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稳定化

稳定化

稳定化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3255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6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700660篇;相关期刊463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三届学术会议、2013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2011年塑料制品老化与防老化技术研讨会等;稳定化的相关文献由7116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由才、张大磊、吕正勇等。

稳定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6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00660 占比:99.88%

总计:701525篇

稳定化—发文趋势图

稳定化

-研究学者

  • 赵由才
  • 张大磊
  • 吕正勇
  • 丁著明
  • 史学峰
  • 张弛
  • B·彼得林戈迈尔
  • H·伯克托尔德
  • O·布莱
  • P·卢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占斌; 赵鹏; 王颖南; 马妍; 刘祥宏
    • 摘要: 固化稳定化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技术之一,加强对固化稳定化材料的环境功能研发尤为重要。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材料作用机理包括沉淀作用、吸附作用、配位作用、有机络合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等。本文重点围绕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材料研究的系统化,提出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材料的研发方法,如材料筛选对比方法、优化复配方法、表面改性方法、表面负载和桥连复合等,固化稳定化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框架包括固化稳定化材料-重金属-水体、固化稳定化材料-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材料-土壤-植物-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材料-田间-作物-重金属,以及重金属治理的环境安全和应用效果评价等5个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研究主要内容及其关键环节进行要点说明,旨在为促进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材料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研究、强化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的应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 曹颖
    • 摘要: 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人类的生产活动,引发了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由于重金属污染物隐蔽性高,易积累,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被人体吸收,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文章从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危害以及现有的修复技术出发,详细总结了包括碱性物质、黏土矿物、磷酸盐类材料、硫化物、生物炭、有机肥、有机药剂在内的无机和有机稳定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稳定剂的发展方向。
    • 廖梅吉; 敬璞; 高霓思; 汤英杰; 焦顺山
    • 摘要: 采用热风辅助射频(HA-RF)技术对米糠进行稳定化处理并与挤压处理对比,研究米糠在25、35和45°C下储藏过程中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色度、游离脂肪酸含量和过氧化值的变化,选取关键品质利用其动力学模型来预测货架期。结果表明储藏过程中米糠各项品质变化较慢,而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为适合作为预测货架期的关键指标,新鲜米糠(FRB)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符合Fractional Conversion动力学模型,低温热风辅助射频处理米糠(LT-RFRB)、高温热风辅助射频处理米糠(HT-RFRB)和挤压处理米糠(ERB)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符合零级模型,其货架期(25°C)预测值分别为88、113、71 d。FRB、LT-RFRB、HT-RFRB和ERB的Q_(10)值分别是1.45、1.58、1.61和1.63。本研究表明HA-RF处理对米糠有良好稳定化效果,可大幅延长货架期。
    • 黎秋君; 廖长君; 谢湉; 周永信; 刘松豪; 林宏飞
    • 摘要: 通过以某电解铝厂内的氟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添加钙、镁、铝剂及碱性材料共8种不同材料作为稳定剂开展稳定化修复技术研究,分析不同稳定剂对土壤pH值和氟化物浸出毒性的影响,探讨稳定剂对氟化物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钙剂、镁剂、铝剂均降低了土壤pH值和氟化物的浸出浓度,其中氯化铝的投加量为3%时稳定效果最佳,氟化物浸出浓度下降了90.32%。土壤氟化物浸出浓度在pH值于6.5~12.5变化时,以pH=9.5为拐点,在pH=6.5时稳定效果最佳。
