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含量
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72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轻工业、手工业、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0篇、会议论文211篇、专利文献388417篇;相关期刊514种,包括中国消费者、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绿色科技等;
相关会议161种,包括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湖南省农学会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治理科学论坛等;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文献由4688位作者贡献,包括戴亚、李东亮、李力等。
重金属含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88417篇
占比:99.74%
总计:389448篇
重金属含量
-研究学者
- 戴亚
- 李东亮
- 李力
- 王强
- 邓发达
- 陈为先
- 许伟
- 陆安祥
- 何勇
- 刘飞
- 孔汶汶
- 申婷婷
- 叶蓝韩
- 彭继宇
- 杨涛
- 吴伟
- 吴晓娟
- 周玲
- 张涛
- 张聪
- 徐友志
- 林亲录
- 王磊
- 白婕
- 郭志萍
- 何晨柳
- 冯广林
- 唐士军
- 孟宪荣
- 张初
- 施维林
- 曹文琪
- 李伟
- 汪杰
- 王纪华
- 蔡慧
- 薛芳
- 贺志刚
- 陈洁
- 陈辉
- 任顺
- 俞明华
- 刘小龙
- 向明
- 周吉
- 宋长青
- 尹海宏
- 张承明
- 李明顺
- 王宁
-
-
陈嘉洛;
魏峣;
汪涛
-
-
摘要:
为了解四川盆地沱江流域重金属分布情况和污染水平下的健康风险,2018年对沱江流域24个站点地表水中7种重金属Hg、Pb、Cu、Zn、As、Cd、Cr(Ⅵ)含量进行监测,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利用重金属污染指数法(HPI)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沱江流域水体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沱江流域水体重金属浓度整体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标准,无明显污染情况,在一些人口密集地区部分河段的重金属浓度略有增加,但都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标准;在沱江干流段除Cu和Zn浓度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外,其他重金属浓度季节变化不明显。从空间分布上看,Cu的浓度峰值出现在球溪河,Zn的浓度在毗河和球溪河较高,Cd的浓度峰值出现九曲河和阳化河,As和Pb的浓度在沱江中下游段都较高,Hg和Cr(Ⅵ)浓度的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HPI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沱江流域地表水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较低。
-
-
王圣伟;
李萍;
娄天泷;
绽玉林;
李鸿鸿
-
-
摘要:
应用神经网络算法对环境状况进行研究是当前计算科学的热点。对于生态环境的预测方法而言,目前传统依靠单变量控制的方法不能满足受多因素影响的环境系统预测要求。根据多变量预测模式改进长短期记忆(LSTM)循环神经网络LSTM模型,通过增加窥视孔的方式,提出相空间(PS)-LSTM预测模型。选取流域生态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物作为预测对象,结合温度、日径流等因素共同构建多元混沌相空间,较为真实地还原出流域环境重金属含量实际状态。最后,应用PS-LSTM模型对其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提高类似流域复杂生态系统的预测精度。
-
-
高飞;
王涓禹;
陈小慧;
谭晓东;
季卫
-
-
摘要:
通过对北京市2011—2021年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的监测,分析北京市微量元素水溶肥料重金属含量和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北京市微量元素水溶肥产品仍存在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5个重金属元素的合格率均在90%以上,As和Cd的合格率最低,超标量最高;2015年和2017年的As和Cd元素P;值超过1,达到了重污染程度。2011—2021年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分别是0.527、0.37、0.57、0.278、38.514、0.337、18.553、0.264、0.432、0.338、0.533,这说明自2017年之后重金属污染情况逐年趋于良好。
-
-
张宁;
王宗环;
吴洪阳;
曹进忠;
潘存孝;
李海艳
-
-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活性氧化锌在子午线轮胎胎面胶料配方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活性氧化锌(环保型)NC105等量替代间接法氧化锌应用在子午线轮胎胎面胶配方中,胶料在密炼、部件压出及轮胎成型等过程工序生产稳定、无异常,胶料各项检测数据与间接法氧化锌生产配方无明显差异,生产的轮胎成品性能满足国标;正向改善方面:①从胶料测试分析可以看出耐磨性提升约5%;②从环保角度考虑,锌含量可减少30%以上,可有效降低轮胎中重金属的含量,对环境有正向作用,可有效的应对欧盟法规。
-
-
姜琴
-
-
摘要:
重金属主要涵盖汞、铜、镉、铅等金属,食品重金属污染一般指食品中砷、铅、铬、镉、汞等重金属含量超标,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当前,因为环境污染等原因,食品中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十分常见,为了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需要积极采用检测速度快、精度高以及灵敏度良好的检测手段,有效防止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食品进入市场。
-
-
方宇媛;
韩光磊;
王红新
-
-
摘要:
