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玄武岩

玄武岩

玄武岩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3年内共计5092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建筑科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8篇、会议论文268篇、专利文献30158篇;相关期刊735种,包括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岩石学报、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119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玄武岩的相关文献由8710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明、张道林、不公告发明人等。

玄武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8 占比:5.40%

会议论文>

论文:268 占比:0.83%

专利文献>

论文:30158 占比:93.76%

总计:32164篇

玄武岩—发文趋势图

玄武岩

-研究学者

  • 黄明
  • 张道林
  • 不公告发明人
  • 孟亚平
  • 曹柏青
  • 邵景干
  • 李为民
  • 肖鹏
  • 许加阳
  • 刘振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鲍晓璇; 马芹永; 汪寒艳
    • 摘要: 为研究模拟月壤作为模拟月壤地聚合物原料的可能性,以模拟月壤作为硅铝原料,进行了不同熟石灰掺量下模拟月壤地聚合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微观试验.结果表明:掺入熟石灰能明显提高模拟月壤地聚合物的抗压强度,且在试验范围内较佳掺比为4%;应力-应变曲线类型为应变软化,变形模量与熟石灰掺量多为指数拟合关系;微观试验结果验证了熟石灰能有效改善内部微结构,生成水化产物主要为C-(A)-S-H凝胶和钙矾石(AFt),水化产物较为致密,可提高试样的整体强度.可见熟石灰对模拟月壤地聚合物的抗压性能是有一定积极影响的.
    • 王驰; 李航; 徐强; 王朝辉; 张梦颖; 刘达; 袁光明
    • 摘要: 以绿色可降解的聚乙烯醇/壳聚糖为成膜物质,添加采用氢氧化钠(NaOH)蚀刻玄武岩鳞片(BS),并与植酸钠(PA-Na)、乙酸镍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的阻燃剂制备出一种玄武岩/聚乙烯醇/壳聚糖阻燃复合材料且对该材料的耐水性进行提高。结果表明,当添加10%改性玄武岩时,复合材料BS-PA-Ni/PK的极限氧指数( LOI )达到39.34%,垂直燃烧等级达到UL94 V-0 级别,最大热释放量和总热释放量较对照组降低67.7%和54.7%,且较对比组残炭率提高26.88%。 并且BS-PA-Ni/PK组材料较PK组吸水率降低93.8%,水接触角达到118.0°。因此改性玄武岩的添加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和耐水性。
    • 李万伦; 徐佳佳; 贾凌霄; 马冰; 陈晶
    • 摘要: 玄武岩封存CO_(2)为碳捕集与封存(CCS)提供了一种新的具有潜在意义的选择。当今世界上已有三个示范工程案例,即日本Nagaoka、美国Wallula和冰岛Carbfix,这些实例初步证实了CO_(2)玄武岩封存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玄武岩封存CO_(2)相关技术研究进展包括:(1)Carbfix项目采用水溶液替代胺溶剂来捕集烟气中的CO_(2)气体,以便同时对CO_(2)和其他可溶于水的气体进行捕获,而在排放点源只需简单加装水洗塔等设备作为气体分离装置;(2)冰岛提出了适用于CO_(2)饱和溶液注入与封存的Carbfix方法,设计出能分别注入气体和水溶液的专用系统;(3)Carbfix在注入与封存CO_(2)过程中首次采用示踪元素监测方法,并通过质量平衡方法定量估算注入CO_(2)发生碳酸盐化的百分比,发现往玄武岩里注入CO_(2)不到2年就有95%被完全矿化。今后仍需进一步研究的技术问题包括:(1)CO_(2)饱和溶液与超临界CO_(2)两种注入形式如何选择;(2)能否用海水替代淡水溶解CO_(2);(3)如何提高地球化学模拟的准确性;(4)如何降低碳捕集、分离和运输环节成本。相关探讨对我国利用基性超基性岩进行CO_(2)封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林志斌
    • 摘要: 骨料作为混凝土的组成成分之一,其种类差异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以玄武岩为研究对象,探究玄武岩替代部分灰岩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玄武岩+灰岩骨料组合与全灰岩混凝土力学性能差异不大;就抗裂性能而言,全灰岩混凝土略高于玄武岩+灰岩组合,性能提升并不显著。但玄武岩为当地材料,获取方便、运输成本低,在满足工程要求前提下合理利用玄武岩可为实际工程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 刘冉; 李亚; 赵立可; 王尉; 李宏博; 李常权; 李博通
    • 摘要: 四川华蓥偏岩子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中东部,新发现的晚二叠世玄武岩介于茅口组(下伏)和龙潭组(上覆)之间,可与峨眉山玄武岩进行对比。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偏岩子玄武岩属于高钛亲碱性系列,具有OIB型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偏岩子玄武岩基本未遭受地壳混染,单斜辉石的结晶温度为1405~1439°C,指示源区存在异常高温。稀土元素模拟结果表明,偏岩子玄武岩是峨眉山地幔柱在石榴子石-尖晶石过渡区经较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总体上,偏岩子晚二叠世玄武岩与峨眉山玄武岩,尤其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东部的玄武岩十分相似,是ELIP的组成部分。
