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垂向分布

垂向分布

垂向分布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海洋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99106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泊科学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2016学术年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5年学术会议等;垂向分布的相关文献由71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群河、周冲、曾剑等。

垂向分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9106 占比:99.83%

总计:99277篇

垂向分布—发文趋势图

垂向分布

-研究学者

  • 吴群河
  • 周冲
  • 曾剑
  • 陈刚
  • 任少华
  • 刘剑彤
  • 董玉祥
  • 邹志利
  • 严以新
  • 任华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锐; 黄岁樑; 孙逸璇
    • 摘要: 为探究水库热分层对溶解氧垂向分布的影响,2019年8月在潘家口水库设置监测平台,分别采用YSI-EXO2监测仪和NISKIN采样器进行监测和水样采集,测定库区水温、溶解氧、pH、浮游植物等水质指标的垂向分布,分析水体热分层期溶解氧垂向分布的影响因素及溶解氧极小值(MOM)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潘家口水库8月存在显著热分层现象,水温呈混合层-温跃层-滞温层结构。混合层溶解氧浓度大于6.5 mg/L;温跃层受热分层等影响显著,层内出现MOM,梯度明显增大,浓度显著减小;滞温层溶解氧逐渐恢复。相关性分析表明:溶解氧与水温和浮力频率显著相关,热分层是MOM形成的主要物理因素;溶解氧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pH呈正相关,温跃层浮游植物的呼吸作用、营养物质的积累和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等生物和化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MOM的发展。
    • 薛宇泽; 张玉贵; 韩元红; 张廷会; 薛超; 肖踞辉; 彭振洲; 郭斌
    • 摘要: 为了进一步认识关中盆地韩城大断裂东南地区浅部地温场垂向分布特征,利用单线多点通讯式测温光缆对研究区50 m以浅的松散地层温度开展了为期1 a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松散层温度在垂向上分带明显、规律性好,可分为变温带、恒温带及增温带。变温带底面埋深为15 m,其温度受气候影响明显,且变温带的温度变化相对于大气的变化存在着滞后现象。恒温带深度范围为15~35 m,平均温度15.3°C,比同地区年平均大气温度高1.8°C。埋深超过35 m为增温带,推算该地区35~100 m范围内地温梯度为3.25°C/hm,高于区域平均地温梯度,推测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韩城大断裂作为导热通道将深部热量带到浅部地层;二是浅部地层地下水径流强度相对较弱,热量得以保存;三是第四系与新近系松散层黄土厚度较大,隔热保温性能较好。
    • 杨通; 孙志林; 孙立霞; 李宗宇; 祝丽丽
    • 摘要: 磷是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对泥沙有很强的亲和性。为探究水库中磷的空间分布规律,针对泥沙沉降过程中对磷的吸附影响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耦合作用下泥沙沉降对水库中磷分布的影响。此外,基于量纲分析及多元回归法建立了液相磷浓度垂向分布公式。结果表明:泥沙沉降过程中对磷的吸附导致液相磷的垂向分布呈上浓下稀的趋势。泥沙粒径越小、含沙量越高、水深越大,则液相磷元素的浓度梯度越大,垂向分布越不均匀。液相磷垂向分布公式表明,液相磷浓度梯度与含沙量的1/4次幂、泥沙粒径的-2/3次幂和水深的1/3次幂成正比,液相磷浓度最小值与含沙量的-1/20次幂、泥沙粒径的1/10次幂和水深的-1/10次幂成正比。公式计算值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表明该公式对研究水库磷元素的空间分布有重要参考意义。
    • 周国华
    • 摘要: 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全域土壤进行采样,并测试其全盐含量、Na+和K+、pH、有效磷、速效钾,绘制各土层深度的理化性质插值图,解析土壤理化性质垂向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各指标在不同深度土层有规律性变化,主要表现在水溶性盐、Na+和K+、Cl-呈表聚现象;有效磷和速效钾处于较高水平,也呈表聚特征.
