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氧同位素

氧同位素

氧同位素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904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海洋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0篇、会议论文117篇、专利文献216990篇;相关期刊205种,包括沉积学报、岩石学报、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62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等;氧同位素的相关文献由2236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永飞、吴元保、龚冰等。

氧同位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0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117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16990 占比:99.64%

总计:217777篇

氧同位素—发文趋势图

氧同位素

-研究学者

  • 郑永飞
  • 吴元保
  • 龚冰
  • 李延河
  • 赵子福
  • 夏小平
  • 姚檀栋
  • 刘汉彬
  • 张佳
  • 张建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戴德求; 包海梅; 何旺虎; 尹锋
    • 摘要: 球粒陨石中的富Ca、Al包体(简称CAIs)主要由一些富Ca、Al的硅酸盐和氧化物(如尖晶石和黄长石等)组成,是目前已知的太阳系最古老的固体物质(4567.2±0.6 Ma;4567.30±0.16 Ma);球粒的矿物组成以镁铁质硅酸盐(如橄榄石和低Ca辉石等)为主,明显经历过熔融结晶过程。CAIs及其构成矿物具有最富;O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并在氧同位素δ;O-δ;O图解上构成一条斜率接近1的直线,这条直线常称为碳质球粒陨石无水矿物线(简称CCAM线)。镁铁质硅酸盐球粒一般具有贫;O同位素组成特征。
    • 刘大卫; 蔡春芳; 扈永杰; 姜磊; 李睿; 何宏; 王石; 彭燕燕; 魏天媛; 柳其源
    • 摘要: 碳酸盐岩研究中存在多种微量元素、同位素测试方法,为进一步探究各测试手段实际获取地化信息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能否进行比对?以川中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碳酸盐岩样品为例,通过对比研究中常用的主微量元素测试(电子探针[EPMA]、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溶液法微量[ICP-OES])、氧同位素测定(原位离子探针[in-situ SIMS]、酸溶粉末)结果,揭示讨论各测试结果的差异性,旨在为降低地化信息的多解性提供经验依据。研究发现:(1)各测试手段(EPMA、LA-ICP-MS、ICP-OES)之间的差异性客观存在,但测试结果偏差整体随着所测元素实际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对于主量元素(>10%)各测试结果偏差小于2%;富集元素(>1000μg/g)各测试结果处于测试误差之内,结果偏差小于6%;微量元素浓度区间(100~1000μg/g)各测试结果偏差显著增大,并且LA-ICP-MS与ICP-OES结果偏差要小于LA-ICP-MS与EPMA结果偏差,前者偏差幅度由6%增至45%,后者偏差幅度由9.1%增至151%;在低于100μg/g元素浓度区间,受矿物内非均质性影响LA-ICP-MS与ICP-OES的测试结果可相差几倍。(2)微区原位限定下,EPMA测试结果在邻近检测线区间(100~300μg/g)与LA-ICP-MS结果偏差逐渐加大,推测此偏差变化是由EPMA结果矫正过程中对低含量元素的矫正补偿机制所造成。(3)in-situ SIMS氧同位素值揭示了矿物微区尺度上的δ;O值差异,但其整体测试结果与传统酸溶法测试的结果存在0.5‰~2.5‰V-PDB的负偏偏差,推测此偏差可能来自于标样矫正转换误差。(4)实例样品中可见阴极发光特征与Fe、Mn含量无关的现象,故成岩流体判定更需结合岩石学、地化证据探讨。
    • 王海川; 李新虎; 王鹏; 高涛; 贾伟; 张磊磊
    • 摘要: 石笋作为研究第四纪地质的良好载体,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气候代理指标,其中最常见的有灰度、氧同位素、微量元素等。深入理清这些代理指标的影响机制、气候意义,对于石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上述三类代理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之后的石笋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刘康; 周锡强; 江茂生