    • 隆云
    • 摘要: 阿克苏市沙井子一带玄武岩矿赋存于下二叠统库普库兹满组、开派兹雷克组地层中,矿体受地层控制,呈似层状,火山岩呈1个喷发旋回3个火山喷发韵律,与圈定的3个矿体对应,属大型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灰黑色玄武岩,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等为主,矿石质量较好,矿床成因类型为陆相火山岩型玄武岩矿床。
    • 李万伦; 陈晶; 贾凌霄; 马冰; 陈扬; 孙君一
    • 摘要: 玄武岩CO_(2)地质封存相比于常规的封存技术(如驱油驱气注入封存和深部咸水层封存),具有能促进快速碳矿化、封存效果长久且安全及封存容量巨大等明显优点。目前玄武岩CO_(2)封存理论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进展:①对常见主要成岩矿物的封存能力进行了排序;②进一步了解玄武岩的矿物成分、玄武岩层内孔隙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③完善了对玄武岩CO_(2)封存机理、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认识;④查明了玄武岩在地球上的分布并评估了各种典型玄武岩的封存潜力;⑤发现适合于CO_(2)封存的场地主要包括大陆溢流型玄武岩、洋底高原玄武岩和洋中脊玄武岩等三种类型,并对目标储层选择提出了初步评价标准。本文在综述玄武岩固碳机理、玄武岩CO_(2)地质封存潜力及封存场地与目标储层选择的基础上,介绍了世界上已有的三个玄武岩CO_(2)地质封存工程示范项目:冰岛Carbfix、美国Wallula和日本Nagaoka,探讨了玄武岩CO_(2)地质封存存在的若干问题:①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对最终封存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②堵塞或压裂和保护层会影响注入封存的稳定性或可持续性;③封存潜力评价方法和结果不同;④封存场地选址和储层选择缺乏统一标准与规范;⑤Carbfix方法的使用受限。
    • 蒲利国; 张贤峰; 郑义舟
    • 摘要: 云南东部玄武岩主要为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总体趋势是由西向东减薄。具多旋回中心—裂隙式喷发—喷溢以及断裂构造控制喷溢的特征。玄武岩自下而上岩性分布主要为:底部主要为火山角砾岩,中部主要为斑状玄武岩,上部多为致密块状玄武岩夹杏仁状玄武岩,局部有凝灰岩及含碳沉积岩夹层,玄武岩中均具磁铁矿化现象,其中以地表半风化、风化致密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及致密状(少杏仁状)玄武岩磁铁矿化最好。
    • 何锦; 郑一迪; 邓启军; 何雪琴
    • 摘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北方新生代玄武岩地下水的赋存规律和形成演化机理,以河北省张北县玄武岩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野外采集地下水样、测定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离子比例系数、氢氧同位素、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区内玄武岩地下水的水化学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沿地下水径流方向,研究区内玄武岩地下水中多数离子质量浓度呈现增大趋势,补给区的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为主,TDS质量浓度多小于500mg/L,排泄区地下水中阴离子以Cl^(-)和SO_(4)^(2-)为主,阳离子以Na^(+)为主,TDS质量浓度多大于1 400mg/L;研究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当地大气降水;硅铝酸盐、岩盐、硫酸盐的风化溶解是地下水中离子的主要来源;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农业施肥等人类活动影响是控制地下水化学形成的主要作用。
    • 韩美芝; 李子颖; 邱林飞; 骆效能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纳岭沟铀矿床以北,大营及巴音青格利铀矿床以东的黑石头沟发育一层玄武岩,为探讨这期玄武岩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成矿的关系,文章对该玄武岩进行了地球化学与年代学的分析。该玄武岩切穿下白垩统东胜组,SiO_(2)含量较低(46.99%),里特曼指数σ为8.69,显示出碱性玄武岩的特征;其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26.7±2.4) Ma,表明黑石头沟玄武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反映鄂尔多斯地块在早白垩世发生了一次构造-岩浆-热事件,与大区域的华北地区乃至中国东部在早白垩世发生的较普遍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具有一致性。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这次构造-岩浆-热事件是由于岩石圈地幔减薄造成的。该事件使地下深部热流体上涌及板内运移,导致早白垩世古地温梯度增高,这一过程为铀元素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迁移、沉淀、富集成矿创造了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