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湖泊沉积物

湖泊沉积物

湖泊沉积物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47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2篇、会议论文64篇、专利文献935390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沉积学报、地球化学、第四纪研究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湖泊沉积物的相关文献由1328位作者贡献,包括金相灿、陈敬安、王圣瑞等。

湖泊沉积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2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6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35390 占比:99.96%

总计:935796篇

湖泊沉积物—发文趋势图

湖泊沉积物

-研究学者

  • 金相灿
  • 陈敬安
  • 王圣瑞
  • 万国江
  • 刘晓东
  • 孙立广
  • 王君波
  • 刘嘉麒
  • 吴丰昌
  • 张虎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晶; 徐海
    • 摘要: 广泛分布的湖泊为连续沉积和保存历史时期多样化生物核酸分子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档案。随着近年来古DNA提取和测序技术的进步以及组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湖泊沉积物古DNA重建古生态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性响应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回顾了古DNA研究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以及湖泊沉积物古DNA保存的影响因素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重点评述了湖泊沉积物古DNA在揭示气候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及流域生态系统演化、物种定殖与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生态功能基因演化及其在细胞器基因组和古生态时间序列分析研究中的诸多应用和进展。同时还介绍了当前研究面临的局限和挑战以及组学技术在古DNA研究中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当前研究尚存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努力方向。
    • 张雅然; 付正辉; 王书航; 姜霞; 许野; 李薇
    • 摘要: 为了解湖泊沉积物研究领域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采用信息可视化、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近35年(1985—2019年)湖泊沉积物研究领域的论文作为数据来源绘制社会网络图谱,剖析湖泊沉积物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结果表明:WoS数据库近35年来湖泊沉积物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发文量位居前3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和德国;近5年中国发文量较高,但发文总被引频次相对较低;Bindler R、Birks H J B和Bakke J为该领域以第一作者发文量排名前3的作者,Journal of Paleolimnology、Hydrobiologia和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为发文量排名前3的期刊。CNKI数据库的发文量滞后于WoS数据库,国内研究者有偏向于投稿国外期刊的趋势;CNKI数据库中湖泊沉积物研究领域发文量最高的期刊为《湖泊科学》,张恩楼、金章东和薛斌为发文量排名前3的作者。国内外湖泊沉积物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大致相同,主要包括沉积物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污染与风险评估、湖泊沉积物与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未来该领域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和多元统计方法包括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向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 兰敏文; 宋友桂; 程良清
    • 摘要: 湖泊沉积物中的碳酸盐矿物蕴含了区域地质背景、沉积过程、气候环境、湖泊生物活动以及湖水物理化学性质等信息,已成为古气候、古环境重建的重要研究载体之一,为认识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控制湖泊碳酸盐形成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阐明了它们所指示的古气候环境意义,回顾了湖泊碳酸盐在古气候环境重建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其存在问题,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趋势,为推动湖泊碳酸盐古气候环境重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湖泊碳酸盐的形成受温度、降水、生物活动、湖泊水文条件、湖水物理化学性质等的影响,因此,碳酸盐矿物含量变化可以指示湖水温度、有效湿度、入湖水量、生物活动、湖区主导风的强度等;碳酸盐δ^(18)O和δ^(13)C值是古湖泊研究中常用的代用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湖水温度、有效湿度、湖泊生产力大小、湖水物理化学性质、与大气环流有关的水汽来源和传输路径的转变以及古洪水事件等重要的古气候环境信息。湖泊碳酸盐的古气候意义愈加丰富,也将继续在未来的古气候研究中发挥巨大作用。
    • 李忠武; 王磊; 冉凤维; 聂小东; 王诗兰; 肖林辉; 金昌盛; 陈佳
    • 摘要: 【目的】揭示西洞庭湖沉积物重金属的时空分布规律,阐明湖泊沉积物的重金属来源,探究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APCS-MLR)模型在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来源解析中的适应性。【方法】采集沅江河口、湖泊近岸、湖泊远岸和湖泊中心的4个沉积柱共160个样本,对样本进行210Pb同位素定年和重金属含量分析,运用传统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APCS-MLR模型定量解析重金属的来源与绝对贡献率。【结果】从沅江河口到湖泊中心,As和Cd的平均含量逐步递减,Cr、Cu、Ni、Pb和Zn的平均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垂直方向上,重金属含量自沉积物表层向中层呈升高趋势,并随水深的增加出现相对一致的波动。从时序上看,沉积物重金属自然源的绝对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人为源的绝对贡献率总体上升且超过自然源的绝对贡献率。其中,Cd的来源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其人为源在沅江河口和湖泊中心的绝对贡献率分别为28.77%和69.35%。【结论】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对西洞庭湖沉积物重金属来源的绝对贡献率逐年上升,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影响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最重要的因素。APCS-MLR模型能够简便、有效地应用于沉积物重金属来源的研究。
    • 董楠; 朱立平; 陈浩; 鞠建廷; 彭萍; 王君波; 许腾
