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西太平洋

西太平洋

西太平洋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94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大气科学(气象学)、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6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224篇;相关期刊761种,包括国际展望、大气科学、海洋世界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2015年第十一届中国海洋论坛、2015年“海洋地质、矿山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等;西太平洋的相关文献由1968位作者贡献,包括任江波、何高文、吴迪生等。

西太平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6 占比:84.77%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2.87%

专利文献>

论文:224 占比:12.36%

总计:1812篇

西太平洋—发文趋势图

西太平洋

-研究学者

  • 任江波
  • 何高文
  • 吴迪生
  • 陈之杂
  • 张启龙
  • 姚会强
  • 邓希光
  • 周启青
  • 张庆荣
  • 朱介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忆幽; 刘忠颖; 刘卫东
    • 摘要: 白棘三列海胆(Tripneustes gratilla Linnaeus)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e),海胆纲(Echinoidea),拱齿目(Camrodonta),毒棘海胆科(Toxopeustidae),是为数不多的热带可食用海胆之一。其生活在海草较为丰富的浅海砂质底环境中,以大型藻类和海草为食。该海胆成体壳径15 cm,体质量1 kg,1龄个体壳径7~8 cm,达到上市规格。白棘三列海胆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热带海域,在我国仅见于海南、广东和台湾沿海^([1])。
    • 何飞; 魏勇
    • 摘要: 地球是一个多圈层耦合系统,从内部到表面、大气和空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地球的宜居环境.偶极磁场的产生使地球环境逐渐演变为宜居,正如金星和火星偶极磁场的消失使这两颗行星的环境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地球磁场起源于地核发电机过程,而地核热动力学和化学结构的变化则会导致地磁场的显著改变,导致地磁场的减弱甚至极性倒转,削弱对地球系统的保护,造成生物大灭绝(Wei et al.,2014).因此探究地磁场的起源和长期变化一直是地球系统科学的前沿问题,也是难点.地球偶极磁场并不是均匀的,南大西洋异常区(south Atlantic anomaly,SAA)就是一个磁场强度显著负偏离的异常区.
    • 张步胜
    • 摘要: 盐城位于黄海之滨,由古长江和古黄河共同交汇形成。这里有着全世界最大的滩涂,有着最独特的辐射沙脊群,有着西太平洋最原始的滨海湿地,是生物多样性公约中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也是世界八大候鸟迁徙带的重要通道。盐城黄海湿地是我国17 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成员、“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成员、“东亚—澳大利西亚涉禽迁徙网络”成员、“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卜心宇; 刘必林; 欧利国; 李建华; 方舟; 刘岩
    • 摘要: 角质颚作为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记录了其丰富的个体生长信息。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富山武装乌贼(Enoploteuthis chunii)是众多海洋哺乳动物和鱼类的食饵,掌握角质颚的生长变化规律不仅有助于了解其个体发育期摄食生态的变化,还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2019年3月和9月于西太平洋海域采集的91尾样本,结合胴长数据从角质颚长度及色素沉积分析了富山武装乌贼个体发育期角质颚的表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胴长增加,角质颚各部长度与色素沉积比例均呈正相关,角质颚各部长度在胴长31和41 mm处跃变,上颚脊突、侧壁及下颚侧壁生长较快;上颚头盖、下颚头盖和下颚侧壁在胴长31 mm处色素沉积发生跃变,上颚侧壁在胴长41 mm处色素沉积跃变明显。ANOVA分析发现,富山武装乌贼在不同个体发育期,角质颚表型变化差异显著(P<0.05)。研究认为,通过对角质颚生长过程中形态大小、色素沉积等表型变化进行分析,可为富山武装乌贼个体发育期摄食转变的研究提供基础。
    • 陈沛宇; 侯劭禹; 巩远发; 付娇; 赵福虎; 刘成瀚; 王焕哲
    • 摘要: 为研究南海-西太平洋OLR 30~60天低频振荡时空变化的主模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利用逐日向外长波辐射(OLR)和中国839站降水资料,采用带通滤波、EOF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南海-西太平洋OLR30~60天低频振荡强度的季节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距平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地区OLR 30~60天低频振荡强度及其空间分布都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活跃区主体基本位于南北半球的低纬热带海域。(2)EOF第一模态特征向量在冬、春两季的最大变率中心主要在南半球赤道附近低纬地区,夏、秋两季北移至北半球低纬地区;EOF第二模态特征向量出现了经向三极子型和三角形三极子型分布。(3)部分地区的夏季降水异常与西太平洋季风和副热带季风、南海季风的强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比两次线性回归结果,发现夏季热带西太平洋OLR 30~60天低频振荡强度的第二模态与长江中下游降水有较好的联系,表明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受副热带季风、南海季风的影响较大。