采集池州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压滤脱水污泥,检测其重金属元素(Cd、Hg、Pb、Cr、As、Ni、Zn和Cu)含量,开展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泥中Zn含量最高,Hg含量最低,除Cd外,其他重金属的单因子指数均低于1;对于成人和儿童而言,手—口摄食途径均为主要暴露途径,且Zn暴露总量最高。儿童的重金属总摄入量大于成人,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风险综合指数分别为5.77×10^(-2)和1.55×10^(-1),均小于1,不存在非致癌风险;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综合指数分别为3.16×10^(-5)和8.88×10^(-5),两者均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提供的可接受致癌风险范围内,不存在致癌风险。
-
-
付艳华;
刘晶;
毛亚纯;
曹旺;
黄家其;
赵占国
-
-
摘要:
土壤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高强度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导致重金属等各种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污水灌溉等途径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富集造成土壤盐渍化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两者是导致全球荒漠化和土壤退化的主要诱因。然而中国的耕地非常有限,粮食安全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大面积反演盐碱地的重金属含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研究课题。针对上述关键问题,以吉林省镇赉县盐碱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盐碱地重金属元素锰(Mn)、钴(Co)和铁(Fe)含量与土壤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数据的定量反演模型。首先对原始光谱数据分别进行了Savitzky-Golay平滑、多元散射校正、连续统去除变换处理;然后基于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构建了比值(RI)、差值(DI)和归一化(NDI)三种光谱指数,通过光谱指数与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确定模型训练样本,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建模并反演盐碱地重金属含量;最后通过相关系数等梯度循环建模的精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光谱指数与锰、钴和铁含量相关性显著的敏感波段组合,建立了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的盐碱地重金属含量最优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Mn选取相关系数r>0.70,Co选取相关系数r>0.80,Fe选取相关系数r>0.80,并选取敏感指数组合分别为108组、690组和31组,基于上述显著敏感指数组合建立的Mn,Co和Fe最优反演模型R^(2)分别为0.7034,0.8976和0.848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53.0073,1.0592和0.3634,平均相对精度达到88.64%,90.36%和91.78%。该研究对盐碱地重金属含量的准确、快速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实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李娜;
李向力;
张亚勋;
王珂;
闫格;
高火亮
-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不同的制胶方法,不同的螯合剂,探讨驴皮制胶过程中重金属的去除情况,以提高动物明胶的食用安全水平。方法 以驴皮为原料,利用三种制胶方法,碱法制胶、酸法制胶、酶法制胶,在制胶的过程中加入不同的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柠檬酸钠、磷酸二氢钾,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驴皮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 在碱法制胶的过程中,三种螯合剂的添加对驴皮中砷、镉的去除效果很小,但螯合剂柠檬酸钠的添加,可以有效去除驴皮中铬的含量。在酸法制胶过程中,三种螯合剂的添加,对驴皮中四种重金属的去除效果都很小。在酶法制胶过程中,三种螯合剂的添加,对于砷、镉的去除效果很小,而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柠檬酸钠的添加,对于驴皮中铅的去除有一定的效果。结论 在添加螯合剂的制胶过程中,不同的制胶方法中重金属铬、砷、镉、铅的去除效果并不相同。
-
-
周睿;
秦超;
任何军;
赵妍
-
-
摘要:
以深圳市水源地周边三种不同类型土壤(赤红壤、红壤、水稻田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较高环境含量且毒性较强的Zn、Pb、As为目标,探究其在三种土壤剖面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A、B和C层)中的分布特征及赋存形态,同时分析重金属含量、赋存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潜在迁移指数法从重金属全量和赋存形态两个角度对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Zn、Pb、As在三类土壤各层中含量较高,但均低于当地土壤环境质量背景值,重金属含量受当地土壤成岩母质影响较大.形态分析表明三种重金属在三类土壤中均以残渣态为主,但红壤中可还原态Pb含量较高,在低pH时易转化为弱酸可溶态,而后释放并迁移.相关性分析表明Zn、Pb的全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还原态Zn与pH呈显著正相关,Pb和As的弱酸可溶态与可还原态显著正相关,黏粒和粉粒含量对Pb和As的形态分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三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级别均为轻微,对水源地安全潜在生态风险影响较小;重金属迁移能力大小在不同土类中依次为红壤土>赤红壤>水稻田土,元素本身迁移能力强弱依次为Zn>As>Pb;赤红壤和水稻田土A层Zn迁移能力最强,B层As最强,C层Zn、Pb、As均较弱;红壤中A层迁移能力Zn最强,B层Zn、Pb、As均较强,C层Zn、Pb、As均较弱.
