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长江中下游

长江中下游

长江中下游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2975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农作物、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68篇、会议论文75篇、专利文献2290篇;相关期刊1279种,包括湖泊科学、山东农药信息、渔业致富指南等; 相关会议60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等;长江中下游的相关文献由3970位作者贡献,包括曾昭华、卢金友、姚仕明等。

长江中下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68 占比:54.81%

会议论文>

论文:75 占比:1.43%

专利文献>

论文:2290 占比:43.76%

总计:5233篇

长江中下游—发文趋势图

长江中下游

-研究学者

  • 曾昭华
  • 卢金友
  • 姚仕明
  • 何金海
  • 余文畴
  • 周涛发
  • 徐祥德
  • 施勇
  • 胡春燕
  • 长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斌; 邹磊; 姚立强; 欧阳硕
    • 摘要: 长江上中游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对长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目前径流情势演变研究中,单一变异分析方法存在检验结果不合理、不一致等情况。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对宜昌、汉口、大通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进行变异识别与变异时段划分,得出长江中下游径流情势的演变特征;并采用基于降雨径流关系的归因分析方法,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角度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宜昌站共有9个时段的水文序列发生了不同形式的变异,从变异数量和变异程度而言,均为受影响最大的站点;随着往下游的推移,汉口和大通站受影响的程度逐步减弱。3个站的汛期径流均呈现出下降的态势,枯水期的径流量,除汉口站5月份之外,均呈现出上升的态势,演变规律较为明显。归因分析显示,除宜昌站7月份外,人类活动均是引起3个站点径流序列水文变异的主要原因。
    • 王长金; 胡鹏; 李薇; 李志威
    • 摘要: 基于较系统的文献调研,介绍了分汊形成机制如中心沙坝沉积、横向沙坝转换、斜槽切断、复合沙坝切割和河道决口,水沙分配影响因素如汊道几何形态、汊道河床地形、汊道内的水力特性和潮汐等因素,和水沙分配计算方法等主要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以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为例,总结了其分汊河道的水力特征和演变规律。最后探讨了分汊河道研究中还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在分汊形成与演变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
    • 王权森
    • 摘要: 数字孪生与水利行业的融合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在水利行业的综合集成应用,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目前水利行业智慧化水平仍然较低,对于数字孪生的研究与应用相对较少。为此,深入探讨了数字孪生的基本内涵与发展理念,并重点围绕行蓄洪空间数字孪生建设过程可能面临的问题开展了研究。研究给出了以数据底座建设、数字化场景建设、智慧化模拟与精准化决策支撑建设为主轴的行蓄洪空间建设总体方案。相关成果可为今后智慧流域建设提供有建设性的规划思路。
    • 陈晴晴; 杨雪; 张爱芳
    • 摘要: 【目的】探究长江中下游区试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水平及抗性基因聚合对稻瘟病抗性的效应,为新品种的审定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喷雾接种方法鉴定2018—2020年长江中下游区试252个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并利用2组多重PCR体系(Pi1与Pikh、Pi9与Pik)检测供试水稻品种携带抗性基因Pi9、Pik、Pi1和Pikh的情况,分析抗性基因聚合方式与稻瘟病抗病率的关系。【结果】2018—2020年供试材料的穗瘟抗病率分别为47.0%、38.3%和35.2%,穗瘟抗病率逐年下降。252份供试材料含有抗性基因数为0~4个,其中含0个抗性基因的材料有14份,占5.6%,穗瘟抗病率为14.3%;含1个抗性基因的材料有63份,占25.0%,穗瘟抗病率为11.1%;含2个抗性基因的材料有81份,占32.1%,穗瘟抗病率为42.0%;含3个抗性基因的材料有81份,占32.1%,穗瘟抗病率为65.4%;含4个抗性基因的材料有13份,占5.2%,穗瘟抗病率为53.8%。总体来看,供试材料的穗瘟抗病率随携带的抗性基因数增加呈上升趋势。抗性基因组合Pi9+Pikh、Pi9+Pik+Pikh和Pi9+Pik+Pi1+Pikh是适合安徽地区的抗性基因组合。【结论】2018—2020年长江中下游区试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一般。多基因聚合能提高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但应选择合适的抗性基因组合,不能简单叠加。
    • 柯亨富; 张柠; 唐从华
    • 摘要: 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中,主要采用护岸工程对洲滩和岸线进行防护。护岸发生损毁是影响其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典型河段护岸维修工程实例,根据护岸损毁特征,从局部河势及滩槽格局调整、工程设计结构强度、三峡蓄水后水沙条件变化、施工偏差及人为损坏等方面浅析了水毁成因。
    • 陈沛宇; 侯劭禹; 巩远发; 付娇; 赵福虎; 刘成瀚; 王焕哲