    • 刘敏; 刘骁勇; 崔朋; 吴婵娟; 李惠生
    • 摘要: 介绍了某电镀厂停产后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原地异位还原/固化修复工程。通过前期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确定场地污染现状、修复目标及修复工程量。结合场地的污染状况和水文地质情况,通过修复技术比选,确定适合本项目的修复技术路线。通过小试、中试试验确定适宜的修复药剂(还原剂、固化剂和稳定化剂)及药剂添加量。修复施工完成后,由第三方机构对修复工程进行修复效果评估,本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能够为其他类似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提供参考。
    • 蒋勇军; 俞音; 章媛媛; 姜雪
    • 摘要: 本文以典型行业含砷废渣为研究对象,开展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通过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获得无害化处理技术的最优配方和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m(含砷废渣)∶m(电石渣)∶m(稳定剂A)∶m(稳定剂B)∶m(水泥)=1.000∶0.025∶0.020∶0.010∶0.300,水灰比为0.4的条件下,含砷废渣处理后,砷浸出浓度由618 mg/L平均降低至1.09 mg/L,达到《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19)的相关要求,说明水泥固化辅助药剂稳定化处理含砷废渣能够有效降低有毒重金属的浸出、迁移,达到无害化处理目的。
    • 单丹娜; 石燕
    • 摘要: 传统的稳定化材料由于受到环境因素和复杂成分的影响,难以实现对复合污染土壤,尤其是存在拮抗作用的砷镉污染土壤的同步有效稳定化。采用碱法-交联聚合法制备了负载铁氧化物的多孔高分子凝胶稳定化材料,该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并负载铁氧化物(a-FeOOH)。当PEI/SA/FeOOH在污染土壤中的添加比例为4.5%(w/w)时,对砷和镉的稳定化率分别为90.45%和93.02%。当TET/SA/FeOOH在污染土壤中的添加比例为4.5%(w/w)时,对砷和镉的稳定化率分别为94.73%和82.39%。本研究可为砷镉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 徐志村; 王俊仁; 王莉; 张聪男; 陈正行; 冯晓宇; 蒋洁
    • 摘要: 以黑米、红米和糙米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最佳蒸煮时间、硬度值、黏度值和弹性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微波-过热蒸汽速熟化工艺对杂粮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杂粮浸泡时间为50 min、微波温度110°C、微波时间4 min、钝酶时间10 s时,制得的速熟化黑米、红米和紫米的最佳蒸煮时间分别为30.5、29.4、29.6 min,米饭硬度值分别为4.5、4.1、4.0,达到了与大米同煮同熟的效果。该工艺对杂粮的稳定化效果较好,温度50°C,相对湿度60%条件下储藏12周,3种谷物的脂肪酸值(fatty acid value,FV)含量≤30 mg KOH/100 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25μg/100 g,可有效抑制杂粮的氧化哈败。
    • 段先月; 蔡宇凌
    • 摘要: 简介了污泥特性及其分类。阐述了污泥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置技术,以及污泥资源化利用情况。今后对污泥处理应追溯至源头及生产过程,在整个生产的输入端,尽量地减少水的用量,减少废水的产生;在可能会产生污泥的地方通过改进和优化设备、技术、工艺、过程控制、原材料和管理等方面去减少污泥的产生;末端产生的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后应进行资源化利用。
    • 张伟军; 原浩; 张彧; 卢晓方
    • 摘要: 剩余活性污泥(简称污泥)作为污水生化处理的主要副产物,富集大量的磷元素,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磷资源回收对象。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污泥中磷的组成特征、分析表征方法,并综述了污泥不同稳定化过程中磷的转化规律和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1)污泥中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分别占污泥总磷含量的10%~40%和60%~90%,无机磷主要为聚磷酸盐,有机磷主要为单酯有机磷和二酯有机磷;(2)污泥中磷可以采用顺序提取法分级,磷组成的分析表征方法主要有^(31)P NMR、XRD法、XANES法、色谱法、FTIR法、FT-ICR MS法、酶解法等;(3)在污泥水热和热解过程中,聚磷酸盐和有机磷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从污泥细胞中溶出,随着水热温度升高,有机磷逐渐分解为PO_(4)^(3-),并在金属离子的捕获下生成稳定的难溶性正磷酸盐,而热解则会使得正磷酸盐进一步发生脱水脱氢反应,形成结构更加紧密和稳定的正磷酸盐矿物,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厌氧微生物一方面会分解污泥细胞使得污泥中磷释放进入上清液,另一方面会将Fe^(3+)还原为Fe^(2+),促进Fe_(3)(PO_(4))_(2)中的PO_(4)^(3-)溶出,而在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污泥中磷会被微生物吸收利用,并随着微生物繁殖生成微生物源有机磷,腐熟阶段后,微生物进入衰亡期导致有机磷溶出并与金属离子结合;(4)污泥稳定化产物中无机磷的生物有效性由其溶解度和稳定性决定,而有机磷的生物有效性取决于其酶解的难易程度。该研究结果可为污泥中磷的回收与高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