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翘嘴红鲌

翘嘴红鲌

翘嘴红鲌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378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8456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黑龙江水产、江西水产科技、科学养鱼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4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三十次学术会议、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暨第二十七次学术交流大会等;翘嘴红鲌的相关文献由679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廷尖、刘勃、戈贤平等。

翘嘴红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8 占比:0.79%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8456 占比:99.18%

总计:38773篇

翘嘴红鲌—发文趋势图

翘嘴红鲌

-研究学者

  • 胡廷尖
  • 刘勃
  • 戈贤平
  • 叶金云
  • 蒋国春
  • 谢骏
  • 顾志敏
  • 何国芳
  • 刘波
  • 黄鲜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沙智林; 沙叶新
    • 摘要: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设施设备的不断改进,水产养殖产量大大提升,但也出现了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原因为池塘养殖品种单一、水体空间未充分利用。经多年养殖实践积累,笔者发现翘嘴红鲌与鳊鱼、鲫鱼、青鱼混养,可获得较高收益。现将此养殖模式详述如下,以期为该品种池塘养殖模式发展提供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池塘养殖塘口面积3.2亩,水深1.3~1.8米,池底平坦,淤泥少,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给排水设施齐全。2.放养前的准备在春节前干塘,进行彻底清淤和曝晒,用110千克/亩生石灰全池消毒,放养前7~10天加水,水深1米。
    • 彭广霞; 李爱顺
    • 摘要: 兴凯湖大白鱼(以下简称白鱼)原产于黑龙江,为鲤科淡水经济鱼类,学名翘嘴红鲌,色白如玉。白鱼长速快、鱼病少、产量高、效益可观,且此品种不喜跳、宜捕捞、宜垂钓,日渐受到消费者、养殖户、垂钓者的青睐。近几年,笔者在南京市溧水区推广了兴凯湖大白鱼池塘主养、池塘混养、河蟹池套养3种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益。
    • 韩庆; 凌卯梅; 龚丽军; 赵莉; 谢中国; 杨品红
    • 摘要: 自湖南西洞庭毡帽湖养殖基地随机采体质量248.50-285.37 g的健康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6尾,在冰盘上快速解剖取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提取粗酶液,在-20°C冰箱中冷冻保存.24h内在25~50°C和pH7.4下,间隔5°C设6个梯度,100°C为对照;在pH6.2、6.6、7.0、7.4、7.8和28°C下,分别测定上述器官各消化酶的活性,为开发翘嘴红鲌饲料及合理投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性先上升后降低,前肠、中肠和后肠淀粉酶活性的温度接近30°C、肝胰脏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接近40°C;脂肪酶活性最适温度前肠45°C、肝胰脏和中肠40°C、后肠35°C;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在45°C时最高.在试验pH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性也是先升高后降低,上述器官淀粉酶活性的最适pH都接近7.0,最适合上述部位的脂肪酶活性的pH都接近7.4,肝胰脏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H接近7.4、各肠段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H都接近7.0.
    • 宣雄智; 李文嘉; 朱文婷; 王培育; 于淼; 苏杰南
