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温分层
水温分层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0219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泊科学、长江科学院院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太阳能热利用年会、第十一届全国环境与生态水力学学术研讨会暨沿海开发生态保护研讨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等;水温分层的相关文献由276位作者贡献,包括郑铁刚、孙双科、柳海涛等。
水温分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219篇
占比:99.77%
总计:30290篇
水温分层
-研究学者
- 郑铁刚
- 孙双科
- 柳海涛
- 吕强
- 姜涵
- 孙昕
- 张国强
- 樊书刚
- 边永欢
- 刘德富
- 姚烨
- 戴会超
- 刘之平
- 纪道斌
- 解岳
- 陈恩源
- 叶丽丽
- 吴屏剑
- 徐楚涵
- 杨华
- 杨正健
- 田心怡
- 谭开鑫
- 邢领航
- 马娟
- 马骏
- 高学平
- 黄卫
- 黄明海
- 龙良红
- 丁城志
- 万霞方
- 仁增拉姆
- 何大明
- 余真真
- 刘伟
- 周赤
- 姜利兵
- 宋慧芳
- 张培培
- 张晨
- 成再强
- 戴凌全
- 於思涵
- 李选龙
- 李飞
- 杨潘
- 樊辉
- 段文刚
- 毛劲乔
-
-
纪道斌;
成再强;
龙良红;
闫金波;
杨忠勇;
赵星星
-
-
摘要:
为了解三峡水库库首2003—2018年的水温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庙河断面实测资料,采用LSTM-Logistic模型模拟分析了库首多年水温结构特性,并探讨了其变化对库区支流库湾水华的影响和对坝下鱼类产卵水温的影响。结果表明:LSTM-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适用于三峡水库,准确地模拟水温的逐日变化过程;2006—2013年,三峡水库库首每年4—6月均出现了水温分层现象,从2014年开始,水温垂向差异变小,水温不分层,且春季、秋季和冬季水温升高,下泄水温进一步平坦化;三峡水库库首水温长期变暖的趋势,会使支流库湾倒灌异重流潜入深度上移,从而改变异重流倒灌形式,降低库湾水华风险;梯级水库蓄水缓解了春季下泄低温水的不利影响,但秋冬季水温的升高对中华鲟繁殖造成了进一步威胁。
-
-
王帅;
刘梅冰
-
-
摘要:
水温的变化会影响到水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而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繁殖和水环境系统的生态平衡产生影响。为了研究大型水库水温分层结构的演变特征,基于CE-QUAL-W2模型建立山美水库垂向二维水温模型,从年、月尺度出发,分析了不同水文年、不同季节及月份水库垂直方向上的热分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山美水库水温存在季节性分层,分层持续时间约9个月。水库温跃层型式受入库流量影响,入流增加容易导致垂向水温呈现双温跃层结构;温跃层厚度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深度变化与厚度相反,二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丰水年受径流过程影响强烈,水体相对稳定性RWCS指数和分层时间小于平水年和枯水年。
-
-
欧阳光
-
-
摘要:
本文对R134a整体式热泵热水器进行实验研究,探讨不同风机转速和制冷剂充注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工况下机组制热水运行过程中水箱水温分层情况,且应用熵增原理对系统各主要部件进行㶲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机组制热量随风机转速增大略有增大,850 rpm制热量较705 rpm制热量提高1.4%,COP随风机转速先略有增大后减小,在风机转速为790 rpm时最高;制热量和COP随制冷剂充注量的增大略有增大,850 g较800 g制冷剂充注量下制热量和COP分别提高0.5%和0.75%;不同工况下制热水过程中水箱水温沿高度方向存在明显的分层,且随着水温的升高,分层越来越小,高环境温度较低环境温度下由于加热时间短分层更明显;对系统各部件进行名义工况下不同风机转速的㶲分析发现,制热水运行时㶲损失的最大环节发生在蒸发器。
-
-
罗珍;
仁增拉姆;
陈虎林;
黄香
-
-
摘要:
