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浸出特性

浸出特性

浸出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45369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茶博览、茶叶科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等;浸出特性的相关文献由33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玉贞、才洪美、王鹏等。

浸出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5369 占比:99.78%

总计:45471篇

浸出特性—发文趋势图

浸出特性

-研究学者

  • 张玉贞
  • 才洪美
  • 王鹏
  • 丁世敏
  • 刘献锋
  • 南旭阳
  • 周志
  • 周长城
  • 姜利国
  • 封享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艳芳; 崔龙鹏; 郎子轩; 王志强
    • 摘要: 以3种Shell粉煤气化灰渣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XRF和XRD研究其化学组成及特征矿物质;采用微波消解与ICP-MS联用及直接测汞仪测定灰渣中As、Pb、Cd、Cr和Hg质量分数,并测试灰渣的浸出毒性和腐蚀性。结果表明:3种粉煤气化灰渣的主要成分均为无机矿物质和残炭,Hg和As在细渣中质量分数最高,Pb元素富集于飞灰中,Cr元素在3种粉煤气化灰渣中均有一定程度富集。3种粉煤气化灰渣中Hg、Cd和Cr质量分数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标准管制值和筛选值,但飞灰中Pb质量分数、粗渣和细渣中As质量分数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标准筛选值,应加强风险管控。3种粉煤气化灰渣均无浸出毒性和腐蚀性,粗渣和细渣属于Ⅰ类一般固体废物,飞灰属于Ⅱ类一般固体废物。
    • 邵光辉; 戴浩然; 郭恒君
    • 摘要: 微生物矿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场地可同步实现控制污染物与提高土体强度的双重目标。采用巴氏芽孢杆菌对铅污染粉土进行注浆固化和稳定化试验,以胶结液浓度、铅污染浓度为影响变量,分析污染粉土的固化强度特性,以及铅污染物的稳定化形态与浸出特性。结果表明:微生物固化500 mg/kg铅污染粉土的强度能够达到793 kPa,可交换态铅含量降至94.8 mg/kg;浓度为0.50~0.75 mol/L胶结液比更高浓度的胶结液有利于控制顶出液中铅污染物的流失;微生物固化和稳定化粉土中可交换态铅和碳酸盐结合态铅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对于铅污染浓度低于500 mg/kg的粉土,在酸性浸提液下的毒性淋滤试验(TCLP)铅离子浸出浓度能够降至5 mg/L的限值内。方解石和铅-钙碳酸盐共沉淀形成的无定形团聚体是固化铅污染粉土的主要胶结物,铅污染物通过碳酸盐共沉淀、直接吸附、碳酸钙包裹等形式实现稳定化。物理破碎能够使部分包裹稳定化的铅污染物二次释放。微生物注浆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铅污染粉土的强度,大幅降低污染粉土中可交换态铅的占比,对铅污染物有良好的稳定效果。
    • 高林君; 张凝凝; 吕明杰
    • 摘要: 粉煤灰中富集的部分重金属元素在地表水的长期作用下随着降水渗入地下继而迁移至周围水体,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研究三道沟煤矿粉煤灰的中重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可为神东地区燃用动力煤粉煤灰的环境管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对三道沟煤矿粗颗粒、细颗粒的粉煤灰样品开展理化性质分析及逐级化学萃取试验,从而研究三道沟煤矿粉煤灰中重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三道沟煤矿粗、细粉煤灰中的As、Pb和Cr在盐酸溶液中的浸出率高,在去离子水和醋酸铵溶液中有微量或部分浸出;三道沟煤矿粗、细粉煤灰中As、Pb、Cr、Hg和Cd的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和碳酸盐态含量均远低于残留在萃余残渣中的含量,主要以残留态赋存;在碱性和强酸条件下,三道沟煤中重金属元素的浸出量均未超出煤炭工业废水有毒污染物排放量限值的要求。
    • 申宸昊; 张承龙; 王瑞雪; 马恩
    • 摘要: 随着钢铁行业快速发展,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尘泥数量巨大,亟需对钢铁厂尘泥进行资源化利用,在回收金属资源的同时避免产生环境危害。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OG泥、冷轧泥、环境灰和电炉灰的Zn含量和Zn物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这4种钢铁厂尘泥进行NaOH浸出特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钢铁厂尘泥中Zn元素主要以ZnO、ZnFe_(2)O_(4)的形式存在,4种尘泥Zn含量在1.9%~10%之间,具有相应的资源化潜力。浸出试验表明,用6 mol/L NaOH溶液在不同液固比、温度、时间的浸出条件下,OG泥、冷轧泥、环境灰和电炉灰的Zn浸出率最大可达80%、96%、55%、60%,不同影响因素对Zn浸出率的影响程度有所区别。
    • 华夏