-
-
熊凡;
胡丹心;
肖竑;
欧锦琼
-
-
摘要:
【目的】以广州市流溪河流域农产品为研究对象,研究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旨在掌握流溪河流域周边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污染现状,为保障农产品安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流溪河流域63个农产品样品,采用单项与综合污染指数法,开展农产品重金属Cd、Hg、As、Pb、Cr、Cu、Zn、Ni含量的调查和分析,并进行农产品质量分级。【结果】流溪河流域农产品中重金属Cd、Hg、As、Pb、Cr、Cu、Zn、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2、0.001、0.03、0.04、0.16、1.15、6.00、0.15 mg/kg,均低于食品中规定的限值。但个别监测点位的农产品重金属Cd和Cr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均为2.41%,其中,Cd超标点位存在于新鲜水果类和谷物类,Cr超标点位仅存在于谷物类。除Cu、Zn和Ni不参与污染评价外,其余各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值小于1,单项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Pb>Cr>Cd>As>Hg。同时,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0.06~1.30,均值为0.28,说明流溪河流域农产品整体处于清洁(安全)水平,占比为92.77%。处于警戒线水平和轻污染水平的占比分别为6.02%和1.20%,主要存在于谷物类农产品中,其点位主要分布于流溪河山庄和太平水质监测断面之间。【结论】广州市流溪河流域农产品总体处于安全水平,但新鲜水果类和谷物类农产品中个别监测点位仍存在超标现象,尤其对于上游的谷物类农产品,建议加强监测和重点关注。
-
-
郝喆;
陈娜;
王晓明;
滕达;
邓焱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本文建立了植物修复尾矿土综合性质与重金属含量非线性分析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针对植物不同修复年限的尾矿土壤进行现场采样,并开展土壤综合性质检测和重金属含量分析;确立黏粒含量、理化性质(阳离子交换量、PH值、电导率)、营养元素(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土壤生物(地下生物量)作为土壤综合性质指标,以重金属Cu、Pb、Cr、Ni、As、Cd为预测指标,构建重金属含量分析的祌经网络模型;开展神经网络结构及学习参数的优化,获取最优学习参数;进行了神经网络训练和预测,通过将重金属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证明了神经网络方法预测重金属含量的准确性.所建立的方法为土壤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相关分析提供了新思路,为进一步的矿山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
-
杨喆程;
张立秋;
杜子文
- 《2019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交流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为验证城市污泥产品林地利用施用技术,选择典型林地为对象开展场地试验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土壤特性及立地植被特征,研究不同污泥产品的施用方式、施用量等对其林地利用的影响,重点监测施用污泥产品后土壤养分、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及地下水中重金属的变化,对施用污泥产品的土地进行风险评价.现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污泥产品的土壤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显著上升且重金属含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可见污泥产品施用于林地后能起到培肥地力的效果.
-
-
CHEN San-ming;
陈三明;
TU Yuan;
涂媛;
ZHAO Yuan-lei;
赵袁磊;
LIU Zhi-ying;
刘智颖;
XU Jia-sheng;
徐嘉盛;
WEI Long;
韦龙;
SHAO Run-ze;
邵润泽
- 《第六届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希望之星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对浅表层的锰矿来说,寻找胁迫植物与沉积型锰矿之间的关联模型及探索机理的产生,是比较理想的选择。针对喜锰植物青葙,在模拟15个浓度级别的锰含量胁迫生长环境下,观测其生长的过程中不同时段的高光谱变异特征,最终测定锰等33种主微量元素的含量,提取11种可见光波段(400~1200nm)的波谱特征参量,与选取的13种重金属元素,以及其经过因子分析组成的地球化学因子之间进行偏回归分析,从而建立胁迫植物青葙的光谱特征与叶冠中重金属含量间的反演模型.研究表明:随着锰胁迫浓度的增加,光谱在红边、蓝红谷位移以及吸收深度产生规律变化.同时,绿峰面积等波谱特征参量随着锰胁迫浓度以及生长周期发生了先增后减的律动.对多组波谱特征参量和重金属元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叶冠中Mn、Cr、Co、Cu、Sr、Mo、Sn、Cs、Zr、Hf、Ti、Th、U和地球化学指标因子,与波谱特征参量组的复相关系数大于0.8,相关性较强.在此基础上,F1/F4的地球化学指标组合,可以作为中观层面指示沉积型锰矿的富集指标,此间接模型也可以为高植被覆盖区开展高光谱遥感寻找矿产预测,以及为通过遥感进行生态修复评估提供依据.
