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山美水库

山美水库

山美水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006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人民政坛、发展研究、海峡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等;山美水库的相关文献由105位作者贡献,包括水兴勇、林加兴、刘奕山等。

山美水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1.6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006 占比:98.27%

总计:5094篇

山美水库—发文趋势图

山美水库

-研究学者

  • 水兴勇
  • 林加兴
  • 刘奕山
  • 王逸民
  • 黄永春
  • 张惠杉
  • 林志杰
  • 蔡永宗
  • 颜少清
  • 廖家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帅; 刘梅冰
    • 摘要: 水温的变化会影响到水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而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繁殖和水环境系统的生态平衡产生影响。为了研究大型水库水温分层结构的演变特征,基于CE-QUAL-W2模型建立山美水库垂向二维水温模型,从年、月尺度出发,分析了不同水文年、不同季节及月份水库垂直方向上的热分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山美水库水温存在季节性分层,分层持续时间约9个月。水库温跃层型式受入库流量影响,入流增加容易导致垂向水温呈现双温跃层结构;温跃层厚度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深度变化与厚度相反,二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丰水年受径流过程影响强烈,水体相对稳定性RWCS指数和分层时间小于平水年和枯水年。
    • 董冬吟
    • 摘要: 总有机碳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重要指标,能够全面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状况。在2014-2016年枯水期(11月),对山美水库总碳(TC)、总有机碳(TOC)、氮、磷等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研究TOC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TOC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山美水库的TC浓度均值9.04~5.70 mg/L、TOC的浓度均值2.05~1.47 mg/L,呈逐年下降趋势;在纵向分布上,TOC分布特征为:入库区>库心>出库区,但在垂向分布上的特征并不明显;水体中TOC与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α=0.01),与总氮、水温呈不显著正相关(α=0.05),与溶解氧、总磷和叶绿素a呈不显著负相关(α=0.05)。山美水库TOC时空分布受到外源性有机物、降雨、水库沉积物和浮游动植物的影响。
    • 刘俏; 刘智暘; 王江滨; 廖传松; 李俊锋; 郭超; 王靖斌; 熊满堂; 张堂林; 郭传波; 刘家寿
    • 摘要: 山美水库既是福建省泉州市饮用水源地,也肩负着为台湾省金门县供水的功能,但春夏季过高的pH值影响了水库水质.为此,从2020年起,调整水库鱼类放养结构和捕捞策略,并研究鱼类群落调控后山美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响应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的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调查山美水库21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结果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8属102种,其中轮虫21属41种(40.20%),原生动物32属41种(40.20%),枝角类8属13种(12.75%),桡足类7属7种(6.86%).2020—2021年山美水库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443.05±360.02)ind./L,平均生物量为(1.21±0.27)mg/L,2021年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2020年,其中,2021年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密度分别显著高于2020年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密度,2021年库首、库中和库尾区域枝角类生物量显著高于2020年对应区域;2021年桡足类生物量显著高于2020年.春冬季浮游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夏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主要为轮虫.根据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评价水体营养状态,夏季山美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春、秋和冬季处于贫营养状态.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电导率、水温、溶解氧、硝态氮、透明度和高锰酸盐指数.研究表明调整鱼类放养和捕捞措施提高了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基于此提出了通过调整鱼类群落结构改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而改善水环境的建议,可为湖泊水库水环境保护和水生生物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谢瑞加; 刘丽萍; 蔡洁滢
    • 摘要: 为了解山美水库总氮污染特征,初步分析其污染成因,对山美水库“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总氮年度监测结果、月度监测结果、进出口浓度差异进行分析,并将总氮月均监测结果与溶解氧、氨氮、BOD等监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016-2020年总氮年均值浓度范围为2.07~2.68mg/L,进口浓度范围为2.11~2.75mg/L,出口浓度范围为2.02~2.61mg/L,进口浓度略高于出口浓度,均低于ⅴ类标准,年均浓度除了2018年出现了明显的升高,其它年份变化不明显,总氮污染较为严峻的现象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变。(2)丰水期(3-9月)山美水库的总氮污染较为严重。(3)总氮月均浓度与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粪大肠菌群、pH、水温、透明度相关系数均低于0.3,属不相关;与氟化物、叶绿素a、总磷相关系数分别为0.48、0.39、0.36,均属低度相关;与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51,均属中度相关。
    • 王俊毅
    • 摘要: 为了解近年来山美水库富营养化程度的变化趋势,基于2016—2019年山美水库进口、出口的总氮和总磷监测结果,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分布特征:山美水库近年来有富营养化趋势,2016-2019年进、出口总磷浓度在Ⅰ、Ⅱ类标准范围,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2018年进、出口总氮浓度呈上升趋势,2019年有明显下降,但均低于V类标准;2016-2019年进、出口总磷、总氮均表现为丰水期浓度较高.(2)空间分布特征:山美水库总磷进、出口年度趋势较为一致,进口浓度高于出口浓度,总氮亦表现出相似的趋势.
    • 朱毅伟
    • 摘要: 本文主要以山美水库的生态水利态圈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生态水利建设的预期目标为依据,首先分析了确保水源质量得以提升,确保库区生态系统得以修复,推动山美水库水质的优化、生态的发展,推动环境稳定发展,其次从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有效融资,提供保障,成立工作小组,强化监督,外控污染源进入,内靠内源治理等方面,通过治理上游污染源排入、恢复植物种植、投放鱼苗有效恢复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其目的在推动山美水库生态水利态圈建设价值,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尤龙辉; 乐通潮; 聂森; 梁国清; 陈金章
    • 摘要: 在结合南安市山美水库库周水源涵养林地形、土壤和植被类型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影像图、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及地形图,分析该区域立地条件的异质性.根据立地分类主导因子原则和科学实用原则,选取海拔、坡向、坡度等为主导因子,将山美水库山美工区水源涵养林立地类型划分为2个立地类型小区,4个立地类型组,8个立地类型.同时利用GIS编制山美工区水源涵养林立地类型图,为构建树种配置合理的异龄复层混交水涵林提供参考.
    • 郑彦莺
    • 摘要: 山美水库作为福建省水利厅管辖的库容最大的水库,当外源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后,内源污染将成为最主要的污染源,底泥的处置已经成为不容忽视且日益重要的问题.文章从多方位着重介绍纳泥区选址的过程及综合分析.
    • 张文慧; 许秋瑾; 胡小贞; 耿荣妹; 邱祖凯; 姚程
    • 摘要: 为了解泉州市山美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水平,采用电离子耦合法(ICP-MS)测定了库区20个采样点不同分层的67个沉积物样品的w(As)、w(Zn)、w(Cd)、w(Pb)、w(Cu)、w(Cr),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库区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的评价.结果表明,Cd是山美水库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不同分区分层w(Cd)平均值为0.24 ~0.49 mg/kg,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不同分区w(Cd)存在差异,污染层的Ⅰ区、Ⅱ区显著高于Ⅲ区(P<0.05).Pb和Cu虽有累积但污染情况较轻.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为入库河流承接的沿程生活、工业及农业污染物,部分来源为周边村庄的生活及农业污染物.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山美水库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轻度污染)>Cu(清洁)>Pb(清洁)> As(清洁)>Zn(清洁)>Cr(清洁).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6种元素中,Cd的生态风险为“强”,其他重金属则是低或无生态风险.研究显示,在开展底泥疏浚工作中,疏浚深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沉积物氮、磷及重金属污染状况,并需在底泥堆场采取防渗措施避免重金属对土壤及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