    • 摘要: 通过静态、动态、酸雨及三氯乙烯4种试验方法研究了沥青混合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浸出特性,并对浸出溶液进行了水质检测.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在稳定状态下对路表径流水质污染较小,而在酸雨或三氯乙烯溶液体系中沥青易分解并释放出大量的总悬浮颗粒(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与氨氮(NH3-N)等物质,对径流水质有明显影响.
    • 胡深; 张勤; 刘子龙; 杨洪英; 佟琳琳
    • 摘要: 针对处理某矿山酸性废水后得到的有价元素种类多、含量低的难处理中和渣进行XRF、XRD、激光粒度检测、SEM-EDS等技术分析,并对中和渣进行了硫酸浸出性研究,对浸出渣进行了浸出毒性探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和渣所含主要元素为Ca (40.67%)、Fe(5.79%)、Cu(2.43%)、Zn(0.13%)、Ni(0.056%)、As(0.009%);渣中主要为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硅酸盐和砷酸盐等物质混合物,主要物相为CaSO4、Ca6Fe2 (SO4)2、CaO、CuAlO2、Fe2O3、Fe(OH)3、FeAsO4、CuO、Cu(OH)2、ZnO;中和渣粒径5.00~75.00μm.浸出试验表明,在硫酸体积浓度10%、液固比6∶1、浸出温度25°C、浸出时间180 min的条件下,Cu、Fe、As、Zn、Ni浸出率分别达到99.42%、96.71%、88.89%、99.23%、98.21%.浸出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浸出渣Ni、Cu、As含量达标,可无毒排放.
    • 李晶晶; 赵曜
    • 摘要: 随着新型城镇化朝着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比例进一步增加,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产量也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与此同时,实现炉渣的精准高效资源化利用,并确保其在使用期间的环境安全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这也势必成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概述了炉渣集料作为多孔沥青混合料的集料使用期间的重金属和可溶盐的浸出特性,对现阶段研究中所存不足提出思考,认为系统开展透水炉渣沥青路面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对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对于下一步推进透水炉渣沥青路面技术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王海荣; 朱志铎; 浦少云; 霍王文; 宋维龙; 万瑜
    • 摘要: 为研究液固比与矿渣掺量对碱激发粉煤灰-矿渣固化镉污染土强度与浸出特性的影响,以矿渣部分替代粉煤灰作为胶凝粉料,以NaOH与Na2SiO3溶液作为碱激发剂,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毒性浸出与酸碱度试验分析了碱激发粉煤灰-矿渣固化镉污染土的强度、Cd2+浸出浓度和pH的变化规律,并基于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衍射(XRD)与压汞(MIP)试验结果研究了固化污染土的微观特征.结果 表明:固化污染土的强度随液固比增大先剧烈下降后保持稳定,随矿渣掺量增加缓慢上升;Cd2+的浸出质量浓度在液固质量比为0.3 ~0.4时小于0.01 mg/L,但在液固质量比超过0.4后急剧上升,Cd2的浸出浓度随矿渣掺量增加而下降;碱激发粉煤灰-矿渣对镉的固定机理主要是形成Cd(OH)2,Cd2+的加入会降低体系的碱度,阻碍碱激发反应;固化污染土中孔径为1 ~10 μm以及大于10 μm的孔隙体积分数随液固比增大而增加,这与试样初始含水率的增加有关.
    • 和丽园; 刘哲语; 黄戒介; 李翔宇; 苗恒洋; 胡东海; 孙浩晨; 王志青; 房倚天
    • 摘要: 以一种玻璃工业炉窑副产的高硫石油焦灰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了其赋存形态及浸出条件对钒镍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为95°C,浸出时间为40 min,液固比为9 L/kg,硫酸用量为15 mol/kg的条件下,当水为浸出剂时,浸出液显酸性,钒和镍的浸出率分别为60.47%和71.67%,高于其他种类石油焦灰,这是由于石油焦灰在燃烧过程中有硫酸生成及钠盐的活化作用。当硫酸为浸出剂时,钒的浸出率提高到94.68%,而镍的浸出率增加较小,为74.70%。石油焦灰中钒主要为水溶态和酸溶态,而镍基本为水溶态和酸不溶态。由XRD、FT-IR、SEM-EDS分析结果可知,石油焦灰中的水不溶态钒主要以多种钒酸盐的形式存在,而酸不溶态镍为钒酸镍。
    • 孙娟; 高扬; 安毅夫; 陈柏迪; 连国玺; 陈志东
    • 摘要: 堆浸产生的铀尾渣经过石灰中和处理后仍存在向外界环境释放迁移核素U的风险,通过设计模拟降雨条件下的静态浸出试验,探究U浸出释放的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核素U在尾渣中呈离散型分布,在浸出过程中钠长石会发生局部溶解,矿物中部分难溶态的U可以释放出来;次生矿物二水石膏除了包裹作用外,还可以将小颗粒的石英、钠长石等沉淀下来,二水石膏的溶解-沉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核素U的释放迁移.另外,低pH高含氧量的浸泡条件可以提高U的浸出量,而充足的浸泡时间、低的固液比可以使U释放更加充分;尾渣粒径越小矿物内部和表面的U越容易浸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