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峡水库

三峡水库

三峡水库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143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1篇、会议论文276篇、专利文献398188篇;相关期刊570种,包括湖泊科学、水生生物学报、长江科学院院报等; 相关会议145种,包括第九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三峡工程运用10年长江中游江湖演变与治理学术研讨会、2012年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讨论会等;三峡水库的相关文献由357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德富、郭劲松、张晟等。

三峡水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51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276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398188 占比:99.47%

总计:400315篇

三峡水库—发文趋势图

三峡水库

-研究学者

  • 刘德富
  • 郭劲松
  • 张晟
  • 李哲
  • 纪道斌
  • 李崇明
  • 许全喜
  • 李义天
  • 杨正健
  • 蔡庆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睿芝; 戴凌全; 戴会超; 刘亚新; 蔡卓森; 刘芬
    • 摘要: 针对传统的LSTM模型存在网络训练受阻、泛化能力减弱、预测精度和效率较低的问题,从模型结构和参数优选两方面进行改进。结构方面,在LSTM模型前加入具有多层结构的神经网络层;参数优选方面,采用多层网格搜索法选取模型参数。以长江中游典型通江湖泊——洞庭湖不同湖区的水位预测为例,与传统的LSTM模型、BP神经网络及水动力模型相比,改进型LSTM模型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少58.80%、65.95%、44.14%;从预测计算时间来看,改进型LSTM模型所消耗的时间比传统的LSTM模型缩短62.12%,且明显少于水动力模型,总体来看改进型LSTM模型的整体性能优于其他三种模型。将改进型LSTM模型应用到三峡水库蓄水对洞庭湖水位的影响分析上,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对洞庭湖不同湖区水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城陵矶站受其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东洞庭湖鹿角站和西洞庭湖南咀站,南洞庭湖受影响最小。蓄水期间东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平均下降0.44 m,最大降幅为1.55 m;鹿角站水位平均下降0.22 m,最大降幅为1.02 m;西洞庭湖南咀站水位平均下降0.27 m,最大降幅为1.28 m;南洞庭湖杨柳潭站水位平均下降0.15 m,最大降幅为1 m。研究成果为快速准确预测三峡水库影响下的洞庭湖水位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时也可为三峡水库的蓄水策略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金铮; 张行南; 夏达忠; 舒卫民; 黄钰凯
    • 摘要: 三峡水库的反推入库流量存在严重的“锯齿”问题,影响了实际的水库实时调度相关工作,利用数据平滑算法可有效对其误差进行后处理。通过对比各平滑算法分别选取五点三次平滑算法及离散小波阈值消噪算法进行研究,并与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三点平滑算法进行对比,通过构建水文要素指标和平滑度指标评价平滑效果。结果表明:在综合适用条件最好的Db小波与Sym小波中,Db7小波阈值消噪的平滑效果优于其他小波;相比于三点平滑法和五点三次平滑法,Db7小波阈值消噪法能较全的保留原序列的洪峰、洪量和峰现时间,并消除了原入库流量更多的锯齿。研究表明,利用离散小波阈值消噪法对三峡水库的反推入库流量的噪声平滑可具有推广价值。
    • 纪道斌; 成再强; 龙良红; 闫金波; 杨忠勇; 赵星星
    • 摘要: 为了解三峡水库库首2003—2018年的水温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庙河断面实测资料,采用LSTM-Logistic模型模拟分析了库首多年水温结构特性,并探讨了其变化对库区支流库湾水华的影响和对坝下鱼类产卵水温的影响。结果表明:LSTM-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适用于三峡水库,准确地模拟水温的逐日变化过程;2006—2013年,三峡水库库首每年4—6月均出现了水温分层现象,从2014年开始,水温垂向差异变小,水温不分层,且春季、秋季和冬季水温升高,下泄水温进一步平坦化;三峡水库库首水温长期变暖的趋势,会使支流库湾倒灌异重流潜入深度上移,从而改变异重流倒灌形式,降低库湾水华风险;梯级水库蓄水缓解了春季下泄低温水的不利影响,但秋冬季水温的升高对中华鲟繁殖造成了进一步威胁。
    • 黄华平; 郦于杰; 王栋; 靳高阳
    • 摘要: 以三峡水库为例,采用轻量梯度提升树(LGB)对1965-2016年逐月流量过程开展了中长期预测研究,并在其基础上结合水文不确定性处理器(HUP)对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各精度指标结果表明,与GBDT模型相比,LGB模型在率定期及验证期均具有更高的精度,能较好地应用于三峡水库中长期径流预测中;(2)基于HUP模型提取的倾向值预报(Q50值)精度显著高于LGB模型结果,尤其对于汛期径流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3)90%不确定性区间在率定期及验证期均能以较窄带宽覆盖多数实测点据,且相对偏移程度较小,说明不确定性分析结果是合理可靠的。
    • 赵艳民; 马迎群; 张雷; 秦延文; 乔飞; 谢培; 王丽婧; 李虹
    • 摘要: 针对目前河道型水库TP评价标准存在争议的水环境管理实际问题,提出了基于水龄权重的TP评价标准参考值计算方法,并以三峡水库为例对方法进行展示,为河道型水库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基于水龄权重的三峡水库TP评价参考值计算内容包括:①以朱沱为控制断面,基于EFDC水动力模型模拟2017年三峡水库水动力过程,计算出三峡水库库区干流主要断面逐日水龄。②依据水龄将三峡水库各断面分为河流型水体(朱沱-清溪场,水龄均小于20 d)、河流型-过渡型混合型水体(苏家-白帝城,水龄在小于20 d和20~300 d变化)、过渡型水体(巫峡口-木鱼岛,水龄均在20~300 d)。③计算基于水龄权重的过渡型水体TP评价标准参考值,并据此对2017年三峡水库主要断面水质因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泄水期早期(1-2月),白帝城以下断面水质污染指数较高,风险较大。