    • 摘要: 为研究南海-西太平洋OLR 30~60天低频振荡时空变化的主模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利用逐日向外长波辐射(OLR)和中国839站降水资料,采用带通滤波、EOF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南海-西太平洋OLR30~60天低频振荡强度的季节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距平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地区OLR 30~60天低频振荡强度及其空间分布都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活跃区主体基本位于南北半球的低纬热带海域。(2)EOF第一模态特征向量在冬、春两季的最大变率中心主要在南半球赤道附近低纬地区,夏、秋两季北移至北半球低纬地区;EOF第二模态特征向量出现了经向三极子型和三角形三极子型分布。(3)部分地区的夏季降水异常与西太平洋季风和副热带季风、南海季风的强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比两次线性回归结果,发现夏季热带西太平洋OLR 30~60天低频振荡强度的第二模态与长江中下游降水有较好的联系,表明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受副热带季风、南海季风的影响较大。
    • 蒙华月; 王兆林; 姚佩; 钱龙; 陈诚; 罗云英; 鞠学良
    • 摘要: 农业旱涝灾害评估中常采用不同方法计算作物气象产量,但其中鲜见关于不同方法的比较研究。长江中下游棉区因涝减产现象严重,因此本文以该地区6省为研究区,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量化棉花生长期的涝渍强度,选用7种常见气象产量分离方法(线性拟合、二次多项式拟合、三次多项式拟合、HP滤波法、3年滑动平均法、5年滑动平均法及五点二次平滑法)计算棉花气象产量,并通过涝渍强度与气象产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评估不同方法的表现。此外,结合历史受涝面积对不同方法的涝渍灾害刻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方法计算的棉花气象产量具有相似的长期趋势,但在短期波动上存在较大差异。就气象产量和涝渍程度的相关性而言,HP滤波法、线性拟合和二次多项式效果更好;而就气象产量结果与历史受涝面积的相符程度而言,HP滤波最优,其次是二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此外,基于7种方法的相关分析结果均判定湖北省和安徽省是棉花因涝减产最严重的省份,但对于其余省份的判定结果会存在差异。湖北省和安徽省虽然因涝减产严重,但两省棉花涝渍的发生倾向低于其余省份。因此,在农业涝渍评估工作中推荐使用HP滤波法,而长江中下游棉区的涝渍防治工作应重点关注湖北省和安徽省。
    • 范嘉泽
    • 摘要: 在变化环境以及上游梯级水库调蓄影响下,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流量的演变规律,对流域管理、规划和治理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选取长江中下游重要控制站汉口水文站1952~2019年的年均流量序列,分析了该站降水趋势特征、丰枯性以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汉口站年均流量序列主周期为28 a,次周期分别为12 a和5 a;汛期平均流量序列的主周期为27 a,次周期分别为13 a,5 a和3 a;非汛期平均流量序列的主周期为28 a,次周期分别为12 a和6 a;与三峡水库蓄水前相比,汉口站汛期流量总体以减小为主,8,9月份减幅分别为9.02%和8.96%。在上游水库联合调度条件下,汉口站汛期流量进一步减少,8,9月份减幅分别达到12.47%和26.01%。与三峡水库蓄水前相比,汉口站非汛期流量总体以增加为主,1,2月增幅分别为22.57%和23.22%。在长江上游水库联合调度条件下,汉口站非汛期流量进一步增加,1,2月增幅分别达到50.49%,39.81%。
    • 姜恒鑫; 黄恒; 汪源; 赵灿; 王维领; 霍中洋
    • 摘要: 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迟熟)和南粳5718(中熟)为材料,以常规施氮300 kg/hm^(2)、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7∶3处理为对照,分别设计侧深基施缓释尿素量(施氮量)较对照基蘖氮肥量减少0(A)、10%(B)、15%(C)、20%(D)、25%(E)、30%(F)6个处理,不施分蘖肥,穗肥施氮量同对照,研究缓释尿素减量侧深施用对长江中下游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缓释肥侧深施技术在农业中更好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缓释尿素侧深施能够促进水稻生长,显著提高水稻产量,2个水稻品种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1.63%和10.61%,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但降低稻米的食味值。在5个减氮处理中,随着施氮量的减少,2个水稻品种生长变慢,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降低,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降低,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提高。与对照相比,B—D处理总体上能促进2个水稻品种生长,显著提高产量,改善加工、外观品质;B、C处理降低食味品质,提高营养品质;D处理提高食味品质,降低营养品质;E、F处理延缓2个水稻品种生长,显著降低产量,降低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提高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其中,D处理2个水稻品种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54%和2.16%,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得到改善,且稻米的食味品质提高,是一种优质稳产的施肥方式。
    • 尚钦; 潘文浩; 周冬妮
    • 摘要: 在护岸工程设计中,岸坡稳定计算工况的确定缺少明确规范依据,参照其他相关规范拟定的计算工况不符合工程实际,导致计算结果不够准确。为了全面分析实际工程中岸坡稳定遭遇的工况,科学指导护岸工程设计,针对河道岸坡复杂的水土边界条件,通过对水位、降雨、渗流、荷载等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相对合理、简便、明确的护岸工程岸坡计算工况拟定方法。结合长江中下游河道岸坡具体情况,给出了部分重点河段的推荐计算工况和控制参数。研究结果对护岸工程岸坡稳定计算具有参考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