    • 摘要: 了解印度季风和西风对该区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变化历史对认识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中部赤布张错湖泊5.48m沉积岩芯中的介形虫为研究对象,利用介形虫属种和丰度变化以及介壳δ18O、δ13C、Mg/Ca和Sr/Ca等环境代用指标,重建晚冰期末期以来的湖泊环境与气候变化历史.研究表明,赤布张错近13 cal.ka B.P.的环境与气候变化历史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为13.0~9.2 cal.ka B.P.,白玻璃介出现较多,介壳δ18O、δ13C为高值,具有气候相对温暖、湖泊由降水补给为主转为融水为主的变化特征,其中,12.3~11.1 cal.ka B.P.低水位指示的寒冷干旱反映了本区对Younger Dryas事件的响应;阶段Ⅱ为9.2 ~ 4.4 cal.ka B.P.,湖泊由以降水补给为主的相对温暖的浅水状态,转向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温凉状态,水深逐渐加大,该阶段的4个亚阶段分别为9.2~7.7 cal.ka B.P.、7.7 ~6.8 cal.ka B.P.、6.8~5.4 cal.ka B.P.和5.4 ~ 4.4 cal.ka B.P.,分别具有浅水下的温暖湿润、温凉湿润、温凉干旱和深水下温凉湿润特征;阶段Ⅲ为4.4 cal.ka B.P.~现在,介壳Mg/Ca指示湖区环境出现相对剧烈的波动,总体上为高湖面状态,呈现温暖-寒冷-温暖的变化特征.与青藏高原的其他湖泊环境变化记录相比,赤布张错环境记录反映了西风季风过渡区在晚冰期末期到全新世早期受到季风加强的影响,气候转暖;全新世早期到中期受西风影响更为明显;全新世晚期湖泊水量增加与季风加强下的降水和冰川融水增加均有密切关系.
    • 邓延慧; 王正文
    • 摘要: 指出了湖泊沉积物氮磷赋存转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尤其在湖泊外源营养盐输入得到有效控制后,其内源过程将严重制约湖泊生态的修复.因此,沉积物氮磷营养盐的研究对深入了解湖泊营养盐循环及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对近30年(1991~2020)湖泊沉积物氮磷赋存转化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表明:沉积物氮磷营养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赋存形态、含量及分布特征、界面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水质和生态效应等方面,提出了未来还需要拓展同位素示踪等研究方法,加强多要素协同下影响机制的研究.
    • 曲鸽; 孙德尧
    • 摘要: 为加强对查干湖沉积物中有机质演化历史的认知,采集并对比分析了查干湖3个柱状岩芯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结合经济数据,定性解释其含量的污染历史并推断了污染原因.结果表明:查干湖沉积柱中有机质的平均值为9.656 g/kg,沉积柱表层中有机质含量增加明显,不同沉积柱中有机质含量有一定差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较好地反映了查干湖渔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 马睿; 陈建徽; 刘建宝; 袁艳丽; 周爱锋; 丁国强
    • 摘要: 随着气候与生态问题的不断涌现,气候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传统方法逐渐难以满足深入研究的需要.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针对湖泊沉积物的DNA分析逐渐被引入相关研究中,有效弥补了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为研究者提供了理解过去气候和环境变化、生态系统响应的新视角.湖泊沉积物中的DNA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群落演变信息,不仅是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历史的有力工具,更有助于研究生态系统的长期演化过程及内部机制,探讨气候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保存在湖泊沉积物中DNA的特点,着重介绍湖泊沉积物DNA分析在气候环境变化及生态系统响应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目前存在的挑战、可能的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潜力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崔树昆; 蒋诗威; 刘孝艳; 涂路遥; 周鑫
    • 摘要: 中国东部季风区过去千年降水变化特征已有大量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但多数研究集中在中国北方和中部地区,南方地区重建记录相对较少.本文对浙江雁荡山雁湖沉积物的总有机碳、色度和粒度等多指标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小冰期以来研究区域的降水变化,结果显示:1)1400-1600 AD,湖区集水发育,研究区气候偏湿润;2)1600-1650 AD,降水量减少,气候偏干旱;3)1650-1750 AD,气候偏湿润;4)1750-2000 AD,研究区气候处于干旱状态,其中1500-1650 AD期间的干湿变化与历史文献记录的雁湖水位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年代误差范围内,雁湖沉积物与浙江天目山泥炭、福建仙山泥炭以及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等记录的干湿变化同步,指示了小冰期期间中国东南地区气候波动的一致性.另外,中国东部南、北地区古气候记录反映的降水变化趋势相反,表明在百年时间尺度上,中国东部南北地区降水存在着"南涝北旱"和"北涝南旱"的空间特征.通过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对比,显示PDO对中国东部地区小冰期期间出现的南-北"偶极型"空间降水特征可能具有重要影响.
    • 高少鹏; 王君波; 徐柏青; 张小龙
    • 摘要: 湖泊沉积记录研究对了解流域侵蚀、揭示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建立外生地球化学循环模式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放射性同位素210 Pb和137 Cs组合定年法是百年尺度湖泊沉积记录研究的首选方法,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力推动了湖泊沉积记录的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开展.然而,如何理解和选择适用的计算模式来尽可能地提高定年准确度目前仍存在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鉴于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本实验室近年来从青藏高原获取的若干支代表性湖芯的定年结果,从样品前处理、仪器及测试、数据分析及计算等全过程对210 Pb、137 Cs定年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10 Pb定年样品封装原则,探讨了高纯锗γ谱仪在放射性活度测量中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准确有效的比活度校正方法;明确指出了恒定初始浓度模式(constant initial concen-tration,CIC)可用于计算沉积物每层的年龄,而不是部分研究中认为的平均沉积速率,这对于深刻理解该定年模式并提供准确的定年结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通过对比两种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特征发现,相对于210 Pb而言,137 Cs更容易发生垂向迁移进而影响其时标准确性,这需引起研究者的充分重视,因此,当二者定年结果出现明显差异时,建议以210 Pb定年结果为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