    • 摘要: 牙形刺是寒武系至三叠系海相地层里常见的磷酸盐质古生物化石,具有分布较广、易于保存等优势,其氧同位素可用于重建同时期海水温度,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从牙形刺基本特征、氧同位素古温度计原理、氧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等方面,对牙形刺氧同位素古温度计的基本特点和原理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牙形动物生物习性、成岩作用改造、量化计算方式等多种因素对牙形刺氧同位素定量重建古海水温度的潜在影响。目前,牙形刺氧同位素古温度计在古海水温度重建、牙形动物生物习性研究、及古地理格局重建等方面开展了大量重要应用,相关研究成果极大促进了我们对深时环境和生物演化的认识。未来,深入研究牙形刺磷酸盐氧同位素与同时期海水的分馏机理、精细厘定牙形动物关键属种的生物习性、有效评估成岩作用对牙形刺氧同位素组成改造程度,并充分考量特定时期研究区古地理背景,将有助于牙形刺氧同位素古温度计在古海洋、古环境和古生物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陈亮; 殷征欣; 刘紫荆; 唐盟
    • 摘要: 为了更好地认识西太平洋暖池区北部卡罗琳海域沉积速率的变化,利用放射性碳测试(14C)、氧同位素及古地磁方法对采自西太平洋卡罗琳地区一根长217 cm的柱状样开展了综合年代学分析。14C数据获取了样品上部44.3 ka BP以来的年代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氧同位素及古地磁相对强度数据建立了该柱125 cm至表层的年代框架,对应为MIS4期(约8万年)以来的沉积。进一步分析发现本柱在126~127 cm处存在明显沉积间断,虽然该处已超出^(14)C测年范围,但古地磁测试结果表明该柱位于布容正极性时期,同时古地磁强度与氧同位素的变化关系为沉积间断以下年代数据获取提供了可信的证据,表明该阶段对应距今13万年至18万年时期。本柱沉积速率在沉积间断前后均较为一致,为1~2 cm/ka。同时对比不同方法获取的沉积速率之间差异后,发现个别层位可能由于较高的有孔虫破壳率,导致14C值存在较大偏差。
    • 兰敏文; 宋友桂; 程良清
    • 摘要: 湖泊沉积物中的碳酸盐矿物蕴含了区域地质背景、沉积过程、气候环境、湖泊生物活动以及湖水物理化学性质等信息,已成为古气候、古环境重建的重要研究载体之一,为认识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控制湖泊碳酸盐形成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阐明了它们所指示的古气候环境意义,回顾了湖泊碳酸盐在古气候环境重建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其存在问题,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趋势,为推动湖泊碳酸盐古气候环境重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湖泊碳酸盐的形成受温度、降水、生物活动、湖泊水文条件、湖水物理化学性质等的影响,因此,碳酸盐矿物含量变化可以指示湖水温度、有效湿度、入湖水量、生物活动、湖区主导风的强度等;碳酸盐δ^(18)O和δ^(13)C值是古湖泊研究中常用的代用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湖水温度、有效湿度、湖泊生产力大小、湖水物理化学性质、与大气环流有关的水汽来源和传输路径的转变以及古洪水事件等重要的古气候环境信息。湖泊碳酸盐的古气候意义愈加丰富,也将继续在未来的古气候研究中发挥巨大作用。
    • 钱丰; 田亚洲; 武勇; 杨经绥
    • 摘要: 达拉布特蛇绿岩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缘,是古亚洲洋的扩张、俯冲、消减和闭合过程的产物,保留了洋盆形成及构造演化信息。前人对达拉布特蛇绿岩的形成大地构造背景始终未取得统一的认识。为探讨蛇绿岩所代表的构造演化过程,笔者等以达拉布特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矿物地球化学及其氧同位素研究,对达拉布特地幔橄榄岩成因及构造背景提出新的制约。达拉布特方辉橄榄岩中橄榄石Ni/Co值为21~22,Ni/Mn值为3.0~7.8具有部分熔融残余的特征,此外,橄榄石中不相容元素相对于正常地幔橄榄石亏损,表明方辉橄榄岩为部分熔融的残余组分。方辉橄榄岩中尖晶石Cr^(#)为47~52、TiO_(2)含量0.01%~0.04%,橄榄石Fo为90.34%~90.98%指示方辉橄榄岩经历>20%的部分熔融。方辉橄榄岩中橄榄石δ^(18) O_(olivine)值+5.1~+6.2‰、单斜辉石δ^(18)O_(cpx)值+5.6~+6.9‰,其变化范围较大且整体高于正常地幔中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δ^(18) O值,矿物间氧同位素分馏系数Δ^(18)_(Opx—olivine)平均-0.3‰,Δ^(18)O_(px—cpx)平均-0.7‰,显著区别于正常地幔中平衡的氧同位素分馏系数,具有明显的交代作用特征。结合方辉橄榄岩橄榄石中亏损的微量元素特征,认为方辉橄榄岩可能受到流体交代作用的影响,俯冲壳源物质脱水形成的高δ^(18)O流体交代地幔橄榄岩导致了矿物与矿物间不平衡的氧同位素特征。通过尖晶石与单斜辉石成分判别,尖晶石与单斜辉石的主量元素具有介于弧前与深海地幔之间的过渡型特征,与俯冲初始阶段形成的地幔橄榄岩相似。综合矿物地球化学与氧同位素特征,笔者等认为达拉布特地幔橄榄岩为形成于弧前初始俯冲环境。板块俯冲导致弧前扩张形成新洋壳,上涌的软流圈MORB-like熔体与俯冲壳源物质熔融形成熔/流体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形成达拉布特地幔橄榄岩。
