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科学考察

科学考察

科学考察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0篇,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调查、考察、海洋学、自然地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6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977篇;相关期刊713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今日科苑、海洋世界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6届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工作研讨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等;科学考察的相关文献由132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志平、张浩然、俞启军等。

科学考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6 占比:32.42%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2977 占比:67.20%

总计:4430篇

科学考察—发文趋势图

科学考察

-研究学者

  • 张志平
  • 张浩然
  • 俞启军
  • 李杨
  • 杨逸畴
  • 王立松
  • 颜其德
  • 孙杨
  • 谢博文
  • 高登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开展旅游、潜水、捕捞等活动不得危及水下文物安全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自4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在中国管辖水域内开展科学考察、资源勘探开发、旅游、潜水、捕捞、养殖、采砂、排污、倾废等活动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不得危及水下文物的安全。在中国管辖水域内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
    • 黄良民
    • 摘要: 提起海洋生物学家陈清潮先生,学界无人不知晓,尊称他为中国海浮游动物活字典。先生离开我们已满七载,今年是他诞辰90周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回忆南沙群岛科学考察的点点滴滴,缅怀老先生为海洋科学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 摘要: 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在珠峰架设5月4日,“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顶工作小组13名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这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极高海拔科考与登山的深度融合,开启了地球之巅科考的新里程,服务了科技强国建设。西藏13名僧人晋升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学位格西拉让巴4月2日,一年一度的藏传佛教学经僧人考核晋升格西拉让巴学位立宗答辩暨颁证仪式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主殿前举行。最终通过考评委员会的严格考评,色拉寺洛桑达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强巴林寺向巴西巴获得第二名,哲蚌寺阿旺贡庆获得第三名。
    • 贾璇
    • 摘要: 山高人为峰,人生也是一场攀登。5月4日,13名中国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当日12时46分许,一套重达50公斤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在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8830米处架设成功,实时数据传回正常。
    • 摘要: 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在我国第12次北极科考中,成功完成北极高纬度海冰覆盖区科学考察任务。该设备是中科院"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研发的深海装备。"探索4500"在科考中的成功应用,充分验证了其在北极冰区良好的低温环境适应能力、高纬度高精度导航性能、密集冰区故障应急处理能力和洋中脊近海底精细探测能力,开创了我国自主水下机器人在北极科考应用的先例。
    • 摘要: 近日,以中南民族大学生科学院为牵头单位开展的边疆地区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项目取得新进展,青藏地区科学考察成果、中南民族大学刘虹和罗琳两位老师主编的生物多样性系列丛书——《滇藏线动植物与生态环境图集》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 薛国峰
    • 摘要: 一个遥远塞外水旱码头、一个茫茫戈壁交通要冲、一个风吹草低后的皮毛集散地……历史长河中,农业、牧业、商业都曾充斥这里的过往,但从未有过工业的影子。直到一次科学考察,一座钢厂和一个城市的故事开始演绎。这里,换了人间。激情燃烧1927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中国地质工作者丁道衡在包头白云鄂博主峰首次发现了裸露的铁矿石。经进一步地质勘探,确定这里有着储量巨大的铁矿资源。在当时,这就意味着包头有了炼铁炼钢的可能,一座大型工业化城市或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 刘汪浩
    • 摘要: 尊敬的原中国空间站王亚平阿姨:我是一名第一批前往火星科学考察,为将来人类移民火星做准备的工作人员。今天是周六,我很想给您写封信。记得在30年前,2021年的12月,您在中国空间站给全国的学生们开启了天宫课堂直播。在您的讲解下,我第一次知道了在空间站里是怎么生活的,还了解到浮力、重力的实验。从那时候起,我就特别向往宇宙,希望有一天能登上月球,登上火星,在神奇的宇宙里遨游。
    • 摘要: 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八千米以上海拔高度5月4日消息,13名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4日12时46分许,一套重达50公斤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在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8830米处架设成功,实时数据传回正常。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刷新了中国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架设高度纪录,获取的实测数据填补了珠峰极高海拔气象记录空白,同时也意味中国珠峰梯度气象观测体系初步建成。去年以来,珠峰科考专家和科考登顶队员克服重重困难,在海拔5200米至8300米的珠峰北坡,陆续建成运行7套自动气象观测站。这些气象站呈阶梯分布,可精准实测珠峰北坡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和太阳辐射等数据。科考队员还首次在“地球之巅”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峰顶冰雪厚度。
    • 余建; 王宗琰; 李鹏鹏; 邢豪; 许浩; 苏显; 黄罡
    •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的常见伤病,为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第31、35、36次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1026名队员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在科学考察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伤病,按病种及就诊科室计算疾病构成比。结果3次南极科学考察伤病总构成比排名前十的伤病依次为急性软组织损伤(18.53%)、皮肤真菌病(11.94%)、咽炎(9.53%)、失眠(9.11%)、牙周炎(8.17%)、严重晕动症(6.18%)、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34%)、胃肠炎(4.92%)、高血压病(4.82%)及冻伤(4.19%)。3次南极科学考察人员发生伤病就诊科室总构成比排名前五的依次为创伤与骨科(21.78%)、耳鼻喉科(17.17%)、皮肤科(13.30%)、神经内科(11.41%)及口腔科(9.95%)。发生常见伤病的原因包括空间狭小、气候寒冷、资源有限、习惯不良、昼夜紊乱、船体晃动,以及紫外线强烈等。结论建议进一步规范科学考察的操作流程、增加物资供应、改良卫生习惯及增强防护措施等,以减少南极科学考察人员的伤病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