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泥沙

泥沙

泥沙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7134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40篇、会议论文101篇、专利文献3793篇;相关期刊925种,包括水文、农业工程学报、长江科学院院报等; 相关会议72种,包括2012年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讨论会、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第六届全国环境水力学学术会议等;泥沙的相关文献由1372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浩、李孟国、李文丹等。

泥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40 占比:45.42%

会议论文>

论文:101 占比:1.42%

专利文献>

论文:3793 占比:53.17%

总计:7134篇

泥沙—发文趋势图

泥沙

-研究学者

  • 王浩
  • 李孟国
  • 李文丹
  • 唐洪武
  • 龚家国
  • 王英
  • 赵勇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兴年
  • 张亚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赵炜; 邹晓阳; 闵占奎; 王文欢; 王颢钧
    • 摘要: 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在发电排沙时容易因轴向水推力过大发生推力轴瓦烧损事故。基于CFD仿真分析某过流泥沙含量较大的水轮机的轴向水推力。建立水轮机主流道、上冠流道和下环流道的仿真模型,在ANSYS FLUNET中采用雷诺时均N-S方法(RANS)求解各流道含沙水的稳态湍流流场,其中含沙水流通过MIXTURE多相流模型模拟,湍流模型采用RNG k-ε两方程模型。分析了由各流道轴向水推力合成的水轮机全流道水推力随工况参数和含沙水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水轮机转速、水头和泥沙颗粒直径对轴向水推力影响较小,流量、泥沙密度和泥沙含量的影响较大,轴向水推力随流量、泥沙密度或泥沙含量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大,为采取有效措施减小水轮机轴向水推力起到了指导作用。
    • 阿迪力江·买买提
    • 摘要: 查安塞沟位于新疆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北部的阿拉套山南坡,查安塞沟无其他水利工程调蓄径流过程,水资源利用系数较低,在出山口处现有拦河引水渠首一处。为解决流域农牧民生产生活饮水,在现有引水渠首以上1km处拟建新的水利工程。本文以拟建渠首场址区为研究对象,选用温泉水文站和阿合奇水文站为参证站,收集历史泥沙资料,对拟建渠首以上的研究区泥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经分析比较,推荐以温泉水文站为参证站的估算成果,即查安塞沟拟建渠首多年平均年输沙总量为0.241×10^(4) t。分析结论为在查安塞沟渠首以上区域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 王薪杰; 王一宁; 赵俭; 刘晟东; 夏星辉; 李阳
    • 摘要: 对河流中微塑料的分布、微塑料在河流中发生的聚沉、重悬、水平运输和潜流交换等迁移过程进行了归纳总结.由于河流中广泛存在的泥沙会影响微塑料的迁移.本研究剖析了含沙河流中微塑料迁移,包括微塑料与泥沙的聚集和共沉降,沉积物对微塑料的再悬浮和渗透过程影响,探究了微塑料与泥沙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未来含沙河流中微塑料的运移研究应重视开发可靠模型预测微塑料迁移和通量,实验室模拟应考虑生物和水体扰动对老化微塑料传输的影响.
    • 曹强
    • 摘要: 针对巴家嘴水库淤积问题,通过对水库淤积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在水库减淤措施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将3种清淤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在分析泥沙淤积物起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流排沙和高渠泄水冲刷相结合的水库清淤措施,可缓解水库淤积问题,恢复水库有效库容,延长其使用寿命。
    • 杨涵; 刘小兵; 田文文; 庞嘉扬; 徐连琛
    • 摘要: 为研究夏特电站水轮机导叶的磨损情况,采用固液两相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水轮机全过流通道的沙水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对该电站水轮机活动导叶进行泥沙磨损试验,得到了活动导叶的磨损规律,并通过试验和数值结果得到导叶磨损率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磨损严重处为活动导叶头部、尾部及背面。
    • 程亮; 管运彬
    • 摘要: 为适应当前水文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探索水文监测改革,本文基于居龙滩水文站历年泥沙颗粒资料,分析了该站测验断面含沙量变化规律,并选取2008—2013年悬移质颗粒级配资料作为样本进行历年单断颗相关关系分析,分析结果符合《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GB/T 50159—2015)精度要求,得出单颗代表断颗进行间测的测验方式可行,对该站优化测验方式,提升监测效率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撑。
    • 张伍民
    • 摘要: 采用潮河控制站大阁水文站和古北口水文站长系列泥沙资料,通过对潮河上、下游水文站侵蚀模数和承德出口控制站年输沙量与年净流量进行对照,结合水土保持,分析了承德市潮河泥沙特性在流域内以及年内、年际的变化过程,发现其中上游侵蚀大于下游侵蚀和输沙量呈逐年减少趋势。
    • 谢湘平; 王小军; 李忠丽; 赵神洲
    • 摘要: 泥石流搬运大量漂木造成严重危害。通过模型试验,模拟了水力型泥石流搬运漂木并经缝隙坝调控的整个输移过程,分析了漂木长度、漂木量对泥石流输移过程及缝隙坝调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漂木长度对泥沙启动、缝隙坝过流模式和堵塞特征有重要影响。随着漂木长度增大,泥沙启动率逐渐减小,稳定的漂木对泥沙具有锚固作用。当漂木长度L_(w)与缝隙坝开口宽度b的比值L_(w)/b0.05时对上述过程有一定影响。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漂木的影响及缝隙坝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 张金良; 仝亮; 王卿; 段沛; 尚毅梓
    • 摘要: 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我国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的演变,着重介绍了黄河下游治理的最新科研成果——流域"分区治理"新方略。新方略将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的流域空间依次划分为生态移民安置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和生态湿地等功能区,利用泥沙放淤、挖河疏浚等技术手段实施滩区再造,建设嫩滩、二滩和高滩,以达成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换的水沙调控目标。采用新方略及相应的前沿技术治理黄河下游,有望实现治河与惠民双赢,促进沿黄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及其水生态文明建设。
    • 杨海洋; 袁远; 王江彦; 申冲; 杨国馨; 吴明作
    • 摘要: 【目的】研究降雨强度和秸秆还田对氮输出的影响,为淮河流域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等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南淮河流域典型土壤(褐土)为对象,人工模拟0.5、1.0、1.5、2.0、2.5、3.0mm/min降雨强度下径流、泥沙、氮输出负荷。【结果】降雨强度越大,相同时间段内的累积径流量、泥沙量、全氮输出量以及三者的产生速率均较大;径流中氮质量浓度在降雨初期的20 min内变化较大,具有初期冲刷效应,随后波动但最终趋于相对稳定或略有降低,平均质量浓度在未掺混秸秆时以2.0 mm/min时最大,其次为3.0 mm/min,掺混秸秆时以1.5 mm/min时最大;未掺混秸秆时氮通过泥沙输出的量占总输出量的92.8%以上,掺混秸秆时其比例降低至59.7%。秸秆还田后,低降雨强度下可减少径流与泥沙流失量,高降雨强度下增加泥沙流失量;径流中全氮质量浓度比未掺混秸秆的高,增加了氮的累积输出量。【结论】降雨强度与秸秆还田均对径流、泥沙、全氮输出等产生影响,可能存在引起全氮输出量明显变化的降雨强度,未掺混秸秆时约为1.0 mm/min,掺混秸秆时为1.5 mm/min;减少农田非点源氮输出负荷的重要途径包括控制产流初期氮流失与泥沙流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