巴松措是藏东南面积最大的冰川堰塞湖,是温带半湿润高原深水型湖泊。2019年7月,对巴松措暖季垂直剖面水温分层的基本特征、水体理化性质与水温分层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巴松措暖季垂直剖面水温分布具有明显的深水湖泊分层特征。其表层0.5 m至水深20 m处为变温层,水温在9.4~13.9°C;水深20~40 m为温跃层,水温在6.9~9.4°C,平均强度为0.12°C/m;水深40 m以下为等温层,水温变幅在6.4~6.8°C,平均水温为6.5°C。巴松措湖底水温在6°C左右,与湖泊表层最大温差为7.5°C。水体的pH、溶解氧和浊度呈现与水温近似相同的层次结构与分层现象,而总溶解盐、电导率和矿化度这三者在垂向变化上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在温跃层下随水深的增加而升高。巴松措暖季水体的分层,特别是温跃层的存在导致了湖水各层次水体理化性质的差异。
-
-
罗珍;
仁增拉姆;
陈虎林;
黄香
-
-
摘要:
巴松措是藏东南面积最大的冰川堰塞湖,是温带半湿润高原深水型湖泊.2019年7月,对巴松措暖季垂直剖面水温分层的基本特征、水体理化性质与水温分层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巴松措暖季垂直剖面水温分布具有明显的深水湖泊分层特征.其表层0.5 m至水深20 m处为变温层,水温在9.4~13.9°C;水深20~40 m为温跃层,水温在6.9~9.4°C,平均强度为0.12°C/m;水深40 m以下为等温层,水温变幅在6.4~6.8°C,平均水温为6.5°C.巴松措湖底水温在6°C左右,与湖泊表层最大温差为7.5°C.水体的pH、溶解氧和浊度呈现与水温近似相同的层次结构与分层现象,而总溶解盐、电导率和矿化度这三者在垂向变化上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在温跃层下随水深的增加而升高.巴松措暖季水体的分层,特别是温跃层的存在导致了湖水各层次水体理化性质的差异.
-
-
於思瀚;
黄卫;
韩继斌;
黄明海
-
-
摘要:
大型水库建成后由于库区水动力学特性、光混特性、热量特性等发生了改变,水库垂向水温将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对库区及其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常通过采用分层取水措施加以改善.针对控制幕分层取水方法,通过温分层水槽试验,研究了分层水体中设置水温控制幕后,控制幕前水温、流速分布特征以及下泄水温的变化情况.试验考虑了不同热冷水流量比、控制幕距取水口距离、取水口位置和控制幕遮挡率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幕设置后,控制幕上游近幕布区域温跃层厚度减小,温跃层强度增大,水体掺混受到抑制;控制幕下游温跃层厚度增大明显,控制幕促进了控制幕下游水体的垂向扩散,破坏了原水体分层现象;控制幕上游近幕布区域,热冷水流量比越小取水口位置越低,控制幕遮挡率越小温跃层厚度越厚,温跃层强度越小.热冷水流量比增大,取水口位置提高以及控制幕遮挡率增加均会使下泄水温升高.
-
-
李飞;
刘伟;
蒋定国
-
-
摘要:
为明确前置挡墙对水库下泄水温及坝前水温分布的影响,以董箐水库为例,构建三维水温-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挡墙高程下的下泄水温和坝前水温分布,分析前置挡墙高程与下泄水温、坝前水温分布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下泄水温的改善效果与挡墙高程密切相关:挡墙高程低于取水口高程时,挡墙高程的变化对下泄水温几乎无影响;挡墙高程高于取水口高程一定高度时,挡墙高程越高,下泄水温越高;挡墙高程480 m时,4月下泄水温最大升温1.11°C。下泄水温的提高度与挡墙和取水口位置对应的坝前垂向水温差线性相关。坝前垂向水温分布也受挡墙的影响,挡墙高程高于取水口高程一定高度时,随着挡墙高程的增加,分层期温跃层厚度增加位置上升。下泄水温的改善效果与挡墙高程的关系较为复杂,下泄水温提高度增长较快位置分别出现在挡墙高程471 m和475 m处。考虑方案的工程可行性,挡墙高程471 m为改善下泄水温的最优选择。研究可为前置挡墙的设计及工程优化提供方法和参考。
-
-
李飞;
刘伟;
蒋定国
-
-
摘要:
为明确前置挡墙对水库下泄水温及坝前水温分布的影响,以董箐水库为例,构建三维水温-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挡墙高程下的下泄水温和坝前水温分布,分析前置挡墙高程与下泄水温、坝前水温分布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下泄水温的改善效果与挡墙高程密切相关:挡墙高程低于取水口高程时,挡墙高程的变化对下泄水温几乎无影响;挡墙高程高于取水口高程一定高度时,挡墙高程越高,下泄水温越高;挡墙高程480 m时,4月下泄水温最大升温1.11°C.下泄水温的提高度与挡墙和取水口位置对应的坝前垂向水温差线性相关.坝前垂向水温分布也受挡墙的影响,挡墙高程高于取水口高程一定高度时,随着挡墙高程的增加,分层期温跃层厚度增加位置上升.下泄水温的改善效果与挡墙高程的关系较为复杂,下泄水温提高度增长较快位置分别出现在挡墙高程471 m和475 m处.考虑方案的工程可行性,挡墙高程471m为改善下泄水温的最优选择.研究可为前置挡墙的设计及工程优化提供方法和参考.
