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
南极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1年内共计3401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大气科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63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811篇;相关期刊961种,包括环球科学、今日科苑、海洋世界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南极的相关文献由376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自磐、鄂栋臣、陆龙骅等。
南极
-研究学者
- 王自磐
- 鄂栋臣
- 陆龙骅
- 卞林根
- 张林
- 李天杰
- 颜其德
- 位梦华
- 孙立广
- 张胜凯
- 杨清华
- 陈波
- 赵俊琳
- 陈杰
- 刘瑞源
- 康建成
- 朱根海
- 潘建明
- 程晓
- 卢冰
- 效存德
- 朱建钢
- 王道德
- 秦大河
- 缪秉魁
- 胡红桥
- 薛全福
- 刘小汉
- 孙启振
- 宁修仁
- 李志军
- 缪锦来
- 解思梅
- 许淙
- 龚子同
- 于培松
- 刘晓东
- 尹雪斌
- 扈传昱
- 曾胤新
- 杨友华
- 楼敏
- 段威武
- 王泽民
- 逯昌贵
- 任贾文
- 吴能友
- 张洁
- 张海生
- 曹俊忠
-
-
冯洋;
张昕;
李琦
-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 2020年
-
摘要:
阐述了多旋翼无人机在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完成倾斜摄影任务时遇到的难题和应对方法,飞行方案设计的初衷、实施的流程,以及项目执行情况和获得的结果.并对无人机在南极地区执行飞行任务进行了探讨,强调飞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无人机在南极地区的使用提供参考.
-
-
宋易洋;
李桂秀;
赵芯;
王国良
-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 2020年
-
摘要:
为探索南极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本研究以对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采集的利奇菲尔德岛的不同地理位置的3份土壤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基于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对其进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MetaPhlAn2、GraPhlAn等分析方法将测序数据精确定位至微生物中属或种的水平,鉴定共获得来自8门11纲20目27科35属38种的微生物序列.样本间微生物丰度差异较大,其中S14样本的优势菌属是颗粒菌属(Granulicella);S16样本的优势菌属是罗思河小杆菌属(Rhodanobacter);S22样本的优势菌种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研究结果对南极土壤微生物资源的利用、开发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
-
-
-
-
-
-
马超;
李斐;
张胜凯;
雷锦韬
-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将堆栈法(stacking)、主分量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和Karhunen-Loeve展开法(KLE)三种空间滤波方法应用于南极半岛区域GPS网络2010-2014年每日坐标时间序列.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均能有效提取南极半岛区域共性误差,且提取的一维共性误差结果十分相近,但PCA和KLE方法提取的一维共性误差振幅略微大于stacking方法.
-
-
韦洋洋;
刘晓东;
黄永松
- 《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本研究主要对南极环境介质样品(包括湖藻类、地衣、苔藓、土壤等)和湖泊沉积物有机地球化学组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极半岛的拜尔斯半岛(Byers Peninsula)地衣样品的正构烷烃以中长链为主,有较弱的偶奇优势,而脂肪酸无奇偶优势,以C16、C18一元饱和脂肪酸为主.东南极湖泊藻类和陆地蓝绿藻样品中正烷烃具有以短链为主的单峰结构,主峰分别为C15和C18,藻类样品脂肪酸以短链C14、C16和C18为主,有明显的偶奇优势,蓝绿藻样品脂肪酸有明显的偶奇优势,以C16和C24为主。东南极黑苔藓样品中正烷烃以短链C19为主峰,脂肪酸组分以短链C16和C18为主。
-
-
朱国平
- 《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利用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磷虾生物学数据,在将研究区域划分成60’×30’精细尺度单元的基础上,分析了南奥克尼群岛南极磷虾种群捕捞群体年龄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9/10年度,南极磷虾体长范围为33.2~69.0 mm,平均体长为51.8 mm,优势体长组为52~60 mm (52.3%),另在44-48 mm有一个次峰区;2010/11年度,体长范围为22.9-59.3mm,平均体长为44.5 mm,优势体长组为42-50 mm (56.8%);2011/12年度,体长范围为18.5~59.4 mm,平均体长为41.7 mm,优势体长组为36-46 mm(67.3%).三个年度间南极磷虾体长频次分布呈显著性差异(p<0.001).且不具相似性(PSI =41.25~73.42).2009/10~2011/12年度各甸别磷虾体长组可分成3个组,其中2011年2月上甸和2012年3月中旬可划分为一组,2010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以及2011年2月中旬可归为一组,这几个体长组均呈双峰分布,其它的体长组划归为一组.1+和2+龄虾大多出现在离奥克尼群岛最近的水域,而离奥克尼群岛较远的单元中则多为4+龄以上的磷虾个体。
-
-
王甜甜;
关泽群;
孙波
- 《第十八届中国遥感大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CHINARE 24(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首次采用单频多极化测量技术获取东南极冰盖断面连续多极化冰雷达数据及其处理的情况,包括对冰雷达(radio-echo sounding,RES)探测南极冰盖纵向分辨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着重对比分析了CHINARE 24冰雷达数据不同脉冲宽度及不同深度位置冰雷达剖面图;研究了冰雷达多极化测量技术在探测冰盖内部介质冰晶组构(crystal orientation fabric,COF)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CHINARE 24某段测线冰雷达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四组(VV/VH/HV/HH)极化类型冰雷达剖面图.
-
-
张栋;
孙波;
柯长青;
崔祥斌;
李鑫;
郭井学
- 《2012高校GIS论坛》
| 2012年
-
摘要:
本文首先使用交叉点法对Amundsen海湾的ICESat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取了2003-2009年间交叉点的高程变化。并以两年为一个时间段插值获取了表面的高程变化。同时,从7年间250m分辨率的MODIS影像上提取了冰架前端的位置,分析其与冰盖高程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整个区域物质流失明显。Pine Island,Smith和Thwaites冰川的高程减少最大。研究表明,漂浮冰架对冰川物质流失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密集平坦的冰架。但是破碎的冰架对物质流失的缓冲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