)根据其生成机理不同可分为燃料型、热力型、快速型、NNH型及N;O型5种。不同种类的锅炉可应用不同低氮燃烧技术或其结合来实现NO_(x)减排。低氮燃烧技术具有种类多样化、适应范围广、成本较低等优点,是实现NO_(x)减排的重要技术之一,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低氮燃烧技术主要包括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燃料分级燃烧技术与烟气再循环技术。其中空气分级燃烧技术运行经验多,适合锅炉改造项目,但其减排效果有限且存在燃烧不充分及腐蚀问题;燃料分级燃烧技术中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气体再燃燃料降低NO_(x)效果较好,但更适用于新建锅炉;烟气再循环技术对于现有锅炉改造较容易,但单独使用时NO_(x)减排效果有限且对锅炉燃烧稳定性及燃烧效率有不利影响,宜与其他技术配合使用。MILD(Moderate and Intense Low Oxygen Dilution)燃烧技术、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富氧燃烧技术及MILD富氧燃烧技术作为新兴的低氮燃烧技术,可实现NO_(x)超低排放,应用前景十分广阔。MILD燃烧技术的燃烧稳定性好、燃烧效率高且NO_(x)排放低,在不预热空气或全预混条件下均可实现气体、液体及粉状固体燃料的MILD燃烧,对于低热值燃料燃烧也同样具有显著优势。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燃烧效率高、NO_(x)排放低且贫燃极限宽,可实现高炉煤气、生物质气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低热值气体燃料的燃烧。富氧燃烧技术是一种可同时实现超低污染物排放与碳捕集的清洁燃烧技术,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MILD富氧燃烧技术兼具MILD燃烧技术与富氧燃烧技术2者的优点,并可进一步降低NO_(x)排放量,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燃烧技术,可实现煤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近零排放”。
    • 戴若薇; 赵瑞东; 王志奇; 秦建光; 陈天举; 吴晋沪
    • 摘要: 利用热重分析仪和管式炉实验,研究了煤矸石与半焦的富氧混烧特性,考察了半焦混烧比例、O_(2)含量和反应温度对燃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烧半焦和提高O_(2)含量均可显著改善混合燃料的燃烧性能,当半焦混烧比例为75%时,着火和燃尽指数最高。随半焦混烧比例增大,CO和SO_(2)转化率均逐渐降低。提高反应温度,CO转化率降低,SO_(2)转化率增大,NO转化率呈现先升高然后降低或缓慢增加趋势。反应温度为900°C时,混烧半焦可降低燃烧过程的NO排放量。其余反应温度下,混烧半焦会增大NO转化率。随O_(2)含量升高,混合燃料富氧燃烧过程的CO转化率降低,NO转化率升高,SO_(2)峰值释放量和转化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O_(2)体积分数为20%时,SO_(2)转化率最低。
    • 李兆权; 段纪淼; 江睿; 马致文; 赵鹏军
    • 摘要: 柴油发动机是物资运输、工业生产、工程建筑和军用装备重要的动力源,高原环境中大气压力、环境温度、空气含氧量均不同程度降低,导致柴油机缸内燃烧急剧恶化,对其使用状况产生较大限制。总结了高原环境对柴油机动力性能、起动性能、排放特性等方面造成的影响,从增压系统优化、喷油策略优化、含氧燃料优化3个角度,综述了高原条件下柴油机性能恢复的前沿技术,并探讨了下一步的可能发展方向,包括燃烧机理研究、高原含氧燃料、富氧燃烧技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