-
-
卓胜
-
-
摘要:
对茶坑水库建成后的水温结构和垂向水温分布进行计算预测,通过对照同类水库分层水质变化规律,从满足优质原水供应和解决灌溉水温方面对稳定分层型水库分层取水方案进行了简要分析.从设计角度介绍了茶坑水库的竖井式分层取水方案,该取水方案对现有分层取水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可较好地满足供水、灌溉和生态环境对水库水温水质的要求.
-
-
赵星星;
纪道斌;
龙良红;
黄亚男;
成再强
-
-
摘要:
本文以三峡水库典型支流——香溪河为研究对象,研究汛期水位波动对热分层特性及其对水质的影响。于2019年6月5日—8月30日对香溪河中游进行定点气象、垂向水温及水质监测,并同步获取香溪河上游及干流水文数据。结果表明:香溪河热分层时期日循环特征显著,垂向水温差异明显,混合层深度在0~19.37 m之间变化,水位与混合层深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468**)。底层水温增长缓慢,且受上游低温来流影响显著。垂向对流作用及异重流侵入改变水层掺混强度,水体不存在稳定的温跃层,溶解氧饱和度在69%~175%之间,垂向溶解氧差异明显,且与垂向叶绿素a浓度显著相关,表明浮游植物是影响溶解氧垂向差异的原因;水位波动过程对混合层深度的影响关键取决于是否改变倒灌异重流潜入方式,中上层倒灌有利于表层水温分层加剧,进而有利于水华爆发;利用水位波动(水库调度)抑制支流水华取决于水位波动过程是否能改变库湾水环流模式并有效增大混合层深度。本研究为有效利用水位波动(水库调度)改善三峡水库支流水质提供了新的认识。
-
-
龙良红;
纪道斌;
刘德富;
崔玉洁;
宋林旭
- 《第十一届全国环境与生态水力学学术研讨会暨沿海开发生态保护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2013年1月至12月对神农溪库湾水质进行现场监测,分析了神农溪库湾水流水温结构特性.实测结果表明,神农溪库湾水体流速缓慢,不同时期河口部分水体从表层、中层倒灌潜入库湾存在差异;库湾水温呈春夏升温、秋冬降温的变化趋势,春、夏季节水温分层明显.根据库湾峡谷型河道的地势特征,选用CE-QUAL-W2立面二维模型对神农溪库湾水动力进行模拟计算.验证结果表明:神农溪CE-QUAL-W2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库湾的异重流特性、倒灌潜入点及倒灌距离,并能较好的模拟流速的大小和垂向分布趋势,以及神农溪库湾水温分层特性.
-
-
-
(Missing)
-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年会》
| 2004年
-
摘要:
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水温的分层现象:大家都知道,在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中存在着水温分层的现象,即上层水温高,下层水温低.本文讨论:一、水箱内上下层水温变化的曲线.二、水温分层的原因:三、水温分层的影响,四、解决办法。同时介绍一种新型电辅助加热的太阳能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