    • 摘要: 为研究不同脂肪水平下添加龙须菜对翘嘴红鲌生长、消化和脂肪代谢的影响,本试验在6%、9%和12%3个脂肪水平下,分别添加0%、5%的龙须菜藻粉(Gracilaria lemaneiformis),配制成6种等氮饲料,饲喂初始平均体质量为(11.51±0.13)g的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幼鱼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未添加龙须菜时,12%脂肪组翘嘴红鲌全鱼粗脂肪、肝脏脂肪、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比6%脂肪组分别显著升高10.34%、9.24%、11.25%、12.91%(P<0.05),但增重率比9%脂肪组显著下降11.7%(P<0.05);12%脂肪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比9%脂肪组显著降低24.11%(P<0.05),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却显著高于6%和9%脂肪组(P<0.05).当饲料脂肪含量为6%时,添加龙须菜组翘嘴红鲌前肠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血清甘油三酯(TG)和TC含量比未添加龙须菜组分别显著下降21.06%、17.18%、15.83%(P<0.05).不论是否添加龙须菜,9%和12%组翘嘴红鲌前肠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6%组(P<0.05).本研究表明,饲料脂肪含量超过适宜水平会导致翘嘴红鲌脂代谢失衡,生长性能下降.饲料中添加5%龙须菜有助于降低翘嘴红鲌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当饲料脂肪含量超过翘嘴红鲌适宜需求量时,龙须菜饲料可一定程度的保护肝脏.
    • 宣雄智; 李文嘉; 朱文婷; 苏杰南
    • 摘要: 为评估龙须菜藻粉作为饲料原料替代翘嘴红鲌饲料中鱼粉的可行性,及非淀粉多糖酶对摄食龙须菜饲料的翘嘴红鲌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含龙须菜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以质量分数为2.5%(D1),5%(D2),7.5%(D3),10%(D4)的龙须菜分别替代鱼粉及10%龙须菜饲料中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D5)为试验组.试验选取规格一致的翘嘴红鲌幼鱼[初重(13.2±0.2)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幼鱼,试验持续8周.结果 表明:(1)生长和消化方面,与对照组相比,D3组增重率和脏体比分别下降13.07%和11.19%(P<0.05),D4组增重率、脏体比、全鱼粗脂肪含量、干物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下降14.07%、11.72%、10.4%、4.01%和3.79%(P<0.05).D3组和D4组翘嘴红鲌前肠脂肪酶活性分别下降19.18%和19.88%(P<0.05),D4组前肠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29.03%(P<0.05).(2)血液生化指标方面,D1组翘嘴红鲌血清总蛋白含量上升15.18%(P<0.05),D2、D3和D4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下降20.79%、19.37%和27.06%(P<0.05).D3组和D4组血清胆固醇含量分别下降24.11%和33.69%(P<0.05).(3)D5组与D4组相比,摄食率和存活率分别提高9.85%和7.31%(P<0.05),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前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4.19%和29.54%(P<0.05).综上所述,龙须菜替代比例不超过5%对翘嘴红鲌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替代比例超过7.5%会抑制翘嘴红鲌前肠消化相关酶的活性,影响鱼体脂肪代谢和生长性能.在饲料中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可使饲料中龙须菜的添加量达10%而不影响翘嘴红鲌的生长性能.
    • 胡磊
    • 摘要: 邛海翘嘴红鲌作为外来鱼类,于2007年左右在邛海水域出现,2010年后种群数量爆发式增长,逐步形成种群,继而成为重要渔业资源.但近几年翘嘴红鲌种群生长速度明显下降,逐步达到种群生物量平衡.本文通过对邛海翘嘴红鲌种群发展现状的研究,认为邛海翘嘴红鲌已逐步成为邛海水生态环境的稳定组成,其对邛海生态安全性风险较低,但采取必要的安全控制措施依然十分必要.
    • 谭国良; 张波; 向梦斌; 段春华
    • 摘要: 为了探索在重庆地区利用池塘内循环流水槽养殖翘嘴红鲌的可行性,本研究在重庆市万州区甘宁镇两个10亩鱼塘进行了实地试验。试验初始投放翘嘴红鲌鱼苗共计6450 kg,平均规格约为161 g/尾。经过5个月的养殖,结果显示:1号流水槽合计产量为5175 kg,2号流水槽合计产量为5276 kg,3号流水槽合计产量为5479 kg,4号流水槽合计产量为5215 kg,养殖翘嘴红鲌净利润132350元,亩产利润为6617元。
    • 张君
    • 摘要: 翘嘴红鲌和甲鱼都是目前水产市场颇受消费者欢迎的水产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郧南区潘家湖水产养殖场在2019年拿出了45亩池塘开展翘嘴红鲌成鱼和甲鱼的混养技术试验,获得了亩平收入8710元的较好效益,亩净增加收入2560元。现以一口5.3亩的池塘为例,将其混养试验过程与结果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与改造1.池塘条件池塘环境安静,位于渔场东侧的八口池塘,总面积为45亩,水源为潘家河水库水,水质符合国家渔业养殖用水标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