-
-
Tang Jiaorong;
唐姣荣
- 《2018广西给水排水学术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又称原子分光光度法,通过利用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光辐射的特点,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特征谱线的减弱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由于该种测量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分析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在测定水中重金属离子种类、含量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文章首先概述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原理和仪器功能,随后就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重金属含量的具体操作步骤展开了分析,最后结合实验效果,分别从仪器装置、样品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
-
ZHU Yonghao;
朱永豪;
HU Yanjun;
胡艳军;
ZHAO Lingqin;
赵玲芹;
HU Guixiang;
胡贵祥
- 《2020年全国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高峰论坛》
| 2020年
-
摘要: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湿法处理旨在回收磁性金属和有色金属,近年被广泛应用于炉渣材料化处置前端.本文针对湿法处理前后的生活垃圾炉渣的主要化学成分、重金属总含量、重金属化学形态以及溶盐、重金属的浸出水平等开展研究.首先,与原生炉渣相比,湿法处理后的炉渣(集料)中重金属的总含量和化学形态变化较大,Cu、Zn总含量分别下降22.9%和4.3%,且酸可提取态Cu和Ni含量分别增加92%和64%.然而,与中性浸出条件相比,在酸性环境下原生炉渣中可溶性重金属和溶盐的毒性浸出水平更高;湿法处理后,集料中Pb、Zn、Cl-和SO42-的浸出浓度分别下降了37%、3.6%、39.5%及6%,但Cu和Ni浸出浓度分别增加了36.9%和51.3%;在标准柱浸出实验中,与原生炉渣相比,集料中Cu、Zn、Cl-、SO42-的浸出浓度均下降,尤其Cu、Zn浸出量下降高达85%,这表明湿法处理后炉渣的环境性能提高.
-
-
ZHU Yonghao;
朱永豪;
HU Yanjun;
胡艳军;
ZHAO Lingqin;
赵玲芹;
HU Guixiang;
胡贵祥
- 《2020年全国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高峰论坛》
| 2020年
-
摘要: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湿法处理旨在回收磁性金属和有色金属,近年被广泛应用于炉渣材料化处置前端.本文针对湿法处理前后的生活垃圾炉渣的主要化学成分、重金属总含量、重金属化学形态以及溶盐、重金属的浸出水平等开展研究.首先,与原生炉渣相比,湿法处理后的炉渣(集料)中重金属的总含量和化学形态变化较大,Cu、Zn总含量分别下降22.9%和4.3%,且酸可提取态Cu和Ni含量分别增加92%和64%.然而,与中性浸出条件相比,在酸性环境下原生炉渣中可溶性重金属和溶盐的毒性浸出水平更高;湿法处理后,集料中Pb、Zn、Cl-和SO42-的浸出浓度分别下降了37%、3.6%、39.5%及6%,但Cu和Ni浸出浓度分别增加了36.9%和51.3%;在标准柱浸出实验中,与原生炉渣相比,集料中Cu、Zn、Cl-、SO42-的浸出浓度均下降,尤其Cu、Zn浸出量下降高达85%,这表明湿法处理后炉渣的环境性能提高.