    • 吕玉晗; 张弛; 戴了疑; 何卫彤; 郑小东
    • 摘要: 杜氏枪鱿(Uroteuthis duvaucelii)为西太平洋海域广布种,形态特征易受地理阻隔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采自南通、宁波、南麂岛、东山、汕头、阳江和泰国湾的杜氏枪鱿7个自然群体共202个样品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雌、雄群体主成分分析都得到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分别为63.395%和67.591%,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散点图均显示各群体存在重叠;雌雄群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分别是58.7%和57.3%;雌、雄群体的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将7群体分成两支:泰国湾群体与南通、阳江群体聚为一支,宁波、南麂岛、东山和汕头群体聚为一支;所有群体形态测量指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泰国湾雄性第三腕大吸盘角质环齿数只有7个,与其他群体(11~15个)差异极显著,雌性个体角质环无显著差异。此外,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泰国湾和阳江样品的齿舌形态和大小具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杜氏枪鱿种质资源保护、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 徐力; 曾令熙; 熊文良; 何高文; 任江波; 王汾连
    • 摘要: 深海富稀土底泥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稀土资源,然而,该类型资源的稀土赋存状态仍不十分明确。本文对西太平洋某地深海底泥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研究表明,稀土在深海底泥中主要的赋存矿物为磷酸盐矿物,包括磷灰石、独居石和磷钇矿等。但海底沉积物组成矿物粒度细小,加之磷酸盐类矿物本身粒度细小,导致其选矿分选的难度较大。因此,建议采用合理的方式将深海底泥中的组成矿物形成团聚,在原组成物的基础上长大呈粒,这也许是未来海底矿产资源利用的一个方向。
    • 张鼎元; 王跃斌; 阮泽超; 张燕; 柴学军; 任安民
    • 摘要: 花尾鹰隶属于鲈形目、鹰科、鹰属,俗名鹰鲷、斩三刀。花尾鹰体呈长椭圆形,侧扁;体银灰色,具红褐色斜带9条;尾鳍黄褐色,具红缘,散布乳白色小圆点。花尾鹰为暖水性中下层鱼,常栖息于3~5米深的岩礁浅海区,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日本相模湾以南海域、西太平洋暖水域;低温适应性弱,生存温度为10~30°C,最适生长温度16~24°C,在浙南海域可安全过冬,浙北海域需要陆海接力搬入室内水泥池进行养殖。
    • 宣俊; 李海波; 王超锋; 董逸; 赵苑; 赵丽; 张武昌
    • 摘要: 2019年夏季对沿黄、东海至西太平洋跨越黑潮一个断面(122°E~145°E)的表层砂壳纤毛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了黑潮中砂壳纤毛虫与相邻水体的差异。根据水文环境及各站位所处的空间位置,我们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大洋边缘区域、黑潮区域和大洋区域。各站位砂壳纤毛虫的丰度范围为3.95~31.94 ind·L^(-1),种丰富度范围为6~24种。共发现砂壳纤毛虫21属42种,有7种优势种,分别为缩短原纹虫(Protorhab-donella curta)、杆状真铃虫(Eutintinnus stramentus)、卢氏真铃虫(E.lusus-undae)、镯形囊坎虫(Ascam-pbelliella armilla)、管状真铃虫(E.tubulosus)、长形旋口虫(Helicostomella longa)和斯廷细瓮虫(Steen-strupiella steenstrupii),其中缩短原纹虫为最优势种类,在每个站位均有检出。根据33种常见种的丰度分布模式,将砂壳纤毛虫划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为广布类群,丰度最高;类群Ⅱ主要出现在断面中部,受黑潮影响较大,其中酒杯类管虫(Dadayiella ganymedes)可以作为黑潮的指示种;类群Ⅲ主要出现大洋区域;类群Ⅳ则主要分布于大洋边缘区域,丰度较低。黑潮区域砂壳纤毛虫群落有不同于其他两个区域的种类,种丰富度最高。本研究首次对黑潮及其相邻海域中表层砂壳纤毛虫的分布模式进行分析,该结果有助于理解黑潮对浮游生物地理分布的影响。
    • 肖春晖; 王永红; 林间
    • 摘要: 通过对西太平洋帕里西维拉海盆的C-P19柱状样沉积物进行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和古地磁分析,建立了磁性地层年代框架,并结合粒度组分和黏土矿物分析,揭示了沉积物中蕴含的物源和古气候信息。古地磁结果表明,C-P19柱状样的底界年龄小于1.072 Ma,为更新世以来的沉积,沉积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沉积速率分别为4.0 mm/kyr(约1~0.78 Ma)和3.6 mm/kyr(0.78 Ma~至今)。粒度和黏土矿物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沉积物类型以粉砂和砂质粉砂为主,少部分为黏土质粉砂;黏土矿物组成中伊利石+绿泥石的平均含量高达70%。利用SPSS对粒度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研究区的粗颗粒物质来源主要为帕里西维拉海盆内或周围海脊的火山岛弧碎屑物质,细颗粒组分主要来自亚洲大陆风尘。利用2~4μm沉积物粒度组分百分含量和(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脱石的比值作为替代指标反映了研究区亚洲风尘物质贡献比例的波动,进而揭示了1 Ma以来风尘源区气候干湿程度以及东亚冬季风强度的演变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