    • 王濂; 纪彭; 罗兴
    • 摘要: 通过1952~2020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新形势下三峡水库蓄水与汉口水文站水文要素特性变化的相关性。系统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径流量、含沙量、泥沙中值粒径等水文要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工程蓄水后,多年平均径流量、年输沙率、年平均含沙量均有所减小。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三峡水库蓄水后月平均流量增加22.0%,4~11月份减小8.0%。蓄水后各月输沙量和平均含沙量呈下降趋势,5~10月间月平均输沙量及月平均含沙量最大减小幅度均超过80%。汉口站测验断面形态基本稳定,深泓位置基本稳定在右岸,且呈冲刷下切的趋势。研究成果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水利规划、防洪工程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 曾一恒; 沈旭舟; 张佳磊; 张欢; 刘德富; 龚川; 翁传松
    • 摘要: 基于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汛期(2017年8月4—10日)水动力、气象和藻类漂移监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汛期香溪河浮游植物叶绿素a(Chla)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分层异重流背景下藻类的水平输移和垂向掺混作用过程。结果表明:1)汛期香溪河库湾水动力具有明显的分层异重流特性,监测期间雷诺数均大于4000,水体呈现紊流状态,对藻类的运动输移产生水平输运和垂向掺混2种影响。2)表层藻类水平漂移速度受到风速和水流流速的影响,响应关系式为V_(藻)=0.035V_(风)+0.461V_(水)+0.034(R^(2)=0.917,P底层>中层;当倒灌水体与库湾原水形成环流并从底部输出库湾时,Chla浓度分布特征为表层>中层>底层或者中层>底层>表层。因此,Chla浓度的水平分布主要受到风速和异重流的水平流速的影响,而垂向分布受到异重流所形成的水体循环模式的影响。
    • 李肖男; 傅巧萍; 张松; 何小聪; 周曼; 丁毅
    • 摘要: 三峡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运用是提升水库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但汛期运行水位运用方式应科学协调防洪与兴利的关系。在概括性分析三峡水库水沙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汛期防洪与汛末蓄水的要求,重点剖析了通过汛期预报预泄和汛末预报预蓄开展三峡水库运行水位上浮运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选择典型洪水研究了不同方式下三峡水库运行水位可上浮运用的空间,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结果表明:三峡水库8月下旬前运行水位通过预报预泄的方式浮动至148.00 m,之后至9月上旬采用预报预蓄的方式逐步抬升至155.00 m的风险是可控的。研究成果已指导了三峡水库不同阶段调度运行文件的编制和调度运行实践,提升了三峡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
    • 刘亚新; 徐杨
    • 摘要: 考虑三峡水库与葛洲坝水电站的紧密水力联系以及三峡水库出库流量与葛洲坝水电站入库流量的不平衡现象,提出了基于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和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ARIMA)这两种机器学习的葛洲坝水电站入库流量预测模型,以及基于贝叶斯岭回归的葛洲坝水电站日均出力预测模型,并将两种模型相结合进行葛洲坝水电站入库流量与日均出力预测。通过对2019年非弃水期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葛洲坝水电站入库流量预测模型优于传统的折算系数三日均值法,可降低流量预报误差;葛洲坝水电站日均出力预测模型具备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稳健性,可为葛洲坝水电站非弃水期日均出力计划编制提供参考。
    • 张东升; 段晨辉; 郝艳龙; 谢稳春; 邓永芳; 刘正学
    • 摘要: 为了揭示三峡水库消落带优势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种间关系,以三峡水库中、上段过渡区一级支流渠溪河河口附近消落带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参考相邻格子法对研究区样地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对优势植物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物种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鬼针草(Bidens pilos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作为泛化种占总物种数的37.50%,具有分布范围较广、适应能力较强的特点,可作为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干、支流消落带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值>0.50的种对数分别为40、50,生态位重叠值为0的种对数分别为27、13,表明干流优势植物之间的竞争性相对弱于支流。渠溪河河口附近干、支流消落带优势植物之间多为不等宽生态位重叠,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态位共用;少数植物之间呈现出分离生态位重叠,不参与竞争。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具有干支流差异性和高程差异性。优势植物的泛化种与特化种区分与鉴定,对丰富区域性物种组成与生态修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