    • 颜智华; 高为; 鞠玮; 王胜宇; 钟宇; 黄沛铭; 胡浩浩
    • 摘要: 为了综合分析盘江矿区月亮田矿煤层气勘探开发地质条件与潜力,研究采用多种测试手段,系统分析了该矿煤储层在孔隙度及孔隙结构、渗透性和储层压力在垂向分布的特征与差异.结果表明,盘江矿区月亮田矿二叠系龙潭组煤储层孔隙度较低,小孔体积占明显优势并且比例接近,微孔和小孔比表面积占优势但变化较大,主要发育狭缝状孔和细径广体的墨水瓶状孔.该区煤层渗透率在垂向上的变化较大,且并非为应力主控,受多种地质条件的综合影响.龙潭组煤储层压力属于异常低-异常高压范围,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推测区内龙潭组煤系地层在垂向上至少存在2个独立含煤层气系统.针对龙潭组煤储层物性垂向分布特征的研究,期望可以为月亮田矿煤层气开发提供新的地质参考.
    • 李旺; 祖波; 黎铮; 李嘉雯
    • 摘要: 泥沙是自然水体中污染物的主要载体,在吸附作用下,泥沙成为污染物的"汇".泥沙的沉降、悬扬对于污染物的迁移和输运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三峡库区表层泥沙为研究对象,在自研的沉降柱中进行了不同紊动条件下的泥沙的垂向分布研究,对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模型对吸附过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水体中的悬浮泥沙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紊动强度、泥沙投加量以及不同深度下泥沙的分布有所差异;泥沙对氨氮的吸附受泥沙垂向分布的影响,紊动强度及含沙量的改变会使得泥沙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及总吸附量发生改变;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模型都能够对紊动状态下泥沙吸附氨氮过程进行拟合,但不同模型对吸附变化的判断及趋势的预估有所不同.
    • 陈鹏; 蒋正; 夏忠君; 黄颉
    • 摘要: 利用成都高新东区(空港新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项目实施的188个深度160~220 m钻孔开展分层取样、井液电阻率测试、岩芯分层TDS测试等综合方法查明成都东部新区空港新城咸淡水界面的平面分布特征、垂向分布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区咸淡水界面平面分布呈东西分带特点.(2)从垂向分布特征看,埋深0~15 m范围内,全区基本无微咸水分布;埋深15~20 m范围内,微咸水点零星出现,至埋深20 m后会大量增加;15~70 m埋深内,微咸水普遍分布在地层膏盐分布区,而在非膏盐分布区基本不存在微咸水;在埋深70 m以下,丘陵区全区均有微咸水分布的现象.(3)研究区咸水化学成分一般主要以硫酸盐(钠、钙)为主.但在埋深70 m以下非膏盐分布区咸水水化学特征主要以氯酸盐为主,其次为硫酸盐.随着埋深增加,咸水矿化度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埋深50 m和80 m以下分别出现咸水和卤水现象,但矿化度随深度递增的线性规律并不明显.研究结果为成都东部新区空港新城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广大红层丘陵区查明咸淡水分布规律提供了借鉴.
    • 成芃荣; 陈旭清; 朱晔宸; 潘阳; 徐卿源; 刘芳; 丛海兵
    • 摘要: 为了研究微能耗双罐并联加压控藻船的控藻效果和机理,采用现场围隔试验,研究了加压蓝藻在不同风浪作用下的垂向分布情况、不同水深的光合生产力.结果表明,围隔试验控藻率达到98.7%;加压蓝藻在静水和风浪条件下垂向分布均为表层少下层多,静水中大部分沉淀于水底,悬浮蓝藻只占24.6%,在0.8 m水深、25 cm风浪作用下表层蓝藻仅增加了1.2百分点,自然蓝藻呈上多下少的垂向分布.加压蓝藻和自然蓝藻光合生产力相当,沿太湖水深逐步减少.由于加压蓝藻与自然蓝藻垂向分布的差异,加压蓝藻在水体垂向平均生产量小于自然蓝藻.
    • 常承书; 邹志利; 王彦; 闫圣
    • 摘要: 通过物理模型实验给出了沙坝海岸丁坝附近交叉波浪场形成的裂流沿裂流槽水深平均速度剖面中心线的垂向分布,研究了各个测量断面上横向速度、纵向速度以及速度矢量沿水深的分布特征.研究分析了沿岸方向驻波节腹点和裂流槽相对位置的影响以及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结果的差异,得到了裂流速度时均值和时变值的结果.结果表明,纵向速度在不同的时间段上的平均值基本是相同的,但横向速度不是这样,其在不同时间段上的平均值在大小和正负号上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别,这导致整个速度矢量在不同时间段上也表现出不同的三维分布特征.但这些不同的分布也存在着共同点,即沿水深速度矢量大部分存在着向丁坝方向偏转,这反映了丁坝存在的影响.特别是,纵向速度沿水深分布都可以采用统一的幂函数表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