-
-
ZHU Yonghao;
朱永豪;
HU Yanjun;
胡艳军;
ZHAO Lingqin;
赵玲芹;
HU Guixiang;
胡贵祥
- 《2020年全国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高峰论坛》
| 2020年
-
摘要: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湿法处理旨在回收磁性金属和有色金属,近年被广泛应用于炉渣材料化处置前端.本文针对湿法处理前后的生活垃圾炉渣的主要化学成分、重金属总含量、重金属化学形态以及溶盐、重金属的浸出水平等开展研究.首先,与原生炉渣相比,湿法处理后的炉渣(集料)中重金属的总含量和化学形态变化较大,Cu、Zn总含量分别下降22.9%和4.3%,且酸可提取态Cu和Ni含量分别增加92%和64%.然而,与中性浸出条件相比,在酸性环境下原生炉渣中可溶性重金属和溶盐的毒性浸出水平更高;湿法处理后,集料中Pb、Zn、Cl-和SO42-的浸出浓度分别下降了37%、3.6%、39.5%及6%,但Cu和Ni浸出浓度分别增加了36.9%和51.3%;在标准柱浸出实验中,与原生炉渣相比,集料中Cu、Zn、Cl-、SO42-的浸出浓度均下降,尤其Cu、Zn浸出量下降高达85%,这表明湿法处理后炉渣的环境性能提高.
-
-
ZHU Yonghao;
朱永豪;
HU Yanjun;
胡艳军;
ZHAO Lingqin;
赵玲芹;
HU Guixiang;
胡贵祥
- 《2020年全国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高峰论坛》
| 2020年
-
摘要: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湿法处理旨在回收磁性金属和有色金属,近年被广泛应用于炉渣材料化处置前端.本文针对湿法处理前后的生活垃圾炉渣的主要化学成分、重金属总含量、重金属化学形态以及溶盐、重金属的浸出水平等开展研究.首先,与原生炉渣相比,湿法处理后的炉渣(集料)中重金属的总含量和化学形态变化较大,Cu、Zn总含量分别下降22.9%和4.3%,且酸可提取态Cu和Ni含量分别增加92%和64%.然而,与中性浸出条件相比,在酸性环境下原生炉渣中可溶性重金属和溶盐的毒性浸出水平更高;湿法处理后,集料中Pb、Zn、Cl-和SO42-的浸出浓度分别下降了37%、3.6%、39.5%及6%,但Cu和Ni浸出浓度分别增加了36.9%和51.3%;在标准柱浸出实验中,与原生炉渣相比,集料中Cu、Zn、Cl-、SO42-的浸出浓度均下降,尤其Cu、Zn浸出量下降高达85%,这表明湿法处理后炉渣的环境性能提高.
-
-
ZHU Yonghao;
朱永豪;
HU Yanjun;
胡艳军;
ZHAO Lingqin;
赵玲芹;
HU Guixiang;
胡贵祥
- 《2020年全国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高峰论坛》
| 2020年
-
摘要: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湿法处理旨在回收磁性金属和有色金属,近年被广泛应用于炉渣材料化处置前端.本文针对湿法处理前后的生活垃圾炉渣的主要化学成分、重金属总含量、重金属化学形态以及溶盐、重金属的浸出水平等开展研究.首先,与原生炉渣相比,湿法处理后的炉渣(集料)中重金属的总含量和化学形态变化较大,Cu、Zn总含量分别下降22.9%和4.3%,且酸可提取态Cu和Ni含量分别增加92%和64%.然而,与中性浸出条件相比,在酸性环境下原生炉渣中可溶性重金属和溶盐的毒性浸出水平更高;湿法处理后,集料中Pb、Zn、Cl-和SO42-的浸出浓度分别下降了37%、3.6%、39.5%及6%,但Cu和Ni浸出浓度分别增加了36.9%和51.3%;在标准柱浸出实验中,与原生炉渣相比,集料中Cu、Zn、Cl-、SO42-的浸出浓度均下降,尤其Cu、Zn浸出量下降高达85%,这表明湿法处理后炉渣的环境性能提高.
-
-
袁蕾;
马恭博;
张安国;
付元宾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本文对2018年5月海口市海域采集的25个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Pb、Zn、Cu、Cr、Hg、As)含量及其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单因子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海口市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r和Hg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来源,但是Cd和As在沉积物中富集不仅与污染来源有关,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地累积指数排序为As>Cd>Zn>Hg>Pb>Cr>Cu;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Cd、Zn、Cr、Hg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调查站位中As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的占80%,符合第二类沉积物质量标准的占20%;沉积物单项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程度由高到低为Cd、As、Hg、Pb、Cu、Zn、Cr,其中Cd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大,其次为As、Hg;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海口市海域表层沉积物4%的调查站位处于强潜在生态风险,60%的调查站位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36%的调查站位处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南渡江西侧海域生态风险明显高于东侧海域,生态风险最高的区域位于海口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