    • 梁欣阳; 付德奎; 张宁; 高秋灵; 张雄华; 陈建
    • 摘要: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发育碳酸盐岩储层,是普光气田天然气的主要产出层位。在飞仙关组四段的划分中,前人研究对飞一段与飞二段间是否存在不整合面这一问题有较大争议。对普光地区现有的4口钻井开展了岩心观察,在飞一-飞二段中部发现了岩溶角砾段,且在该段上下发现了一定的岩性分界面。飞一段底部为细晶白云岩,而飞一段顶部至飞二段开始发育鲕粒及模铸孔。采取PG104-1井岩心样品并进行了碳氧同位素测试,其碳同位素值普遍正偏,而氧同位素值均大于-5‰,指示相关流体为大气淡水流体,说明岩溶角砾段底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暴露,沉积间断发育。综合界面上下出现的碳氧同位素差异,模铸孔的出现及消失以及测井曲线的变化等因素,认为飞一段与飞二段的界限可以由因准同生岩溶而发育的岩溶角砾段划分并表征。
    • 张晓兵; 郭锋; 张博
    • 摘要: 磷灰石是火成岩中常见的副矿物,富含卤素(F、Cl)和微量元素(REE、Y、Sr、Th和U)等。磷灰石的元素及同位素特征可以指示岩浆岩源区、演化和热液作用等过程。本研究选择中国东南沿海漳州侵入杂岩中的花岗闪长岩,开展磷灰石原位主量元素、卤素、微量元素和氧同位素分析,以揭示该类花岗质岩石的源区、岩浆演化过程和可能的热液活动。根据磷灰石内部结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将花岗闪长岩中的磷灰石分成2组:岩浆型和交代型。岩浆型磷灰石以自形晶体为主,La/Yb、Eu/Eu*值与Sr含量都呈正相关关系,并显示出相对均一的氧同位素组成(δ^(18)O=5.6‰~6.7‰),且落在“I型花岗岩”区间内。结合全岩同位素组成,岩浆型磷灰石结晶于源区主要为新生地壳物质的花岗质岩浆,并受到斜长石和榍石分离结晶作用的影响。交代型磷灰石主要为半自形或它形晶体,也以磷灰石增生边的形式出现。交代型磷灰石具有极高的F/Cl值和极低的Th/U值、较低的ΣREE和δ^(18)O值(δ^(18)O=2.9‰~6.2‰),同时Eu/Eu*值与Sr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交代型磷灰石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岩浆在演化晚期受到了高F/Cl值、高氧逸度和低δ^(18)O值的热液流体活动的影响。2组磷灰石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不仅能示踪源区属性,还能较好地记录岩浆演化和热液作用过程,是开展花岗岩成因研究的重要示踪剂。
    • 马鹏飞; 夏小平; 徐健; 崔泽贤; 蒙均桐; 周美玲
    • 摘要: 腾冲地块东缘发育大量早白垩世花岗岩,这些花岗岩普遍具有高硅(69.2%~77.4%)、富钾(K2O/Na2O> 1.1)、弱过铝-强过铝质(A/CNK=1.03~ 1.23)及不同程度Eu的负异常(δEu =0.13 ~0.69)的特征,被认为是S型花岗岩或者是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厘清这些花岗岩的成因对于理解腾冲地块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构造演化及其与西藏拉萨和羌塘等陆块的构造对应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了腾冲地块中3个典型的早白垩世岩体(明光、勐连、小棠-芒东)中的二长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及正长花岗岩重点进行了高精度SIMS氧同位素研究,结合SIMS 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分析探讨了这些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锆石SIMS U-Pb定年结果表明3个岩体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12~122Ma,SIMS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都具有一致的低δ18O值(6.5‰~7.O‰).全岩Sr-Nd同位素结果表明它们具有一致的富集同位素特征,(87Sr/86Sr)i变化于0.7062 ~0.7213,εNd(t)变化于-9.1~-4.7.以上全岩和锆石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的源区主要为古老的镁铁质下地壳,属于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并非前人认为的S型花岗岩.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这些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拉萨-腾冲与羌塘-保山地块碰撞后,中特提斯洋板块发生回转或板片断离的构造背景下,跟拉萨地块北缘岩浆岩带同期构造背景一致,是其东南向延伸.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